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本由[美]兰道尔·门罗著作,未读·探索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一):howto首先这是一本既不正经又不正常的书,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本由[美]兰道尔·门罗著作,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一):how to
首先这是一本既不正经又不正常的书,不过谁又在乎这个呢? 当我们提到“脑洞”这个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符合某种类型、标准或规律的模式”之正常(normal)的逃避与远离。 英语中norma一词的词源在拉丁语里本指木工的方尺,所以“遵循,符合,或不偏离一种常规、规则或原则”的正常模式的确从整体维系着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稳定与发展,然而这种维系究其实质乃是群体中的大多数凭借“理所当然”的强势形成出的一整套标准体系,将其理解为一种“多数人暴政”也不无不可。毕竟,极权国家的社会表象,往往极其正常。 然而这一正常的尺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源于社会个体自我的价值创造欲望相矛盾的,而个体的创造欲望愈大,创造价值愈强,同“正常”思维的矛盾也愈激烈,所以章太炎先生的“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精神病,才能做到……”虽是笑语,却也可作为正论看待。 从这个意义上说,兰道尔·门罗的科学脑洞,不论是出自《what if》还是《how to》,都是属于太炎先生所谓的“神经病”范畴。每一个普通的问题都极不匹配地对应着一个异想天开的答案。用天文望远镜自拍,从国际空间站寄自己的快递,用碳-14年代测定法证明自己是否90后…… 用严谨的科学知识一本正经地向你详细论证这些不切实际的答案,看起来的确很有喜感。然而门罗的真正价值却并不在此。从《what if》到《how to》,读门罗的书所得的最大收获正是其思维的“不切实际”。在“正常”中生活得太久,我们往往忽略了每一个切乎实际的回答与方法都来自生活方尺的量度与复制,它们是“正常”且适合“我们”的,却不一定适合“我”——每一个社会个体之我。 随着21世纪20年代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潘多拉形式降临人间,或许正宣告着另一个“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摆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二百年前,席勒在他人生最后一部作品《威廉·退尔》中高呼“旧的必要倒下,因为时代在变化!”时代终将变向何方?也许我能今天不切实际的妄想,正是明日社会时代的方向。 How to? Go而已矣。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二):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本专出“馊主意”的书
本文选自《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你好!这是一本专出馊主意的书。
至少,大部分都是馊主意,也有可能不小心会掺了几个好的。如果是这样,我表示歉意。
有些听起来很荒谬的主意,最后却被人发现是一场革命。在被感染的伤口上抹霉起来太不靠谱了,可是青霉素的发现证明这样做可以成为奇迹疗法。不过,世界 上有很多令人恶心的东西,你当然可以把它们抹在伤口上,但绝大部分霉菌都不会缓解伤情。不是所有荒谬的主意都是好主意。那么,怎么区分好主意和馊主意呢?
我们可以试试,看看结果如何。但有时候,我们可以用数学、研究成果,还有我们已知的事实,来推断如果我们真的去做了,将会有什么结果。
当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打算把一辆汽车般大小的“好奇号”探测器送上火星的时候,他们得先想办法让它轻轻地降落在火星表面。在此之前,火星车使用的是降落伞和气囊,所以NASA工程师也考虑过让“好奇号”用老办法。可是“好奇号”太大,也太重了,降落伞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里无法足够慢下来。他们也考虑过在火星车上加装火箭,让它悬浮着轻轻降落。可是火箭喷出的废气会在地面产生尘埃云,把地表遮住,这样“好奇号”就很难安全着陆了。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叫“天空起重机”:造一台载具,依靠火箭高高悬浮在空中,然后用一根长绳子把“好奇号”慢慢降到地表。这听起来是个很荒谬的主意,可是他们想到的其他主意更糟糕。他们越是琢磨“天空起重机”,越觉得这个主意靠谱。所以他们真的这么做了,并且成功了。
我们降生到人世时,都不知道如何去行事。如果我们要做什么事情,运气好的话,就能找到别人来教。但有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动脑筋。所以,我们要想出主意,然后判断它们到底可不可行。
这本书探究的都是寻常问题的不寻常答案,以及如果你真去试了,可能会发生什么。搞清楚这些办法可不可行,是一件很好玩也很长知识的事情,有时候还能给你带来惊喜。某一个主意可能很糟糕,但搞明白它为什么这么糟糕,也能学到好多东西,说不定还能帮你想出更好的办法。
就算你已经知道了做这些事情的正确方法,站在那些还不知道的人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也是很有用的。毕竟,哪怕一件事情对成人来说是“常识”, 仅在美国,每天也有超过10 000 人是头一回听说的。
正因如此,如果有人承认自己不知道某件事,或者从未学会做某件事,我不会嘲笑他们。如果你嘲笑了他们,唯一的后果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会什么东西都不要告诉你。那你就会错过好多好玩的事情了。
这本书可能没法教你如何扔球、如何滑雪,或者如何搬家,但我希望你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如果是这样,你就是今天的10000 个幸运儿之一。
——兰道尔·门罗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三):搬家吗,用涡扇发动机一次性搬走整栋房子的那种?
如果一本书中的插图是手绘的四架直升机以绳索吊起一整栋房屋,大概这本书会被分类到儿童作品之中。
毫无疑问,蓬勃的想象力正是面向儿童的作品所具有的一大特点,所有人都会乐于保护这份想象力,他们也总能带给我们惊喜。
不过,成年人的想象力该如何安放呢?只配得到一句“快醒醒,不要做白日梦”的评价吗?
其实不然,与儿童经常“错漏百出”的想象相比,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成年人发挥起来,能让人从嗤之以鼻到将信将疑再到蠢蠢欲动,再不济,也会觉得虽然眼下是没有必要或是没有技术能实现,但是未来可说不准。
这就是《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讲述的内容。
脑洞大开,逻辑严谨,看似矛盾的理念背后是为每一个严肃的问题提供多种不严肃的解决方案。你可以选择相信(但是不要尝试),你也可以保留态度,不管怎么说,进行这样一种思维游戏无疑令人获益匪浅。
1 脑洞大开是很好的思维锻炼
在所有人以变得更为成熟冷静为目标时,重拾童真总是显得不那么合时宜。特别是处于“为了更好生活而工作,因为工作没时间生活”怪圈的社会人,似乎更无余力将时间花费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中。
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真的变成不可抵达的远方,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暂时挣脱出无形的牢笼获得片刻自由呢?
一种方法是汲取新的信息,这也是无数的APP在做的,用无休止抓人眼球的信息流填充进我们的大脑中,好让我们在它们的页面多停留几分钟甚至几小时。
比起随意地浏览毫无营养价值的新闻,另一种看似有益实则更加危险的方式是使人牙慧——不进行思考,全盘接受别人的思考结晶,美其名曰“二次教育”或“自我学习”。
不过不管怎么冠之以“自我提升”这般高端大气的名头,其实质依然是捡别人现成的成果,并自以为能将其内化。事实上,那些良莠不齐的文章和课程如果真的有如此奇效,全中国的财富都不够分给学员们的。
高质量的干货内容不是没有,可是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是无法将其为己所用的,只能学到皮毛罢了。填鸭式的学习,应付考试或许绰绰有余,想要化为实践,实在过于勉强。
如果对于学习新内容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为何不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呢?
不得不说,许多人低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其应用限制于工作之中。退一步讲,即使没有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又何妨让思维信马由缰地全宇宙发散呢?
给大脑松个绑,别再去想股票、投资、房贷、加班和孩子的成绩,去想一想那些有趣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从大脑细胞的角度而言,思考的内容不同,接收和发送的神经信号也截然不同,谓之以不同的刺激。神经突触之间的交流需要多种多样的刺激,刺激越多,思维越灵活。所以脑洞大开的思维活动,相当于给脑细胞做一做按摩,也是一次很好的思维锻炼。
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引发各种问题,大脑也是一样,虽然通常不至于出现显性的痛感,不过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思维(或大脑)固化。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给予大脑充分地“锻炼”,当精神上感觉到疲倦时,去思考截然不同的问题——不管想起来是多么荒谬——能有效缓解这些负面感受,否则便容易困囿其中,直到不堪忍受。
2 即使是脑洞也遵循着科学基础
为何我们有时无法将一个脑洞进行下去?这大概是因为我们想得实在过于离谱,已经无法说服自己了。
脑洞并不等于胡思乱想,而是更接近“头脑风暴”,要遵循基本的逻辑和科学。
翻一翻《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看到针对每一种解决方案,作者都给出了至少在逻辑上和现行的科学水平上完全可行的理由。
如题目中所言的以涡扇发动机将整栋房子搬走的搬家方式,涉及到的问题有“房子无法承受过高的风速”“发动机需要非常多的燃料”“发动机该如何安装在房子上”等等。
这三个问题就属于典型的逻辑上可行技术上无法实现。
通常来说,技术问题只有能解决和未来能解决两种类型,达·芬奇在草稿上设计直升飞机雏形时也是如此,彼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够轻也够强的材料,而现在我们不仅有更轻更强的复合材料,也有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构型更加复杂的设计,更有先进的CAD软件用以建模仿真,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优化。
或许未来,房子可以承受过高的风速、发动机的燃料也有了突破、发动机也能轻松安装到房子上,这看起来并非绝无可能。
现实生活受制于当前的科技水平,脑洞却可以在其基础上超越这种限制,这就是《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大特点。
要看科学不科学以及有多科学,一个好方法是看作者是做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前者可以理解为凭感觉描述,后者则是实打实地引用公式和数据进行估算。
依然是以“飞屋”搬家为例,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计算发动机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公式:
并在后文中明确了现有技术水平下发动机的悬浮时间,同时断言“如果你的水平速度限定在100千米/时左右,而搬家的距离超过150千米,那你就得中途停下来加油了”。
这样的公式和结论在书中并不少见,可见作者涉猎之广泛和严谨,让这些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看起来越来越有可操作性了。
3 脑洞之中蕴含着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飞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探测器登录火星也不算耸人听闻的现在,我们对于人类翱翔于天空(虽然是坐在飞机里)已经没有丝毫质疑。
然而,若身处于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之前的时代,又有多少人笃信这一点呢?
如果《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者在莱特兄弟研制飞机之前出了这本书,书中针对如何快速从美国到达中国的问题写到“乘坐可以飞行的机械”,随后从空气动力学等专业方面展开这一“脑洞”,我们作为读者看到又会有何想法呢?
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看到当前这本书一样,觉得甚是有趣却不切实际呢?
有不少人认为,科幻小说指引着未来,实际上,优秀的科幻小说经常被评价为“脑洞大开”,不如说,脑洞指引着未来。
例如经久不衰的热门创作主题人工智能。
早在可以于围棋上虐杀人类棋士的AlphaGo出现之前,就有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予的任何命令;三、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这三条定律已然成为了相关创作的基石。从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而言,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这三条定律的存在越发重要,或许某一天它们就成为了人工智能的内置金科玉律。
人工智能距离发展到能对人类产生威胁的程度还有段距离,虽然它们已经令许多人产生了职业危机,不过有一项小小的发明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也更实用,那就是外置强化骨骼。
如名称所见,这是一种可装配在身上帮助提升身体强度的装置。在一些科幻小说中,作者并非对人类从基因层面进行改造(这个脑洞距离我们也不远),而是借助于更具有可行性的器械实现增强机能的目标。显然,这种装置大有用武之地。
这个脑洞离我们近在咫尺,近得已经不能算作脑洞了。
四月下旬,微博上一则“外卖小哥穿外骨骼机甲送外卖一次背三个外卖箱健步如飞”的消息上了热搜。视频中,一名外卖小哥在外骨骼的帮助下轻松背起三个外卖箱,走路的姿态看不出一点沉重的压力。
从前只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装置,如今变成了现实,脑洞与我们的距离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遥远。
这也正是阅读《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大乐趣所在——我们所阅读的或许正是某种未来,还有什么比这种新信息的摄入更令人觉得有趣呢?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四):如何踢足球?看被比尔·盖茨盛赞的兰道尔·门罗又出了什么馊主意
足球是一项受全世界人民追棒的运动,但对于对足球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看足球比赛无非是看着一群人在一块被圈禁着的场地无聊地跑来跑去,实在不知道起劲个啥。
虽然足球运动让无数人疯狂,但如此看待足球比赛的却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兰道尔·门罗在《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写道: 场上有很多选手,但通常来说,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能拿到球,所以你在大部分时间可以只在场上跑来跑去,而根本不用对付球。你完全可以竭尽全力装出很忙的样子,只要你不跑到球附近,也许就没人会注意到你。 这也许是很多人看足球时的感受,不身在其中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感受。但只要你身在其中: 早晚会有人想把球传给你,如果你再打美式足球而你又是四分卫的话,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或者你会觉得跑来跑去很无聊,决定主动把球抢下来,可能是拦到球,也可能是在别人路过的时候把球抓过来,视具体情况而定。 踢足球也不过如此而已,但是抢到球,也就意味着你成为众矢之的,想逃也逃不开了。这时,你可以把球传给队友,也许会一鼓作气,踢个球试试,如果你足够好运,或许会为你所在的队赢下宝贵的一分,成为球队的英雄,但事实上,这很难,因为其他球员可能不会跟你合作,特别是对方球员。 这时我们一贯一本不正经的兰道尔·门罗正式上线了,他会一本正经地帮你出馊主意:如果对方队伍试图阻止你抵达球门,跑快点是不管用的,想冲过对方的“人墙”,你得需要一匹马。 他认为此法可行的理由是: 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比赛规则》里面并没有提到“马”这个词,所以你可以试试电影《飞狗巴迪》里的一个观点:书里没有规定足球比赛不可以用马。有些规则限定了器材,但马不是器材,马就是马。 接着他就一本正经地利用了物理学公式计算了骑马运球到成功射门的可能,结果是需要130马力,而一匹马短时间内的最大输出也只有10到20马力,而且在速度达不到的情况下,你还有可能被人拉下马,抢走球。 事实证明,骑马踢足球完全可行,但也不能保证你成功进球!门罗的馊主意也够馊的,但并不妨碍他一本正经的出下来,至于“如何挖一个坑”、“如何搬家”、“如何扔东西”,更是一打一打的出,可谓是鬼点子层出不穷。 兰道尔·门罗曾在NASA制造机器人,2006年成为全职网络漫画家,美国最热门科普漫画网络 xkcd的创立者,出版作品《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万物解释者》,均获比尔盖茨强烈推荐,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将小行星4942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果“门罗”小星星撞上地球,很可能会导致大灭绝。
门罗是全球畅销科普作家,他的经典脑洞科普书风靡全球,所到之处大受欢迎,他会告诉你如何异想天开地解决问题,也会告诉你如何给脑洞大开的问题找到答案。他超凡的想象力来自于把世界元素打乱自行重组的能力,他一本正经的胡说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和所见所得。这本《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所有人见过了就一定会爱上的书。 这本书好在哪里?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也许有人足不出户,觉得生活乏味,也许有人因生活压力,心理倍感抑郁,也许有人现实突围,正在为找不到突破点而焦心,但无论是什么人,看到这本书不仅会得到一些启发,心情也一定会很快好起来,因为它不仅带领了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问题,也给你呈现一个非常的世界。世界上一些固有的存在,似乎都变得完全不同,让你觉得非常好玩。 1、天马行空的想象,向你呈现一个游戏般的世界 夏天将至,也许你已经蠢蠢欲动,想开一个游泳池派对,那你会如何做呢?也许你会花钱一切让别人搞定,到时候准时举行派对就可以了,也许你打算自己动手挖一个泳池,但这或许会让你累到永远不想有下次。但门罗在这本书中《如何举办一场泳池派对》中列出的种种办法,必定让你脑洞大开,欲罢不能。 地下泳池:就是挖有点花哨的坑,然后用防水布或喷涂式橡胶涂层防止水漏或变泥浆。 地上泳地:防止水冲塌池壁,经过各种计算,确定池壁厚度和泳池水深。 泳池注水: ①用水管接在市政自来水水龙头上,一天差不多就可以注满了。 ②用井水,或许井里面的水用完了,泳池也没达到标准水位。 ③用瓶装矿泉水,你得支付昂贵的水费和运费,一瓶瓶开瓶倒水也是个麻烦事。 ④用虹吸管偷地势比你高的邻居家的水。 ⑤自己动手造水,把一堆氢气和一堆氧气放在一起加热,让它们自动生成水。那你得想办法获得氢气。
⑥从空气中取水,每平方米地表上方的空气柱里有23升水,你想让你头顶上的水进入你的泳池,就得造一座几千米高的冷却塔,让水分子凝结成水。 ⑦从海里取水,你得挖一条沟引流到你的泳池,并用冰盖使海平面上升到高于你的泳池的高度。 ⑧从陆地取水,你可以修建一座临时水坝,让水流进你的泳池,直到把泳池填满。 门罗不仅为你提供具体的方法,还详细讲解了其中的操作办法和理论,如果你生活实在乏味,大可以挑几个简单点的试验试验,说不定可以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如果你心情抑郁,或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抑郁的心情会一扫而光,变得不亦乐乎,如果你苦于不能突破,或者你现在已经有了好点子。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都不失为拯救我们的一种好办法。 2、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一个嗜书的读书党,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想意想不到的幽默,比如在《如何搬家》里,他写道东西打包搬好后: 如果拆包看起来过于吓人,还有一种策略可以采取。自打人类开始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起,这一策略就大受欢迎:腾出足够大的地方,把床垫放在地板上,拆开那个装了你牙刷和手机充电器的箱子,剩下的事情明天早上再去想吧。
比如在《如何滑雪》中,他写道: 除了滑冰之外,物理学家也还没真的搞明白是什么让雷暴云里的电荷集聚起来,为什么沙漏里的沙子是以那种速度运动,为什么你拿气球蹭头发会蹭出静电来。谢天谢地,滑雪和滑冰的人可以继续在冰雪表面滑行,而不用非等着物理学家把这些都研究明白。
除了他一贯搞笑幽默的表达,还有就是他书中不停歇的配图,简直给了他语言中的即视感,无异于看一场漫画电影。 3、全程漫画配图,给你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由于门罗本来是一位互联网漫画家,书中的图片也是信手拈来,随手画上几笔,也是维妙维肖,如《如何预测天气》中,他提到民间谚语“晚上天色红,水手乐呵呵;早晨天色红,水手急煞煞”,意思是说早晨天色红,天气就不好,晚上天色红,第二天就天晴,你瞧他用配图怎么改的:
“晚上上传照片,坏天气都跑远;早晨自拍疯传,必有低压气旋”,可谓是生动还原了现实场景,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想象力。 像我在开篇中提到的《如何踢足球》中的配图真是精彩不断、惊喜不停,让人忍俊不住,如
如果你对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没有耐性,光看图也是一种无尚的享受呀。对于博才的兰道尔·门罗来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精,他可以从太空站寄快递讲到如何固定房子,可以从滑雪说到如何修建岩浆护城河,似乎这个世上没有他不敢涉猎的地方。他能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正是基于他博学的知识,他所出的馊主意都能引经据典,用现代科学知识将它计算、分析一遍,不可谓不牛逼。 正是因为他能在胡说八道之际,给我们知识的充量,所以他每出一本书读者都充满了期待,正如读者说“门罗出新书了!高兴死了!”、比尔·盖茨竖起大拇指,直呼“太棒了!”、《科学美国人》称“一场眼睛的盛宴,一场大脑的盛宴!”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五):全靠那些“馊主意”,人类才能一直浪!
5月5号下午六点,海南人民成为了所有人的实名羡慕对象,因为他们在沙滩、在海面、在屋顶、在田野……亲眼见证了“胖五家族”新成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发射。
当然,即便只能在线“刷火箭”,我们依旧无比激动。毕竟,这意味着我们在探索神秘太空的路上又进了一步,更实际的是,已经喊了许久的“空间站时代”可能终于要到来,我们在太空中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了!
不过,兴奋之余,谁又能想到曾经火箭还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工具,而那些关于飞上太空的设想与方法其实在所有人看来都只是一个又一个的“馊主意”呢。
那些关于上天的“馊主意”
关于如何去太空,人类早就提出了无数设想。比如在17世纪的科幻小说《滑稽历史》中,作者就提出了用电话亭进行“飞升”的设想。
在热气球被发明出来之后,人类又把目光放在了热气球上。
而儒勒 · 凡尔纳则在自己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设计了一款飞行器,详细描述了能够让自己和乘客都活下来的宇宙飞船应该是什么样的,并且第一个建议用火箭来推动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甚至暗示火箭可以在真空中工作。
然而,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很多人们看来,以上这些试图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办法都不过是一些“馊主意”——
其中凡尔纳“火箭可以发射到月球”的想法就被认为简直是“不可靠”!甚至缺乏“高中生每天都能学到的基本知识”。
但事实证明“馊主意”也有大作用。比如气球后来真的被应用在了太空探索中,它们可以把探空火箭带到更高的地方发射,甚至飞到过其他星球。
而凡尔纳在小说中的设想不仅激励了科学家更加认真思考太空飞行问题,还在20世纪成为了现实——阿波罗登月。让人惊喜的是,不止曾被嘲笑的“火箭”真的被应用了起来,二者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阿波罗号”指令舱和小说中的飞行器几乎一样大,为航天员准备的食物都是压缩的,航天员返回地球时都落在了水里……
△《科幻世界》杂志曾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同样多处相似这些高度相似的地方,很难让人相信一切纯属偶然。曾经被认为的“馊主意”,终被证明是“神预言”。
“馊主意”背后隐藏的无限可能
当然,人类那些初看并不靠谱、最终却发展出奇妙成果的“馊主意”并不止于此。
比如你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为接一杯热水穿越整个办公区,到茶水间后却发现饮水机中已经没有水了,为了不让自己白跑一趟,你会选择怎么做?
1991年,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弗雷泽和保罗为了能让自己喝上一杯热乎的咖啡,想到的办法就是:装配一个能够监控咖啡壶的设备,在当时的技术之下,这个方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对不对?
但是他们先用一个相机对准咖啡壶,设置每分钟拍三张照片,然后编写了一个把照相机图片传送到内部网络的程序,不仅成功让自己避免了“白跑”,还让世界首个网络摄像头就这么诞生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让你安全感倍增的天眼系统、让你实时follow家中猫主子动态的远程监控系统。
△ 最早的网络摄像头而美版淘宝ebay之所以会存在,也只是创始人Omidyar为了帮女友实现“搜集天下糖果盒”的愿望,才建立了一个拍卖网站,希望能帮助女友和全美的糖果盒爱好者交流。听起来都很莫名其妙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却最终“催生”出了一个拥有无数用户的线上集市。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发现了,那些听起来很荒谬的“馊主意”,其实正隐藏着世界的无限可能。并且突然觉得那些平时净出“馊主意”的朋友可爱了许多,开始逐一排查自己脑补过的各种“馊主意”,看哪一条能致富了?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为你介绍一位在“出馊主意”这条路上已经走到极致的朋友,希望给你带来更多放飞自己脑回路的灵感。他就是在全球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科普大神兰道尔 · 门罗。
为什么是他?
相信很多朋友对门罗都不算陌生,他的《what if?》,不仅成为了许多公司书架上最受欢迎的书。
门罗本人更是凭此收获了无数粉丝。比尔 · 盖茨晒他的读书照,演艺明星、各路科普大V如韩雪、毕导也都被他圈粉。
在书中,我们会发现不管网友提出怎样脑洞突破天际的问题:哭多了会导致身体脱水吗?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能正好烤熟?
把一辈子亲吻所用的力气用在一个亲吻上,会产生多大的引力?
他都能给出幽默机智的解答。但就是这样一位科普大神,却同样热衷于出一些“馊主意”,甚至出了一本专门提供“馊主意”的书《how to》。而且大神就是大神,在《what if?》中,他正经解答问题时有多深入浅出,让人秒懂;在《how to》中出“馊主意”时就有多旋转跳跃 天马行空,离经叛道。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9.1[美]兰道尔·门罗 / 2020 / 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平装版)
[美] 兰道尔 · 门罗 | 著
Ent |译
2020年4月 未读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比如关于如何搬家,正常人的做法是不是把东西打包放进箱子里,自己搬运或请搬家公司搬到新住址就好?但门罗偏不,他给出的建议是把行李放到自制雪橇上,同时为雪橇加上轮子,并且给出了贴心的小tips:最好在轮子间加一根轴,这样就不用担心轮子会滚跑了。
如果你曾经在搬家时,打包打到怀疑人生的话,那门罗又为你提供了一个搬家新姿势——像抬一张大号双人床垫一样,把整个房子抬到平板卡车上运走。甚至为了保证你能顺利抵达新家,不至于因为没油而停在半路,门罗果断运用物理学知识,为你算出了在运房子时,不同时速下,消耗一升油能跑的路程,你要做的就是简单“加减乘除”一番后,备好足够的油,上路就好!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摸到了门罗脑洞的边际的话,那你就太天真了,因为很快他又给出了一个新想法——用直升机空运。
而且即便针对这么异想天开式的主意,门罗依旧一本正经地介绍了起来——世界上最强的直升机可以运载10-23吨的货物,显然想要抬起一座房子,一架直升机够呛。所以他给出的建议是:增加直升机的数量。甚至为了避免直升机之间发生碰撞,他还机智地选择用硬质框架把直升机固定成一架飞行器。
除此之外——如何(用天文望远镜)自拍?如何(从国际空间站)寄快递?如何为手机充电(在找不到插座时)?
……
即使是生活中那些最平常不过的问题,他也都在书中给出了不切实际的回答。如果你觉得不切实际等于胡编乱造,那你就错了!不瞒你说,在看门罗的“馊主意”时,我的内心OS演变过程都是:“啊!你又在胡说些什么?” → “哇,是可以这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每个天马行空的回答背后,都有专业、严谨的物理学、天文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在随着他的思绪一起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涨了知识。
如果说儒勒 · 凡尔纳曾经提出的那些进入太空的设想,证明了一个想法被定义为“馊主意”可能是因为人们认知的局限的话;那么门罗则用他的思考过程告诉我们,即便一个主意真的很糟糕,在搞明白它为什么糟糕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说不定还能收获惊喜。没错,事情并不总是非此即彼的,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浪费时间去纠结主意是好是坏实在大可不必,你需要做的就是自己去探寻答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