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一本由[古希腊]柏拉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理想国》精选点评:●我终于读完了!!!虽然书不错,可是苏格拉底的讲话方式真是让人想揍他啊!●教育之重,重之教育。●总
《理想国》是一本由[古希腊] 柏拉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国》精选点评:
●我终于读完了!!!虽然书不错,可是苏格拉底的讲话方式真是让人想揍他啊!
●教育之重,重之教育。
●总觉得有些浅薄
●《理想国》简直是对我边看书边笔记边写点意见发点牢骚的习惯的猛烈鞭挞[捂脸哭]。前面刚标出一些反驳意见后面就能被解释得服服帖帖,最终几乎所有的都得回过头来划掉,并深刻地感到自己的无知……
●才刚刚看起来,自己本身逻辑不是很好,很多问题的辩论过程看起来很累,所以在听书软件上听这本书,其实很想跟朋友对读这本书,这样读着读着说不定还能辩论一番。 2020.3.21终于读完,虽然2019年就开始读了,但真正决心阅读是从上个月开始,到现在终于了却心愿。
●第七卷和第十卷收获较大
●西哲之万源之源。
●还是王太庆的译文可读性更高。
●最后还是以神话结尾。文学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柏拉图自己也是懂诗爱诗之人才会把诗看得如此重要,尽管他只想保留文学的教育功能。
●译林出版社的书质量很好,出版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世界名著。蓝色硬皮本,精装版。译者很认真,多次修订,使读者更好地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理想国》读后感(一):一场关于正义的逻辑之旅
很难想象这是公元几百年前的思想产物,找了很多个译本,在我们国家这本名著有太多的翻译版本,最终确定下了早读这一版。
第一,这版语言表达精炼,符合我的直观感受
第二,对于苏格拉底呗强留那段的翻译,只在这版我才能明白是个什么内容。
第三,听了复旦大学教授的导读我发现,我确实时选对了。
“搞政治,必须秉持人生而不平等、接受阶级的概念”
这是我从前两卷导读中感触最深的概念,因为在现实中,我也无时无刻不在阶级中游荡,阶级概念早就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理想国》中有太多的概念值得我静下心来反复思考,我很赞同关于教育的内容,这又不禁让我感叹柏拉图这本书后,人类历史是在无限循环着他所描述的一切,愚蠢的人类!
还有一个重要概念“民主”其实是个不和谐不理想的政治生态。
《理想国》读后感(二):簡短書摘
1.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拥有智慧的人,就做统治者;拥有勇敢的人,就做护卫者;拥有节制的人,就做商人、工匠、农民等。 2.为德行划分了三个阶层,智慧、勇敢、和节制。 3.护国者专属的知识,才能与城邦的智慧有关;勇敢就是保持;节制首先是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这里专门指对欲望的控制,其次是有自知之明。节制好比旋律,这种旋律贯穿于整个城邦的所有人民,使其达到和谐统一。而正义不是外在的每个人做好份内的事情,而是一种内在灵魂的协调,正义蕴含在智慧、勇敢和节制里面。 4.城邦的婚姻制度: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女人也有做国家护卫者的权利,因此,女人所受到的教育应该也和男子一样。没有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因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在上层阶级中,儿童是公有的,妇女也是公有的。只要城邦中的公民没有私人的东西,包括对妇女儿童的共有,就会给城邦带来最大的善和最大的统一。
5.线段之喻是指,苏格拉底用一条线段来代表整个世界,然后按照不相等的比例将这条线段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洞穴之喻是指,苏格拉底将地穴比喻为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从地穴到地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过程联想起来。而灵魂中最高的理式是善。 6.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而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是最不幸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对自己实行暴政,对人民也实行暴政。任何正确的判断都离不开经验、知识和推理,然而这正是哲学王所必备的素质。
《理想国》读后感(三):论教育的重要性
匆匆看完一遍,书如其名。开头三卷苏格拉底和人们探讨正义的定义以及正义和不正义那个更有利开始,苏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城邦,作为城邦最重要的职位——护卫者,他们应该受到最好的教育,最严格的训练。
首先是心灵的教育,从诗歌和故事开始,禁止一切模仿丑恶,有悲剧喜剧情感的诗人进入城邦,只允许他们为了守护城邦集中精力,别的都不用想。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的感觉就是思想控制,而且是很高明的思想控制。且不说之后按照苏的想法要教给他们最重要的辩证法,单从这一点,一个人可能只接触正面的事物么?只受到正面的影响么?所以说是理想国,书如其名。
其次是社会制度的建立,一切公有,没有私人财产,一切国家力量都将用于城邦建设。每个人各司其职,国家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小孩公共抚养,公共教育,选出其中的优秀着继任统治者和护国者。——这样的国家制度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么?从这一点看,不得不承认作者真的是有先见之明,智慧。
后面有关政治,哲学,伦理艺术等等的论述,无一不追根溯源。从其源头——教育开始从头梳理。所以本书所说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教育。而在教育之中最重要的又是——辩证法。对于辩证法的学习作者的意见是到30岁的时候,才能避免由于基础知识的不足带来辩证法使用的不当。后面几卷较详细的描述了辩证法,其实全书都充满了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提问,回答,不断反复,错误的观点就在辩论中不攻自破。
——————————————————————
说说本书的阅读体验,语言逻辑性很强,稍不注意就找不到前后文的联系,一定要集中精力,如果泛泛而看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云里雾里。建议在精神好的时候看,不然就是催眠了,书中大量精彩的辩证也看不到。
其次就是书中的比喻,运用大量古希腊神话故事,荷马史诗。作为一个古希腊文化的小白…看到这些例子真的痛苦,并不能理解。
经典是没错,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揣摩,今后再刷吧,看的有点累。
以上
第一次书长评
《理想国》读后感(四):卷I-II随手记
第一卷
* 正義 (social justice):關於適當安排社會內的東西和人民的概念
- 分配正義:在人群間適當分配好的東西(財富、權力、報酬、尊敬等)
- 應報正義:對惡行的適當回應
* 这两卷中,不同的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对正义的理解。你觉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苏格拉底是怎样反驳他们的?
1)正義是有話直說,有債照還。➡️ 交還給瘋子武器是不正義的。
「正義就是還給每個人以合適的東西。」此定義為主觀定義,那麼是否在這種定義下,正義也是個人主觀感受?
2)正義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如果朋友是惡人,敵人是善人,這樣就是不正義的。
❓正義真的向善嗎?在人群間適當分配財富(如繳個稅)是否對富人來說本質上是偷竊或強盜?或者在正義的情況下不應有重新分配的問題?
正義是否只能向好的方向影響他人?「傷害任何人無論如何都是不正義的。」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a. 如果統治者犯錯誤,那麼就會照顧到弱者的利益;b. 在制定政策時,往往無形中雙方的利益都會被照顧。
4)不正義比爭議有利。
➡️ 「正義的人又智慧又善,不正義的人又無知又惡。」
➡️ 「(不正義)一出現,首先使人們不能一致行動,其次使人們自己彼此為敵,並且也跟所有正義的人們為敵。…… 不正義的人根本不能合作。」
➡️ 「正義是心靈的美德,不正義是心靈的邪惡。……(因此)心靈正義的人的人生活得好,不正義的人生活得壞。生活得好的人必定快樂、幸福(,而)快樂才是利益。」
* 「現在到頭來,在這場討論中我是一無所獲。」
只知道正義「不是什麼」,而不知道它「是什麼」。
第二卷
- 問:正義造成的結果(好名聲)有利,但它本身會使人痛苦,因此「那些做正義事的人並不是出於心甘情願,而僅僅是因為沒有本領作惡。」如何證明人有理由愛正義本身?
- 問:做正義者的過程是痛苦的,結果可能有利,但做不正義者的過程是幸福的,結果(通過懺悔)也有可能有利。不正義者是否比正義者過的生活更幸福?
* 苏格拉底为什么不愿意直接探讨什么是正义,而要借助城邦的正义来类比个人灵魂的正义?你觉得这个类比成立吗?
1)個人各司其職
2)城邦的戰士需要同時對敵人兇狠及對自己人溫和
3)詩人需要遵守兩個法律:神只是好事之因,神不會成為「變形的魔術師,在言行上欺騙我們,把我們引上歧途」
* 你怎么看待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即知识”的论证?
《理想国》读后感(五):理想与现实
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延续生命、发展进步,都需要适宜的运行模式。一棵大树,一根小草,都是一个组织。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生长轨迹。人类同样如此,特定的环境下,就要做特定的事,而有些事是当时当地根本不能做的。就像到了点就该睡,夏天就该早起,冬天就该早睡。过了那个点睡觉,第二天是怎么补觉都补不回来的。
一个人生存进步需要适宜的模式,一群人组成的家族、组织、民族、国家更是如此。人类在寻找最合适运作模式的道路上始终未停下脚步,我们总在不停地研究、尝试、改革。从合作狩猎,到组成家庭。然后开始种植粮食,生产机器。现在我们又开始走向太空,征服宇宙。我们曾经把人分成不同等级,有些人生来就可以锦衣玉食,有些人生来只能做牛做马。后来,我们说君权神授,除了皇帝,其他人都是臣民。再后来,我们说人人生来平等,每位辛勤劳作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人类历史的演变多姿多彩,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模式的改变,都集聚着血和泪的经验。就拿中华民族为例,经过了炎帝黄帝部落制的散乱和混战,迎来了夏商周的奴隶制和分封制。接着春秋战国,然后秦汉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不再有贵族、诸侯,而是皇帝一人独大。汉初,为了休养生息,采取了宽松的管理模式,成就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大帝,为了文治武功再度加强集权,成就了霸业,也耗尽了民生。随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盛唐,到五代十国,到宋朝出现资本主义,到元朝执行民族主义政策,到明朝内阁集权,到清朝皇权集权,到民国,到人民共和国。
社会的生产力在变,运行模式也在变。人们总喜欢一个理论,过去的就是落伍的,就是老掉牙的,就是应该进入棺材板永远不能再见天日的。窃以为,这想法着实过于片面。各种模式有各自优长短缺,自然有各自的适用环境。跟小孩子讲理性,远不如跟他们讲神话。该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却闭关锁国,只会落后挨打。当人们信仰缺失的时候还要追求经济利益,只会道德败坏。
柏拉图《理想国》宣传的运行模式,把人民当作城邦的一颗零件。他认为,这颗零件有生存权利,有政治权利,却不能有感情权利。所谓的浪漫、亲情,只会腐朽零件的坚强内核,破坏城邦的管理和运行。然而,人真的能做到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性?在偶尔的紧急环境和生死关头,当然是应该讲究理性的。汶川地震,当我们动员抢救力量的时候还在瞻前顾后,那就不知道会消失多少条生命。这种情况,就应该效率第一。然而如果一生都这样,则是完全不可能的。违背人性的东西,不可能长久。你可以动员一时,绝不可能动员一世。所以柏拉图的理性思想,只可在非常时期使用。在国泰民安之时,还是歌舞升平的生活更能让人民获得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反过来又会让群众更加辛勤,建设歌舞升平的生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