《奥斯维辛的文身师》是一本由[澳]希瑟·莫里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一):人性之花绽放在荒芜地带人性之花绽放在荒芜地带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遭遇,是很多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是一本由[澳] 希瑟·莫里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一):人性之花绽放在荒芜地带
人性之花绽放在荒芜地带 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遭遇,是很多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而今天想说的这个《奥斯维辛的纹身师》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今年三月份亚马逊推出一部剧集《纳粹猎人》其中部分桥段可以作为这本小说默补充。 故事讲诉了1942年,斯洛伐克犹太人拉莱被强行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会说多门语言的拉莱在这里意外被纹身师救助,成为了纹身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新来的伸出来的胳膊上文上一串数字,从此这个人没有了名字没有了生活没有了尊严,在这里只是一串行动的数字。 拉莱不得不在成千上万个囚犯的皮肤上留下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个工作,他离死神的距离至少要远一些。在这里,他目睹过可怕的暴行,也见证了人性的善良。 他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特权,依靠从被杀害的犹太人身上搜罗来的珠宝和金钱换取食物和药品,来延续他幸存同胞的生命。 一天,拉莱在等候纹身的队伍中邂逅了一个年轻女子,他不得不将编号“4562”文在她的胳膊上。那一刻,他默默发誓,他们一定要活下来,在自由的天空下享受幸福的人生……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可以说主角拉莱是不幸的,但是比之千千万万走向毒气室被扔进焚化炉的同胞来说,他又是幸运的,他是勇敢的,他也是怯懦的,他可以为了自己和同胞铤而走险,他却又有太多太多无法做出反应的场景。 最后他们得以离开集中营,虽然已经远离了那里,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那个人间地狱。 总的来说,作者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一段人性光辉绽放在荒芜地带的奇迹之旅,那里死神笼罩,那里饥饿盘旋,那里疾病缭绕,那里恐惧丛生,那里残暴横行,那里人性泯灭,那里心怀希望那里心怀爱情,毫无疑问故事主角是幸存者,他们很幸运作为幸存者,他们很不幸作为幸存者,他们背负着死去的人们的人生,也在努力活着自己的新的人生,他们的故事验证了人性的奇迹可以绽放,哪怕在最荒芜的境地,个人评分8.2分,推荐指数四星。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二):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因为疫情关系,在家待了很久。大家都在说2020 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了。马上就要毕业的我,也陷入了迷茫。很多时候觉得,生活无望,前途渺茫,一度陷入糟糕的情绪里。
生活艰难,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毒打,更是让我觉得活着好难。这也让我不得不思考,活着为了什么。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余欢水》也在讲述着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的艰难,我们总是会陷入困境。当我们被逼到了绝境的时候,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我们也许一下子就被激起了强烈的生存欲望。
物极必反,当我们倒霉到了极点,也许就会看到新的生机。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书——《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力量。这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一个叫拉莱的犹太人被抓去了纳粹的集中营,那个地方很可怕,也是一个人性扭曲的地方。但是拉莱一直在坚强地活着。在他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成为了他在这里的一道曙光,让他活下去的信念更加强烈了。他和那个叫做吉塔的女孩在这里相识相知相亲相爱,他尽全力保护着吉塔,也在尽力帮助着这里的每一个人。纳粹集中营是对人们身心的摧残是我们远远想象不到的,但是拉莱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感染着这些被抓来的人们。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这些人在这里的一个依靠。吉塔和拉莱坚强活了下来,最终也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爱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
读这本书让一度我潸然泪下。可以说这是一个涅槃重生的故事,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那个年代,拉莱被带到了集中营,他还能够保持着希望,也是很让人震撼。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早上醒来,那这就是美好的一天。”活着,对他们来说就是已经是一种美好了,那些艰难算得了什么呢?
透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原来活着才是我们追求美好的开始。相对于拉莱而言,我们已经幸福太多了。生活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有各种资源,也拥有太多的求助机会。那么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活不下去呢?
最近看到有朋友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等事情焦虑,甚至发展到了抑郁的地步。不得不说,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太过束手无措,抗压能力太弱。经受得住磨练,才能够变得更好。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拉莱和吉塔就是如此,他们经受了太多的磨练和考验,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生活。这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强大的信念。而我们,更要有他们这样的精神和魄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挫折。
只要我们还健康地活着,一切都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只要我们从梦中醒来,睁开眼,看到了这个世界,那我们就拥有了战胜恶龙的武器——生命。生命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不就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么?就像是一场游戏,需要我们不断打怪升级,只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个,才能够看到最美的风景,
读一本好书犹如行万里路,《奥斯维辛的文身师》不仅发给你面对挫折的勇气,战胜困境的力量。而且读这本书能够让你看到真实的迫害,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更能够透过这本书去思考,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走入《奥斯维辛的文身师》,汲取生活的力量吧!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三):如果你早上醒来,那这就是美好的一天
32407,他是拉莱,一个通晓斯洛伐克语、德语、俄语、法语、匈牙利语和波兰语的斯洛伐克犹太人,他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作为一名文身师呆了三年。
34902,她是吉塔,一个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年华的、美丽的斯洛伐克女孩儿。
他们本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本不会有任何交集,如果没有被德国纳粹强制带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血腥恐怖残忍臭名昭著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死亡工厂”,这里关押着政治犯、苏联战俘、犹太人、波兰人和吉普赛人,他们在这里从事着极为严苛的工作,一旦生病或者不能工作,就会被处决或者被送去进行毫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
拉莱和吉塔在这个糟糕的地方相遇了,一个眼神就注定了一辈子的羁绊。他接过她递过来的号码纸,把号码纸上的数字文在她的手臂上。她战战兢兢,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生恐惧。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只是一个数字,他们没有家人朋友,没有地位和尊严,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拥有;他们被迫换上肮脏的条纹服或者苏军的衣服,哪怕是女孩子也不再能留下长发;他们吃着最低劣粗糙的食物,甚至常常食不果腹,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他们不得不忍受纳粹对他们身体和精神的践踏、摧残和玩弄,他们不过是纳粹党卫军管制下的劳动工具、玩偶和实验品。
然而,恶劣艰难的处境并没有消磨他们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他们在集中营里与那些同命相连的人相互扶持、鼓励,甚至不惜为并不熟识的陌生人以身犯险,骨子里的善良和乐观给了他们坚强和力量,伴随他们度过那些黑暗绝望的日子。
他们被彼此深深吸引,他们相爱了,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他们成为彼此活下去的希望和精神支柱。拉莱利用自己文身师的身份在“加拿大”女孩儿们那里获取珠宝和货币,又将珠宝和货币拿到“外面的人”维克多那里换取食物和药品,再分给自己营房的人、吉塔和她的伙伴们;他想尽办法为她争取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使她免于沉重的体力劳动;他为她带来药品、巧克力和面包,让她在斑疹伤寒的侵袭时活下来。他热切地渴盼着跟她的每一次见面,在每一个能够避人耳目的周末,他们相约、相拥、热吻、做爱。集中营里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枯燥乏味、残忍血腥,但他们的爱情却日益浓烈。他们相约着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不仅仅为了告知世人这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的存在,也为了那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到来的幸福生活。希望是集中营里最宝贵的东西,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承诺,只为了能活着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
这个故事里最让人动容的是,集中营里的人们在残酷的环境下依然没有泯灭良知和道义。文身师佩潘会帮助拉莱获得文身师的工作以免于苦役;拉莱会将辗转得到的食物分给其他人,哪怕他自己的食物也仅够果腹;丹娜和伊凡娜会在吉塔患上斑疹伤寒的时候照顾她,帮她打掩护;希卡尔会利用接近施瓦茨休伯的机会营救拉莱;雅各布会因为曾受过拉莱食物的恩惠而在拉莱被囚禁在惩罚队的时候让他少受皮肉之苦。他们凭借骨子里的善良和永不放弃的信念等到了纳粹的战败,等到了渴望已久且弥足珍贵的自由。活着就是希望,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正如拉莱的座右铭“如果你早上醒来,那这就是美好的一天。”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两个集中营的幸存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经历过苦难的人往往会更加珍惜幸福,他们在生命剩下的时光里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还用这种爱深深感染了下一代人。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四):生命的力量
路上读书解读:
第二天,拉莱终于踏上了祖国斯洛伐克的土地。布拉迪斯拉发距离拉莱的家乡克龙帕希有两百五十公里,拉莱走了整整四天,终于回到了家。
此时德国已经基本溃败,正义在欧洲战场率先获得了胜利。但是战争之后,剩下的是满目疮痍。拉莱家曾经美丽的房子如今已经是一副破败之相。
拉莱立刻冲到家门前,用尽力气敲打着门。他听到屋里有人喊着,“我来啦,我来啦”。门一打开,他就看到了妹妹高蒂那张熟悉的脸庞。妹妹看到了拉莱,激动到甚至晕了过去。等妹妹醒来后,他终于得知了家人的情况。他们家五口人,现在只剩下了拉莱和妹妹。但好消息是,妹妹和一个俄罗斯人结婚了。那天他们聊到了深夜,仿佛想要补回失去了的那几年时光。
拉莱也向妹妹倾诉了他对吉塔的爱情,他告诉妹妹,虽然吉塔已经了无音讯,但他始终相信吉塔还活着。得知哥哥的爱情,妹妹极力鼓励他去寻找吉塔,听说许多集中营的幸存者如今都聚集在布拉迪斯拉发,说不定吉塔就在那里。
第二天拉莱就赶着马车出发了,三天三夜后,他来到了布拉迪斯拉发。可是这个城市如此之大,他该去哪里找吉塔呢?他甚至都不知道吉塔究竟在不在这个城市。
于是整整两周,拉莱都在火车站守着。每来一辆火车,他就上去问每一个人认不认识吉塔·福尔曼。直到有一天,有人建议他去红十字会登记吉塔的信息,他才终于来到红十字会,获知了吉塔的所在。
原来被纳粹送出奥斯维辛的那天夜里,吉塔和其他数千名女囚在纳粹的押送下,踏上了从二号营区到一号营区的长征之路。极度寒冷的天气和铺天盖地的大雪使得许多人死在了路上,或者因为体力不支而被枪毙。途中,吉塔和其他几名女孩趁看守不注意,跑进了附近的居民家中,逃过一劫,之后又辗转在多处停留,一路上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照顾。
拉莱来找吉塔的那一天,吉塔正和两个朋友走在街边。突然她注意到大街上有辆样子看起来有些好笑的马车。一个年轻人悠闲地站在马车上。她认出了那个年轻人。
吉塔走到了大街上。当马车停在她面前时,这个世界仿佛静止了。
拉莱爬下了马车,吉塔朝他走了一步。但拉莱仍然停在原地。于是吉塔又朝他走了一步。
“你好。”吉塔说。
这时拉莱突然单膝跪地。吉塔转过头看向她的两个朋友,她们正一脸震惊地望着她。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人吗?”吉塔的朋友们喊道。
“是的,就是他!”吉塔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吉塔走向拉莱,同样跪在他的面前。
“你愿意嫁给我吗?”拉莱问。
吉塔的回答自然是,“我愿意。”
拉莱和吉塔于1945年十月结婚,并在布拉迪斯拉发定居。之后又辗转到了墨尔本。1961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他们的家庭幸福而美满,生意也十分成功。正如他们在奥斯维辛所期盼的那样,拉莱和吉姆在墨尔本携手度过了余生。自始至终,他们的爱情坚不可摧。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像巴雷茨基所感叹的那样,拉莱似乎比平常人多了好多条命。从毒气间到死亡楼,从奥斯维辛到维也纳的集中营,从交火的战场到苏联军队,拉莱居然都能顽强地渡过难关,甚至帮助了许多同胞,还守护了自己的爱情。他的睿智、勇敢和强烈的求生欲使得他总能绝处逢生,但真正鼓励他在奥斯维辛这样的人间炼狱中仍然保持对生活的希望的,是吉塔那双明亮的眼眸,是他们两人想要自由相爱的愿望。也正是他们的爱情,证明了在大屠杀这样黑暗可怖的历史背景下,在生命如此脆弱的时刻,人性的光芒也绝不会黯淡一丝一毫。
《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读后感(五):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这个世界
“4562,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号码。当我将这号码刺在她臂上,从此它也刻在我心上。”
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希瑟·莫里斯的处女作《奥斯维辛的文身师》。这个取材于真人真事的作品记录了一个沉默70多年的心碎往事,讲述了两个普通男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相遇,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经历,又是如何最终幸存下来的……
提起二战时期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相信很容易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因为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在那里发生的大屠杀罪行。在那个非人的场所,生存下来都极其困难,又何来美好的爱情呢?既然这样,那这段二战往事又是如何能打动无数读者,并且取得已售出43国版权,全球销量超300万册,出版后全年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首位,还被评为亚马逊2019年度小说的优异成绩呢?
(一)是对奥斯维辛的真实记录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期德国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素有“死亡工厂”之称,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在这个“死亡工厂”里,一批批无辜者们被迫远离家乡,像动物一样被运到这里,然后又被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包围。他们是老人,是儿童,是男人,是女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包括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在这里,他们不仅被剥夺了自由,而且还失去了尊严、姓名和身份。文在身上一串串毫无规律可言的数字就是他们新的身份,而唯一的财物仅仅是身上的囚服,等待他们是未知的死亡。
车停止晃动又回归了平静,门随后都打开了。死去的人像石块一样掉落出来。
一个洞穴般幽深的房间,里面全是尸体,数百具赤裸的尸体堆满了整个房间。死亡的气味弥漫着整个屋子。
……
主人公拉莱因为文身师这个特殊的工作,让他不得不选择与魔鬼做交易,通过他的耳闻目睹,让我们看到了在集中营中发生的种种暴行。死亡、欺辱,从肉体到心理的摧残,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突然,让人无法直视,让人刻骨铭心。
(二)是对爱与希望的倾情讲述
尽管在这个只剩下死亡的地方,连送一朵花也成为奢望。可是这并不能阻挡被囚者们对美好与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在这个缺乏食物、缺乏药品的人间地狱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为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安全,自己宁可做出牺牲。
当身边陌生人患上疾病时,拼尽全力也要去救助。
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特权,靠着从被杀害的犹太人身上搜罗来的珠宝和金钱换取食物和药品,来延续幸存同胞的生命。
……
当面对意外得来的食物时,看看他们是如何去做的。每个人都只有一口,然后递交给其他人。没有推搡,没有争吵,只有有序地分食这些能救命的食物。这是开头很糟但是结尾很温暖的一天——挨饿的人却还保持着慷慨的姿态。
一口食物可能就决定着生与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人类的尊严。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下,道德没有沦丧,人性没有泯灭,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拉莱与吉塔相遇相爱了。他们互相扶持,他们携手同行。他想方设法帮她争取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使她可以免于沉重的体力劳动;他为她带来药品、巧克力和面包,让她可以躲避饥饿与伤害的侵袭……他们想方设法只为给对方营造活下去的机遇。
心存希望,向阳而生。他们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任何苦难也无法割舍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他们发誓,一定要活下来,在自由的天空下享受幸福的人生。罪责的阴霾,却见证着他们彼此爱情的坚守与永恒。
如果你早上醒来,那这就是美好的一天。
(三)是对作品思考与感悟
故事虽然以男女主人公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而结束,可也却无法消除自己内心的沉重。佩莱、莱昂、丹娜、伊凡娜、希尔卡……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多少无辜者的哭泣与哀嚎。
当我们在为柔肠百转的爱情震撼的同时,不能忘却这段珍贵历史史料背后大屠杀的恐怖。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这个世界。这句话不禁让人联想到经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也许拉莱的所作所为无法和辛德勒相比较,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征服了读者的内心。就像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一样,不仅象征着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着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先生在那次著名的东京审判中曾经这样说过,“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人类因为爱和希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可是却不能因此就忘记曾经发生的一切。在柏林的维腾堡广场上有一块黑底黄字的警示牌,上面这样写着——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恐怖之地”。
希望震撼我们的不仅是这个危险笼罩下的动人爱情,更有那段催人泪下的沉痛记忆,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真实的历史可能比这些叙述要更加可怕,更加悲惨,更加黑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