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PotterandthePhilosophersStone》是一本由J.K.Rowling著作,BloosburyPublishingPlc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12.99,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是一本由J.K. Rowling著作,Bloo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12.99,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精选点评:
●重温。原来看的是中文版,现在看英文版,感觉非常好!
●对我的英文阅读速度感到绝望,kindle推荐时间4h40min,我大概看了有9h。
●重新拿起来,继续自虐。Chapter 8-10。#2019NO.12#Finally...一年一度的自虐模式。毕竟是青少年读物,又是第一本,在电影的帮助下看完了(^_^)Y好开森(没错,以前看过中文版已经基本忘光了)看完之后觉得电影改编得真的很赞,节奏比书紧凑很多,啊,我怀念曾经收藏的BBC老爷爷朗读版……V先森问我真看懂了吗,我说即便看中文也不见得能全懂吧,so,whatever~
●我在日本买的进口书,1500日元,美亚上也卖4.7美元,中国亚马逊上却只卖32.5,不是盗版是什么。//我读完了,跳过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我读完了。找时间二刷查单词。
●在Chapter看到了2019版的HP,被封面吸引,睡前重读。
●It is the third English book I have read this year.
●多年以后,终于读完英文版,有一些段落熟悉地想哭,写的真好,感谢罗琳。
●看过了电影知道故事其实很简单,然而一旦进状态便爱不释手,可见作者确是个优秀的story teller。
●1/7
●最喜欢的小说!没有之一!!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一):徜徉于魔法世界
首先有几个疑问吧
1.海格的话是带口音还是啥?还是说说的太快所以很多是连读的感觉?求大神指教
2.之前只是听说过哈利波特的一些情节,没有看过书。这一部末尾邓校长是不是还有什么瞒着Harry
3.看英文原著有什么要注意的么?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开始有点吃力,因为想弄懂每个单词,每个句子。但是读到后来就没有那么精益求精,而是真正把它当做一本小说在读,不刻意弄懂它的每一句话,只求大概情节。所以读到后来也是越来越顺。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人,还是会少领悟了很多作者用英语所描述的精彩之处。这一点应该还是要加强自己的英语修养。
然后想写一些感悟
第一次读完一本英文原著,读到最后三章的时候我甚至想要一口气把他读完,这样一个探秘的情节作为高潮是很吸引人的。将之前的圣诞节礼物,魔法象棋,隐形衣,学霸赫敏等情节作用结合在这一个高潮之中。最后邓校长给加分也是满满的大转折好嘛!
用kindle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标记赫敏相关的语句。求上天赐我一个赫敏一般的朋友好嘛。我也觉得,我个人性格也挺像赫敏的,但是没有她的智商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比成人世界更残酷的童话教会了我什么
美剧常有一幕,孩子无意在大人谈话间听到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时,顿时目瞪口呆,大人察觉后一定费尽气力让孩子重新相信。说实话,对于不了解英语文化的我来说,很难理解。他们似乎太想保护一颗童心,一个拥有自己小世界的童心,即使他们知道长大后孩子们会明白没有圣诞老人,他们还是希望童年时代里住着他。
回忆起来,我的童年虽然有安徒生、格林和希腊神话,但我清楚知道这只是故事,故事里的人从来没有进到我的梦里来。
从这一点可以一窥东西方人格塑造的区别,一个梦想家,一个现实者。
但不管中国也好外国也罢,罗琳建造的魔法世界,确实给了孩子一个做梦的空间,也给我一个成年人回归初心的机会。
哈利波特,出生仅几个月失去父母,被杜斯里一家不情不愿地收养,12年来受尽欺辱,杀亲仇人还存活世上,是很残酷的主角设定了。
罗琳当然给了波特主角光环,但是对于中国仙魔剧随随便便开挂的设定,要含蓄谨慎得多了,每次仅给一点点,每一点点都有合理解释(如洞察力源于数年的寄人篱下,找球手遗传爸爸、伤疤是妈妈的爱),一整本看完,导向很明确,每个人不是万能的(赫敏、罗恩、波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格比智力、能力更重要(波特vs伏地魔,波特vs赫敏)。
亲情、友情、勇气、正义,是最普世的品德,是最希望孩子学会并珍惜的东西,通过童话故事让孩子相信爱与正义,再好不过了。而我呢,工作杀伐对决后,见到社会丑恶嘴脸后,看看波特的经历,也就不太苦了。
说来好笑,《天天向上》那句话的模式就能总结我的读后感:人间有大爱,人间有真情。
.s.如果说有什么阅读不适的,就是看到伏地魔喝独角兽血,伏地魔寄生在奇洛教授头上的这部分。不过要想塑造坏人也不得不写。好奇在电影书籍分级严格的英美,这本书受众是哪个年龄段呢?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三):那些看原版才能get到的细节
最近在重温哈利波特,突然就来了兴致要看看原版小说,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魔法。
看完英文版,发现有些细节还真是看中文版无法get到的!
1.各种人名、地名、书名,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原版咒语!
学习原版咒语,当然是从麻瓜变成巫师的重要一步啊!你见过哪个巫师是喊中文咒语的呀!作为一名优秀的狮院本狮必须学习正确的咒语!
读到悬浮咒 Wingardium Leviosia的翻译:羽加迪姆勒维奥萨 的时候,真的有种小学笨拙学英文的既视感。
2.海格的口音
读了原版才知道原来海格的口音真的很重啊,差点读不懂(=_=)这个在中文版里真的毫无体现。
感觉电影中文配音应该给配成东北腔。
3.海德薇的性别
海德薇的名字虽然有个薇字,但我一直以为他是个机智可爱的男孩子,直到读了原版才知道人家是个女孩!
这真不怪我,原版的'she'在中文版里都翻成了'它'…
4.厄里斯魔镜的秘密
The Mirror of Erised,Erised就是Desire倒过来,翻译成厄里斯,鬼能猜到这个隐喻呀!
而且魔镜上刻了一行文字:
啥意思??再康康原文: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
虽然同样很懵逼但是把它倒着读就是: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
呜呜呜这个彩蛋不看原版哪能知道呀!
5.斯内普教授的课堂开场白
第一堂魔药课,斯内普教授在课上的一段开场白那叫一个精彩,当然中文版翻译也翻的特别好,但我看的时候真的完全没在意,但看英文版的时候,直接被教授的遣词造句惊艳到,连续读了好几遍简直要站起来为教授鼓掌!
贴一小段和大家重温一下:
I don't expect you will really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the softly simmering cauldron with its shimmering fumes, the delicate power of liquids that creep through human veins, bewitching the mind, ensnaring the senses .... I can teach you how to bottle fame, brew glory, even stopper death…
当然没有在说翻译不好,只是读原版真的让我再次更深切地感受到罗琳阿姨笔下魔法世界的魅力。向哈迷们强推。
同时再次表白斯内普教授。
Always.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四):哈利波特、简爱与野比大雄
哈利波特来自于现代畅销儿童文学,简爱来自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而野比大雄则是家闻户晓的日漫人物。在此将三位主角并排罗列,是因为三位都有跨时空地域的共同点。
三位都有饱受欺凌的童年,简直可以作为童年创伤的代言人。哈利波特被Dursley一家虐得不行。哈利波特,一个魔法界传奇人物,未来的英雄,竟然被麻瓜一家各种欺负和冷漠对待。简爱则在故事一开始,就被她舅母以及舅母的孩子虐待。大雄嘛,每天被技安和啊福捉弄,下学回家仿佛逃命一样。巧合的是,欺凌者也有共同之处。例如欺负哈利波特的麻瓜儿子Dudley跟简爱里的John,多啦A梦里的技安,都是身形肥胖,贪吃,好吃懒做,长大后分明会得脂肪肝的人。而这些主要欺凌者的身边,总有比较瘦小的走狗,例如Dudley的朋友Piers,技安的朋友啊福,简爱里不太明显,但John的妹妹们也勉强可算是。这不禁让人想到自然界里,大型肉食动物,例如狮子老虎猎豹,不远处总会跟着鬣狗、狐狸这些阴险的机会捕食者,吃狮子老虎猎豹剩下的残羹剩肉。 只不过人类社会中,欺凌者往往并不是有实力的人,并不是永恒站在食物链顶端。他们的存在,是让我们心爱的角色得到锻炼,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小恶霸们长大了,大多成为渣渣,被欺负的人,长大了,即使是普通人,也早已不将小恶霸放在法眼内。
三位除了被人类朋友欺凌外,还受到不同程度的禁闭。哈利波特长年住在狭小的Cupboard里(也就是楼梯下面呈三角形的空间,一般作为杂物间)。简爱被舅母扔在小黑屋里,吓得半死。大雄则经常躲在水泥筒里。这种狭小的空间,使到他们的孤独感加深,但同时能够有一个空间让他们跟外面世界隔绝,对外界的注意力从而转变到内心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早熟,敏感,自卑自怜,对不公平和恶人的厌恶,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在他们重新被外界爱护和认可之前,小英雄必定会在没有任何帮助下,从自身挖掘力量,认识自己。
如果三位的人生,除了被人欺负,再没有其他,那么也不可能成长为健康,甚至伟大的人物。这跟儿童心理学有一定的联系。不幸的童年经历,会将自负和自卑同时扩大。如果跨不过阴影,克服不了失衡的自负-自卑,不积极参与人世间的活动,努力使自己价值得到发挥,那么就容易产生病态人格。但如果能够克服身体或精神障碍,往往比其他人更为出色和幸福。
好了,就看看这三位后来的经历。哈利波特一直被魔法学校暗中眷顾,有善良的Hagrid不用说,有小伙伴Ron和Hermione一直帮助闯关打怪,甚至老是黑着脸的Snape也是暗中保护他。有人说哈利波特不单单是关于魔法和勇气的故事,而更多是友谊的故事。简爱在出走途中,半死晕倒,也是被Moor House救了。在Moor House生活,简爱得到很好的爱护,也建立了对自己、对人类的信心。大雄,看似平庸的胆小鬼,为何偏偏被万能的哆啦A梦眷顾?哆啦A梦不但让大雄童年丰富多彩,逃过很多波折,还在一次又一次冒险中,得到勇气的提升,在紧要关头能够突然爆发小宇宙。他跟哆啦A梦的友谊,也永远让读者动容。
憎恨、厌弃这个世界和人类,是非常容易的。小小的挫折,足以让人怀疑人生。但英雄,却是会克服他人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恶,吸收人们给予的爱,从而转化为积极的对他人的付出。
这些弱小成为伟大的角色,为何受到读者的喜爱?
我想,这首先是因为角色是不幸中的幸运者。不幸,上面已经提到过。幸运,例如哈利波特获得魔法,简爱得到独立人格和平等的爱情,大雄得到猫型百宝箱,都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幸运。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没可能实现,但是让读者有一种心理安慰,仿佛角色已经替自己实现了飞跃,自己在现实中感到的种种不如意,也仿佛没那么痛苦。读者也不由自主获得一种力量,去相信人生是有希望的,自己要有所行动和改变,要审视他人对自己的善意。
其次,这些角色,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他们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似乎没多少人在意这些角色成年后会干些什么。年幼,更能表现出可塑性,不受成人世界游戏规则限定。故事不拉长到成年甚至晚年,可以让想象空间保持五光十色。这些角色,首先吸引的是孩子,其次是伪成年人(外表是成年人但内心还是小孩子的人)。童年于这些读者并不遥远,他们能够迅速地被故事吸引,对角色产生共鸣。
忙忙碌碌的成年人,或者会在办公室里想象着窗外飞过大片的猫头鹰,天空撒下千万流星,周围的麻瓜还一无所知。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或许会将自己想象成受难的简爱。又或者摸着家里的猫主子肚腩说,你的百宝箱让我瞧瞧?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五):HP精读笔记NO.1(电影原著对照)
欢迎补充!
————————分割线————————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 stone
1. 海格第一次介绍Harry父母身亡的故事是在达力一家的“避难所”。电影是在逛完对角巷之后的一个餐馆。
2. 哈利第一次去9&3/4站台是在达力家过夜之后被去伦敦办事的姨夫一家捎过来的。电影是海格送的。
3. 撞墙的时候前几个韦斯莱的撞墙全被人流挡住了哈利没看见,被茉莉韦斯莱注意到了之后才让哈利根罗恩一起。电影没有人流这个细节。
4. 原著在车站还有更多细节,双子下车根妈妈聊起来哈利,金妮吵闹要见哈利。电影直接跳过切到车上了。
5. 火车上哈利是糖果食品每种都要了一点。电影是哈利把整个拖车都买了。
6. 火车上纳威是第一个过来问蛤蟆去哪了,第二遍才是赫敏。电影赫敏是第一个。
7. 原著没有赫敏修眼镜这个情节。电影有。
8. 原著马粪哥第一次出场是在哈利第一次去对角巷的时候。电影是等待分院的时候。
9. 电影用马粪哥的出场取代了幽灵们的出场。
10. 原著分院帽有唱歌,分院完之后才老邓讲话。电影讲话完之后才分,且没有唱歌。
11. 原著哈利知道古灵阁被盗是在海格小屋看报纸得知的。电影是在自习室。
12. 飞行课上电影少了台词“在天上没有你的两个保镖了”。
13. 原著哈利不是在麦格教授办公室窗户边上拿到记忆球的。电影是。
14. 麦格教授借wood是在wood上Filtwick课的时候。电影是奇洛教授课上。
15. 原著哈利一行第一次见毛毛是四人组,有纳威。电影只是三人组。
16. 著名赫敏名言电影原著不一样。
17. 原著哈利去讨要被Snape没收的魁地奇书时候看到Snape的伤腿。电影是在魁地奇球比赛前吃饭的时候,哈利发现了Snape的伤腿。
18. 光轮2000是很早就送了,并且有第二封信件让他不要立即拆开,所以哈利决定在寝室拆,回寝室时还引起了马粪哥的注意和嫉妒。电影是直接赛前饭桌上给的,并直接拆开。
19. 原著比赛解说是男的。电影是女的。
20. 魁地奇上,是赫敏到了那个斯内普和奇洛都在的看台上,然后去找斯内普的时候把奇洛撞倒了。电影是赫敏放火之后引起的慌乱把奇洛的施咒打断了。
21. 魔镜那电影里老邓少了一句台词“Strange how shortsighted being invisible can make you.” “ I don’t need a cloak to be invisible”
22. 原著是在common room里他们发现了尼克勒梅,然后赫敏从寝室抱出书来。电影这一切是在图书馆。
23. 原著是翘了草药课去看海格孵龙,并且罗恩因为喂龙受伤没去下一轮的午夜房顶递龙行动,尾随而来的马粪和前来警告的纳威被麦格教授抓了,赫敏和哈利因为把隐形斗篷落在旋梯上而被flich抓了,所以被处罚去禁林的有纳威哈利赫敏马粪。电影跳过一大段情节,并且去密林的是三人组+马粪并且变成了老邓送龙去罗马尼亚。
24. 原著有人马观星,海格抱怨人马,人马吵架。电影没有
25. 原著有考完试的小放松。电影没有着重。
26. 飞行钥匙那一关,原著里三人组都上了扫帚,团结协作拿到了钥匙。电影里是哈利一人单枪匹马抓到钥匙。
27. 原著里有七瓶魔药那一关。电影没有
28. 原著里哈利是被绑住了,自己疯狂说话想让奇洛分散注意力并蹦蹦跳向魔镜。电影里哈利是自己走向了魔镜。
29. 原著是奇洛和哈利共同承受疼痛然后哈利晕了过去,醒来就在病床上。电影里哈利把奇洛杀死并灰化了,是幽灵化的伏地魔把哈利弄晕倒在地。
30. 原著在病床前先是老邓,再是罗恩和赫敏来看望哈利并聊天,最后是海格前来哭泣自责并送了哈利他父母的相册。电影只有老邓来探望并聊天。
31. 学院杯晚宴,老邓的发言顺序是罗恩-赫敏-哈利-纳威。电影是赫敏-罗恩-哈利-纳威。
32. 原著结尾放暑假火车到9 4/3,赫敏和韦斯莱妈妈有目睹哈利姨夫怎么欺负哈利的。电影直接没有这一段。
33. 补充:在万圣节晚宴上原著有一个小细节,海格酒喝多了亲了麦格教授一口,令哈利惊讶的是麦格教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咯咯笑了。电影没有表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