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03 08:33: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是一本由思郁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一):囚禁着我们的如果说每本书都是囚禁着我们的囚室的一部分,那么这本书中所提及的书无疑能帮我们盖一间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摘抄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是一本由思郁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一):囚禁着我们的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囚禁着我们的囚室的一部分,那么这本书中所提及的书无疑能帮我们盖一间大房子。 而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倒不如说这是作者多年阅读所感所得,每一篇都像是一些书的书评,作者在和这些书打交道的同时不断的寻找书与书间的关联,书与作者间的关联,书与时代间的关联,最后呈现给我们正是这样一本书。 作者把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看书人,写书人,卖书人以及书之典,而在我看来,每部分中所提及的其实都是写书人,每一篇都像是这些写书人在对自己的一些作品进行讲述,当然可能其中很多讲述都来源于作者的理解,但是阅读的乐趣不正是在于此吗?

  每一本书就像是我们在和作者进行一次交流,有时候是有来有往的交流,有时候是我们认真聆听,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他们提醒我们早点睡觉。但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哪怕是为了感谢他们的陪伴,我们也都应该去简单的了解一下我们所读书的作者,他们的生平,他们写下这本书时候的情况,更多的还可能是所处的时代。而这正是我所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读这本书的每一个短篇的时候,我都没有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孤独的阅读,我能很清晰的感受到那些书的作者,他们有血有肉,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二):读《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有感

  想给这个书评起一个名字,琢磨了好久没想到一个贴切的题目,索性就这样草率的命名吧。2020年我们被不速之客新冠病毒折磨了大半年,似乎举国上下所有的城市不约而同的按下暂停键,我们生活的节奏也更多地是宅模式的开启,这么多时间做什么好呢?当然是美食和书籍不可辜负,有幸约到了这本书《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大家去读一读。

  作者的简介寥寥几字,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思郁,八十年代生人,书评人,专栏作者。书痴一枚,喜欢阅读,孤独,写作。看到了这个介绍,我对这本书开始感兴趣了。首先,他是一个书评人,应该很有自己的见地。其次,他是书痴,一个“痴”字我想能看出作者本人对书的热爱程度。最后,他的爱好中除了喜欢读书和写作之外,着重一条注明自己喜欢孤独。是一个怎样的人会喜欢孤独,要么这个人很自律,要么他很喜欢与自己相处,大概只有这样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吧。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序言和四章,整个逻辑铺为看书、写书、卖书总结书中的经典桥段引申出来的深意。

  序言中的文字相信也会吸引到你,恰似在描述每个人的童年,看闲书的时候总会被家长说成是不务正业,而作者从小生活在农村,识字开始,阅读欲望膨胀开来,疯狂的寻找身边一切关于股故事的书籍,为了躲避父亲的“追杀”躲到床底。在一隅之地去寻找最初阅读的快乐,我想在那一刻他是纯粹的喜爱。在序言结尾引用了《别想摆脱书》中的话“我已永无可能在生活中获得平静,除非带着一本书远离人群”,“这也许就是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书已经是生活,书已经是生活的所有。”这些文字直击心灵,奠定了全书的基调。

  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不会告诉你具体的做法,而是对博尔赫斯阅读观的深刻实践。我们为什么读经典,怎么聊书背后的故事,从书阅读拓展出的人生在本书会找到答案。

  我们处在一个混沌的时代,阅读的指引能让它变得更加清晰。思郁以自己广博、循序渐进的阅读为线索,给予读者建立自我阅读最真诚的示范,带你游弋于与书有关的旅程。值得每一个愿意走进阅读的世界,并且愿意长久与阅读为伴的人学习。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三):不顾一切,爱人与爱书

  博尔赫斯说,阅读是一种体验,就如同你看到一个女子,一见钟情,坠入情网。

  我们爱一个人,总是心甘情愿地愿意为对方付出,哪怕是倾其所有。

  都说真正的爱是不计回报的,但总得有回应吧,我想没有回应的爱,算不上爱,充其量叫作单恋。

  《庆余年》里有一句台词说:“这世上若没人甘愿为你赴死,活着将是何其无趣。”

  我想爱情最高的境界就是,可以为了爱情去死,但是我也可以为了爱情好好活下去。

  我们爱书也是一样,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了一个知音,天涯芳草易寻,人间知音难觅。

  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了一个能跟你好好说话的朋友,年龄越大就越觉得,遇到一个好好说话的人是多么的幸运。

  TA懂你的光鲜亮丽,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骄傲和尊严,懂你的不堪与无奈,有些情绪有些心情,要分享给懂你的人。

  一本好书,字里行间都藏着美,散发着浓郁的气息,仿佛整篇文字都与你有关。

  有的时候我遇到,偏不忍心读下去,仿佛一读完,就觉得失落了心情,一忍再忍,直到在读与不读的纠结中看完最后一页。

  碰巧我正好遇到一本书《我们都是书的囚徒》,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纸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这本书的油墨特别清香。

  于是便爱上了,毫无征兆。

  爱人和爱书同样是一个道理啊,读书的时候,可以拿出口袋里所有的钱,只为了买一张绿皮火车票,奔赴那个有你的城市。

  爱书,记得刚毕业时,硬撑着不用父母接济,只有三十块的时候,在吃饭和买书之间选择了买书,然后开始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那个时候真是努力,虽然到现在还是依然一事无成,但是永远忘不了那个积极上进的自己。

  难熬的日子终会过去的,就像我现在,再也不用纠结是买书还是吃饭一样,因为后来,我买了很多书,多的一辈子都看不完。

  读完了这本《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感叹作者思郁的知识渊博和阅读深度,读完后我不敢自称是读书人,不敢自称是一个写作者。

  在自愧不如中也不断反省自己,如何能把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所有。

  现代人很浮躁,读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最近,发现身边的人,很多已经开始重视并且追求精神层面,开始买书读书,喃喃自语要洗涤自己的灵魂。

  读书已经成了一种追求,爱书成了一种时尚,《别想摆脱书》中的那句印象很深的话:“我已永无可能在生活里获得平静,除非带着一本书远离人群。”

  这就是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书是生活,书已经是生活,书已经是生活的所有。

  开心时读书,沮丧时读书,你要非问我读书的好处,我可以说,小则能够改变心态,大则能够改变命运。

  爱人和爱书不止只有一种方式,但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你爱的都是对方的整体,身体和灵魂的同一。

  读一本好书,就像走进一个人的心灵,细细去品味,有一股回味的甘甜,如果你不知道读哪本,我建议你先从这本《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起。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四):不想摆脱

  每每读完一本书后,也喜欢写写评。感觉看书时看的是内容、是故事情节,写评时才是真正地思考。时不时地还能和作者来个跨越时间空间的思想碰撞,简直不要太美妙。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相信每个人看到这个书名时或多或少都会沉思片刻。我们是被书籍禁锢了思想?还是被样板化的“必读清单”限制了自由?又或者是心甘情愿被囚?

  摩拳擦掌,带着这样的疑问翻开本书,本想和作者也来个思想上的碰撞,没想到却是实实在在地被作者的知识储备量碾压,连个迸发个火星子的机会都不给我。但通过作者的讲述,即使该部作品我没有看过,也会产生浓浓的阅读欲望。

  感觉很有趣的一点是,在书中作者除了深入探讨一些作品、分享一些名人们的趣闻轶事外,还多次提到了其他作家的书话作品。突然就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博尔赫斯的乐趣,一本书套着一本书,一本一本无限展开。

  唐弢先生关于“书话”曾提出“四个一点”:“一点事实”即捡一点即可,不宜甲乙丙丁,铺开来说;“一点掌故”,要有知识性,要鲜为人知,大家都知道,何劳你说;“一点观点”要有独特见解;“一点抒情”,笔端带情,带有点书卷气。个人认为,不妨再加上个“一点随性”,想到什么说什么,何必拘着束着。

  无疑以上几点,作者都做到了。

一本“暂停”的书

  在这个快消时代,静下心来“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变得越来越难得。有些人空喊读书口号,每当新年伊始,就列下长长的“必读清单”;又或者每逢听见哪里有“图书大促”,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购物网站,细心挑选,加上满满“一车”的书,但当书真的收到时,又将它们束之高阁, 仿佛“读书”只是一个购买和放置的动作,“书籍”则彻彻底底沦为了一种感动自我的工具。这是我们自己囚住了自己。

  曾经看过一个读书分享博主的room tour,按照她每个月的读书数量,我以为她会有一个超级超级大的书柜,甚至连墙角都堆满了书。但恰恰相反,她的书柜只有两扇。她说除了一些珍藏版和做了大量笔记日后还要翻看的书,其余的她都会处理掉,或是送给朋友,或是在二手平台转卖掉。“我想让我的书柜流动起来”她是这样说的。

  有些人乐于读经典,但却没有考虑过是否适合自己,只是单纯的跟着别人的推荐去读。就像近些年来大家都乐于谈东野圭吾、村上春树,甚至能看到许多书籍的腰封上用加粗放大黑二号字体写着“村上春树推荐”,但它真的适合你吗?读书的目的是充实自己还是追赶潮流?你又是否被世人的囚牢套住了自己。

  每个爱书之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体系,我们喜欢在这类作品中畅游。说是畅游,也只是在别人“设定好”的场景中游荡。就如我现在说的这句话,也是作者在书中引述一位书商的观点。我们终究逃不过阅读赋予的牢笼。

  就像《纸房子》的隐喻般: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注定终身为书所困,为书走火入魔,乃至为书而死也在所不惜。

  不是不能逃,而是不想摆脱。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五):清醒的做梦,甘心的被囚

  封面在写下正文前,忍不住由衷地佩服作者浩大的阅读量,看简介也只不过是80后一代,年纪并没有很大,读过的书却已经N倍于我,真真汗颜。此时哪还有底气说什么奋起直追呢,顶多只一句,更努力的珍惜自己的时间,善待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于无意义的事情上了。

  尽力而为。

  你不要笑我才立FLAG就自己打折扣,说到底人这一辈子,尽管始终同行在侧的只有自己,但总还是要被各种人、各种事牵绊,不得已要走的违心岔路太多。比如此时此刻,我相信绝不只是在电脑前安静敲字的我,还有无数人心里想的是飞奔出去,向着更远的山边、海边,去旅行、去玩乐。可是,行吗?至少,航班都还没恢复吧?所以,都不用收拾心情,我们就已经接受了现实,因为让自己愉悦的无非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在几维空间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坚持阅读的人才更幸运。

  为了这种“幸运”做个“囚徒”又有什么不好?

  为“恋书癖”著书立说的文本已不算少,经典的如《优雅的疯狂》,“网红”的如《书店的故事》,甚至多年畅销书《偷书贼》亦可归为此类。那思郁的这本新书看点在哪呢?我个人认为,在于一个“详”字和一个“近”字。全书分为【看书人】、【写书人】、【卖书人】、【书之典】四个部分进行从不同角度娓娓道来,自然而然的融入史料和名著,却没有掉书袋的卖弄之感。反而,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觉得十分亲切,默默的打开“马爸爸”家的搜索引擎又充实了一下购物车。更爽的是,看到作者笔下推崇的某本书也是我的心头好时,忍不住的小小雀跃,简直不能等到明天,必须马上翻身下床,从书架里摸出那本书再重读几段,才能平静。

  写到此处,又不自觉的微微紧张。为思郁这样的书评高手写书评,怎么看都有些班门弄斧之嫌。所以,只偏重于个人感受,谈自己的喜欢。

  思郁笔下,有些章节跨越专辑遥相呼应非常有趣,有些章节引经据典读来很“涨姿势”,有些章节又引入作者的独立思考发人深省。

  比如第一辑中提到“书中书”时引述了《纸房子》的开篇方式——爱书人因书而死,继而分析《纸房子》的隐喻,水到渠成的点题——“我们都是书的囚徒,注定终生为书所困,为书走火入魔,乃至为书而死也在所不惜”。让我瞬间眼眶一热,心有戚戚。继续读到第二辑,再次引用这本书,篇目名字干脆直抒胸臆就叫“我们都是书的囚徒”,却不是重复,转向另一个角度书写,先谈书痴的恐惧,再谈阅读的体验。另我感动的是,思郁的写作非常坦诚,直言对于《纸房子》的阅读体验并非“十分愉悦”,同时又诚意点赞此书的细节经营,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读书人的公正态度,不装13不卖弄,不做虚伪的无脑推荐。

  只这么短短的两个章节,思郁的写作态度可见一斑。在第三辑中关于“独立书店”也写得相当直白,既没有粉饰那些已经“变味儿”的“综合书店”,很尖锐的讽刺指出在那里“书店成了附庸风雅的装饰品,这里不卖书,只卖高雅和品位”。也没有天真地在空中筑梦,直言“如果按照我的爱好开个书店,估计光顾者寥寥不说,还容易被人看作是白痴。”

  像这样的直白不掩饰的语言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段关于余华《第七日》的书评。

书摘

  清醒的做梦,甘心的被囚,这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这本不厚的小书,内涵满满。但是小心哦,你可能被他安利了许多书、许多书店,心中亮色的“意难平”又会多了几桩……

内封
本文标题: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4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百花谱读后感100字《通往权力之路》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