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之细道》是一本由[日]松尾芭蕉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020-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奥之细道》读后感(一):奥之细道自古文人墨客皆喜游历山川之美景并借景抒情。芭蕉翁对此也早已心驰神往着手准备
《奥之细道》是一本由[日] 松尾芭蕉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020-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之细道》读后感(一):奥之细道
自古文人墨客皆喜游历山川之美景并借景抒情。芭蕉翁对此也早已心驰神往着手准备草庵易主,开始了日日行驿,处处栖身,世事无常之旅……
此书的别有新意的收录了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插图呈现书中,使得读者能很好想象当时师徒二人途中风貌。同样译者应该对于此文翻译恰到好处,不过于白话但又对能让读者领悟书中之景,书中之美。
读书之余除了感受俳句之美外心中也向往能游历一番奥细之道或是某段之景,自己身临其境体会书中之奥妙应是别番滋味。
《奥之细道》读后感(二):《奥之细道》,初了解俳句和松尾芭蕉
普遍的版本
日本空前绝后的俳谐诗人,松尾芭蕉 《奥之细道》1689年,松尾芭蕉和弟子河合曾良,从东京出发,一路向北,游行了两千四百公里,沿途蔚为壮观的风景,激发了二人的无限诗意和感悟。他们所走过的路,称之“奥之细道” 娇娇名阿重 莫非八重之抚子 绽放那须野 短短的十七个字,十分优雅,又朗朗上口,美好的寓意,俳句情趣在简单中,纯真美丽。 从此失伴飞 秋露浸浸似我泪 笠上字消退 今后,露水犹如哀伤的眼泪,将会销蚀写在斗笠上的“同行二人”了。 无限的感慨,在物外更在心中。 短短的十七个字,勾勒一幅画,但无穷意味在画外,话外,东方的哲理,山水、旅行中感悟人生。
《奥之细道》读后感(三):行路难
《奥之细道》写作于168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时光。书中散发的浪漫主义精神照亮了日本俳句诗人的前仆后继。于此书中,令读者深切感受一位知识分子的成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视野的开阔,没有身体的力行,是很难登攀哲学的高峰,徜徉人生的至境。 从没有路的地方开创出一条路,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毅力。山高、路远、坑深,如果没有方向感,是无法抵达远方,甚至连第一步就很难迈出。启程之际,天刚拂晓,晨光熹微,残月尚在天边。于松尾芭蕉,远方有多远,尚无定数,但心中对远方的向往已然不可扼制,如沸腾之水即将决堤。可以想象的是餐风宿露。带给心灵的是源源不断的冲击,是什么信念让其毅然决然踏上了奔赴远方的征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松尾芭蕉的“自讨苦吃“,是读者今日阅读《奥之细道》无法回避的问题。换作是你,换作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你是否能为心中的理想与道德而放弃当下的舒适与温暖呢?正因为如此,松尾芭蕉的执行力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如果日后还能活着回来,则幸莫大焉。一场以生死为赌注的决定,不仅可以感动当事人,也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正如李太白所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也许送别的情景历历在目,亲朋好友表情各异,有祝福、有惋惜、有担忧、有希望,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有且只有自己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力。 长途跋涉,对于肉体的折磨远胜于精神,即便是美不胜收的风景,也无法时时唤起心中的情愫。想必先贤在历经千艰万苦所呤诵的诗句,毕竟不是“妙手偶得之”,而是“拈断数茎须”,此情此景,在《奥之细道》有着力透纸背的书写。所谓看上去不费吹灰之力,实则上是穷尽全部力量才能达到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确,人多的地方就充满了利益与权力,不如到人迹罕至处,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真切地感受天、地、人的相爱相杀,也许你不是第一位来到绝境之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但此时此刻,松尾芭蕉发现自己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对话。 春花、秋月、夏阳、冬雪,最是一年好风景。如果没有走出自己熟悉的居所,来到陌生的田野,这些都是想象中的美好(再优雅、真实的文字也不能代替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正如那一挂挂瀑布从岩洞上方的山顶飞流直下时,百尺之高对于心灵触动是无法用言语所描述的,然而你在惊奇之处发现从头到脚,所有衣物都是湿漉漉的存在。 前程漫漫,遥遥无期。行百步者半九十。放弃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放弃,那必定是前功尽弃。不过,松尾芭蕉给予读者的印象是极佳的,他是一位有始有终、善作养成的先行者,开创了俳句在日本文坛的光荣传统。
《奥之细道》读后感(四):奥之细道:踏上通往心灵的旅程
豆瓣:折翼的天使/文
奥之细道是日本俳谐师松尾芭蕉所著之纪行书。于无䘵15年(1702年)印行,书中记述松尾芭蕉弟子河合曾良于元䘵2年3月27日(1689年5月16日)从江户(东京)出发,一路向北,游行了两千四百公里。
沿途蔚为壮观的风景,激发了二人无限诗情和感悟。当年走过的路,也成了鼎鼎大名的“奥之细道”。
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三百年前徒步行旅,过程之艰辛令现代人不敢细想,风餐露宿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苦在芭蕉这个老头眼里却并不是苦,这样的他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孔子老先生,已近垂暮的孔子带领着众多子弟各国游历,不畏艰难险阻却乐此不疲,这两个老头的性情倒是颇为一致。
我们也实难想象在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的江户时代,芭蕉是怎样以四十多的高龄踏上旅程,跋涉行走了两千四百公里的。
许多诗人都喜欢在游历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出传世之作,松尾芭蕉也不例外,即使自己已非壮年却依然无法束缚那颗想要漂泊放浪的念头,渴望外面的天空,渴望放飞的心灵。
草庵易新主,料得佳节饰丽偶,融融欢乐窝。他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俳句诗人,被称作“俳圣”,也是著名的随笔家。将禅宗的侘寂精神和中国古典诗文引入俳谐,提出闲谈枯寂、轻灵、风雅的美学概念。他的作品除了为数众多的俳谐外,还有许多优秀的纪行文注一和俳文注二等随笔。此次历时6个月的文化苦旅更是创作出许多以自然风貌、风雪花鸟等描写对象的俳句。
芭蕉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日本三景”之一,号称“佳境甲扶桑”的宫城县松岛了。他将松岛描述之细致让人如亲临现场般,却在此次旅途中没有为松岛留下任何俳句,也是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只有曾良写了一首:杜鹃声声鸣松岛,应向白鹤借羽毛。
也许是因为松岛无法言传的美,也许是因为其他,芭蕉终究是未给松岛留下俳句,即使是后来芭蕉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关于松岛的俳句:松岛啊,松岛呀松岛。也被其他学者认为这是后世的狂歌师田原坊所作,关于松岛的这首俳句也成为了难解的谜团。
奥州小道是一次精神之旅,如佛门弟子的云游,将七情六欲抛开,随性而走,随风漂泊。我们能从芭蕉的散文和俳名中感到他归于自然、陶然忘机的心情,正如芭蕉所说,人生如旅程,其旅程行纪书,便如同他的自传,能从羁旅事中见其锐眼禅心、诗情画意。
佛教诗人宫泽贤治曾经评价说:此集的作者,仿佛就是日本的灵魂。“前途遥不可测。虽抱病出行,将入穷乡僻壤,却常思现世之无常,已抱定舍身之念。即使旅途死于道中,亦为天命。”芭蕉对于人生看得非常透彻,从这句话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也许对他而言,人生真如幻梦一场吧。
奥之细道,这条日本山林深处的小路,或许也是松尾芭蕉一生的人生总结和风格总结吧。
《奥之细道》读后感(五):《奥之细道》名垂千古的思想之旅,理念之道,感动于对宇宙的对话
马背上弛梦,梦断,月远,茶烟淡淡起……偶然邂逅一首很美的诗,就被迷住了,当时心有所悟,这么简短的句子却深富哲理,让人回味,这种摄魂夺魄的调调,深深把我打动了。
我多年前研究古诗词,自己也填了百多首诗词,大都是花开花落,水流风吹,看到这种新体裁即感觉禅意且有趣,于是开始收集这些美好的短句,这种短句是日本独有的俳句。
后来读了很多的俳句,有《松尾芭蕉集》,最近又接触了这本《奥之细道》,对于俳句的认知更深入了一步。
这本书是松尾芭蕉所著,葛饰北斋绘画,徐建雄译注。
大家都知道俳句力求神似,同时兼顾形式的美感。一直觉得诗歌最难翻译,因为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魅力,转换成另外的语言,中间难免会丧失些趣味。所以,想领略俳句的魅力,精通日文是最好的。实在不能,先通过汉语感受下俳句的魅力,也是可以的。
金闪闪的书封,打开来每一张隔页也是金灿灿的,书中一半是日本,懂日语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看,也方便学习日文,且日文也是不灵不灵的金字。
大师逝去多年,在世的时候也只有徒弟赠送的一庵,想必知道自己所写的俳句能被印得如此精美也会甚觉欣慰吧。
好句子配上金碧辉煌的字,真有一种超越流年的愉悦感,让人在身心和视觉方面均得到茶叶入水般的温润之感。
我一生有几条想行之路,其中之一便是“奥之细道”。生活安逸的我们很难想象,在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的江湖时代,芭蕉是怎么以四十多的高龄踏上旅程,跋涉行走了两千四百公里的。更遗憾的是,前些年日本东北地震,震中就在奥之细道上的仙台外海。天灾过后,名胜古迹惨遭摧毁,城市面目全非,奥之细道要成绝响,想切身感受芭蕉所走的路,则更是艰难。
或许世间只有消失逝了的人或是古迹才更会激发探索欲,冀望能够翻出那些诗背后的故事,那些或苍凉或浪漫或禅意的诗,透过走过的古道带给我扑面而来的感染力。现今我们也只能透过这本书来感受松尾芭蕉走过的路,写过的俳句了。
一、俳句之美好
对于言辞精致的追求,在日本若以境界论,则是俳句的力量。
像川端说的:十七音的俳句比耗费千言万语的风景描写更生动。
这方面的最大贡献,来于俳圣松尾芭蕉俳句。
俳句有三个基本要素:十七音、切字,以及季语,这是俳句的基本格律,十七音是俳句的主要内容,切字就是那些感叹词、助动词等,主要是用来断句、表示语调或者感叹,有点类似中文里面的感叹词。季语,顾名思义,就是表达季节特征的语言,包括季节、动植物、人事、宗教等。
季语不仅能表现时令性,还具有美学性。为什么呢?仔细想想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春天的繁花,夏天的流萤,秋天的皎月,冬天的白雪,这些意象镶嵌在俳句中,无疑能唤起人的联想,增加艺术美感。
二、旅途之美好
或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得诚恳,向内心探索的人都是这红尘世间的苦行僧,他们通过与大自然万物的对话来禅意自己的内心,达到灵魂的通透与升华。
刚刚启程,就遇到一位有趣的店主,自称:由于我为人一向诚实无欺,所以大家都称我为“佛”,你们在我店里尽管放心。
幽默的芭蕉留心观察,发现店主并不聪颖睿智,只是一味的质朴诚实。并相用了《论语》中的话:刚、毅、木、讷近仁。于是断言,有着与生俱来的清纯禀赋的人,才是可敬重的。
他的细心、谐趣与广博都体验在这本游记中。
三、后世之说
芭蕉在《奥之细道》的旅程中一路留下名句无数,后来被门人按照吟咏的地点刻成句碑。
为了纪念俳句诗人松尾芭蕉诞生300周年,于1942年在上野公园修建了八角堂,人称“俳圣堂”。
引用芭蕉的一首俳句来结尾吧,对应即将要到端午:
料得端午节,纸旌飘扬声威壮,何妨饰刀笈。愿所有在旅途的人平安、幸福,也有着诗意的每一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