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父母》是一本由尼娜·布朗著作,32.00元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22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自私的父母》精选点评:●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2●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你解开和父母关系的迷障,那些从小而来的说不清道不明
《自私的父母》是一本由尼娜·布朗著作,32.00元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22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父母》精选点评: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2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你解开和父母关系的迷障,那些从小而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冷漠、纠结、困顿,是如何通过父母的养育传递给你的。
●围绕所谓的“破坏性自恋型”人格父母展开叙述,觉得写的一般,有对号入座的嫌疑,好像不够客观,作为普及读物或自我治愈来说还算中肯。看到后来居然看不下去了!
●因为前序而购买的,教人与难相处的人相处,但感觉没有直接说,只是在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怎样和父母相处。但有收获,理解了投射,同时意识到有些人没有办法有同理心的,而且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与背景,出身,曾经的教育无关,相对于说是公平的……
●这本书不太符合我的情况,速读完了。
●在一个现实于玄幻中穿越的社会里,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位次上的对调再正常不过了。其原因有四:意识形态上儒表法里推崇愚孝;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将社会规则带入家庭;道德评判上的动机论;心理疆界的界定含混不清,误把孩子当成"自我"的延伸。
●推荐了《苏斯博士》哦。刚刚荣升父母的人值得一看,了解一下“破坏型自恋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多重的负担,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错,值得一看,见书评
●我们都是第一次生而为人,父母也一样,抱抱他们。
●啰嗦,忍无可忍,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一):不推荐花32元买
看了一半了真的很啰嗦讲了半本书就是教你怎么逃避而没有确切的说如何让这些DNP父母如何改变自己,在图书第100页第八行说“你不能期待父母改变”。整个人都WTF了.... 错的人不改变,反而让受害者去忍受逃避问题的源头,这治标不治本的改善方法出书能治疗好的人也是可以想象的数量了。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二):买了《母爱的羁绊》或《中毒的父母》就不需要买它了
这本书就是《母爱的羁绊》跟《中毒的父母》的合体。只是改改例子改改翻译词而已。
并且这本书说是“2”,其实跟“1”是一毛钱关系没有,只是书商的噱头而已!各位买这本书时得注意了!!!!!!!!!!!!!!!!!!!!!!!!!!!!!!!!!!!!!!!!!!!!!!!!!!!!!!!!!!!!!!!!!!!!!!!!!!!!!!!!!!!!!!!!!!!!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三):自恋是人性固有的成分
这本书读的时候感觉很多地方能引起共鸣,虽然并非每一对父母都是破坏自恋型,但是每一个孩子长成长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经历过父母的不解。
其实不仅是父母,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书的作者几乎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很容易引起共鸣。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父母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给予,在爱着,尽管有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自恋或自私是人性里面固有的东西,完全不自恋的人,恐怕难以找到。那么,给自恋加个标签,只是一厢情愿,博得“孩子”的认可。每个人都倾向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自恋与否,自然难断。
虽然如此,对于减少我们认为的这种伤害,书里确实给出了一些练习的策略,尝试练习这些策略,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童年创伤带来的反应,还是值得借鉴。
此外,这种理论不只是父母与子女,人跟人之间同样适用。批判性地接受,就是一本好书。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四):摘要
《自私的父母》 1.健康成熟的自恋:移情、幽默感、创造力、延迟满足、承担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发展维持人际关系、情感表现范围深广、坚实而清晰的心理疆界。 2.移情和同情不是一回事,移情需要超然物外。 3.成熟的幽默是复杂的,特点是不卑劣、能够接受他人的缺陷,能够看到生活中滑稽之处,能够自嘲。 4.创造力是产生发明或者独创性的事物的想象力。 5.当你能够为自己承担责任时,就表示你已经接受了自己并不完美的现实,也不再会为了自己的缺点而责怪他人。 承担责任还意味着你需要对自己作出的行为和决策,或者你的无作为而负责。 6.维持心理疆界很难。 7.破坏性自恋,令那些不得不与自己经常进行互动的人产生严重而持久的挫折感,认为其他人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存在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学识与技能。 8.子女与父母角色颠倒 9.爱发脾气,怒而不语,满腹牢骚,炫耀自己高人一等,常常取笑他人等行为实际是想获得别人的注意 10.被忽视和无视的时候会发怒 11.围困反应:叛逆、反抗、逃避、冷漠 12.一定要能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13.你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父母,但他们永远觉得你做的不好,再三努力也没用。所有的不满都会被父母迅速压制。这种模式会让你感觉被利用和深恶痛绝。常常感觉别人在利用你。常常被人贬低。 14.父母期望你了解他们的内心,按照他们希望的去做。 15.分裂、认同、对立 16.对他人发脾气是投射自己的怒火。 17.在与父母之间建立情绪隔离 18.放弃让父母改变的想法 19.弥补移情失败:关心他,理解他的感受,承认自己的错误,跟他道歉 20.不要打断别人说话 21.有害的幽默包括:讽刺、贬损、揶揄、恶作剧、那别人的民族、残疾开玩笑。它实际上是为了掩盖或者伪装带有报复性目的的愤怒、敌意或者虐待。 22.健康的幽默:每天大笑,做几件傻事 23.创造力是健康成熟的自恋。做饭创意 24.明悟者是那种能够随时了解所见所听所感的人 25.自知,自发,好奇,直觉,冒险 26.作为一个成年人,想让别人为你改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7.接受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别人不是你的延续、不应该被你控制、个体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可以犯错、可以有消极情绪 28.原谅你的父母,实际上他们根本看不到对你造成的不好影响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五):我们的人生,到底被父母动了多少手脚
前几日和一位阿姨聊天,她家女儿小我近10岁,今年刚刚参加工作。
这位阿姨最近很是感慨,说女儿不明白父母的苦心。而她所谓的苦心即是:为了让女儿进入他们希望的工作单位,在女儿前段时间参加国考省考征求父母意见时,他们从战略上让她选择了最难进的单位最难考的地区,当然女儿不出意外的落榜,然后在屡试不第、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末了,阿姨说,你现在也是做父母的人了,应该能理解我们这种“父母心”了吧。
我听了顿感不寒而栗。
如果这就是父母心,那它显然是固执的,狭隘的,自私的。
它不是什么保护伞,也不是什么垫脚石,它就是人生路上纠缠我们至今的荆棘。
1
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
我们的剧本
一定早已不是老天给的那本
回想我一路走来的人生,总会在事过之后听到有人告诉我——
你都不知道!那时你爸妈为了让你读到全年级最好的班,找了多少人赔了多少笑脸找了多少关系。
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学生生涯里最不开心的就是那个时期,而我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位老师。
你都不知道!你爸妈为了不让早恋影响你学习,悄悄把那男孩儿找出来狠狠说教了一顿。
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在后来的恋爱中我迟迟难修正果总是一吵架就分手正是因为早年那个男生莫名其妙地离开,让我对自己和对爱情都没有了信心。
你都不知道!你工作这事你爸妈真是操碎了心,左诓右哄地把铁饭碗递到你手里,你还没个好脸色时不时把这饭碗敲得梆梆响。
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做这份工作不是为工资也不是图稳定,纯粹只是为了他们得安心,这里既没有我的理想,也没有我的快乐。
2
我们每个人
一生都在用力拒绝成为
“父母的样子”
最近央视《客从何处来》第二季宣传片中易中天那句2秒不到的话再次狠狠击中了我,他说“我最大的恐惧就是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
原来,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每个人出人头地也好,碌碌无为也罢,一生都在用力拒绝成为“父母的样子”。
我们爱他们,却不愿成为他们。
这真是中国孝道最大的悖论。
而当我们成为父母,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想到我们曾经的人生,是放弃挣扎与质疑对我们的小孩故技重施,还是放下面子与资历在育儿路上反省自我勇敢探求?
我选择了后者。
3
无论是你与父母还是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困惑
这本书在心理层面都可以给到指导
让我坚定这个选择的是尼娜·布朗的《自私的父母》
尼娜·布朗博士并不出名,书也不算畅销,她的研究领域是自恋心理,所以她是从自恋的角度来解释为人父母的种种行为以及对子女的影响,读过后我发现其实正是她对“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定义限制了读者对这本书的认知,也让许多人错过了读到这本书的可能。
除此之外,它不够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这绝对是一本让你看一眼目录就不愿意继续读下去的书,不仅目录像课本一样无趣,里面的行文也几乎没有文艺性可言,即便不小心买到你也可能会很快把它作为一本专业读物束之高阁。
而我之所以愿意读下去并分享出来,一是因为有朋友推荐,二是因为我多翻了几页在快速浏览时轻而易举就找到几处共鸣,于我而言,它似乎可以帮我解开“为什么我爱父母却不想成为父母”“成人以后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以及“我应该做怎样的父母”这几个问题。
书里常常把父母的表现按条目罗列出来,一眼看去,咱爹咱妈条条对号入座。比如
·对他们的不当或者错误进行任何暗示都是很容易惹他们生气
·他们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好的”
·认为他们对你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会对你说一些伤人的话,还希望你能接受,他们自己却绝不会忍受任何反对意 见,通常都会认为这是在“还口”、顶嘴、不尊重人或者神经过敏
而我也找到了为什么自己成年以后仍然无法摆脱父母种种苛求的心理根源:
·按父母的计划行事
·接受父母的责备和批评
·主动了解父母的欲望或要求并给予满足
·绝不忤逆
·对他们的评价逆来顺受
·相信父母永远都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
书里有些观点也会让我醍醐灌顶般地醒悟,在我的宝宝还是婴儿时,我的所有言行对她都将有深远的影响。“你的父母从你出生开始就在影响着你的心理发展。很多或者全部的这些早期影响你都无法回忆,因为‘婴儿时期的你’无法将这些影响以一种成年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例如,你能够回想起童年时期的一些行为、事件和感受,是因为它们以一种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的图像或者感受的形式储存在你的记忆中。而对于婴儿来说,这种行为、事件和感受都是不真实的。无法回忆这些情况虽然会对你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限制,却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
当然,作者在书里多次强调,这本书只能帮助我们改变自己,而父母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以下的能力
·更不容易让他们的评价伤害
·如果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或者期待也不会觉得歉意
·自我接受程度更高·
·不再希望父母改变
·对自己和他人更容易感到满足
·增加对父母的理解和容忍
·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有效、更令人满意的长期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不自觉地选择逃避,拒绝和父母交流,只听不说,或者充耳不闻,但尼娜·布朗告诉我“虽然当你们之间有距离时,可以大大减少感情上的损耗。然后,逃避可能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有时候对你而言甚至可能大过积极作用。逃避也许意味着你一直让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分离,但你同时又觉得和父母维持一定的联系是你的责任,如果逃避他们,你就会觉得是在逃避责任。这会让你内心又生出内疚、挫败、自责等负面情绪。”
而从作者对破坏性自恋型父母条理清晰的定位中,我也很容易看到如何才能不做这样父母。
·不要让孩子感觉只有按照父母的希望去做,才能够得到爱,才能被认为是特别的。
·不要让孩子因为没有满足父母的需求或者期望而感到内疚。
·不要因为孩子如果拒绝按照父母的想法做,就指责他们不关心父母或者忘恩负义。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不要告诉孩子,他们是不理性的,只有父母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不要说服孩子如果不按照父母的希望去做就会变坏。
·不要威胁孩子会将他们认为羞耻的事情散布出去。
以上只是这本书对我有用的一部分内容。现在,我可以把它定义为一本有关亲子关系的工具书,通读显得枯燥,但对号入座按目录索引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在书里除了了解到我们为什么会和父母形成目前这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这样的关系外,还有大量篇幅是帮助我们走出童年阴影,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我潜能等心理学层面的内容,总之,无论是你与父母还是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困惑,这本书在心理层面应该都可以给到指导。
最后我还要多此一举的说明一下,对这本书的高度认同并不代表我对自己父母的彻底否认。借用书里的一句话“即便你的父母真的是破坏性自恋者,他们仍然在这种前提下为你付出了所有。”
毕竟,我们反省和认知,不是为了与父母敌对,只是为了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申明:本文已在微信公众号:大小孩首发】
大小孩(微信号daxiaohai222)所载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合作请联系公众号“大小孩”,或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