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3 12:09: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走出抑郁症》是一本由王宇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走出抑郁症》精选点评:●有时候抑郁症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出了问题,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开始接纳真我,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100字

  《走出抑郁症》是一本由王宇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抑郁症》精选点评:

  ●有时候抑郁症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出了问题,通过调整思维模式,开始接纳真我,才是开始治愈抑郁症的路径

  ●可以看看没问题,可以对抑郁有初步了解。但有病还得看医生。

  ●这本不算读过,算是听过,是在知乎商店里买的一本电子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人许多的痛苦都是因为因为一个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引起的,因为会认为真实的自我不完美,所以才要去追求那个不存在着的理想化的虚假自我。

  ●全书只讲了一点 追求完美理想自我而逃避平庸存在的真我 巨大落差导致抑郁 走出抑郁就是要突破自我 回归真我 抑郁不只一种内因吧 那种赤裸裸的消极虚无主义呢 那种重挫之后的三观崩塌呢 这抑郁说的也太轻柔了 略尴尬 总说 书还不错 一些症表述心理分析不单针对抑郁症 用来自省也极好的

  ●前部分联系作者的经历让我真的感觉理解很多,但是后面太多分析...也许职业病哈哈哈

  ● 抑郁症可怕之处在于,让患者感到很空虚,即便努力也没有什么幸福感。 它通常伴随着各种非理性思维,例如病态的自卑,完美主义等折磨患者。 作者用真实故事,就像导游一样引领读者,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活着。 三年重度抑郁症,有过复发,回过来看我得到了成长,更加感谢这经历。 希望各位书友,能够通本书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有病治病,没病防身。

  ●有点“幼稚”。听书 当作镇定剂。

  ●去年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的时候看的书,会买纸质书,会重读!

  ●有一些方法还是挺有用的

  ●行文有点啰嗦,胜在浅显和亲近,从“知道”到“领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一):感想

  前面部分确实有点像小学生的日记,但是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看这本书会有很大的共鸣。

  迷失自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不愿意或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自己一直以为的追求自己,不过是追求理想自我的过程,而从来都是忽略真实自我的存在,导致不真实感非常的 强烈,对真实自我的感受基本忽略了。

  书里里面很多建议,我觉得最有用的是和自己的情绪对话,那是感受自己存在的最佳时刻,用心体会,感受真我,面对他,不要忽略他。

  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相比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二):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

  书的作者曾经历过轻度抑郁症,经过自己的自救走了出来,并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书本身写得一般,而且估计对更重一点的抑郁症帮助不大,但作为一个曾经也经历轻度抑郁症的我来说,在书中找到很多共鸣,估计这是我划线最多的一本书。

  由于各种各样的成长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会对自己要求很高,在心中设定一个理想的自己,这个理想的自己通常是完美的,而且完美不在一个点而在一个面。同时这种完美的标准还会外移至他人。而现实的自己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太大,从而产生病态的自卑或者病态的自负。长期出于这种心态内部斗争中,轻则焦虑、逃避、恐惧、扮演完美,重则想要消除不能达到完美的自己(自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最高层是“自我实现”,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自以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真我的需求,而是社会及外界理想价值观中的成功,误解这条理念太久了。

  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对真我的接纳,而不是在各个方面都胜过别人。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是平凡的生活,接受自己不能避免的所有错误,允许自己有很多做不到事。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三):放弃理想自我的幻想其实挺难的

  读了本书,说实话有一定感触。

  我读完之后,脑海中留下的核心内容是,作者以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这三个部分来阐述,抑郁的产生部分源于“病态自卑”和“病态自负”,源于无法面对现实和接纳现实中的自己,进而掉进了自己充满幻想或压抑的漩涡之中,鼓励人们寻找真我,放弃对理想我的追求。同时指明,抑郁症需要患者本人找到真实的自己,药物治疗可以作为短期辅助手段,心理治疗和患者本人的自我治疗,对抑郁病因的溯源和认识,是治疗抑郁的重要方式。

  其实,全书读完我感觉挺混乱的,围绕在心头的就是“放弃幻想”和“病态自卑”,没有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本书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你耳畔侃侃而谈,耐心唠叨,本书流露出一种以鼓励和交流为主的风格,传递了最持久的共情与爱,而非是指导性比较强的内容。全书更多是摆事实,内容零碎重复,逻辑性不够,经常是读完了这章,下一章又会出现类似的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本人的患病经历挺有趣的,内容会让人有一定共鸣,后续对抑郁症初步分析治疗主要用到了情绪abc认知疗法,深入分析作用动力学治疗方法,探究“完美主义”的形成,同时应当摒弃“病态自负”,面对现实,解决自我内心的挣扎。

  本书买来是给家人看的,不过我看完之后觉得并不太适合家人。首先,我觉得本书比较适用于领悟能力,感受性和觉察能力较强,同时具有较强勇气面对自己和解决困局的读者,因为,我觉得“病态自负”和“病态自卑”几乎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理论有一定的启发,而核心在于你是否为此而痛苦,或者你能够察觉并领悟到自己需要改变。而且,也的确存在抑郁症患者或许并非“病态自卑自负”,或者并不为自己的追求“理想自我”而痛苦,这些人读了本书或许不能有所收获。

  因为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部分在于,如何引导自己“放弃幻想”?我知道我自卑,我知道我讨好别人,我知道我自己一直在幻想,但好歹这样的我可以暂时逃避着,可以伪装着。我知道自己的痛苦在哪里,也知道是源于家庭等创伤,关键是,我怎么领悟?如果对方就是没有领悟的能力或者放弃的勇气呢?心理治疗如何发挥作用?

  作者如果能够将“放弃幻想”这部分内容充实一下,对读者的启发会更大,可以涵盖咨询师的引导,来访者的案例或者心路历程,给人以借鉴。

  总之,此书给我很大的帮助,不过重在行动,让我们重新去认识自己,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四):不断的自责,怨恨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原来我是患上了抑郁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件事情做不好,或别人交待你的事情没完成,就会不断的自责,对自己恨铁不成钢,否定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你是否成绩优异,颜值高,可爱又善良,却总是遇上一场又一场失败的恋情,搞砸一份又一份工作,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怀疑自己的人生也许就这样了?

  无论自己手上是多么好的牌,最后都会输掉比赛,把上帝给你的一手好牌打烂。本来在别人眼中,你应该会很成功,但到最后都令别人失望,令家人失望,令自己失望?

  很不幸,从小学到毕业后多年的今天,我都在不断地经历这样的内心战争,从前不断犯错,不断自我责备,需要别人的帮助却不敢说出来,甚至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到现在我从书中了解到,原来我是患上了抑郁。

  在不断探索人生和寻找自己的路上,我却幸运地看到王宇老师的著作——《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要不然可能再过十年,我依然不知道原来我已抑郁很久,原来我还能自救。

《走出抑郁症》

抑郁其中一个表现:责任内化

责任内化:即把一切责任和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就算自己没有错,也能做到“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不能理智地评价是非曲直。

  我曾经创业四年,在创业的四年里我吃尽了苦头,所有问题的出现,我都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团队内人员之间出现纠纷,我内疚得不行。伙伴出现财务问题,我自责埋怨自己。

  那段时间还不断受毒鸡汤熏陶,竟然真的认为“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别人都是对的,有问题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于是,自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我的抑郁也越来愈严重。

  但当我放弃创业后,慢慢地,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最多就是生活上的琐碎事会让我心情不好。

  大多数的忧郁沮丧都是由错误的思想方法造成的。——〔美〕爱德华·齐格勒:《抑郁症的认识疗法》

  如果在生活中,工作中,人际关系中,你经常会自责,经常怪自己不够好,那么有可能你也患上了抑郁症。王宇老师的《走出抑郁症》中提到,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有六种:遗传因素、成长经历、生活信念、内在驱力、刺激事件、社会文化。

  每一种都有对照,可以做自我诊断,从这一步开始自救的旅程。

不需要完美,接受真实的自己

  曾经有一位心理咨询师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家人优秀吗?”我当时的回答是:“我很爱他们,但我不觉得他们很优秀。”咨询师马上接着说:“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格局,你不接纳你自己。”

  我当时根本听不懂,但不知道为何我突然放声大哭,只听见她在电话那头不断重复:“哭吧哭吧,你累了,放声哭出来吧。”

  现在看来,那时的我时抑郁最严重的时候,突然放声大哭是因为我被戳中:“你不接纳你自己。”

  《走出抑郁症》中说道,抑郁患者多数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要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自己,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逃避那个有缺点,不完美的自己。

  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不接受现实中这么差劲的自己,然而在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没有必要逼自己成为“完美的人”。

  其实真实的自己是最可爱的,真实的你也很可爱,很善良,能把事情做好,很受朋友欢迎。

去“伪”才能存“真”——当我们不再为荣誉而战,当我们不再可以表演得完美,当我们不再做一个“圣洁”与“完美”的人的时候,真实的自我就会慢慢浮现。

要经常跟自己说:亲爱的,这不是你的错!

  据统计,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3%-5%,这样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就有几千万,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共享阳光生活。

  所以其实抑郁症真的不是我们的错,学会好好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幸运地,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我们创造条件,王宇老师的这本《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无疑是一本从认清自我,到实施自救最好的抑郁症患者入门书。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尼采

  找回真我的旅程,就是一段慢慢放弃幻想回归现实的旅程,当我们不必在幻想中维系完美自我,便可以在现实中真实地生活。

  -END-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五):抑郁症背后——生命的意义与成长

  如果你想真正认识抑郁意味着什么,十分推荐王宇的这本书,从他的亲身经历以及内心抗争的过程中,真真正正感受到抑郁给一个人的生命所带来的阻碍与挑战。它既可以是吞噬生命的沼泽,也可以是重获新生的洗礼。何去何从,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在每个人头脑中都曾徘徊过,可以是孩子们的一个个憧憬和期盼,可以是长辈们抛出的一个引导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迷茫失落中对自己的一个追问。而我大学的一位心理学老师曾在毕业前这样告诉他的学生们,世界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美好,也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世界就是世界,是它本来的样子。

  当时很不理解老师的这句弯弯绕的哲理句,却很奇妙的总不时想起来。随着时光日复一日地从生命中流走,的确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当初有了很大的出入。在经历了寻找工作的烦躁、初入职场时的焦虑、工作出错生活出故障的焦头烂额、感情生活的起起伏伏,短短六年的时间里,相比那些经历岁月更多坎坷和意外的人士,这些都不算什么,却也足够让我体会到老师当年临毕业前所说这句话的意义。它足够在我身处困境时,不至于走偏了太多,偏离太久。这句话成为了生活信念的一部分。

  今日读过王宇老师的《走出抑郁症》一书,再次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在校园里收获的这句话,两者有种恰到好处的契合。无论是否会经历抑郁,这本书都将从认知、价值观、世界观上给读者不一样的影响。

  《走出抑郁症》让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人的生活状态,许多认知疗法不仅适合抑郁症患者,也同样适合每一个可能遇到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在这里与圈内的朋友们分享几点读后的拙见。

图片来自网络

  一、抑郁症患者并不可怕,他们很善良

  在较高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下,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着人们,而抑郁症患者是绝对高道德标准的群体,这一点在《走出抑郁症》这本书中再次得到了应证,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现实的理想或者幻想,这些美好的设想美到不可能实现。然而他们依然在勇敢地、苦苦地追寻着这些理想的生活。他们努力、善良、守护着眼中的弱者。

  有时候一提到心理疾病,仿佛生了病的心灵就是危险的,其实不然。能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内心标准极高、想要用自己的力量获得他人认可、得到理解的。即便是无法实现,也只会将这些不如意都归因于自身的不强大,自己的无能,最终伤害自己。因而一个微笑和理解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幸福。请对他们多一点点陪伴与理解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

  二、因果混乱的认知模式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的,有时候这种差距会是极大的,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及的年幼时候父母吵架的情况,对于孩子是无力制止改变的。但谁不希望好呢?于是孩子会生成一种防御机制,否定自己的无辜、否定自己的强大,否定自己的自信,来说服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合理性。就好比大脑系统出现了混乱,它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去尝试;会因有人不喜欢自己,而觉得自己是个不会社交的失败者;会因为天下雨,觉得连老天都讨厌自己。

  很明显,如果不去做,何来的错?谁会保证不出错?天下雨难道所有遇到的下雨的人老天都不喜欢么?要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才能说明自己不是失败者么?

  这些有些混乱的认知模式,是在生活中偶然机会得到强化并形成的,也是让抑郁者加重痛苦的根源。

  《走出抑郁》有大量篇幅在说明可能激发这些混乱认知产生的原因,详细分析了错误认知都有哪些,哪些词汇容易引发错误认知,以及如何区分同样包含这些词的正常认知和错误认知。比如“必须”怎样的想法,作者从抑郁者及正常人两方面去讨论分析,目的在于我们需要含有“必须”这样的动力想法,来激发我们去努力去向上。但要避免的是“我必须受欢迎,我必须让妈妈开心不可以流泪”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想法。因为流泪也许是因为高兴,流泪这事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不可能保证一个人永远开心。

  类似的辩证分析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本书的精华,也将是读者受益最多的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三、抑郁者如同遇到困难的人一样,需要了解自己和鼓舞

  抑郁虽然会让我们的思维有些许的混乱,但依然顽强。王宇老师的《走出抑郁症》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分享,对于他人来说,不失为一份激励和鼓舞。我们看这本书可以视为一份不同的阅历和知识的增长,但对于百受抑郁折磨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干涸土地上的一汪清泉,是黑暗风雪夜发现的一片光亮无比的大礼堂。这样说毫不夸张,他们太需要感同身受的人去理解、去分享战胜抑郁的方法了。

  抑郁就像给自己争取出的时光,让我们不得已停下脚步去认识自己,梳理自己。

  抑郁的倾向或者抑郁情绪并非抑郁症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只是短暂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转换思维方式而摆脱抑郁心境,继续正常的生活。

  如果真的遇到了抑郁,无论情况轻重,请首先将它视作转变的开始,并一步一步走出抑郁,而这也是《走出抑郁症》这本书的作者最大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标题: 《走出抑郁症》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世界500强CFO的财务管理笔记经典读后感有感重订日本外史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