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谈话录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6-10 10:55: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伯林谈话录》是一本由[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伯林谈话录》精选点评:●提问者有点跟不上伯林,好在伯林对自己的意见说得很直白。●广博、犀利、风趣,伯林说自己

伯林谈话录的读后感大全

  《伯林谈话录》是一本由[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林谈话录》精选点评:

  ●提问者有点跟不上伯林,好在伯林对自己的意见说得很直白。

  ●广博、犀利、风趣,伯林说自己是个出租车司机,谁招手就停下来,诚哉斯言!

  ●伯林几乎就没有赞同过提问者几次,两个人基本上不在一个频道。不过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是问到了,比如民族主义的危害,伯林认为一旦把一切行为的根据放在民族这个超越个人的权威上,那就会扩展到政党、阶级、教会,从而打开压迫之路。自由意味着没有障碍,但为了和平必须有所控制,小鸟也许以为在真空中飞翔是十分自由的,但实际上它做不到,只会坠落。虚无主义的本义是拒绝一切科学地证明的东西,而不是拒绝一切价值。虚无主义并不是总体上要拒绝资产阶级所相信的一切,而是宣传任何东西都可以信,只要它能够理性地确立起来。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只对观念感兴趣的人,他们希望观念尽可能有趣(正如唯美主义者是希望事物尽可能美的人)知识阶层在历史上是指围绕某些社会观念而联合起来的人,他们追求进步相信科学与自由,反对传统,反对反动蒙昧,是群体性的。

  ●伯林的睿智和洞见在本书中有充分的呈现,对于当代史的各种事件和概念有一种富有批判性的看法。伯林受休谟哲学影响甚深,他的思路总是异常清晰,对历史上各种观念有透彻的批判性思考和考察,无晦涩术语。伯林反对乌托邦观念,主张价值多元化(各种价值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不可协调,人们不可避免的要寻求一种解决,这种幻觉的前景是使人类永远公正、幸福、富于创造性以及和谐协调,于是那些出于无知或恶意而酿成的反抗,为了大多数人永远幸福,就可以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予以镇压,列宁、托洛茨基、波尔布特概莫能外)。伯林研究思想史,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自孩提时代经历俄国革命以来,某些严酷的问题就深深的烦恼着他。

  ●一种理想的谈话方式 种草浪漫主义的起源和俄国思想家肖像

  ●虽然有很多内容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无法理解,但关于“多元主义”和“自由”的论述还是足以让人掩卷长思。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

  ●没读下去,可能自己的哲学功底太弱。

  ●意料之外的好读 不过关于哲学的那几个命题确实看不懂 每次在书中看到熟悉的名字总是倍感情切 然而柏林关于无神论者的叙述让我大失所望

  ●没有相关知识,提到的很多人物都不了解,相关作品也没看过。所以不好懂啦。

  ●经典性不如歌德谈话录

  《伯林谈话录》读后感(一):删减

  省略号部分

  原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我就很想知道别人送我的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和国内出版的那些古拉格相关的书,比如《古拉格群岛》、《古拉格气象学家》、《科雷马故事》等等,是不是也删了?实话讲,我觉得伯林这个都tm算良心的了,删掉了还给你打一行省略号上去,有心人(比如我。。。)就会去找原文来对照,那要是就不给你作任何标注直接略过,你也没招,哈哈!

  《伯林谈话录》读后感(二):小记

  伯林的睿智和洞见在本书中有充分的呈现,对于当代史的各种事件和概念有一种富有批判性的看法。伯林受休谟哲学影响甚深,他的思路总是异常清晰,对历史上各种观念有透彻的批判性思考和考察,无晦涩术语。伯林反对乌托邦观念,主张价值多元化(各种价值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不可协调,人们不可避免的要寻求一种解决,这种幻觉的前景是使人类永远公正、幸福、富于创造性以及和谐协调,于是那些出于无知或恶意而酿成的反抗,为了大多数人永远幸福,就可以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予以镇压,列宁、托洛茨基、波尔布特概莫能外)。伯林研究思想史,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自孩提时代经历俄国革命以来,某些严酷的问题就深深的烦恼着他。

  出于对一元论的警惕,伯林批判了柏拉图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认为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一元论的主要特征。伯林拒绝那些把世界看成单纯的、合理的、和谐的整体。 伯林推荐阅读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而赫尔岑认为,该是认清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都充满着偶发的和无意义的事件,充满着愚蠢和糊弄行为。伯林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绝对的价值,人类历史与众多悲剧性后果相伴,充满着那些企图通过坚信绝对真理而避免做出悲剧性选择的人们的困苦。他因此格外肯定那些勇敢地、公开地跟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体系做斗争的“反潮流”思想家。

  谈话录并不好写,但是这本书我缺读了多遍,印象很好。伯林是狐狸型的学者,“刺猬之道,一以贯之,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我自然是喜欢狐狸型的学者,但是也知道真正取得大成绩的人都是刺猬型的,只能说所求不同吧。似乎谈话录比较经典的几本,如《理想国》、《歌德谈话录》、《胡适之晚年谈话录》、《余英时谈话录》、传主都是博学多才的人,我想大概是他们对知识的世界饶有兴趣,自然而然所谈话内容也多知识和风趣吧。

  《伯林谈话录》读后感(三):我为什么读起了政治哲学【感,非评】

  【藏书阁打卡】

  我小时候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向敬而远之。我想是因为完全没有鼓励我读政治的环境,而个人的兴趣总来自于环境。但是中国自古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鼓励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课本是无聊的,也没有好老师培养政治兴趣。唯一有印象的是初中一个年轻美丽的女老师曾经问我们:为什么要有国家?国家如何起源?不过她也没展开,只是抛出问题,当时我记住了问题,但是没有探究的心。——幼稚的我还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去读政治,一般中国孩子也多是想当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而很少想当政治家吧。 思考一下根源,我现在认为是国家需要稳定,不需要太多人参政,也不需要太多异见,而且自信自身的正确,所以只需要有人工作、执行任务,只需要实用性人才。——因此,不能责怪中国大学生图书馆读书排行榜上没有西方大学那样的政治哲学著作,西方要培养的人才和中国要培养的人才不一样。因此,理想国、利维坦、政府论……这些或是“资本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书都太危险了。学生喜欢读一些通俗小说,喜欢读一些励志的、治愈的、有趣的、轻松的书,才让国家放心。 但是我读文学,读起了文学理论,我不得不看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政治问题,最终不得不认识到“政治无处不在”。仅仅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女性主义似乎总是天真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女性主义可能更加现实。 因此我想开始看政治哲学,我要去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民主……因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对自由的认同,我觉得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至少看起来我还是很认同的。——但是我为什么认同?我认同的是哪个自由?我认同的是哪个平等?我应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想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我现在都需要好好思考。 我感觉自己总是太天真,所以我想我还要多看看,我要看看伯林的反对者,看看更多的意见,伯林说:“我关心批评意见甚于关心我最赞成的那些革新家的主张。” 我看了一点列奥·施特劳斯。我心情复杂。

  《伯林谈话录》读后感(四):以赛亚•伯林 的 微观思想史

  全书主要是和以赛亚•伯林的谈话整理稿,但可贵之处在于,访谈者对伯林的思想已极其了解,故很多问题多能切中要害。且,整理稿(即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被合理地分为5个章节,我猜想,书中的目录尽管以5此对话为大标题来编辑,可能是所有谈话的后加工,而非真正的5次谈话。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现代政治学的诞生》及《个人印象》两章,前者可能是我的兴趣所在,后者则满足了众人八卦的心态,从伯林得天独厚的优势——认识很多的“闻人”中得以窥见思想家或伟人的些微细节,也从他的评价中得到某些人的思想概况。如:托尔斯泰是只想做刺猬的狐狸。

  但本书缺陷还是有的,那就是知识太庞杂了,这也是所有思想访谈录的缺点,但本书已算做到了不错的地步,相比以前看过的一些,如《十人》、《这个世界会好吗?》etc.

  以下为文摘而已,备忘尔尔。

  我的信条是:为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社会而工作。

  思想家多数都反对他们时代的流行观点。他们很多人是处在一个思想进步时期的反动分子。

  一旦你有两种同样有效的可能性,你就可能有更多的同样有效的可能性。如果对同一问题能有两种同样有效的答案,就可能有更多同样有效的答案。

  有些人以为政治理论仅仅探讨权力的性质,我认为不是这样。政治理论要讲生活目标,讲价值,讲社会生活的趋向,讲在社会中人怎样生活和应该怎样生活,讲善与恶,对与错。如果只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实作纯客观的分析,那是社会学或政治科学,不是政治理论或政治哲学。

  马基雅维利是个二元论者,他是个共和主义者,但是,如果不能建立共和政体,他认为,有一个强大的带有些共和政治色彩的君主国也比软弱无能、懈怠的、无效率的共和国要好。

  帕斯卡尔:人类的一切不幸源于一件事:不知道独自呆在房间里休息。

  人们对死亡、伤害、不安全的恐惧超越了一切。所以在法西斯国家或其他极权主义国家,老百姓服从命令的原因就是【恐惧】。

  关于汉娜•阿伦特:因为我认为她没有进行论证,没有迹象显示她有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史学思考。她写的东西全是乱七八糟的形而上学大杂烩,甚至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的关联,也没有合乎理性的或可以想象的联系。 (伯林居然如此毒蛇,阿伦特被说得一毛不闻)

  对外来文化霸权的反应通常视相同的:首先,你感到自己处于劣势,然后你开始模仿先进国家,再然后你反对模仿,质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模仿别人,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呢。 (这就是今天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事)

  在各种类型的政权在,人们偏好民主制,其根据是人权这个信念。如果你问我们为什么信奉人权,我可以说,因为人们要想能够彼此相处地生活下去,那是唯一正当的,甚至是唯一能让人容忍的方式。如果你又问我什么叫正当的方式,我可以说,那就是我们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的惟一的生活方式,如果人们不愿互相毁灭的话。

  哲学的目标:哲学的目的是要回答很一般性的问题,即那些用经验方法或逻辑方法都不能提供答案的具有普遍性的重大意义的问题。当你迷惑不解的时候,当你不知道往哪里寻找答案的时候,那就是碰到哲学问题的迹象。如果你想知道诸如善与恶这些词的意义是什么,找辞典、百科全书或别的任何参考书都没有用,调查研究和逻辑论证也帮不了什么忙。

  我反对“哲学终结说”,只要人类还存在,哲学就不会终结。我不认为哲学家有什么特殊任务。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搞哲学。他们思考使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力图澄清问题,可能的话就作出回答。当前哲学有什么特殊任务?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对哲学目的的误解。这有点像问当前艺术的任务是什么或爱是什么等等。如果你问艺术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艺术的目的就是搞艺术,此外没有别的目的。同样,爱的目的就是爱,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哲学的目的就是哲学本身。哲学的目的就是对哲学真理的追求。

  有些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价值是相互抵触的,任何一个社会总有些价值是不能调和的。 正如平等和自由。 (这两个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可以结合的,但是不能是最大限度的结合。如果给你最大程度的自由,那么强者就好吞噬弱者。如果你有绝对的平等,你就不能有绝对的自由。)

  知识分子和知识阶层: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只观念感兴趣的人,他们希望观念尽可能有趣些,正如唯美主义者只是指那些希望事物尽可能美的人。知识阶层在历史上指围绕某些社会观念而联合起来的人。他们追求进步,追求理智,反对墨守成规,相信科学方法,相信自由批判,相信个人自由,简单地说,他们反对反动,反对蒙昧主义,反对基督教会和独裁主义的政体,他们视彼此是为共同事业而奋斗的战友。

  狐狸和刺猬:刺猬是指那种力图依靠某个无所不包的体系来解释一切事物的人。狐狸是指他像他所感应、描述、写作的那样感应、描述、写作。即他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表现自己,一切以自己的心情为转移。托尔斯泰是一只很想当刺猬的狐狸。

  在我看来。伟人都是公众生活中的人物,他胸有成竹地引起某些重大事情发生,而在他担负这个人物之前,这些重大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伟人是造成历史转向的人,没有他,那样的转向几乎不可能发生。伟人往往导致历史发生谁也预料不到的转折。

  [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 《伯林谈话录》 译林出版社 2002.4

  Leon于图书馆

  公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晚

  《伯林谈话录》读后感(五):毒舌之人必有可爱之处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后,我都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读此书?读完以后我的收获在哪?有时可以只言片语敷衍了事,有时也会写点东西,留下些只言片语。至于写此书简评,我则是本着独乐不如众乐的心态。但是一本哲学家访谈录,能有多少乐趣呢?当然首先这种乐趣的面向是针对那些,听过一些类似马基雅维里、迈斯特、克罗齐等披着高端学术外衣的西洋姓名。当然如果你没有听过,也没有关系。那当你读完此书后,倘若再谈及他们,你就也能应道:哦~不就那谁嘛…...

  访谈记录者拉明•贾汉贝格鲁曾在开篇序言这么说:“这本书不奢望成为伯林的正式传记,但是,对于一切有待进行的伯林研究,这本书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资料。”我觉得贾汉贝格鲁敢将一本薄薄的访谈录,定位到“重要的资料”的程度,一则是其本身提问技巧的出色;二则更主要是采访者乃是一位睿智、风趣、激情的性情中思想家。

  倘若在读此书之前,有人让我谈谈伯林,恐怕不外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刺猬和狐狸”等学术理论标签。但在读完此书之后,我肯定会在这些学理印记前,加上一个“性情毒舌男”的评价。那就让我们开始伯林的毒舌之旅。

  汉娜•阿伦特,长期在国内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①即是这么一名著名学者型公共知识分子,在伯林眼中只是一名缺乏严肃思考、思维凌乱的伪学者。“我认为她没有进行论证,没有迹象显示她又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史学思考。她写的东西全是乱七八糟的形而上学大杂烩,甚至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也没有合乎理性的或可以想象的联系......”伯林如是说。②但是,学者以立言示其意义,学者型公知更是如此。对于汉娜•阿伦特的著作,之前在国内曾作为小范围读物,只能“内部参考”。后公开出版后也是好评如潮。那伯林怎么看? “我认为她没有进行论证,没有迹象显示她又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史学思考。她写的东西全是乱七八糟的形而上学大杂烩,甚至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也没有合乎理性的或可以想象的联系......我读了她几本书。第一本是《极权主义的起源》。我认为她关于纳粹的论述对是对,但并不新颖。关于俄国人的论述大部分是错误的。后来我读她的《人的状况》,其论述看来以两个观点为基础,而两者在历史上都是虚假的”。③这时,会有受阿伦特影响的弟子,能为她进行辩护吗?伯林随即给出了答案,“我看不出她写的东西明显刺激了思想或者启发了什么人:奥登、洛威尔、玛丽.麦卡锡钦佩她,但他们从她那里学到什么东西呢?就此我问奥登,他沉默了一阵便岔开了话题。玛丽.麦卡锡编辑她死后出版的讲义,但从未说过自己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真是太奇怪了。”④

  倘若依之伯林的观点,阿伦特的学术水平只是如此不堪,那么国内为什么还会如此推崇阿伦特呐?我想,主要是国内自身学术批判能力不足,否则“观念陈旧,历史偏差”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也不会在国内,让那么多学人觉得醍醐灌顶。我想该这是一个警醒。

  进而,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国内如日中天的古典政治哲学。学者甘阳曾不加掩饰的表示出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向往“斯特劳斯说政治哲学更近喜剧而非悲剧,我愿期待21世纪是喜剧的时代”。⑤那伯林会怎么看古典政治哲学,怎么看“教主”列奥•斯特劳斯的呢?

  “我认识列奥•斯特劳斯,跟他见过面。我尊重他,他是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真正的古典学者和犹太教法典学者。他认为,政治哲学被‘坏导师’马基雅维里深深地引入歧途,并且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看来,自从中世纪寻找到政治哲学的正确道路之后,就没有政治思想家了。柏克接近于政治思想家,而霍布斯和他的追索者又走上邪路并深深地误导了其他人,功利主义、经验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些都是十足的谬论,败坏了现代思想,严重的损害了个人和社会。可观的善与恶,客观的对与错,统统被废除了。列奥•斯特劳斯是一个细心的、真诚的、深心眷注的思想家。他好像教导过他的学生,要读懂古典哲学家的言外之音。他有一种看法,认为古典思想家的字里行间隐藏着深意,只有借助暗示、引喻或其他征兆才能发现;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或者因为哲学思想家害怕高压机关的审查,或者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的,他这种看法对别出心裁和各种怪诞念头是极大的刺激,而我认为这不过是刚愎自用罢了。他诋毁文艺复兴以后的世界被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无可救药地败坏了,在我看来,这是近乎荒谬的……我在芝加哥当访问学者时曾多次和他交谈,他都力图说服我。但他无法使我相信有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绝对价值,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诸如上帝赋予的自然法之类。我得到一篇即将发表的他生前写就的文章——搁了多年没人看过的一片‘遗作’——其中我受到的他严厉攻击。就随它去吧,我也不能答复他,因为他已经在坟墓中了,我也没兴趣跟他的一批门生打交道。我觉得,他和他的门生都相信,善与恶,对与错都直接得自某种先天的启示,某种‘形而上学之眼’,也就是靠使用柏拉图式的那种我无缘分享的理性官能。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经》、犹太教法典、迈蒙尼德,也许还有阿奎那何种世界的其他经院哲学家,都通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他们的门生现在也执着于此,而我却没有这种荣幸......也许有一个永恒真理和永恒价值的世界,有一种只有真正的思想家才能具有的魔眼,而这只属于恐怕我永远无法进入的极少数精英的领地。列奥•斯特劳斯知道我原则上不同意他的学说,却是如此。我觉得他最好的书是在英国写的论述霍布斯的那一本。而他跟我说过,他写得最不好的书正是论述霍布斯的这一本。可见我与他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⑥

  我想伯林的观点陈述的已经非常清晰了,对古典的重新“解读”,对自由史的驳斥,以及背后的政治野心。伯林不单表示出对斯特劳斯的“拉拢为伍”的不屑与之为伍的态度,更是表示出原则上的拒斥与轻蔑。如此干脆,如此决绝。而对斯特劳斯惟一看重的学者亚历山大•科耶夫,伯林也是少不了一段冷嘲热讽。“科热夫说,他写过信给斯大林,但没有收到回信。我想,他大概把自己当成黑格尔而把斯大林当成拿破仑了。他是容易耽于幻想的。”⑦呵,试问之哪个古典政治哲学家没有颗“国师心”呐?

  这里可以差一点科耶夫对罗素的高端黑,“1946年或1947年吧,我去巴黎,在那里我碰到非常有趣的思想家亚历山大.科热夫。他是我见过的最风趣最理智的人之一。那时他已经是一位重要的法国财政官员。我们谈到斯大林。我记得我对他说:“很遗憾我们对古希腊的智者们了解太少。我们关于他们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他们的反对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就像我们只从苏联教科书了解伯特兰.罗素的观点。”科热夫说:“噢,不是那样,要是我们只从苏联教科书了解伯特兰.罗素的观点,我们可能认为它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家!”⑧

  行文至此,已近午夜,便不再续笔,反正力荐就是……对了,译文很烂,就是那种金山快译直译完后,校对不仔细那种,所以减颗星......

  -------------------------------------------------------------------------------------------

  ①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83702.htm

  ② 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年,第77页。

  ③ 同上,第77页

  ④ 同上,第78页

  ⑤ 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19年,第82页

  ⑥ 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第28页。

  ⑦ 同上,第61页。

  ⑧ 同上,第60页。

本文标题: 伯林谈话录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2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诗与政治读后感摘抄《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