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选集1·家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3 13:17: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巴金选集1·家》是一本由巴金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巴金选集1·家》精选点评:●图书馆借阅,有点失望●激流三部曲只读过《家》,人物塑造很成功,只是文笔读起来,有点做作……

巴金选集1·家的读后感大全

  《巴金选集1·家》是一本由巴金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金选集1·家》精选点评:

  ●图书馆借阅,有点失望

  ●激流三部曲只读过《家》,人物塑造很成功,只是文笔读起来,有点做作……

  ●今年正儿巴经的好好读书 把去年没读的补上

  ●第一部刻画得最形象的其实还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大哥高觉新,哀其不幸却又怒其不争!

  ●世纪老人巴金先生在27岁时完成了这篇巨著,觉新、觉民、觉惠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境遇,面对封建大家庭的束缚觉新的一味忍让让他一再失去,他挚爱的梅和妻子瑞珏以及自己的人生,而觉民和觉惠的勇敢抗争最终换得祖父的觉醒和自己光明的前程,鸣凤和婉儿无疑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女权运动是一部血泪史,多少人的抗争与坚持才换得今时今日的平等和机会。能在1933年这样特殊的年代顶着巨大的压力创作出这样一部醒世之作绝对是一个壮举,这是一部以小见大,以小家写大家的作品。孙道临和黄磊版同名电视剧也很好看。愿平等和谐永在,家和万事兴。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巴金的书,也从此奠定了我对巴金的敬佩与欣赏,虽然巴金对后人总说觉新描绘的并不是他自己,但是这的确是他对自己童年内心苦恼愤懑的总结。

  ●梅与觉新的爱情令人叹惋。喜欢。语言平实,故事情节强。

  ●思想深刻的 但文笔是稚嫩的

  ●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为觉新叹。

  ●有些时候 你知道 这样不对 但是你还是会将错就错 这就是制度

  《巴金选集1·家》读后感(一):家~家族~国家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有评论说这部书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问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其随后的两部更是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步步衰落,也是点燃了新社会的曙光。

  《巴金选集1·家》读后感(二):曙光

  刚刚翻过巴金的《家》的最后一页,满腔的悲愤让我全然没有睡意。 仿佛刚刚经历过的人生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鸣凤满怀希望的心被打碎后,投入了湖中的毅然决然让我慨叹旧时代底层人的命运、梅泪眼汪汪的眼睛和她最后被一个人丢在庙宇的棺材里的景象让我愤怒,她究竟是怎么被那些人给“杀死”的?觉新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又是如何被教化出来的?接受了父亲用抓阄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婚姻。好在觉民没有重蹈他的覆辙,选择用离家出走来坚持自己的爱情。 本来我以为所有的荒唐在祖父去世后会得以改变,我却忘了封建的毒瘤已经侵蚀了整个时代。幸而觉民、觉慧选择冲破旧时代,融入新文化运动。当我看到琴出“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就浸泡了女人的血泪,所以现在和将来的女人还要继续在那里断送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她们的心血吗?”时,满腔的热血也涌上了心头。这个冲破重重阻碍奋起反抗的少女让人看到了一线的希望。幸而在书的最后,看到了曙光:觉慧诀别了旧家庭,踏上了去上海的轮船,大哥也终于敢于暗中反抗那迂腐的长辈偷偷送走了三弟。我在想,许多于我们今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反抗在那个时代究竟需要多长远的前瞻力和多大的魄力? 我们在新时代回顾旧人所做的一切可能觉得不以为然,或许会发出“不过如此”的唏嘘感叹。可事实上,那样并不公平,前人无论从见识还是环境上都存在有历史局限性,能够突破旧时代寻找新思想显得尤难得。突然间对那些新青年的钦佩感油然而生。

  《巴金选集1·家》读后感(三):家 ——读后感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选集1·家》读后感(四):把自己的幸福争过来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争过来!” “我不是青年,我没有青春,我没有幸福,而且也永远不会有幸福。” 这段话出自巴金《激流三部曲》其一,《家》中;言语间透出了旧社会中两个人对生活截然不同的看法,带着我缓缓步入了巴金笔下的1920。

  《家》正如其名,是一本描写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是那个沉睡在湖畔中的少女,那个默默承担着一切的少年,那个整日以泪洗面的女子,那个被家庭断送未来的青年。巴金笔下的“家”讲述的不仅仅是四川成都那个囚禁了无数生命的牢笼的特殊历史,更是在那个时代中普遍存在的封建主义大家庭的历史。与其形容《家》为一本简单的长篇小说,不如说它是巴金给那位名为“旧社会”的患者开出的诊断书,而看似平凡的文字浸透了巴金过往生活中所流淌过的“血和泪,爱和恨”,悲哀和渴望。在巴金给他一位表哥的信中他曾提到,在书中的每一个篇幅,每一个字句中他都能看到自己的一对眼睛,“把那些人物,那些事情,那些地方连接起来成了一本历史”。

  巴金从封存已久的坟墓中拾起流淌着挚爱之人生命的回忆碎片,一片片拼凑出了那早已步入墓穴中的《家》。“我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 ‘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每一个章节,每一行文字,字里行间中透出的是巴金对旧社会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对青年“反封建”行动的崇高歌颂。在这数不尽的回忆碎片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便是在第十九章中,觉慧等年轻一辈人在花园湖畔划船时的对话。其中,淑贞的个人独白令我记忆犹新。虽说淑贞年龄上算得上一个青年,但她却是一叶扁舟上少有的“小脚”。巴金笔下的淑贞便是众多封建制度刀刃下的“牺牲者”中的一个;从小被迫裹脚所经历的痛苦和自幼被灌输的迷信思想却换不来长辈口中的丝毫幸福,注定便会拥有一个悲剧性的人生。而当淑贞在扁舟上看着那“四双自然发育的天脚”时,心中只得盼着自己出嫁那瞬间“复仇”的到来。淑贞本该无忧无虑的生活被残酷的现实涂改成了灰色,而她便在窒息的绝望之中选择了对世界的逃避。虽说淑贞与觉新,乃至书中大多数人一生的悲剧都植根与旧时代那牢笼般的礼教,但追根到底,他们内心所缺乏的激情以及反抗精神才是将他们推入深渊的那股力量。如此看来,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淑贞再合适不过。在《家》中,有些瞬间看似平静美好,实则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对生活的选择。

  虽说《家》的一字一句都描绘着人们生活的灰色,但绝望的对立方总会有一些愿意挺身而出,为自已幸福斗争的青年。而也正是那“四双自然发育的天脚”,为这个旧时代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和希望。因为“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们要把自己的幸福争过来”。人生道路尽管泥泞,但总有一些人能跨越陡峭的岩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幸福的选择,给 “家” 一个新的定义。

  《巴金选集1·家》读后感(五):读后感

  学校让写读后感,写了篇家的,po到豆瓣上吧

  家,在我们眼中,是一个温馨、祥和的地方。有温柔的妈妈,有疼爱我们的爸爸,或许还有活泼的弟弟妹妹,和蔼的爷爷奶奶。但在巴金先生的笔下,在80多年前的旧社会,家,不论是穷苦的人家还是富裕的大家庭,都是一个折磨人、叫人痛苦的地方。 《家》的主人公毫无疑问应当是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这三兄弟性情各异。老大觉新温顺坚忍,一直默默忍受压迫而只敢在心里叫屈;老三觉慧热情好胜,对自己看不惯的东西敢于发声;而老二觉民中和了其兄、弟的性格,热烈而不盲目,必要时也敢于同旧家庭决裂。私以为,觉民在全书中最为幸福,我也更欣赏觉民一些。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觉新是《家》中最复杂、最悲情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角色。说他复杂,是因为他一直接受新学,却在婚姻大事上一点也没有反抗的冲动;因为他从来深爱着梅,却在婚后生活的缱绻中接受了现实;因为他疼爱瑞珏和海儿,却迫于长辈淫威让瑞珏白白送死。觉新是一个矛盾的、典型的、旧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男子,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他完美的注脚。 说觉新悲情,是因为不论他多么“无抵抗主义”,他受到的打击绝对是全书中最多的。少年丧母,成年丧父,心爱的两个女人都先后离自己而去,自己的兄弟也挖苦自己,种种打击实在让人心疼。而这,很大程度上竟是因为觉新是长房,是高家的希望所在。所以他必须要承担别人所不需要承担的压力,甚至要自觉牺牲掉自己的幸福。旧家庭的残酷可见一般呵! 另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自然是鸣凤了。鸣凤之死,可以说是整本书的分水岭。鸣凤死之前,这个大家庭还在苟延残喘地延续着自己的运转。而鸣凤死后,它在光鲜表层下的一切污垢、一切肮脏、一切压榨都原形毕露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新青年觉慧面前。 一个16,7岁的少女,放在现在本该是在学校读书、在家里受宠的。而鸣凤,却要服侍一家子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哪怕这里面有自己心爱的人。但爱情又能改变什么呢。觉慧固然勇敢,但当面对冰冷的湖水时,他恐怕也彻底认识到了这个封建家庭的可怕与强大,明白了自己在封建的礼教面前近乎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 整本书中有一处讽刺可谓深刻至极。鸣凤死后,觉慧梦到她成了大户小姐,这貌似鸣凤已经脱离了苦海,可以自己选择命运了。然而,她还是要听从父亲的安排、去为了父亲嫁给另一个大户人家。成为有钱人家的小姐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屈从于整个大家庭? 传统家庭的礼教规范对人们的压迫影响实在是太深了,以至于所有人都要受到它的影响。所谓的三从四德,不过是压榨女性的利器,让他们服务于整个大家庭的利益。鸣凤、喜儿、才13,4岁的淑英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所谓的家训家规,无非是大家长们用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使整个封建机器得以运转的工具。觉新照做了,结果是什么呢。 《家》,可以视作巴金对自己亲身经历的部分写照。正因为他目睹了自己亲友的悲剧,他才要写一部书来批判、来攻击这个大家庭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 巴金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这部完成于他写作生涯早期的作品,反映了他青年时代一往直前的热忱,是一部了解他早年思想的必读作品。

本文标题: 巴金选集1·家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锦集与神对话·全三卷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