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7-03 08:34: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通往权力之路》是一本由[美]罗伯特·K·迈锡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019-4-1图书,本书定价:9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通往权力之路》精选点评:●2019.1.30~2019.2.3●本书虽然厚重,但读起来却很轻松。作者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100字

  《通往权力之路》是一本由[美]罗伯特·K·迈锡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019-4-1图书,本书定价:9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往权力之路》精选点评:

  ●2019.1.30~2019.2.3

  ●本书虽然厚重,但读起来却很轻松。作者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讲她夺权前的宫斗;第二部分主讲她夺权后的政绩。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个外来女性,加上得位不正,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条件下,硬是将俄国推向鼎盛,这种成就绝对让人钦佩,绝对配得上大帝之名。她虽然没能和拿破仑交手,但俄国的底子是她打下的。 作者虽然回护颇多,不过许多问题解释得还是很有水平的。比如她对于启蒙运动的认可与她越发强化的专制这对矛盾行为间的逻辑;普加乔夫暴动和法国大革命这两个转折点等等。 尤其是当看到她对子孙的行为与当初伊丽莎白女皇对她的行为如出一辙,看到她最终成为她曾经最痛恨的形象时,还是颇有感慨的。 宫廷八卦当然也是重头戏,《罗曼诺夫皇朝》引言提到不了解宫廷,就理解不了其政治,其中的关系我没在那本书里看到,倒是在本书中看明白了。

  ●描述大帝的一生详细客观。语言生动形象,让人有阅读的欲望。但是觉得对大帝如何谋取皇位的部分,尤其权谋的部分着墨少了点!不过可能西方人夺取皇位就是简单粗暴吧!不过这本书还是让我很好的了解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无论是她政治才能还是她的爱情家庭亲子关系,总之人物的一生很立体

  ●棒!

  ●讲述一代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普鲁士一个小公国的公主到俄国女皇的人生经历,内容很翔实。修订版感觉校对还是不够仔细,有些地方还是有错别字。

  ●1这一版本别字较多,尤其是首页人物关系图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祖父母及外祖父的兄弟几个名字都一模一样,这个也太明显了;2望附加当时的地图,不然像我这样的小白真是没什么地理概念;3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还是打五星,深深被作者坚持不懈引经据典,尽可能探索当时原貌的精神打动,书里多处引用回忆录书信等等的原文,探寻这些耗费的时间精力都是巨大的。另外也被这本书的整个故事震撼,作为一个没权没势的没落外国贵族女儿,信仰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通,一步步走向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最高宝座,且书中多次提到,在成就上她几乎完全盖过了前任几位帝王,几乎与彼得大帝比肩,她为此做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不断学习是一点,顺应时势是一点,与人为善是一点,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也是一点,还有很多…以后做个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什么的吧~

  ●活像宮鬥劇

  ●历史上有几位彪炳史册的女掌权者,叶卡捷琳娜算是一位。以时间脉络来梳理叶卡捷琳娜从懵懂少女成长为一代帝王的历程。个人觉得不能说她是一位极有野心的政治家,她首先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后反过来为了抗争命运而不得不自保以采取各种手段登上帝位的一个女人,而这也正展现了她的极聪慧和有魄力之处。文章翻译也很流畅,值得一读。

  ●翻译流畅

  ●读了百分之三十,读不下去了,毕竟我不是女皇的铁粉。 这本传记可以说的上是事无巨细,对女皇感兴趣的人非常适合。 能在农业文明当上女皇的,都是活得长的天选之子。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一):《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

  【阅读感受】

  很少读完这么厚的一本书,像追剧一样坚持看完了它,作者很擅长描写人物,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都刻画很具体,特别以不同人物视角,解说同一时期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交代很清楚,不用很费力就可以记住长长的人物名字,还会较清楚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

故事真的很精彩,越读越有兴趣,整本书框架也很清晰,从主人公出生讲到死亡,从作为女儿、女大公、女皇、情人、祖母的角色讲述人物关系,从她执政期间各方面介绍她具体的工作内容和“业绩”,满足了我等对女皇一日生活、情感生活的好奇,所以整个人物非常鲜活饱满,故事脉络清晰,好书推荐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二):一代明君的奋斗历史

  花费了近14个小时来阅读这一本书,曾经在看俄剧《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就为这个聪明、美丽、有野心和手腕的“大帝”而着迷。《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这本书将电视剧里不符合史实之处予以纠正,将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一厘清,将涉及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土耳其、法国、英国、波兰、瑞士等国的庞杂的历史作为故事底色穿插在叶卡捷琳娜的一生里。故事虽长,并不乏味,作者极力从各个时期,本人及他人的外交信件和私人信件、回忆录等多种角度材料来还原伊丽莎白、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及她的十二位情夫、保罗及其妻玛丽亚的性格和真实生活。

  各国利益纠葛、明争暗斗、政治外交构成了俄国的宫闱大戏;从普鲁士公主到震动欧洲的一代女皇,是叶卡捷琳娜的不屈奋斗史;扶持文学、艺术、建筑,创办医院,促进疫苗接种,开拓疆土,三次瓜分波兰,实行开明专制,一代明君令人心潮澎湃。融三者于一体的故事当然令人爱不释手。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三):总结

  生卒年: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

  在位时间:1762年6月28日-1796年11月17日

  大事记节点:

  1729年5月2日 索菲娅诞生

  1744年1月1日 圣彼得堡方面邀请约翰娜和女儿去俄罗斯

  1744年6月29日 索菲娅由路德教改为皈依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1745年8月21日 叶卡捷琳娜与彼得结婚

  1752年八九月间 叶卡捷琳娜与谢尔盖·萨尔蒂科夫形成了情人关系

  1752年12月 叶卡捷琳娜与萨尔蒂科夫的孩子流产

  1753年5月 叶卡捷琳娜第二次流产

  1754年9月20日 叶卡捷琳娜产下一子——保罗,为叶卡捷琳娜与萨尔蒂科夫的儿子

  1755年 叶卡捷琳娜结识波兰贵族青年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1758年 叶卡捷琳娜生下了与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女儿,但是没有活过15个月

  1761年12月25日 伊丽莎白女皇去世

  1762年6月28日 彼得三世退位,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俄国女皇

  成就:

  1. 给俄国带来启蒙思想

  2. 组织编写俄国的法律——《训令》

  3. 1764年8月26日,将自己的旧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推为波兰国王,使波兰称为俄国的附庸

  4. 与德意志、奥地利公共瓜分了波兰。

  5. 在俄土战争中取得优势,占领了大片南方土地,打通了俄国北海的入海口。

  6. 接受天花接种,率先在俄国引入种豆技术。

  7. 剿灭普加乔夫起义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四):与理想背道而驰的女皇

  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K·麦锡(Robert Kinloch Massie III),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罗伯特在1967年发表《尼古拉斯和亚历山德拉》(“Nicholas and Alexandra”)后获得很高赞誉,书中两位主角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皇帝与皇后,他们一家在王朝倾覆后不久便遭到屠杀;1981年,Massie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His Life and World”)问世,这本书和后来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一样,都荣获“普利策传记奖”。

Robert K. Massie(1929-2019)

  《叶卡捷琳娜大帝》发表于2019年,这是他最后一部著作,八年之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Robeert与世长辞。

  据作者本人讲述,他研究罗曼诺夫王朝的原因来自他的儿子——患有血友病的小罗伯特(Robert Kinloch Massie IV),这是因为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II)的王子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Alexsar Nikolaevich)同样患有这种疾病。不过后来小王子的去世并非因为血友病,而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和他的家人被秘密枪决(当时他只有十五岁)。

末代皇帝尼古拉斯二世一家,右二是阿列克谢王子

  徐海幈先生所翻译的这本书原名”Catherine the Great: Portrait of a Woman “,中文直译应为:“凯瑟琳大帝:一位女人的画像”。通读本书,我认为原标题更为贴切,因为本书不仅记述了叶卡捷琳娜(索菲亚)经历宫廷中的明争暗斗,最终大权在握,欧洲称雄的一生,同时还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她身为女人的一面。这位看似强硬的女皇在面对她的那些情人们时,总是像个热恋中的女孩,变得小鸟依人甚至低声下气,比如叶卡捷琳娜在给她生命中重要的男人之一——格里高利·波将金的诸多信件中,会反复出现“亲爱的宝贝”、“亲爱的伴侣”、“求求你过来抱抱我”这样的语句。

  罗伯特·K·麦锡参考了女皇的许多私人信件,试图向读者们还原一个真正的叶卡捷琳娜,她不仅是一名坚强且灵活的女政治家,同样也有不为人知的柔情的一面。我想或许“通往”、“权利”这样的字眼似乎更能吸引中国读者,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

  《叶卡捷琳娜大帝》共有七个部分组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一代女皇的幼年时期、婚后的痛苦孤独的生活、宫廷中的勾心斗角、与情夫之间的恩怨纠葛、发动推翻彼得三世的政变、主政后的意志与阻力、以及她的那些男宠们。在叶卡捷琳娜的一生中,有许多人对她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因这些人的卷入,才使她的一生缤纷多彩,同时又波谲云诡。

  叶卡捷琳娜的命运其实不算坎坷(但她在伊丽莎白女皇的控制下生活了十八年),她优渥的出身和幸运的机遇都促成她事业上的成功,就连在推翻丈夫的政变过程中也是顺风顺水、众望所归(不是因为叶卡捷琳娜深得人心,而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的种种愚行引起朝野公愤)。

  叶卡捷琳娜自从登基以来,对政治始终有极大的热情,在位期间,她的外交手段时而灵活,时而强硬。从瓜分波兰到俄土战争,叶卡捷琳娜为俄国争霸东欧的道路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她能够被后世誉为“大帝”的主要原因。

  但在感情方面,叶卡捷琳娜就没那么称心如意了,她一直在苦苦追寻得不到的爱情,在她幼年时期,她未能和舅舅乔治·路易斯如愿;加入俄国皇室后,又遭到丈夫的冷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爱情的渴望愈烧愈烈,但是事与愿违,没有一位情人能陪伴她走到最后,更不用说那些带着投机与贪欲的男宠们。

  早年的叶卡捷琳娜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她一直和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先驱者保持密切的联系,篡夺王位后,她执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消除俄国的农奴制。

  但是叶卡捷琳娜很快意识到自己过于天真,农奴制关联着俄国诸多贵族的利益,而她之所以能够推翻自己的丈夫成为新的女皇,大部分原因都是来自这些人的支持。讽刺的是,在她执政的几十年里,农奴制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达到顶峰。

  1789年,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这让叶卡捷琳娜感到惶恐,她担心法国的革命会让俄国的根基再次动摇,十五年前普加乔夫的起义运动依然使她心有余悸。她开始管控言论,并对出版物进行最严格的审查。叶卡捷琳娜年轻时期所推崇的启蒙运动,如今却成为影响王权的暗影。

  纵观叶卡捷琳娜的一生,她对于爱情的憧憬和对政治的理想非但没有实现,反而背道而驰。她希望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她在婚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没有性生活,她那乖戾愚蠢的丈夫令她倍感憎恶,尽管后来她从萨尔蒂科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奥洛夫、波将金等诸多情人那里获得了慰藉,但这些感情却几乎没有得到善终;她曾渴望改变俄国农奴的地位,将自由和平等播撒人间,结果却适得其反,在权利的裹挟与制约中谨慎前行。

  1796年,叶卡捷琳娜的生命走到尽头,当她回首半个世纪前那个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幻想的自己时,是否会感慨自己的一生已如愿以偿。

1742年的索菲亚公主,她在两年后抵达俄国,改名叶卡捷琳娜1745年,叶卡捷琳娜与彼得结婚1763年的叶卡捷琳娜,她在一年前推翻了丈夫彼得三世1778年,赢得与土耳其的战争并平定普加乔夫的起义后,叶卡捷琳娜的权利如日中天1794年,穿便服的叶卡捷琳娜,她在两年后因中风去世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五):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我读《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

  张艳玲/文

  我们偏爱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想从一个历史人物的身上,看到他/她的前尘往事,通过一个人,把历史的前后左右都追溯一遍,从而认识世界上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和非常重要的事件。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是通过历史教科书获取历史知识,这当然是很有限的。阅读尽可能多的历史书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个个不同的看待历史的视角。

  有意义的历史是要能为当今社会提供慰藉及解决之道。从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来说,历史可以消减我们的孤独感。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人,伟人也好,平凡人也好,都和我们一样,经历了时代的无奈,命运的挫折,情感的断裂。

  《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一个人的传记,联系着俄罗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对很多欧洲国家来说意义深远。

  一个历史人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他/她的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对千千万万的生活发生影响,甚至引领一个时代,更甚或改变一个国家几个国家的版图,他/她到底拥有怎样的力量?

  读传记多么有趣,这样一个女性统治者,这部曾经获得普利策奖著作里边,展现了一个多么生动的18世纪辉煌画卷。

  作为历史人物的传记,作者罗伯特·K.迈锡就读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史专业,后在牛津大学攻读欧洲史专业,是一位专业的传记作者,善于拿捏掌控叙述纵横交错的历史事件。但历史的神秘、生动、撩人之处正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认识角度。在选择历史资料和行文表述上,著者难免先入为主,难免鲜明的个人倾向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家之言,他的观点、基于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的合理的联想;作为读者,终究比一味的学习正史要自由得多,有趣得多,我们不妨各取所需,读完以后,她就是你心中的样子,你想象的样子。

  作者总体上是赞美叶卡捷琳娜大帝,“叶卡捷琳娜是君主制时代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唯一有资格和她相提并论的欧洲女性君主只有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从这部60多万字的恢弘巨著里,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倾之于其中的热情和心血。

  历史吧,横着看,竖着看,怎么看都让人牵肠挂肚。历史为我们今天碎片化的生活提供有意义的完整故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愉悦。

十八年的忍辱负重,她把自己打扮成俄罗斯的化身

  14岁,这个德意志小国的公主,来到被德国人称为蛮荒之地的俄罗斯,置身于充满阴谋和险恶的宫廷中。她的任务就是熟悉俄罗斯宫廷,等待嫁给伊丽莎白女皇的外甥、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同样来自于德意志的15岁的彼得大公。

  伊丽莎白女皇是彼得大帝的亲生女儿,按照她父皇的意思,是要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为了这个目标,从小就接受了各种调教,专门学习法语,法国宫廷礼仪、法国历史和文学。学养不错,艺术品位也不低,可是凡尔赛的宫廷硬是不同意这门婚事,因为她的母亲是农奴,还可能是非婚生子。法兰西可不希望王座上坐着一个杂种,甚至不希望这种出身的人接近他们的王座。只好转而求其次,和荷尔施泰因亲王、也是叶卡捷琳娜的舅舅定亲,未及成婚,这位未婚夫抱病而死。此后,因为各种原因,女皇就终生没能嫁出去。

  这位女皇是在一场宫廷政变中,推翻了前任伊凡六世,登上皇位的。她也标榜开明专制,甚至恢复了安娜女皇时期废黜的枢密院。她创建了莫斯科大学,开办了俄罗斯第一所美术学院,拥有建筑艺术的杰作——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

  但是女皇继承了她父亲热情如火的急脾气。“对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从不犹豫。对宗教极其虔诚。急切的寻欢作乐以后,她会长时间的祷告。”她反复无常,对别人滥施同情毫无节制,如果她对别人产生怀疑,便会立马反击毫不犹豫。随着美貌的凋零,她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失去了耐心。

  对于逐渐长大的彼得大公各种各样的出格举动,看在自己亲姐姐的面上,女皇对这个外甥还是呵护有加。对外甥媳妇呢,有时慈爱如母,有时暴躁残酷。

  按照女皇的设想,小公主来到俄国,就是为了生下一个皇位继承人。小公主知道自己身兼使命,同时,她决心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14岁的小姑娘,现实,聪明。

  首先,她一来到俄国宫廷,马上立志学习俄语,“常常在半夜就爬起来,举着课本和蜡烛,光着脚在冰冷的石头地板上,默诵着俄语单词”,以至于在早春三月患了肺炎,昏厥,不得不放学治疗。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小姑娘立马赢得了俄罗斯人的爱,奠定了民意基础。

  其次,作为路德教新教徒,毅然皈依东正教。适应野蛮民族的需要,为了取悦女皇和俄罗斯宫廷,这一招果然使自己在俄国声名大振。

  婚后,她和她的丈夫彼得大公婚姻痛苦。丈夫沉迷于军事游戏和各种操练,长时间地拉小提琴,和宫廷女官谈情说爱,对妻子冷漠常常施与精神虐待,甚至各种公开的侮辱。女皇和她身边的大臣对她各种猜疑排挤甚至虐待,患肺炎、出天花、生孩子九死一生。漫长寂寞的宫廷生活里,女大公是怎么打发时光的呢?

  阅读。

  她读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

  她也阅读伏尔泰,终生和伏尔泰保持通信。当她当上女皇后还她请狄德罗到俄国,请他为她的帝国建言献策。

  各种人生磨炼和痛苦,在孤独的阅读中慢慢消解,时光变得不再难捱,见识和见解随之无限延伸。

  熟练运用德语、法语、俄语,帮了她的忙。

  中世纪,近代,欧洲的君主们,似乎都有阅读的爱好,那是受宫廷文化的影响,自幼培养起来的。

  1762年,无子无女的伊丽莎白女皇中风而死。

  女皇的外甥、叶卡捷琳娜的丈夫继位,就是彼得三世。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瑞典查理十二世的孙子、德国荷尔斯泰因公国的统治者,同时拥有俄国皇位和瑞典王位继承权。

  这显贵的出身,或许正是叶卡捷琳娜在遥远的俄罗斯艰难挣扎活下来的希望。

  新任沙皇,从小父母双亡,长期遭受监护人的虐待。胆小怕事,冷酷无情,满嘴谎话,夸夸其谈,犹疑怯懦。跟年龄不相符的惊人的幼稚。

  他厌恶俄罗斯的一切,极度迷恋和崇拜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当他继位以后,整个俄罗斯宫廷充斥着德意志人。还把伊丽莎白女皇在七年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还给普鲁士,与普鲁士单独媾和。

  半年后,叶卡捷琳娜在情人奥洛夫及禁卫军年轻军官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将自己的丈夫废黜,一周后彼得三世死亡。

  政变成功的时候,俄罗斯万民欢腾,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女皇,她比她的丈夫更爱俄罗斯。

  “斯德丁的那个小女孩曾经憧憬着成为王后,野心勃勃的女大公知道自己比丈夫更有治国才能,小女孩与女大公的愿望都实现了。这一年,叶卡捷琳娜33岁。她还有半生的路没有走完。”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德意志出身的叶卡捷琳娜最崇拜的是彼得大帝,她丈夫的外祖父,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

  当1782年彼得大帝继承罗曼诺夫王朝皇位的时候,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内陆国家,同时代的欧洲国家,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已经完成了文艺复兴,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国家。

  年轻沙皇励精图治,国内改革,国力提高,接着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他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他和萨克森选帝候、波兰结盟,在战争中逼得北方强国、称霸波罗的海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流亡土耳其,最后死在挪威战场上。俄国夺得了波罗的海东岸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的大片领土,获得了出海口。

  有了出海口,才可以通往更广阔的海洋世界,才可以和欧洲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正如苏联学者帕甫所说:“自此之后,欧洲的任何事务,只要没有俄国的参与,都不能解决。”

  1703年,在涅瓦河口,彼得亲自设计建造了新都圣彼得堡,彼得把首都迁到这里。如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1725年,52岁的彼得大帝突然驾崩,身后留下了从波罗的海到白令海峡,从北冰洋到里海的庞大帝国。

  南部的土耳其一直是彼得的心腹之患,那意味着俄国的南部出海口——亚速海和黑海。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余威尚存,他对土耳其的战争无功而返,夺取黑海出海口的任务就落在他的后人身上。德国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完成了他的夙愿。

  叶卡捷琳娜刚一上台,就把矛头对准了土耳其。通过两次战争,俄国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汗国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获得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叶卡捷琳娜还为俄罗斯攫取了更多更广阔的土地,通过三次瓜分波兰,占领了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西乌克兰大部。直到今天,俄罗斯仍然对土耳其怀着不可告人的野心。

  帝国版图增加63万平方公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史无前例。

  土耳其帝国极大地削弱了。波兰作为一个国家不复存在。

  “在彼得大帝死后18年,她来到俄国,成为他真正的政治传人。”多年以后,在涅瓦河畔,竖立起彼得大帝纪念碑和纪念塑像,那是她亲自为他订制的,耗费了无数心血。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没有人能够长命二百岁。假以时日,她真能把欧洲全部收入囊中吗?

  要知道,和这个女人同时代的欧洲帝王,也是风云一时。叶卡捷琳娜,这条通往权力之路,着实不一般。

  英王乔治二世: 1727—1760年在位。自从他老爸在1714年,54岁的时候以北德意志汉诺威选帝候的身份接受了英国王位,父子几代德国人便同时拥有了大英帝国王位。

  乔治二世一生热爱军事。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他抛下英国,亲临他的汉诺威领地前线,指挥对法国作战,最终以很少的代价赢得哥廷根大捷。

  作为天生热爱音乐的德国人,他也是音乐家亨德尔的赞助人。继位以后,他经常独自一人在漫漫长夜,守在壁炉边,回忆自己曾经的赫赫战功。他对自己的妻子卡洛琳王后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情,当他长时间地待在故乡汉诺威、和肥胖的情妇们探讨人生意义的时候,大英帝国的一切政务就由他的妻子卡洛琳代为管理,这个女人还是姑娘的时候,就和德国大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做过一次长谈。她缠绵病榻日久,去世的时候,他拒绝人们抬走她的遗体,大声哭嚎,抱着她,和她同塌而眠。

  他有七个子女,三个终生未婚。他憎恨并虐待他们

  正是他在位的时候。大英帝国完全控制了海上,先后征服了加拿大、印度和加勒比加勒诸群岛,开始了全球军事扩张和殖民统治。

  英王乔治三世:1760到1820年在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选帝候。他刚刚继位,大英帝国就号称“日不落帝国”了,那时,叶卡捷琳娜还是受气的俄罗斯女大公。当美洲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战争中,他亲自写信给叶卡捷琳娜,请求俄国出兵帮助英国,遭到拒绝。美国立国。法国大革命时期,他反对拿破仑。

  法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他同玛丽亚·特雷西亚的奥地利和伊丽莎白女皇的俄国结盟对抗普鲁士。七年战争中,抢了法国在北美洲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出于报复英国,当北美独立战争打响的时候,法国提供了援助。战争胜利后,巴黎人民和费城人民同样的喜悦和幸福。他禁止伏尔泰返回巴黎。

  他有个著名的情人,就是蓬巴杜夫人,对,就是布歇画的那个衣着华丽丽的充满洛可可意味的贵妇人,布歇以及那个时代很多艺术工作者的保护人和赞助者。

  法王路易十六:是个老好人,有点迟钝,一生专注修理各种各样的锁。他对所有的政务都优柔寡断。1789年,他的国家召开了三级会议。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发布《人权宣言》。叶卡捷琳娜还为此提出外交照会,倡议结束法国的混乱局面,重新建立君主政体。几个月后,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他妻子很有名,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亚·特雷西亚的第十五个孩子,奥地利弗兰茨二世的妹妹、利奥波德二世的姑姑。欧洲最奢华的王后。38岁时,她蹬着离地2英寸的高跟鞋走上断头台。风暴面前,她从未低过头,维护着王后的高贵。

  拿破仑:1796年,当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的时候,拿破仑已经登上法国乃至世界舞台。他代表一种新兴的革命力量,扫荡了整个封建欧洲。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一个牛批闪闪的人物。 1740—1786年在位,英王乔治二世的亲外甥。那个时代著名的好战分子,历史上有名的战神。正是这位腓特烈二世亲自指定苏菲娅嫁到俄国,最终成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他热爱哲学、文学、艺术。喜欢读法国作家的作品,用法语写诗歌,用小提琴、大键琴和长笛演奏室内乐,一辈子写过100多首长笛奏鸣曲和协作曲。

  也是他,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的查理六世刚刚去世,他悍然出兵抢了奥地利最富庶的西里西亚,使西里西亚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纺织中心,德意志最富庶的省份之一。对了,海涅还写过一首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七年战争,他同时和奥地利、法国、俄国开战,使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五巨头。他和叶卡捷琳娜、玛丽亚·特雷西亚瓜分波兰,获得波兰—普鲁士,即西普鲁士。

  他治下的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普鲁士的识字率为全欧最高甚至远超英国,为后来普鲁士统一四分五裂的德国奠定了基础。

  他是德意志之父,欧洲开明专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启蒙运动领导人,后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把他当作偶像,俄罗斯的贵族们崇拜他。他还是尼采“超人”原型。

  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1717—1780):查理六世的长女,23岁继位时,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出兵占领了西里西亚。即将分娩的女王立即组织抵抗,筹措资金,动员军队,鼓舞士气,还匆匆生下了儿子、未来的约瑟夫二世。她对腓特烈二世终生仇恨。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一度关系敏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波兰问题上,共同的利益占了上风。第一次瓜分波兰,奥地利获得广阔的波兰南部。然而,他们都没能阻止叶卡捷琳娜扩张的脚步。

  她有一句名言:“宁要平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

  她标榜开明专制,和伏尔泰书信往来。主张有节制的改革。

  她被称为欧洲祖母:一辈子生了16个孩子,女儿们成为欧洲各国王后,最有名的是小女儿、法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奈特。通过联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欧洲各国保持密切关系。

  王室的女儿们都负有政治联姻的使命。尤其是在欧洲。

  她和儿子联合执政,以言传身教培养儿子的治国才能。

  奥地利约瑟夫二世:奥地利和哈布斯堡王朝绝对的统治者。他曾访问俄国,叶卡捷琳娜和他建立了日益亲密的友谊。随后,奥地利同普鲁士、俄罗斯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他同样渴望得到土耳其在巴尔干的领土,以及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东部尽可能多的土地。”俄土战争,约瑟夫二世对叶卡捷琳娜施以援手。无子,死后弟弟继位,称利奥波德二世。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表哥、普鲁士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外甥。醉心文化艺术,成立瑞典学院和瑞典王家歌剧院。在他的鼓励和庇护下,瑞典戏剧、文学、美术、音乐和歌剧昌盛起来。在位期间,和叶卡捷琳娜打了第七次俄瑞战争,一度入侵俄属芬兰大公国,击退了俄国人的入侵。他对荣耀念念不忘,渴望在镇压法国大革命的君主联军中担任指挥官,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场蒙面舞会上被贵族刺杀。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叶卡捷琳娜在俄国标榜开明专制巩固农奴制的时候,1774年,华盛顿领导美洲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9年美国立国。他比叶卡捷琳娜晚三年去世。

  再扯上一句,中国,此时是乾隆皇帝,1736-1796年在位。和叶卡捷琳娜同一年离世。盛世之下,危机四伏。欧洲文明已经甩了中国不知千万里。

  这些欧洲的帝王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在和这样一批最强有力的人物较量、妥协中成就了她的“辉煌”, 使俄国专制主义达到顶点。

  叶卡捷琳娜的一生,差不多贯穿整个18世纪,这是欧洲启蒙主义时代,理性主义时代,是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的时代。她深受影响,“为了我的帝国,我剽窃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如果他在另一个世界看到我这样的行为,希望他会原谅我为了两千万人的福祉所进行的这种剽窃行为。”她给俄罗斯带来的变化载誉史册。

  她刚一坐上皇位,就亲自编法典《训令》,可惜流产。从此以后,她认为俄国只适用于专制,农奴制。

  她统治时期,俄国形成了知识阶层。

  她确立了出版物审查制度。

  她建立阿尔米塔什博物馆,馆藏一流的艺术博物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收藏家。

  她镇压了普加乔夫起义。

  她在位时,已经出现了十二月党人的先声。

  她坚信俄国属于欧洲,她的两个孙子,一个叫亚历山大,要继承俄国的皇位,另一个叫康斯坦丁,她幻想有一天俄罗斯征服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将成为俄国的新都,她的孙子将在那里建立一个希腊式帝国。

  1796年她去世的时候,临近新世纪了。一切都变了。

爱恨情欲从来不会拖累她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

  她是女皇,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她同样有爱恨情欲。除了丈夫,她一生情人众多。

  但是,作为一个有严密的德意志头脑,一个一贯严于律己的人,情感情欲,从来不会拖累她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她每天清晨6点起床,直到晚上10点才休息。她将自己的个人生活同政治、外交、朝廷截然分开,决不允许他们插手政府事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她善待这些年轻稚嫩的男宠,赠予他们巨额的财富和房产,就算有人背叛她,她都不曾实行杀伐。这和东方君主又有很大的不同

  丈夫彼得三世:在位仅半年,被妻子罢黜,不明不白地死去。生子保罗(一说其父为萨尔蒂科夫),叶卡捷琳娜死后继位。她认为自己比丈夫更热爱俄罗斯、更有能力使俄罗斯强大起来。他们的儿子保罗一世,他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政敌,不允许他有机会染指帝国政务。而他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理想主义者、精神病患。和他的父亲彼得三世一样,崇拜世间最伟大的战士、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着迷军事操练。他的遗产是在圣彼得堡建立喀山大教堂。在位5年被刺杀身亡。

  萨尔蒂科夫:女大公的第一个情人,恋爱老手,有人认为他是保罗大公的父亲,当叶卡捷琳娜生下这个孩子后,此人便抽身离去,冷漠而决绝。当上女皇后,叶卡捷琳娜任命他为驻巴黎大使。

  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波兰贵族,后被叶卡捷琳娜扶植,成为波兰国王,俄国女皇的傀儡,靠着俄国的巨额年金过活,眼睁睁地看着老情人三次瓜分祖国波兰。两人生育一女,15个月夭折。晚年,他们见过一次面,她对波将金说:国王令我感到厌恶。

  格利高里·奥尔洛夫:近卫军军官,帮助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为女皇。两人生育一子,波布林斯基伯爵。

  波将金: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整个叶卡捷琳娜在位期间俄罗斯第二号人物。他们是伙伴、情人,或许也是她的丈夫。女皇在俄罗斯宫廷运筹帷幄,他便为女皇的事业冲锋陷阵,打下一个又一个辉煌战役,建立一个又一个边塞城堡。当时俄军最有资历的鲁缅采夫将军、战功最卓著的指挥官苏沃洛夫都心甘情愿地服从他的指挥。为她物色一个又一个男宠。当他在52岁去世的时候,她嚎啕大哭,“从此我便无依无靠了。有谁能取代波将金?一切都不复从前了。” 他们的一生充满爱与征服。

  札瓦多夫斯基:离任男宠以后,创立俄罗斯国家银行,教育大臣。

  朗斯科耶——22岁时成为51岁的女沙皇的男宠,4年后因白喉而死,叶卡捷琳娜曾经想把他当作自己晚年的依靠。他去世的时候,女皇悲恸欲绝,长久的消沉。

  《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用了很大的篇幅记载这位女沙皇的情人和情感生活,有名有姓的讲到12位情人或男宠。最后,本书分析道:女皇从这些花瓶身上在寻求什么?女皇曾说:“少了爱,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作者认为,“除了肉体欢愉,还有友情、温暖、支持和智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有一分诙谐,还有尊敬,不止是对女皇这个角色的尊敬,而是一个男人对一位迷人女性的尊敬……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着对浪漫的渴望。”

  注:所有引文出于《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本文标题: 《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4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摘抄《红字》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