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15 08:33: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当代艺术的主题》是一本由[美]简·罗伯森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461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当代艺术的主题》精选点评:●通俗易懂●只能说是梳理了一下1980年以后当代艺术的脉络,只能作为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100字

  《当代艺术的主题》是一本由[美] 简·罗伯森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461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艺术的主题》精选点评:

  ●通俗易懂

  ●只能说是梳理了一下1980年以后当代艺术的脉络,只能作为一本导读书来看吧。精读深读的话就有点鸡肋了,但就整体内容来讲还是很饱满的,另外如果配图再齐一些的话阅读体验就更佳了

  ●读这本书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哲学观念是当代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支撑,无论我们多少次宣称哲学的终结,事实上它仍然是我们时代最强劲的精神力量。另一个感受是,艺术家试图克服自己的时代,得有天生神力,非人力所能企及,百分之九十的艺术家只是他的时代的一个工具。

  ●内容是不错,很有启发。只是…我难道买的是盗版么…怎么少了那么多图…

  ●哎怎么说,书都习惯性好评啊!这本书从主题概念的角度,来分析当代艺术,算是理解艺术的一个思路。问题就在于,书很厚,讲的概念又很模糊,加上没有详细的案例介绍,读下来可能真的就只剩主题概念还能记住了。

  ●从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和精神性七个方面归纳了当代艺术,讲了很多我在思考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启发性很大的一本书;里面列举的例子都十分有代表性,同时也不是烂大街的当代艺术品;唯一不足的是图片太少了,而且许多例子是影像艺术,因此需要依靠边读边查才能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样的作品

  ●作者详略得当的梳理并描绘了艺术的传统八个主题如何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展现,感受同朋友讨论时候说的一样:诚然我们可以单纯的仅从艺术自身的内部语言去创作研究艺术,但如果你要做一个当代语境下的创作者/研究者,则必须同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同全球化、殖民主义、他者、伦理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结合,当代艺术不能只从视觉要素去观看理解(像以前的看画一样),它扎根于文化议题之中。

  ●解决了很多我个人的困惑和疑问 。反正给两颗星的你可以写写试一试 。.......... 你吃第一张饼不可能吃饱 但你不吃就一直不会饱 浅显易懂的嫌弃人家简单 深奥难懂的说翻译的晦涩 还难伺候 还懒 如果你懒得自己去检索 就别看了……

  ●informative

  ●怀疑成为了当代人共同的特点。怀疑不代表完全不相信,却无疑是与世界沟通的一道峭壁。我们以为电影可以改变时间的线性顺序,或者闪回或者快进,但其实胶片一直在前进。时间与空间一直发生着变化。我们不断窥探自己的身体,想从身体中寻找身份,又或者为了对应自以为是的身份符号,而努力伪装着自己。今天的我,既是昨天的我,却也是明天的我。现在的我,既不是过去的我,也必将不是未来的我。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一):新版

  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新版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二):关于当代艺术的一点想法

  就本书中对当代艺术所划分的七个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和精神性)来讲,单就其中某一个主题的视角出发去讨论所涵盖的东西也是巨大的。 在此之前我没有太系统的了解过当代艺术,它所给我的整体印象实在是过于抽象。 之前在我看来,所谓的当代艺术是远离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是从传统艺术媒介中脱离出来的。 但现在再看,脱离这个概念似乎并不准确,延伸这个词更好一点。 当代文化的繁荣多元和新兴媒介的轰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当代艺术更多的可能。架上绘画之类的传统艺术形式虽然还不至于到边缘化的程度,但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欲和表现力。 当代艺术家对自己的理念进行延伸和创造的同时也会更注重其中的思辨性,哲学性以及精神性,且大部分当代艺术家似乎都更强调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感觉本书整体上只能作为导读材料来看,内容上只是讲述一下当代艺术的框架,浅析部分概念。真要细读下去就有些捉襟见肘。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三):本书的配图

  相关配图

  本书目标: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而又涉猎广泛的向读者介绍自1980年后30年间当代艺术的发展

  本书方法:聚焦于30年间艺术实践领域反复出现的七个主题上: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和精神性,通过对主题的探讨引出相关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家及艺术作品。

  本书结构:第一章概括性介绍了艺术界的重要进展以及1980年至2008年期间影响艺术的观念和事件。还介绍了后几章讨论到的所有主题的一些概念。第二到第八章分别深入探讨一个主题,遵循相似的格式:介绍性内容将主题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社会和文化母体之中,简要的历史回顾探讨了一个主题的早期艺术方法和相关概念,从核心理论和艺术生产策略的角度出发,评价了新近艺术家对主题的处理,通过在当代艺术展和艺术出版物中受到评论界关注的子范畴对主题进行考察。在深入探讨主题之后,每章还简要介绍两位艺术家,对其进行简要考察。

  本书评价:翻译尚可,缺少配图(我自己搜罗了一份),理论性一般(只是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但客观公正,视野宽广,所罗列的艺术家及作品均可称为优秀且重要,作为当代艺术入门及资料书十分合适。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四):消失的光晕

  当代艺术是个很大的话题,下面几段是我以前随手记下的笔记,是当时我对当代艺术的整体印象,给大家参考~

  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向来是互相牵引的,这意味着谈论其中一项,往往牵涉另外两项。《当代艺术的主题》可以说兼有这三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作为一部艺术史,他既不遵循时间逻辑,也不遵循空间逻辑,而是以主题划分的形式展开叙述。这显示出当代艺术的多元、混杂及难以定义。

  书中涉及的主题包括:身体、身份、精神、场所等七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足以独立建构出一部艺术史。比如对艺术家身份的讨论,在柏拉图时代已经开始了,他将艺术家视为蛊惑人心的低层人排除出理想国。而在当代语境中,身份变得非常混杂,因为全球化让不同区域的人相互交流,在他者的对比中,人们产生了复杂的身份构成,也涌现出普遍的身份焦虑。同时,资本对世界的入侵,也让艺术本身变得面目全非,乃至于成为了资本的附庸。需要补充的是,自丹托宣布艺术的终结后,艺术事实上成为了关于艺术的哲学讨论。在本质主义遭到质疑的当代,艺术本体不被人重视,而关于艺术的社会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讨论却广为流行。这其中蕴含的危险是,艺术品是否沦为了人文学科的注脚,而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现代主义的后期,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已经失去了活力,其图像单调而重复,又缺乏具体的象征意义。晚年的波洛克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也叫艺术?但在商业的挟持下,他已经成为抽象艺术的代言人,他无路可退。这预示着纯粹形式的衰落。不过,当新艺术史家对传统艺术开始解剖时,当代艺术热衷于互动、大众和商业性时,艺术仿佛可以成为所有事物:哲学思辨、环保行为、政治诉讼、社会运动、大众玩物,却唯独无法成为艺术。这是艺术品光晕的消逝。实际上,20世纪以来人类的精神大厦在普遍消逝,艺术也只是其中一块碎片。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五):笔记:当代艺术的主题

当代艺术的主题

一、拓展中的艺术世界当代艺术是从形式主义的局限中生长起来的,关心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而非纯粹形式。17经济:80年代初新表现主义崛起和美国股市繁荣有关,此后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小型艺术品得到更多关注,20世纪前10年,艺术市场复兴,宏大艺术项目重新大行其道。19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前五年,具有政治动机的艺术非常流行,艺术家参与到对体制的批判中去:艺术体制批判,艺术家试图揭示博物馆、商业艺廊及其他组织如何控制着艺术生产、展示和销售的方式;更广泛的社会体制批判,女性主义。期间,行动主义艺术Activist art盛行。如艾滋病艺术。21近20年来,艺术领域的政治激进运动停滞。22

  媒介与材料:

当代油画艺术没有消亡,反而在新表现主义中复兴,扩展其材料。23 摄影技术成为宠儿。24 雕塑的影响力大幅扩展。尤其是抽象雕塑。25现成物ready-mades变成混合物。后现代主义的挪用appropriation,取材艺术史和民间文化重新组合。采样sampling和混音remixing。27新媒介如录像和数码技术。这带来现实和虚构的交界模糊。同时,和早期的照片观赏者不同,如今的观众始终明白图像是经过处理和加工的,他们允许自己放下怀疑,去享受现实的幻觉。28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视觉文化的复制和世界范围的传播。大众传媒散播的影像的统一性,同时带来了流行文化对私人经验领域的压制。29

  同一与差异:

地区多样性的意识的增强。非西方地区艺术家崭露头角;31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有时艺术对文化差异的表现并不真诚,仅仅是对文化差异的模仿,是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33

  理论:

当代艺术越来越理论化和受观念驱动。“知识工作”knowledge work,艺术家不再重视是否是自己完成的细节制作。34 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质疑进步、反精英anti-elitist、反同一性,但后现代主义者常常缺乏历史意识,不加批判地挪用。35西方美学的中心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辩证关系。36 艺术被理解为一种语言。符号学semiotics,许多经验领域可以进行符号学分析。后结构主义,相信语言或任何符号系统的深层机构并非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解构,作者之死,多种真相和现实,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文化景观充满代表相互矛盾的世界观的各种文本可以同时获得并相互作用、相互竞争)。36-37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其他特点:

当代理论常常批评抽象主义对艺术是一种自由自我表达的本真体验,怀疑真正的自我表达是否可能,个人的表达和反应仅仅是文化调校cultural conditioning的作用的反映。40但抽象主义的精简和大众传媒图像的视觉超载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没有容易辨识的图像或叙事占据其思想,欣赏者不会从观看的即刻感觉中分神。可作为高度媒体化社会的一剂解药。41 高级艺术和低级艺术的交殖cross-fertilization。41艺术和大规模视觉文化的区分淡化甚至消失。艺术家同时陷入商业和娱乐业的竞争中。42 信息结构变化,知识的创造变成社会性的。【块茎rhizome:德勒兹和瓜塔里用此术语描绘互相连接的研究和思想,它们不但无起点和终点,无贯穿系统内部的固定通路,还拒绝严密僵化的组织形式和支配性概念,并且有能力将异质性元素链接在一起。】43 二、身份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人本主义→当代艺术的自我表达(个体意义+公共意义)。社群归属的强调,集体性自我的展现。【20世纪晚期,对一种和谐统一、独一无二的内在自我的信任以及对个人有能力脱离社会独立行动的笃信都遭到严重质疑。51】 身份政治学identity politics:以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其他形式的偏见为攻击目标,并为争取社会权利和经济平等而工作的人的信念和活动。(多元文化主义对文化差异的强调和承认)54 反essentialism,突出驳杂性Hybridity,集中于彼此联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混杂与合成。58边界艺术border art,将临近文化中的思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品。60 被建构的身份。Foucalt, Derrida认为,身份源自相互依存的力量形成的一个网络,这些力量为一个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规定社会角色,为其地位提供奖励,规范其行为并安排各种权力关系。各种不同身份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共同的历史形成的。61他者性和表征,反对二元思维。62解构差异Deconstructing Difference,艺术家解构了依据种族和国籍将性别和性身份定型化的手段。【意大利巴洛克式的特权阶层文化和城市嘻哈文化的相似性:两种文化下的男性似乎都热衷于借助搔首弄姿以及尽情享受他们时代的过度消费狂潮来表现自己异乎寻常的男子气概。】63身份的流动性,性别失稳。 后身份。主流艺术界对围绕人种、族裔、性别和性而规定的身份的兴趣日渐衰微。批评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正确性,文化多元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在某些参照范围内将多样化人群同化的体制化策略,这些参照范围表面上假装很重视人种、种族以及其他身份标记,而实则将有价值的差异同质化,并掩饰了无处不在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同性恋恐惧症homophobia。68三、身体后现代视野内根本不存在灵魂,只有身体。84人体艺术Body art,表演身体。 当代艺术家将人类形体呈现为一种物质的、有形的实体,由肌肉和体液构成的组织(生理性解放):1、女艺术家在情色表演中炫耀性地展示自己高度性化的身体,以赞美她们重新发现的性权利88。2、阴户意象cunt imagery,用以抵制男性窥阴癖和维护以女性认知为中心的女性的性问题89。考察了身体如何像身份那样以诸多方式成为文化产物,进而反映了一个社会关于得体行为、社会和经济职能以及权力关系的观念:1、身体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语言符号。如当一个身材苗条的女性出现在眼前时,我们会训练有素地将性潜力强加给纤细的胴体。91;2、身体之美。文化理想支配着身体的艺术表征。每个文化都在建构着那些最富吸引力的形象,某些特定体型被表现为理想的欲望对象,并主宰着广告、电影和其他视觉文化领域,而另外一些体型则遭到轻视或被说成是不够理想的类型。96;3、性身体,80年代以来,艺术家和评论家对性的关注从生物性转向了社会和心理方面。女艺术家考察影响和限制了女性性行为的社会、政治和心理系统。99【女艺术家的两难:如何推动型表达的自由,同时抵制男性观众那种窥淫式的、充满支配欲的审视。策略是含混——毛骨悚然同时充满情色,让人不知道是性快感还是性反感101】凝视the gaze,社会中视觉控制和权力结构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我们观看和被观看的方式影响着我们作为社会人的身份,社会中掌握最多权力的人,通过支配着无权者的视觉表征,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对其他人的控制。这种支配性视野正是凝视的含义101。观看从不中立。西方对于女性的视觉表征通常假定一位男性观众在凝视着作为被动对象的女性,此种凝视将女性视为提供快感的性对象。102【艺术家通过呈现非色情的视角来反抗男性凝视。包括临床医学凝视】104破除性和暴力的暧昧关系。可朽的肉身。克里斯蒂娃:卑污感abject——当人面对不再属于完整身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事物时所感受到的高度恐惧感和脆弱感。艺术品的价值是使我们专注于自身的物质有形性,并注意脆弱存在。108后现代身体。后人类posthuman,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赋予我们以人工方式改造和扩展人类身体的力量。109四、时间表现时间:多幕multi-episodic;摄影技术;在艺术中挪用现成材料并对其再循环利用,以表现逝去的时间132。 时间的具体化 Embodying Time:1、本身能移动的艺术品(动态艺术、行为艺术,强调在场性、实时性,如12天不吃不喝的静坐);2、采取能营造出运动错觉的媒介的作品(电影);3、创造过程远比最终成品更有意义,作品的生成过程中,其创作材料和形式被有意地置于流变状态中(过程艺术process art)。134 社会和技术变革,以及我们对所栖居的外在和内在心理世界的理解的变化,都在重新塑造着理解和构想时间的方式。139打破时间。将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图像、物件和风格并列或叠加,但却不在它们中间建立任何逻辑承接或逻辑关联。142现实时间。Real Time。让作品中的事件看似在现实时间里展开。144探索无穷。无穷概念是一种没有尽头的极端无聊感,是当代(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义琐碎细节的无休止的单调重复。148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的土崩瓦解。福柯的多元历史条件。在福柯看来,与合法的“官方”历史并存的还有遭排斥的历史,这些历史的主体是那些没有足够权力来操控知识构成的人。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运用了符号,这些象征符号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关系。149重组历史。利用过去图像进行拼凑,“太阳底下无新鲜事”。152重塑现在,将现在重现于一个新的情境下,透过过去我们有可能更批判性地审视现在。153纪念。如今我们以可感知的永久形式铭记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被迫于一种压力,信息超载对记忆过程产生了影响,个人、集体的记忆能力被由技术支持的中介性的人造记忆库取代。“存档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消解了时间,让记忆迷乱。155创作纪念馆和纪念碑的艺术家提出了放慢观众欣赏过程的方式,给予我们凝神沉思和抵制集体健忘症的时间。156反纪念建筑antimonuments,解构公共纪念碑的传统形式或纪念令人意外的事件和回忆的作品。157五、场所场所包含隐喻和象征意义,社会改造着场所,赋予其记忆、历史和符号意义,同时也在外观上改变它们。历史事件将意义灌注到地方。168场所具有符号价值,如双子塔代表着国际资本主义的显赫实力。170 二维的另类空间体系:1、在一件作品中对空间进行分隔式表现。空间分隔法表现了多重空间的共存或同一空间的多重视角。174;2、表现空间时广泛应用对制图学或图示法的技术、观念和图像的利用和改造。【地图绘制从地图上方俯瞰,消除笛卡尔式的点】175 19世纪艺术与场域之间的联系衰弱了:如摄影术和精确复制艺术品的能力。但当代,对形式主义的反动认为,艺术品的欣赏或理解决不能独立于其展出环境之外,也不能完全脱离其原初环境的文化内涵。特定场域site-specific。177地景艺术Earth Art or Land Art。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有些艺术家拥护带有泛神主义倾向的自然观,认为荒野是精神力量之源。183批判真实之境和虚构之地、自然和文化的二分。187探索无法触及、仅以虚拟空间存在的场所。虚拟沉浸式环境immersion environments193。考察公共和私人的界限。1、传播媒体大规模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没有任何场所能完全摆脱公开展示或与外界交流的可能性。2、当代社会生活更具匿名性,同时为偷窥欲创造更多机会;3、场所内的权力:福柯的全景监狱panoptcon194-195;4、监控问题;5、女性主义者要求打破家庭的私密性,将家庭暴力和性虐待公布于众。197移置displacement,离散diaspora。人们由于远离家乡而对场所形成碎片化的认知,这些人的体验要比游客和公务旅行者的暂时性错位感更为深刻。198六、语言维特根斯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鲍德里亚,编码。后结构主义者宣称,没有任何人能控制一个图像或文本的所有阐释或解读,即便是一位艺术家的风格,也是艺术家和评论家共同作用的结果。222 语言具有力量,艺术中的语言影响社会和政治236。1、80年代后的涂鸦艺术家graffiti artist:涂鸦艺术将艺术送上街头,使艺术家能够避开艺术界体制和商业画廊系统。涂鸦艺术还被视为对人在大众消费主义及其商业表征的名牌策略体系之外进行自我表达的尝试。237;2、对语言的控制就是对权力的控制,福柯。以对权威语言的理论批判为基础,艺术家创设特定情景,揭露了那些被认为是中立或权威的信息实际上是自相矛盾和不可靠的。239 命名是一种获取权力的方式。240 艺术的语言从简单的视觉再现走向了互动式数码环境。艺术家批判性考察信息技术对人类心理、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产生的影响。246 七、科学克里奥技术Creole Technologies。当代艺术家被形容为“克里奥化”:思考或生产混杂物,尤其是新旧结合的混杂体的方式。267 生物技术。大地艺术家考察自然作为一个成长、变化和腐朽的生态系统。270 科学意识形态批判。科学范式非中立的揭露;科学非伦理性的批判。 有趣的科学成像技术产生艺术。278 解构科学的视觉文化。无论科学图像看似多么客观,它们都是被建构起来的;科学图像不是简单地展示各种形式和过程,而是对其进行虚构、阐释和转化。281 具体科学问题的探讨。如科学分类,人和非人的区分逐渐消失。【德勒兹和瓜塔里认为,“自然界内并无本质性的分类,矿物质、动植物和人类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相反,物质是一个巨大的连续体,一个虚拟力、强度、界限和权力的领域,这一领域在特定条件下在我们熟知的事物和身体中转化为现实。”】286赞美科学!291八、精神性当下的文化状况是对精神性的集体怀疑。303精神的the spiritual一词指代想要归属于大于自我的事物的渴望,探索生命源泉和死亡本质的欲求,以及对宇宙中难以言表、不可捉摸的力量的认知。304抽象艺术、非具象艺术可以很好地用来表达精神性。315宗教身份的表达。 直面死亡、厄运和毁灭。劝世静物画vanitas,旨在提醒我们生命和世俗愉悦转瞬即逝的艺术。322;如今还有许多装置和临时性表演、材料来表达这一主题。 神圣与世俗的融合。将世俗文化放入宗教背景中。故意越界,如艺术家将圣母和尿液放在一起,表达一种极端的宗教观点:基督教所信奉的化身——上帝道成肉身——也包含排泄物是上帝世界的一部分。324个人想法:也许艺术对精神性的探求和创设可以填补现代性中崇高和“宗教性”的缺乏。
本文标题: 《当代艺术的主题》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8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更大的信息读后感精选“舒服吗?我可以再温柔一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