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养育》读后感,《双向养育》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撰写而成,是一套经美国上万家长亲证有效的养育方法,它的核心在于...
《双向养育》读后感
《双向养育》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撰写而成,是一套经美国上万家长亲证有效的养育方法,它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的养育方式,提出一套建立在爱、尊重和规则之上的养育理念,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书共有十五个章节,通过归纳整理将其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一)学习与改变(二)家庭教育核心(三)有效沟通(四)爱的管教(五)应对冲突(六)终极人生目标,通过下面这张导图也让大家对本书有了一个概况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现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又刷新了认知,专制式教育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和僵化;放任式教育将主动权给了孩子,自以为孩子做好了准备可以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而结果大部分都事与愿违,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和孩子任何一方单向可以完成的,需要双向回应,共同成长,才能建立良性的养育关系。双向养育就是倡导无条件的爱、积极的自我价值,通畅的交流,健康的自尊,同理心、责任感和合作。相信这也是每位家长都期盼的和谐家庭关系,那么怎么实现?可以在本书中找寻到你想要的答案。
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对这个小生命给予了美好的期望,希望他健康、聪明、活泼、可爱,长大成人后能有出众的表现、过人的能力,实现非凡的成就。可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努力实现这一切,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吗?家庭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建立责任意识和树立健康的自尊体系
家长养育孩子的目标:是将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独立的人,不只是年龄的长成,而是心智的长成。长大的标准是:当孩子能为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完全承担责任时,他们就真的长大了。当他真正的长大成人,可以去选择并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才算是履行完为人父母的职责。
看到这里时,我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把"责任感“挂到嘴中,可用到最多的方法是“说教”,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总是振振有词的说“你怎么没有勇气承担后果,你这么没有责任感?”可长时间的说教不但没有让他变得更有责任,反倒是更唯唯诺诺、没了主张。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更没有给他展示过怎么做才算是有责任感,应该静下心来,真正去关心和指导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将每一次犯错都当中成长的契机,不要去惩罚孩子,这样只会加剧他内心的恐惧,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用解决问题的六步法(识别问题、理解问题、达成方案、制定计划、跟进计划、评估结果)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尊体系,健康的自尊将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
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把那个东西放下! 快住手 !把嘴闭上!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怎么还不去清理你的房间?......
这样的话语听起来耳熟吗?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可效果如何呢?一般孩子不是漠视就是发生正面冲突。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用一种非命令或质问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想要的结果。比如:孩子回到家一直在玩,没有开始写作业,我们可以说:你今天学习了新课文,你写完作业我想看一下,在10点睡觉前可以帮你检查一下,你准备几点拿给我看呢?”这样的描述即表明了你的时间要求,也表达了你对他学习的关心,并给孩子自主权让他做出时间选择。书中教给我们两个表达公式,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我们学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客观的描述事实,相信孩子也愿意接受。
1、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公式:
我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
2、认真倾听的公式:
你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
爱的管教核心是“以身作则”
“管教”总会让人误认为就是专制式的教育,而在双向养育中”管教“是通过影响,而非诱导或强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行为的内在标准,建立”对错观念“,自发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不是基于外力强迫。而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教导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可以通过教导——达成约定——坚持执行来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执行。例如:时间管理,当我们给孩子制订了一份执行计划,一方面我们要监督指导孩子坚持执行,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制订一份时间计划,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怎么做好时间管理有序生活的。
用爱应对家庭冲突
小时候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我们会欣喜若狂;孩子慢慢有了自我意识,总是做出和我们期待相反的事情,我们会头痛不已;孩子的好奇心开启了,事事都想尝试,我们又总怕他受伤;孩子到了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性格更加叛逆,我们却担心误入歧途......这样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冲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无条件的“爱”去应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帮助孩子缓解压力、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敏感话题,用心陪伴孩子渡过每一段特殊时期。
终极人生目标——自我实现的人生
孩子是由我们带入这个世界的,但他们最终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陪伴他长大成人,培养他有责任感、有思想、有爱心、有良知、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有选择权,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我们只需做好观众,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喝彩!
最后将《双向养育实践宣言》送给大家:
我要给予孩子新的馈赠——基于爱的馈赠。
我要教会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我要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位家人,我要透过表面行为看到深层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并据此解决问题。
共同承担责任才能维护家的和谐,即使发生任何不幸,即使有人受到伤害,我也将努力予以抚慰。
我将努力使每个家人都能坦诚、富有爱心地沟通;我们不会去随意评判他人,即使事关敏感话题,我们也能一起探讨,找出解决之道。
我将经常对孩子使用压力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
我将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接受他人的不同想法。
我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本书共有十五个章节,通过归纳整理将其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一)学习与改变(二)家庭教育核心(三)有效沟通(四)爱的管教(五)应对冲突(六)终极人生目标,通过下面这张导图也让大家对本书有了一个概况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现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又刷新了认知,专制式教育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和僵化;放任式教育将主动权给了孩子,自以为孩子做好了准备可以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而结果大部分都事与愿违,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和孩子任何一方单向可以完成的,需要双向回应,共同成长,才能建立良性的养育关系。双向养育就是倡导无条件的爱、积极的自我价值,通畅的交流,健康的自尊,同理心、责任感和合作。相信这也是每位家长都期盼的和谐家庭关系,那么怎么实现?可以在本书中找寻到你想要的答案。
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对这个小生命给予了美好的期望,希望他健康、聪明、活泼、可爱,长大成人后能有出众的表现、过人的能力,实现非凡的成就。可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努力实现这一切,教育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吗?家庭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建立责任意识和树立健康的自尊体系
家长养育孩子的目标:是将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独立的人,不只是年龄的长成,而是心智的长成。长大的标准是:当孩子能为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完全承担责任时,他们就真的长大了。当他真正的长大成人,可以去选择并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才算是履行完为人父母的职责。
看到这里时,我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把"责任感“挂到嘴中,可用到最多的方法是“说教”,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总是振振有词的说“你怎么没有勇气承担后果,你这么没有责任感?”可长时间的说教不但没有让他变得更有责任,反倒是更唯唯诺诺、没了主张。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更没有给他展示过怎么做才算是有责任感,应该静下心来,真正去关心和指导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将每一次犯错都当中成长的契机,不要去惩罚孩子,这样只会加剧他内心的恐惧,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用解决问题的六步法(识别问题、理解问题、达成方案、制定计划、跟进计划、评估结果)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尊体系,健康的自尊将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
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粘合剂
把那个东西放下! 快住手 !把嘴闭上!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怎么还不去清理你的房间?......
这样的话语听起来耳熟吗?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可效果如何呢?一般孩子不是漠视就是发生正面冲突。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用一种非命令或质问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想要的结果。比如:孩子回到家一直在玩,没有开始写作业,我们可以说:你今天学习了新课文,你写完作业我想看一下,在10点睡觉前可以帮你检查一下,你准备几点拿给我看呢?”这样的描述即表明了你的时间要求,也表达了你对他学习的关心,并给孩子自主权让他做出时间选择。书中教给我们两个表达公式,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我们学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客观的描述事实,相信孩子也愿意接受。
1、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公式:
我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
2、认真倾听的公式:
你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
爱的管教核心是“以身作则”
“管教”总会让人误认为就是专制式的教育,而在双向养育中”管教“是通过影响,而非诱导或强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行为的内在标准,建立”对错观念“,自发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不是基于外力强迫。而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教导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可以通过教导——达成约定——坚持执行来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执行。例如:时间管理,当我们给孩子制订了一份执行计划,一方面我们要监督指导孩子坚持执行,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制订一份时间计划,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怎么做好时间管理有序生活的。
用爱应对家庭冲突
小时候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我们会欣喜若狂;孩子慢慢有了自我意识,总是做出和我们期待相反的事情,我们会头痛不已;孩子的好奇心开启了,事事都想尝试,我们又总怕他受伤;孩子到了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性格更加叛逆,我们却担心误入歧途......这样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冲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无条件的“爱”去应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帮助孩子缓解压力、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敏感话题,用心陪伴孩子渡过每一段特殊时期。
终极人生目标——自我实现的人生
孩子是由我们带入这个世界的,但他们最终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陪伴他长大成人,培养他有责任感、有思想、有爱心、有良知、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有选择权,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我们只需做好观众,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喝彩!
最后将《双向养育实践宣言》送给大家:
我要给予孩子新的馈赠——基于爱的馈赠。
我要教会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我要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位家人,我要透过表面行为看到深层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并据此解决问题。
共同承担责任才能维护家的和谐,即使发生任何不幸,即使有人受到伤害,我也将努力予以抚慰。
我将努力使每个家人都能坦诚、富有爱心地沟通;我们不会去随意评判他人,即使事关敏感话题,我们也能一起探讨,找出解决之道。
我将经常对孩子使用压力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
我将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接受他人的不同想法。
我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项目管理读后感
急求一篇大一项目管理的读后感.....拜托了.....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几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你的灯亮着吗?》。看进去之后方才知道老大的用心良苦,自己在处理工作中的事情时,不管用户是非对错,用户提出问题,我的思想老是照着用户的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这本书中针对我目前的情况有详细的解析。
这些书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高级IT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也给我今后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正如项目经理案头手册中提到的J.M.朱兰将一个项目定义为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该定义使我们认识到,项目管理是在大的规模上对问题的处理。我们生活中也在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工作的进展,也给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项目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这些书启发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惟有付之行动,生活才会回报付出者;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反应;承担责任,争取权力;所有的行为只有从执行者的视角来理解才有意义;人最害怕的是被拒绝,最需要的是被接受;沟通技能是项目经理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书中有说到一句:“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的差别”。对于我工作中,用户正常使用TAJIMA的流程,就是我期望的东西,而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用户不按正常流程执行。问题就在于,用户更本不按流程走。而对于用户来说:用户期望的是可以直接改个供应商或直接改个单价就可以满足采购或财务的需要,而体验到的是在系统中供应商无法更改,单价在采购单更新后,财务部那边的出入库金额数据无法更新。所以用户的问题就是:采购单无法更新供应商,单价更新了无法满足财务的需要,怎么办?到底是谁的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我往往把用户的问题定义成了问题。想尽方法帮用户解决。书中还有说到:“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在工作中我经常帮用户想解决方法,哪种解决方法对于用户目前是最简单的?回头想想,有的时候真的帮用户解决到问题吗?没有!因为我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错误的定义了我在解决的问题。用户入库拒收的库位选错了,入错了库位。我首先将问题的定义为:将入错库位的数据调整至正确的库位。一股脑的想如何去调整,用哪种调整方案最简单?结果表面上是以经解决了,可过不了多久此类情况又会发生。其实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先想想,库位选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之前的培训没有到位?如何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现在该做些什么?应该教会用户在开单时就先确认库位。如在开单时就选错库位就点选取消,重新开过单据。还有一次,财务部提出采购部在采购单上更新了价格,但出入库记录的金额还是没有,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帮财务部将采购单上更新的价格导出给财务部,方便快速。但没有想到问题的起源是:采购部在入仓之前没有输入价格,而要在入库之后才补上,导致现在这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让采购部在入仓之前就把价格填上,在入库的时候就会自动获取价格,而不是给财务部导出价格。
书中有个章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里面有指出:“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回想过去的工作,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之后,产生了更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指出:“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为用户养成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果采购部一直都是后补单价的话,就更本不会意识到后补单价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全部看完这本书,有时间还需要经常翻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先将问题定义清楚,找到真正的问题,再去找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解决后产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前的棘手且最不棘手的解决方法。
书中有说到一句:“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的差别”。在一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和用户之间沟通和交流,当然,在交流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管用户是非对错,用户提出问题,我的思想老是照着用户的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这本书中针对这种情况有详细的解析。我往往把用户的问题定义成了问题。想尽方法帮用户解决。读完此书,以后在用户提出问题后,需先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找出问题的真正定义!书中还有说到:“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在工作中我经常帮用户想解决方法,哪种解决方法对于用户目前是最简单的?回头想想,有的时候真的帮用户解决到问题吗?没有!因为我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错误的定义了我在解决的问题。书中有个章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里面有指出:“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之后,产生了更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指出:“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为用户养成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项目经理案头手册》一书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刘易斯循序渐进地教我们如何从头到尾地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个项目,如何选择项目经理和能解决问题的项II团队,如何用WBS,PERT,CPM和甘特图编制项目计划,如何设计项目控制系统,如何利用挣值分析跟踪项目,如何与团队中各层次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为项目经理展示了如何成功管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讲解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全面,既深刻地分析了项目管理的本质及一些项目管理现象的内在含义,又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很好地实现了理论性和操作性的结合。
美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刘易斯为我们提出16步管理模型。从16步管理模型中可以看到项目的战略计划所处的位置:概念确立。就是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有一种思想;问题的定义。即对长远目标说明。第二步骤是对第一步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生成项目的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就是提供思路、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总体思路;战略计划评估和选择。就是在选择方案的同时,有一个从总体技术路线到总体项目管理策略的评价和选择;战略的确立。就是确定具体的战略、目标;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第二个层次的项目计划,就是怎样实施;项目干系人批准计划。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初步计划、详细计划,在这些项目实施之前,有一个批准过程;签署项目计划。项目的批准人、参与项目的有关干系人要签署项目计划,对计划做出承诺,同时建立项目的跟踪记录,做一个项目进展情况日志或者周志、月志、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信息进行知识管理;执行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就是正式开展计划,进展这个项目;监控项目进展。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就要考虑计划执行得如何,有无问题,要对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监测和控制;审查项目定义。项目实施之后,需要做一些评审,评审包括对原来工作的评审,同时也包括对项目目标定义的评审,如有问题就返回到步骤二,重新修正项目的定义;对项目的战略进行评审。首先是评价目标或项目的定义,然后评审战略计划、战略制订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返回步骤四,重新修正你的项目战略;项目的实施计划。具体的计划工作流程、对一些细节要进行评审,有问题就进行修改;循环。按照整个过程不断地从计划的执行到监测、评审,有问题就要修改计划,然后再执行,再评审,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全部工作结束;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全部完成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问题进行归档,作为今后项目的指导和借鉴;结束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整个项目战略计划实际上是在制订项目的详细计划和实施计划之前。在项目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计划,在总体的战略计划指导下再开展具体的项目计划。
书中指出项目在结束时失败,而是在开始时失败。在我们开始一个项目时,首先应该搞清楚项目的使命,前景,目标和目的。确定是否要进行此项目。当我们决定要开始一个项目后,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战略要回答“我们怎样对这项工作展开活动”这样的广泛问题,而制定实施计划则要求一丝不苟,换句话说,制定实施计划有关怎样做这项工作的详细事宜。制定计划涉及回答的问题包括:做什么、谁来做、何时、何地、多长时间和怎么做。
其次要对项目进度进行详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关于进度计划,真正的重点是为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找出并行尽可能多的活动的方法。项目管理科学的一面涉及到资源的平衡,它通过计算机运算完成,并存在许多算法。但是,同首次进行项目人力资源分配应用的技术相比,其结果差不多。
另外,资源计划也是重要的一环。完成一项活动的时间取决于分配给它的资源,并且如果没有相应数量的资源,工作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如果项目经理不能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项目进度计划就不会成功。
此外,要对项目控制和评审。要达到项目目标,有必要采取适合的项目控制和评审。项目检查有三种类型:即状况、设计和工作过程检查。状况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在进度计划和预算之内、范围是否正确、绩效的要求有没有问题。而设计检查仅仅适用于包括设计工作的项目,检查中经常要问的问题是达到规范了吗?用户界面友好吗?我们有能力制造吗?市场需要我们开发的产品吗?投资回报及其他的产品开发理由荏苒适合吗?之所以进行项目需要检查时因为: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项目绩效;确保项目工作质量不居于进度和成本问题之后;尽早找出开发问题,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识别应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的其他项目领域;确保业主获知项目状况。
在项目即将结束之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若失败,则分析失败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1)项目管理环境中的失败 。这些失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项目组织与项目目标、项目任务、高层管理部门以及更大的环境之间的不适当的“配合”。它们包括使用对于项目目标和项目环境来说不正确的项目管理方法或模型,以及缺乏高层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支持等。 项目不具备正确的组织结构、项目经理或者团队(以技能、经验、权力、正规性、复杂性来衡量)来“配合”项目。(2)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失败 。这些失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项目领导及错误实践。它们包括项目经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对系统方法的忽略,以及项目管理技巧的错误应用等。具体的可以归结为:不胜任的项目经理 ;忽略了项目的系统本质 ;管理技巧不恰当或者错误的运用 。(3)在计划和控制过程中的失败 :项目中没有良好的沟通 ;没有用户的参与 ;不充分的项目计划;不充分的项目定义;糟糕的时间和资源估计;不正确的工期安排和资源处理;在执行阶段为数众多的变更 ;不恰当的控制 ;项目终止的计划很拙劣 。同样项目成功也应该总结经验。要取得项目成功,项目的目标定义、项目的系统、整体系统控制、整体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实施计划、日程计划要通过详细、认真地预算、估算,保证项目能够得到充分的资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通过经常性的审查、控制和评审来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不断地推进。 除此之外,组织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在组织上保证。包括项目经理的领导艺术、项目经理的管理才能、管理技能以及相关的技能、组织结构和团队建设方面。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项目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微软研发制胜策略》和《微软项目求生法则》两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求生法则从求生心态、求生准备、逐步迈向成功以及完成任务几方面向我们阐述软件项目是如何存活的。作者利用在研究与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告诉我们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控制、测试与完工所需的策略与观念,并利用大量技巧建立一套精简可靠的框架来成功的管理项目。软件项目的存活不是一种意外的结果。要让一个项目成功所需的努力并非特别困难或耗时,只是需要从项目开始进行的第一天就勤奋努力到最后一天而已。软件项目是发现与发明的过程。发现与发明融合为一的最佳方式是透过“阶段性完成”的做法,将产品的功能分阶段完成,而最重要的功能最早完成。当项目进行时,许多活动交互重叠,把产品由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成果。项目进行中的源代码倾向以S形曲线而非线性成长,而大部分的程序代码都是在项目中间第三部分完成的。追踪程序代码的成长提供对项目状态的洞悉力。执行良好的项目也可以由一名上层主管选择最有成效的一组来进行追踪。
软件项目被切分成三个概念阶段。在项目初期,焦点摆在“发现”,特别是发现使用者的真正需要。透过技术性调查、与使用者访谈和建立接口雏形,把不确定性的概念转换成确定的观念,这就是第一阶段的特色。在项目进行中期,焦点移到了“发明”上。往大方向看,开发人员要发明软件构架与设计方式。细节的地方,如每个函数式或对象类别也不能忽略。如同发现阶段般,发明阶段的特征在于将不确定的概念转换成确定的观念。如果还有别的特征,就是发明阶段的不确定性要高得多。在发现阶段,开发人员可以确定答案“就在”某个地方。可是在发明阶段,就不能以此类推。在项目的最后部分,焦点又转移了,这次摆在实作上。不同于发现与发明阶段的是,实作阶段的不确定性少多了,故可发掘出许多已确定的观念并可实现成具体成果。
本文提供的项目规划依循着“阶段性完成”的轮廓进行。由于她将项目中开发的软件分阶段完成,而不是到了项目结尾才一次完成,这种方式称做“阶段性完成”。 在每个实作阶段中,项目团队进行细节设计、程序写作、除错与测试,在每个阶段都建立出可能推出的产品。分阶段完成有以下好处:关键功能更早出现;早期预警问题;减少报告负担;阶段性完成可降低估计失误;阶段性完成均衡了弹性与效率。阶段性完成的做法听来似乎毫无缺点,其实则不然。阶段性完成的做法要付出相当代价。因为项目团队需要时间准备各种可推出的软件,在每个阶段重复测试已经测试过的功能,推出软件前进行相关的版本管制工作,提供试用的不同版本软件没预料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阶段性完成的软件真的拿出去给人使用),还有规划阶段性发行这种做法的好坏等等,都会提高项目的负担。阶段性完成并不是万灵丹,不过总合起来,那些额外的负担相对于明显改善了的状态、质量与时间的匹配、精确预估与降低风险等来说,不过是一点小小的付出而已。
《微软研发:制胜策略》一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他在美国领导项目的各种实际的策略方法,教我们如何开发高质量的软件。卓越的领导者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若是公司被大火烧得精光,他非但不为丢饭碗惊慌,反而利用火焰来烧烤一顿大餐。当每个人都摇头离去,卓越的领导者仍有充分的信心保持乐观,对每件事都从正面角度来思考。就因为凡事都看光明面,卓越的领导者并不把失败当失败,反将其当作学习克服障碍的经验。正因如此,卓越的领导者乐意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并从中获得重大的突破,即使不成功,他只把这次经验当成获得信息的方式之一。这种领导人不一定要有经验,而是需要强烈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理想,能够将理想与他人沟通,鼓舞他人共同追寻理想的能力,再加上一点机会,这就是能将理想实现的卓越领导者。坐着告诉我们开发项目要制定详细的目标,包括你要求的输入和输出的目标、长期和短期的目标,项目组要时刻被各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所鼓舞和激励;不要浪费时间在错误的问题上,一定要先确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然后才去改正它;人们开口要求的东西未必是他真正想要的,处理他的要求之前,请务必先确定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如果您能够先明确定义自己的需求,再向别人提出,这是避免在沟通上发生误会的好方法;任何不能改善产品的工作,都是浪费时间或偏离方向;项目组每部分的进度要协调一致;一旦发现错虫就立即清除掉,别拖延;程序设计前要先确定它的优先级表,比如稳定性、可移植性、速度和效率等;绝对不要答应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对双方都有益无害;注意定期会议的价值,确定它是否值得每个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召开会议之前,请确定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达成这个目的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务必达到开会的目的;会议尽量安排在一个时段的最前面或最后面,尽量减少工作的中断与时间的切割;最会误导项目发展、伤害产品质量的事情就是过份重视进度,这不仅打击人员士气,还会迫使组员做出愚蠢的决定;为了保持创意的活力和团队士气,必须让每个小项目都有令人兴奋的结果;不要让设计师的学习停滞不前,要让程序设计师有机会磨练不同领域的技术,培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组员。组员的技术和知识应该精益求精;员工应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事更有效率,把握有限的时间,增加你个人对公司的价值;不要用年终考评来订立学习目标,要利用年终考评来记录个人的成长;不要给使用者次品,宁愿延期交货,务必追求质量完美;将程序的可共享性当作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否则程序设计师将经常做重复的工作;如果您创造了一项资源,并且让别人知道,那么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主管应该把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分子,与其他人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健康的生活是一切创意的源动力。这些经验也同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人月神话》一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作者详细讨论了包括工期规划、团队组成、文档、排错等软件项目进行全程中的方方面面。当我捧起《人月神话》,马上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书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对我的思维造成了冲击。上一本给我类似感觉的书是那本四人帮的《设计模式》,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书了,郑重推荐。
把感触比较深的几点记下来,顺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1,保持设计的概念完整。无论对小软件还是大软件,都必须由一个设计师主导,最多两个人讨论来共同完成软件的整体设计。作为一个软件,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模型,大家都在这个框架下工作,所有的创新发展都必须与基本的概念相吻合。具体的实现人员可以细化概念,但只有总设计者才有否定与发展基本概念的权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总设计师一直是同一个人,他脑海中所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或者概念,很可能由于没有明确的文档化,而没有成为所有开发者共同的概念。在其他开发者编码的时候,就可能会生成与概念相抵触的东东(模块,功能,算法),导致整体结构的恶化。这个时候总设计师一定要即时发现,做出更正。
概念的完整性,对于很多小规模软件,由于开发人员不多,开发经理一般都能控制住所有的代码,概念完整性在组织层面就维持住了。但要注意以后的Bug修改,功能扩展的时候,也要时刻留意与最初的设计是否概念上相容。对于大规模的软件系统,则必须通过树状组织结构,层层控制,总设计师还是一到两人,每一层都有对下层的绝对把握能力。我以前参加过一个15人左右的项目组,就是分为两层。感觉整体概念完整性的控制效果还不错。我没有更多人数项目的具体实践经验,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与比较大的项目。
2,“一个拿2倍工资的人,生产率可能是其他人的10倍。”我和我的同学,一个小公司的技术总监聊起这个,他也是十分的认同。不知道其他公司的程序员们如何看。我的同事中有一个牛人,做出的贡献特别大,应该相当于我们公司普通的十个程序员,不过工资最多也就是普通程序员的二倍。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我也说不清楚。因为那些普通程序员也十分的努力。不过,我觉得,作为公司,应该给最好的人最好的待遇,或者说给比目前更高的待遇。
组建一个团队,最好的就是那种精英团队,大家都是牛人,效率会特别高。微软就是这种思路吧,把最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难亚。
3,进度落后与增加人力。记得当年看《C++编程思想》,Bruce说“十个妇女不能在一个月内生下小孩”(大意),于我心有戚戚焉。而本书作者Brooks得出的结论是对我是震撼性的:“向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
以前,增加人手基本是挽救进度落后项目的主要办法。这个办法行不通的话,难道只有“加班”一条路了?但长期加班是对个人的摧残,我更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去看书,例如看这本“人月神话”。:)
如果不想加班,不想削减功能,不想推迟发布日期,那么。。。。。唯一的方法还是只有….加人。加足够的人。而且不要逐步加入,一定要一次性加入。要小心的是,新加入的人可能对原来的组织造成冲击,或者对原来的设计有不同意见(特别是加入的人中有比较强大的设计者)。那么,就当作,新组建了一个团队吧。交流,培训新人,就设计达成一致,继续向者目标前进。
这些书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高级IT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也给我今后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正如项目经理案头手册中提到的J.M.朱兰将一个项目定义为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该定义使我们认识到,项目管理是在大的规模上对问题的处理。我们生活中也在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工作的进展,也给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项目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这些书启发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惟有付之行动,生活才会回报付出者;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反应;承担责任,争取权力;所有的行为只有从执行者的视角来理解才有意义;人最害怕的是被拒绝,最需要的是被接受;沟通技能是项目经理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书中有说到一句:“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的差别”。对于我工作中,用户正常使用TAJIMA的流程,就是我期望的东西,而体验到的东西都是,用户不按正常流程执行。问题就在于,用户更本不按流程走。而对于用户来说:用户期望的是可以直接改个供应商或直接改个单价就可以满足采购或财务的需要,而体验到的是在系统中供应商无法更改,单价在采购单更新后,财务部那边的出入库金额数据无法更新。所以用户的问题就是:采购单无法更新供应商,单价更新了无法满足财务的需要,怎么办?到底是谁的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我往往把用户的问题定义成了问题。想尽方法帮用户解决。书中还有说到:“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在工作中我经常帮用户想解决方法,哪种解决方法对于用户目前是最简单的?回头想想,有的时候真的帮用户解决到问题吗?没有!因为我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错误的定义了我在解决的问题。用户入库拒收的库位选错了,入错了库位。我首先将问题的定义为:将入错库位的数据调整至正确的库位。一股脑的想如何去调整,用哪种调整方案最简单?结果表面上是以经解决了,可过不了多久此类情况又会发生。其实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先想想,库位选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之前的培训没有到位?如何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现在该做些什么?应该教会用户在开单时就先确认库位。如在开单时就选错库位就点选取消,重新开过单据。还有一次,财务部提出采购部在采购单上更新了价格,但出入库记录的金额还是没有,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帮财务部将采购单上更新的价格导出给财务部,方便快速。但没有想到问题的起源是:采购部在入仓之前没有输入价格,而要在入库之后才补上,导致现在这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让采购部在入仓之前就把价格填上,在入库的时候就会自动获取价格,而不是给财务部导出价格。
书中有个章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里面有指出:“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回想过去的工作,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之后,产生了更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指出:“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为用户养成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果采购部一直都是后补单价的话,就更本不会意识到后补单价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全部看完这本书,有时间还需要经常翻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先将问题定义清楚,找到真正的问题,再去找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解决后产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前的棘手且最不棘手的解决方法。
书中有说到一句:“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的差别”。在一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和用户之间沟通和交流,当然,在交流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管用户是非对错,用户提出问题,我的思想老是照着用户的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这本书中针对这种情况有详细的解析。我往往把用户的问题定义成了问题。想尽方法帮用户解决。读完此书,以后在用户提出问题后,需先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找出问题的真正定义!书中还有说到:“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在工作中我经常帮用户想解决方法,哪种解决方法对于用户目前是最简单的?回头想想,有的时候真的帮用户解决到问题吗?没有!因为我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已经错误的定义了我在解决的问题。书中有个章节“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里面有指出:“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之后,产生了更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指出:“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为用户养成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项目经理案头手册》一书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刘易斯循序渐进地教我们如何从头到尾地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个项目,如何选择项目经理和能解决问题的项II团队,如何用WBS,PERT,CPM和甘特图编制项目计划,如何设计项目控制系统,如何利用挣值分析跟踪项目,如何与团队中各层次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为项目经理展示了如何成功管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讲解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全面,既深刻地分析了项目管理的本质及一些项目管理现象的内在含义,又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很好地实现了理论性和操作性的结合。
美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刘易斯为我们提出16步管理模型。从16步管理模型中可以看到项目的战略计划所处的位置:概念确立。就是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有一种思想;问题的定义。即对长远目标说明。第二步骤是对第一步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生成项目的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就是提供思路、备选方案和战略计划总体思路;战略计划评估和选择。就是在选择方案的同时,有一个从总体技术路线到总体项目管理策略的评价和选择;战略的确立。就是确定具体的战略、目标;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第二个层次的项目计划,就是怎样实施;项目干系人批准计划。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初步计划、详细计划,在这些项目实施之前,有一个批准过程;签署项目计划。项目的批准人、参与项目的有关干系人要签署项目计划,对计划做出承诺,同时建立项目的跟踪记录,做一个项目进展情况日志或者周志、月志、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信息进行知识管理;执行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就是正式开展计划,进展这个项目;监控项目进展。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就要考虑计划执行得如何,有无问题,要对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监测和控制;审查项目定义。项目实施之后,需要做一些评审,评审包括对原来工作的评审,同时也包括对项目目标定义的评审,如有问题就返回到步骤二,重新修正项目的定义;对项目的战略进行评审。首先是评价目标或项目的定义,然后评审战略计划、战略制订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返回步骤四,重新修正你的项目战略;项目的实施计划。具体的计划工作流程、对一些细节要进行评审,有问题就进行修改;循环。按照整个过程不断地从计划的执行到监测、评审,有问题就要修改计划,然后再执行,再评审,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全部工作结束;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全部完成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问题进行归档,作为今后项目的指导和借鉴;结束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整个项目战略计划实际上是在制订项目的详细计划和实施计划之前。在项目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战略计划,在总体的战略计划指导下再开展具体的项目计划。
书中指出项目在结束时失败,而是在开始时失败。在我们开始一个项目时,首先应该搞清楚项目的使命,前景,目标和目的。确定是否要进行此项目。当我们决定要开始一个项目后,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战略要回答“我们怎样对这项工作展开活动”这样的广泛问题,而制定实施计划则要求一丝不苟,换句话说,制定实施计划有关怎样做这项工作的详细事宜。制定计划涉及回答的问题包括:做什么、谁来做、何时、何地、多长时间和怎么做。
其次要对项目进度进行详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关于进度计划,真正的重点是为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找出并行尽可能多的活动的方法。项目管理科学的一面涉及到资源的平衡,它通过计算机运算完成,并存在许多算法。但是,同首次进行项目人力资源分配应用的技术相比,其结果差不多。
另外,资源计划也是重要的一环。完成一项活动的时间取决于分配给它的资源,并且如果没有相应数量的资源,工作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如果项目经理不能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项目进度计划就不会成功。
此外,要对项目控制和评审。要达到项目目标,有必要采取适合的项目控制和评审。项目检查有三种类型:即状况、设计和工作过程检查。状况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在进度计划和预算之内、范围是否正确、绩效的要求有没有问题。而设计检查仅仅适用于包括设计工作的项目,检查中经常要问的问题是达到规范了吗?用户界面友好吗?我们有能力制造吗?市场需要我们开发的产品吗?投资回报及其他的产品开发理由荏苒适合吗?之所以进行项目需要检查时因为: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项目绩效;确保项目工作质量不居于进度和成本问题之后;尽早找出开发问题,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识别应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的其他项目领域;确保业主获知项目状况。
在项目即将结束之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若失败,则分析失败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1)项目管理环境中的失败 。这些失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项目组织与项目目标、项目任务、高层管理部门以及更大的环境之间的不适当的“配合”。它们包括使用对于项目目标和项目环境来说不正确的项目管理方法或模型,以及缺乏高层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支持等。 项目不具备正确的组织结构、项目经理或者团队(以技能、经验、权力、正规性、复杂性来衡量)来“配合”项目。(2)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失败 。这些失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项目领导及错误实践。它们包括项目经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对系统方法的忽略,以及项目管理技巧的错误应用等。具体的可以归结为:不胜任的项目经理 ;忽略了项目的系统本质 ;管理技巧不恰当或者错误的运用 。(3)在计划和控制过程中的失败 :项目中没有良好的沟通 ;没有用户的参与 ;不充分的项目计划;不充分的项目定义;糟糕的时间和资源估计;不正确的工期安排和资源处理;在执行阶段为数众多的变更 ;不恰当的控制 ;项目终止的计划很拙劣 。同样项目成功也应该总结经验。要取得项目成功,项目的目标定义、项目的系统、整体系统控制、整体计划,包括战略计划、实施计划、日程计划要通过详细、认真地预算、估算,保证项目能够得到充分的资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通过经常性的审查、控制和评审来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不断地推进。 除此之外,组织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在组织上保证。包括项目经理的领导艺术、项目经理的管理才能、管理技能以及相关的技能、组织结构和团队建设方面。所有的这些,都是保证项目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微软研发制胜策略》和《微软项目求生法则》两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求生法则从求生心态、求生准备、逐步迈向成功以及完成任务几方面向我们阐述软件项目是如何存活的。作者利用在研究与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告诉我们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控制、测试与完工所需的策略与观念,并利用大量技巧建立一套精简可靠的框架来成功的管理项目。软件项目的存活不是一种意外的结果。要让一个项目成功所需的努力并非特别困难或耗时,只是需要从项目开始进行的第一天就勤奋努力到最后一天而已。软件项目是发现与发明的过程。发现与发明融合为一的最佳方式是透过“阶段性完成”的做法,将产品的功能分阶段完成,而最重要的功能最早完成。当项目进行时,许多活动交互重叠,把产品由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成果。项目进行中的源代码倾向以S形曲线而非线性成长,而大部分的程序代码都是在项目中间第三部分完成的。追踪程序代码的成长提供对项目状态的洞悉力。执行良好的项目也可以由一名上层主管选择最有成效的一组来进行追踪。
软件项目被切分成三个概念阶段。在项目初期,焦点摆在“发现”,特别是发现使用者的真正需要。透过技术性调查、与使用者访谈和建立接口雏形,把不确定性的概念转换成确定的观念,这就是第一阶段的特色。在项目进行中期,焦点移到了“发明”上。往大方向看,开发人员要发明软件构架与设计方式。细节的地方,如每个函数式或对象类别也不能忽略。如同发现阶段般,发明阶段的特征在于将不确定的概念转换成确定的观念。如果还有别的特征,就是发明阶段的不确定性要高得多。在发现阶段,开发人员可以确定答案“就在”某个地方。可是在发明阶段,就不能以此类推。在项目的最后部分,焦点又转移了,这次摆在实作上。不同于发现与发明阶段的是,实作阶段的不确定性少多了,故可发掘出许多已确定的观念并可实现成具体成果。
本文提供的项目规划依循着“阶段性完成”的轮廓进行。由于她将项目中开发的软件分阶段完成,而不是到了项目结尾才一次完成,这种方式称做“阶段性完成”。 在每个实作阶段中,项目团队进行细节设计、程序写作、除错与测试,在每个阶段都建立出可能推出的产品。分阶段完成有以下好处:关键功能更早出现;早期预警问题;减少报告负担;阶段性完成可降低估计失误;阶段性完成均衡了弹性与效率。阶段性完成的做法听来似乎毫无缺点,其实则不然。阶段性完成的做法要付出相当代价。因为项目团队需要时间准备各种可推出的软件,在每个阶段重复测试已经测试过的功能,推出软件前进行相关的版本管制工作,提供试用的不同版本软件没预料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阶段性完成的软件真的拿出去给人使用),还有规划阶段性发行这种做法的好坏等等,都会提高项目的负担。阶段性完成并不是万灵丹,不过总合起来,那些额外的负担相对于明显改善了的状态、质量与时间的匹配、精确预估与降低风险等来说,不过是一点小小的付出而已。
《微软研发:制胜策略》一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他在美国领导项目的各种实际的策略方法,教我们如何开发高质量的软件。卓越的领导者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若是公司被大火烧得精光,他非但不为丢饭碗惊慌,反而利用火焰来烧烤一顿大餐。当每个人都摇头离去,卓越的领导者仍有充分的信心保持乐观,对每件事都从正面角度来思考。就因为凡事都看光明面,卓越的领导者并不把失败当失败,反将其当作学习克服障碍的经验。正因如此,卓越的领导者乐意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并从中获得重大的突破,即使不成功,他只把这次经验当成获得信息的方式之一。这种领导人不一定要有经验,而是需要强烈的进取心和明确的理想,能够将理想与他人沟通,鼓舞他人共同追寻理想的能力,再加上一点机会,这就是能将理想实现的卓越领导者。坐着告诉我们开发项目要制定详细的目标,包括你要求的输入和输出的目标、长期和短期的目标,项目组要时刻被各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所鼓舞和激励;不要浪费时间在错误的问题上,一定要先确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然后才去改正它;人们开口要求的东西未必是他真正想要的,处理他的要求之前,请务必先确定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如果您能够先明确定义自己的需求,再向别人提出,这是避免在沟通上发生误会的好方法;任何不能改善产品的工作,都是浪费时间或偏离方向;项目组每部分的进度要协调一致;一旦发现错虫就立即清除掉,别拖延;程序设计前要先确定它的优先级表,比如稳定性、可移植性、速度和效率等;绝对不要答应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对双方都有益无害;注意定期会议的价值,确定它是否值得每个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召开会议之前,请确定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达成这个目的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务必达到开会的目的;会议尽量安排在一个时段的最前面或最后面,尽量减少工作的中断与时间的切割;最会误导项目发展、伤害产品质量的事情就是过份重视进度,这不仅打击人员士气,还会迫使组员做出愚蠢的决定;为了保持创意的活力和团队士气,必须让每个小项目都有令人兴奋的结果;不要让设计师的学习停滞不前,要让程序设计师有机会磨练不同领域的技术,培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组员。组员的技术和知识应该精益求精;员工应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事更有效率,把握有限的时间,增加你个人对公司的价值;不要用年终考评来订立学习目标,要利用年终考评来记录个人的成长;不要给使用者次品,宁愿延期交货,务必追求质量完美;将程序的可共享性当作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否则程序设计师将经常做重复的工作;如果您创造了一项资源,并且让别人知道,那么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主管应该把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分子,与其他人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健康的生活是一切创意的源动力。这些经验也同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人月神话》一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作者详细讨论了包括工期规划、团队组成、文档、排错等软件项目进行全程中的方方面面。当我捧起《人月神话》,马上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书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对我的思维造成了冲击。上一本给我类似感觉的书是那本四人帮的《设计模式》,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书了,郑重推荐。
把感触比较深的几点记下来,顺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1,保持设计的概念完整。无论对小软件还是大软件,都必须由一个设计师主导,最多两个人讨论来共同完成软件的整体设计。作为一个软件,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模型,大家都在这个框架下工作,所有的创新发展都必须与基本的概念相吻合。具体的实现人员可以细化概念,但只有总设计者才有否定与发展基本概念的权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总设计师一直是同一个人,他脑海中所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或者概念,很可能由于没有明确的文档化,而没有成为所有开发者共同的概念。在其他开发者编码的时候,就可能会生成与概念相抵触的东东(模块,功能,算法),导致整体结构的恶化。这个时候总设计师一定要即时发现,做出更正。
概念的完整性,对于很多小规模软件,由于开发人员不多,开发经理一般都能控制住所有的代码,概念完整性在组织层面就维持住了。但要注意以后的Bug修改,功能扩展的时候,也要时刻留意与最初的设计是否概念上相容。对于大规模的软件系统,则必须通过树状组织结构,层层控制,总设计师还是一到两人,每一层都有对下层的绝对把握能力。我以前参加过一个15人左右的项目组,就是分为两层。感觉整体概念完整性的控制效果还不错。我没有更多人数项目的具体实践经验,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与比较大的项目。
2,“一个拿2倍工资的人,生产率可能是其他人的10倍。”我和我的同学,一个小公司的技术总监聊起这个,他也是十分的认同。不知道其他公司的程序员们如何看。我的同事中有一个牛人,做出的贡献特别大,应该相当于我们公司普通的十个程序员,不过工资最多也就是普通程序员的二倍。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我也说不清楚。因为那些普通程序员也十分的努力。不过,我觉得,作为公司,应该给最好的人最好的待遇,或者说给比目前更高的待遇。
组建一个团队,最好的就是那种精英团队,大家都是牛人,效率会特别高。微软就是这种思路吧,把最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难亚。
3,进度落后与增加人力。记得当年看《C++编程思想》,Bruce说“十个妇女不能在一个月内生下小孩”(大意),于我心有戚戚焉。而本书作者Brooks得出的结论是对我是震撼性的:“向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
以前,增加人手基本是挽救进度落后项目的主要办法。这个办法行不通的话,难道只有“加班”一条路了?但长期加班是对个人的摧残,我更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去看书,例如看这本“人月神话”。:)
如果不想加班,不想削减功能,不想推迟发布日期,那么。。。。。唯一的方法还是只有….加人。加足够的人。而且不要逐步加入,一定要一次性加入。要小心的是,新加入的人可能对原来的组织造成冲击,或者对原来的设计有不同意见(特别是加入的人中有比较强大的设计者)。那么,就当作,新组建了一个团队吧。交流,培训新人,就设计达成一致,继续向者目标前进。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读后感
由于过去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对于企业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化的矩阵式组织运作并不陌生,因此读本书的过程经常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的一点读后感。快速的读完了本书后,对于企业项目化管理课题本身,固然有很大启发和所得,但是作为天士力的投资者当然也同时也有其他的一些"不相关"的感受,供同好们参考讨论。
第一个感受就是企业的魄力,或者说远大的目标是多么重要。企业项目化运作本身并非一个学术研究,从本书中对于当时提出这一设想的背景(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后产生了"大机构病")和目标(适应国际化和多地区化的复杂企业运作),我们不难看出天士力自我加压的剑锋所指。就像福探曾经分析过的,一个企业的经营自有其水到渠成的地方,或者说"因果报应"也好,呵呵。一个卓越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始终对现状存有高度危机感,以及具备远大理想的企业,是一群这样的人凝聚在一起,然后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和保持专注的结果。
在本案例中,如果天士力不是一个对现状远远不满意并且具有"破坏性创新"魄力的企业,不是一群这样的人的聚合,那么也就丝毫不可能产生"企业项目化管理"这样的"前因",也很可能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后果"。
第二点,天士力在组织创新上的努力让我不免想到了比亚迪---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特别不像一个典型的行业内公司。比亚迪在同行们热衷于高投资建设自动生产线的时候,"大踏步的后退"到全民战争的大手工型流水线,引多少人不解。同样,天士力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型企业,非要"自寻烦恼"的进行艰苦卓绝而国内没有先例的全程组织变革,同样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解。这里又不免让我想到了董明珠的格力,在与苏宁国美决裂后被一致看衰的时候,创建了国际上都没有成功先例的独立空调品牌专卖渠道,当年又是多少人的不解?还有万科,公然逆流而上的"不行贿,不做暴利项目",多么不解啊,等等。
说了半天,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我看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伟大公司的基因,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没有什么"出格的""让人不解"的重大举措^
第三点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执行力。对与本书我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讲述如何将项目化运作从理论引入企业实际运作的过程,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例子似乎就在演绎我身边的故事。从我切身的体会来看,矩阵型的项目化运作最困难的地方就是2点:第一,如何让全员参与起来;第二,如何解决好职能"经线"与项目"纬线"之间的天然冲突。
从案例来看,天士力在执行推进中通过"一把手强力推进""分级别细分处理措施""宽进宽出-严进宽出-严进严出-化于无形""多方位的激励刺激与绩效考核的2线平衡"等等措施,确实非常的有想法和到位。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我能想象这其中会遭遇多大的困难甚至是责难,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科学细致的准备和执行工作,这么大范围内这么大程度的组织变革是很难想象会成功的,读后感《《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的一点读后感》。实际上从天士力2002年萌发这个想法,到初步有所成也是4年后的事情了(IPMA银奖)。
所谓轰轰烈烈易,持之以恒难,有经验的人应该不难体会。如果不是真的深思熟虑并且不给自己后路的决心,类似这种到处是阻力而效益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显性的组织变革,是很容易热闹一场后而偃旗息鼓或者最终流于表面的。
第四点是关于建设这一组织变革后产生的管理能力的优势。一个传统的中药企业来做这种自讨苦吃的.组织变革,我认为其目的性在第十三章的第三节讲述的分外清楚:未来的组织如何面对多变的环境?从这一方面,又可以延伸出几个点:
如何从传统的重复性工作为主而反应缓慢的制造为侧重的企业,转变为反应敏捷而更加侧重创新任务的知识性企业?如何在企业资产不断壮大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不断堆积的企业隐患并保持着"大象的身躯,蚂蚁的舞蹈"的能力?如何为企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不断发展的舞台和主动参与和成长的机会,并使得重要的人力资源得以凝聚和自我价值实现?如何让企业不再只是高层管理者操心,而是产生某种自下而上的持久的自我优化的冲动和激情,以始终保持对市场和终端需求的"对的感觉"?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天士力以企业的项目化管理组织变革来回答。所谓"成长中的企业不断进行着运作与项目的交替,运作带来企业的量变和稳定,而项目带来企业的质变和创新"。我认为本书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清楚的。
此外,我对于案例中反复提到了"小品种多批次产品在以往无法确保满足,组织变革后得到很大改善"有浓厚兴趣,这很类似于"长尾理论"所提出的一种企业生存环境:大量的小批次细分产品逐渐占据企业利润的重要地位,而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对于大多数"不断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的传统型制造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这种企业能力的历练有点儿像药品研发,过程复杂满长,但是一旦成功其影响的也非常长效,且竞争对手不易模仿(天士力本身从酝酿到有所成也经历了4年的时间,且类似天士力的实施条件其实是很难具备的---公司战略上愿意以阶段性的增长速度为代价练内功(而且那时是医药最为黑暗的时期,现在医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如果重复天士力的路其机会成本会大得多),有一个坚定的一把手支持力度,有类似李文这种项目管理大师的直接推动)。
第五点是关于李文本身的一些感觉。以前一提到天士力我的脑海中就是闫希军的身影,在本案例中对于李文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印象比较深的是李文原来是做一线销售起家的,对于一线销售起来的人一般感觉比较有冲劲和手腕,也有魄力,但是比较容易流于经验主义和"关系型"思维,在看待问题的高度和理论能力上不容易突出。而李文在理论高度以及推动组织变革上的执行力,包括策略方法等方面,在本书中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如果说闫希军更像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那么李文可能更像一个提供走向目标的切实路径的策略家。在一穷二白时期,犯错的机会成本很低,敢打敢想敢干无比重要,而在家大业大的时代,管理者的侧重肯定与第一代创业者会有所不同,因为高额的"错误成本"已经不可承受,如何更加的科学和系统的运营,让企业在创业的激情与发展的稳健上取得一个好的平衡,可能就是摆在第二代职业经理人面前的最重大课题了。
接着谈一些发散的想法。
企业的创新中,技术创新比较单纯和效果显性容易理解受到关注,而组织创新则比较复杂且效果隐性因此不容易被理解和关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单纯说技术研发成果,似乎各类研究院等事业单位的成果要远远高于企业,但是为何前者以及前者的附属企业,往往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组织特性的巨大差异导致的,或者简单说一个俗话:机制问题。组织的活力说虚特别的虚,但说实也很实在,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自己身处一个组织环境中的时候,会怎样?很难想象在一个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尊卑严格的组织中能产生多少事业的冲动和个人奋斗的激情。为什么GOOGLE让那么多人向往?为什么华为被视为行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为什么那么多的好主意总是在苹果诞生?
同样,我在读书的时候把自己代入了书中的环境,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这种企业项目化所带来的崭露头角的好机会一定是我所期待的!他会让有才能又有冲劲的人在几千几万人中有冒出来的可能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凝聚。
其实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道理不是也很相同吗?在创业的初期,一切可以很粗放,最主要是突出某种结构性的优势。但家大业大之后,如何让组织(企业和国家)实现制度上的"良币驱逐劣币",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保障。如果我们把美国当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来考察,那么其实不难发现推动其200多年扶摇直上的,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是其中的"组织变革"是多么的具有决定性!看到了这些,组织创新还虚吗?
第一个感受就是企业的魄力,或者说远大的目标是多么重要。企业项目化运作本身并非一个学术研究,从本书中对于当时提出这一设想的背景(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后产生了"大机构病")和目标(适应国际化和多地区化的复杂企业运作),我们不难看出天士力自我加压的剑锋所指。就像福探曾经分析过的,一个企业的经营自有其水到渠成的地方,或者说"因果报应"也好,呵呵。一个卓越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始终对现状存有高度危机感,以及具备远大理想的企业,是一群这样的人凝聚在一起,然后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和保持专注的结果。
在本案例中,如果天士力不是一个对现状远远不满意并且具有"破坏性创新"魄力的企业,不是一群这样的人的聚合,那么也就丝毫不可能产生"企业项目化管理"这样的"前因",也很可能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后果"。
第二点,天士力在组织创新上的努力让我不免想到了比亚迪---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特别不像一个典型的行业内公司。比亚迪在同行们热衷于高投资建设自动生产线的时候,"大踏步的后退"到全民战争的大手工型流水线,引多少人不解。同样,天士力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型企业,非要"自寻烦恼"的进行艰苦卓绝而国内没有先例的全程组织变革,同样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解。这里又不免让我想到了董明珠的格力,在与苏宁国美决裂后被一致看衰的时候,创建了国际上都没有成功先例的独立空调品牌专卖渠道,当年又是多少人的不解?还有万科,公然逆流而上的"不行贿,不做暴利项目",多么不解啊,等等。
说了半天,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我看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伟大公司的基因,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没有什么"出格的""让人不解"的重大举措^
第三点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执行力。对与本书我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讲述如何将项目化运作从理论引入企业实际运作的过程,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例子似乎就在演绎我身边的故事。从我切身的体会来看,矩阵型的项目化运作最困难的地方就是2点:第一,如何让全员参与起来;第二,如何解决好职能"经线"与项目"纬线"之间的天然冲突。
从案例来看,天士力在执行推进中通过"一把手强力推进""分级别细分处理措施""宽进宽出-严进宽出-严进严出-化于无形""多方位的激励刺激与绩效考核的2线平衡"等等措施,确实非常的有想法和到位。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我能想象这其中会遭遇多大的困难甚至是责难,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科学细致的准备和执行工作,这么大范围内这么大程度的组织变革是很难想象会成功的,读后感《《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的一点读后感》。实际上从天士力2002年萌发这个想法,到初步有所成也是4年后的事情了(IPMA银奖)。
所谓轰轰烈烈易,持之以恒难,有经验的人应该不难体会。如果不是真的深思熟虑并且不给自己后路的决心,类似这种到处是阻力而效益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显性的组织变革,是很容易热闹一场后而偃旗息鼓或者最终流于表面的。
第四点是关于建设这一组织变革后产生的管理能力的优势。一个传统的中药企业来做这种自讨苦吃的.组织变革,我认为其目的性在第十三章的第三节讲述的分外清楚:未来的组织如何面对多变的环境?从这一方面,又可以延伸出几个点:
如何从传统的重复性工作为主而反应缓慢的制造为侧重的企业,转变为反应敏捷而更加侧重创新任务的知识性企业?如何在企业资产不断壮大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不断堆积的企业隐患并保持着"大象的身躯,蚂蚁的舞蹈"的能力?如何为企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不断发展的舞台和主动参与和成长的机会,并使得重要的人力资源得以凝聚和自我价值实现?如何让企业不再只是高层管理者操心,而是产生某种自下而上的持久的自我优化的冲动和激情,以始终保持对市场和终端需求的"对的感觉"?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天士力以企业的项目化管理组织变革来回答。所谓"成长中的企业不断进行着运作与项目的交替,运作带来企业的量变和稳定,而项目带来企业的质变和创新"。我认为本书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清楚的。
此外,我对于案例中反复提到了"小品种多批次产品在以往无法确保满足,组织变革后得到很大改善"有浓厚兴趣,这很类似于"长尾理论"所提出的一种企业生存环境:大量的小批次细分产品逐渐占据企业利润的重要地位,而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对于大多数"不断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的传统型制造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这种企业能力的历练有点儿像药品研发,过程复杂满长,但是一旦成功其影响的也非常长效,且竞争对手不易模仿(天士力本身从酝酿到有所成也经历了4年的时间,且类似天士力的实施条件其实是很难具备的---公司战略上愿意以阶段性的增长速度为代价练内功(而且那时是医药最为黑暗的时期,现在医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如果重复天士力的路其机会成本会大得多),有一个坚定的一把手支持力度,有类似李文这种项目管理大师的直接推动)。
第五点是关于李文本身的一些感觉。以前一提到天士力我的脑海中就是闫希军的身影,在本案例中对于李文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印象比较深的是李文原来是做一线销售起家的,对于一线销售起来的人一般感觉比较有冲劲和手腕,也有魄力,但是比较容易流于经验主义和"关系型"思维,在看待问题的高度和理论能力上不容易突出。而李文在理论高度以及推动组织变革上的执行力,包括策略方法等方面,在本书中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如果说闫希军更像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那么李文可能更像一个提供走向目标的切实路径的策略家。在一穷二白时期,犯错的机会成本很低,敢打敢想敢干无比重要,而在家大业大的时代,管理者的侧重肯定与第一代创业者会有所不同,因为高额的"错误成本"已经不可承受,如何更加的科学和系统的运营,让企业在创业的激情与发展的稳健上取得一个好的平衡,可能就是摆在第二代职业经理人面前的最重大课题了。
接着谈一些发散的想法。
企业的创新中,技术创新比较单纯和效果显性容易理解受到关注,而组织创新则比较复杂且效果隐性因此不容易被理解和关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单纯说技术研发成果,似乎各类研究院等事业单位的成果要远远高于企业,但是为何前者以及前者的附属企业,往往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组织特性的巨大差异导致的,或者简单说一个俗话:机制问题。组织的活力说虚特别的虚,但说实也很实在,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自己身处一个组织环境中的时候,会怎样?很难想象在一个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尊卑严格的组织中能产生多少事业的冲动和个人奋斗的激情。为什么GOOGLE让那么多人向往?为什么华为被视为行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为什么那么多的好主意总是在苹果诞生?
同样,我在读书的时候把自己代入了书中的环境,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员工,这种企业项目化所带来的崭露头角的好机会一定是我所期待的!他会让有才能又有冲劲的人在几千几万人中有冒出来的可能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凝聚。
其实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道理不是也很相同吗?在创业的初期,一切可以很粗放,最主要是突出某种结构性的优势。但家大业大之后,如何让组织(企业和国家)实现制度上的"良币驱逐劣币",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保障。如果我们把美国当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来考察,那么其实不难发现推动其200多年扶摇直上的,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是其中的"组织变革"是多么的具有决定性!看到了这些,组织创新还虚吗?
《养育男孩》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非常实用的书籍,有几点建议和文化无关,非常值得实施、包括:
1. 男孩需要规矩
2. 父子需要共同爱好
3. 父母需要有个好朋友
4. 对待性和黄色漫画
5. 父亲和母亲的配合
从男孩的发育角度对男孩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分析,然而有一些内容虽然有科学依据,但要在国内实施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典型的就是男孩晚一年上学,和男孩3岁前不要上幼儿园。
1. 第1章这就是男孩
1.1. 男女不一样,一方面男孩子缺乏经验但又喜欢冒险
1.2. 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坚强
2. 第2章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2.1. 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2.1.1.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地成长
2.1.2.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1.3. 第三阶段是从14岁到成年——在这个阶段,男孩如果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就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父母在男孩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必须为儿子挑选好的引导者,否则儿子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身上寻找自我。
2.2. 从出生到6岁,温柔岁月
2.2.1. 最需要是与父母,至少是其中一方星辰过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2.2.2. 男孩入托时间不宜过早
2.2.3. 性别差异开始出现
2.2.4. 性别差异并不重要
2.3. 6-13岁,学着成为男人
2.3.1. 母亲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2.3.2. 父亲应坐五件事
2.3.2.1. 提前触摸孩子
2.3.2.2. 抽空陪伴孩子
2.3.2.3. 亲近孩子
2.3.2.4. 放低要求,把你知道的一切慢慢地传授给她
2.3.2.5. 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2.3.3. 寻找想要模仿的男人
2.4. 14岁,向男人转变
2.4.1. 这个年龄的男孩共性:好辩,焦躁,喜怒无常
2.4.2. 以往社会
2.4.2.1. 有两件事可以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成年人。首先,他们需要一个或多个关心他们的人教授他们一些重要的生存技能。
2.4.2.2. 其次,在教授过程中的特定阶段,由年长者启发他们,教授他们一些社会入门知识。
2.4.3. 把男孩傲慢自大的想法消灭在萌芽中
2.4.3.1. 日常小事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谦虚,例如当他们做错事该道歉的时候必须要求他们道歉,还要让他们学会助人为乐、尊敬他人。
2.4.3.2. 让孩子加入为别人服务的行列——他们可以帮助老人和残疾人,还可以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学习。他们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感,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建立自尊
2.4.4. 争取别人的帮助
2.4.4.1. 父母需要一些这样的朋友,他们关心,喜欢你的孩子,并能像个长辈一样经常为孩子做一些事。
2.4.5. 封闭的孩子处境危险
2.4.5.1. 你不可能既抚养好孩子,又做一个隐士。
3. 第3章睾丸激素
3.1. 睾丸激素周期
3.1.1. 刚出生时,很高,相当于12岁少年
3.1.2. 出生几个月后,降低到刚出生时的1/15
3.1.3. 4岁时,激增,达到之前的两倍,对战斗,英雄行为,冒险一级需要花费极大经历的游戏产生兴趣
3.1.4. 5岁,激素下降一半,再次平静下来,仍然对运动,冒险,探险感兴趣,但对女孩不感冒
3.1.5. 11-13岁,再次激增,四肢猛长,全身神经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
3.1.6. 14岁时,达到最高值,性意识出现
3.1.7. 24岁,平静下来,身体适应激素含量水平,继续促进男性特征发育
3.1.8. 每个男孩都是与众不同的
3.1.9. 由于睾丸激素的存在,男孩希望知道谁是领导者,但是他也必须受到公平对待。不健康的环境只能给他带来最坏的影响。体内睾丸激素含量过高的男孩需要人们的特殊帮助,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引导他们把过剩的精力用于积极的方面。
3.2. 为什么男孩喜欢争吵和打架
3.2.1. 睾丸激素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使男孩更关心等级差别,对竞争更感兴趣
3.3. 男孩需要明确的指令
3.3.1. 男孩需要懂得三件事: 1. 谁负责。 2. 规则是什么。3. 规则能否得到公正执行。
3.3.2. 关键在于组织结构
3.3.2.1. 如果老师或父母是和蔼可亲且公正无私的(同时不失严格),那么男孩会停止所谓的“大男子主义行为”,继续自己的学业。
3.3.2.2. 环境和生理结构都会对男孩体内的激素分泌产生影响。
3.3.3. 性别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3.3.3.1. 狩猎和采集的传统的影响
3.4. 性和攻击性
3.4.1. 两者存在某种联系,都是受大脑和激素的控制
3.4.2. 避免性暴力的出现,及早做起,善待孩子。理解他们
3.4.3. 对精力旺盛的孩子进行引导
3.4.4. 男孩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如果他是个充满同情心的人,那么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关爱和体贴。
4. 第4章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
4.1. 奇妙的成长过程
4.1.1. 胎儿还在母体的时候,男女的大脑差异就非常明显
4.1.1.1. 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女孩大脑的发育速度。
4.1.1.2. 另一个差别是,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少于女孩。
4.2.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
4.2.1. 男性大脑皮质生长更慢
4.3. 学会交流
4.3.1. 在和孩子说话时,应高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只能高出一个层次。
4.3.1.1. 跟孩子说话——逐步进行。
4.3.1.2. 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
4.3.1.3. 尽早开始给孩子读书。
4.3.1.4. 在睡觉前,把孩子抱到腿上或是搂着他陪他玩一会儿
4.4. 促进大脑发育,帮助孩子学会
4.4.1. 样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
4.4.2. 怎样交朋友,加入别人正在玩的游戏或正在进行的谈话中
4.4.3. 怎样读懂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气,需要单独待会儿
4.5. 常见差异和应对方法
4.5.1. 易患分离焦虑症
4.5.1.1.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尽量不和他们分开,例如3岁之前不要把他们送到托儿所
4.5.2. 长到14岁左右时,体内的睾丸激素会使他们焦虑不安,时常陷入与别人的争论之中
4.5.2.1. 平静地指导他们——以理服人,先让他们平静下来,而不是对他们大声吼叫,或打骂他们。父母必须清楚一点:父母必须身体力行,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绝不能威胁他们。父亲应该是孩子效仿的榜样,他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尊重母亲
4.5.3. 长到13岁左右时开始变得混乱无序(女孩同样如此)
4.5.3.1. 教会他们井井有条地做事,比如整理房间、做家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4.5.4. 精力过于旺盛,需要发泄出来
4.5.4.1. 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锻炼
4.5.5. 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较少,特别是语言区和感官区之间
4.5.5.1. 给他们朗读,给他们讲故事,平时多和他们说话,给他们解释事物。1~8岁这段时间内,这点尤为重要
4.5.6. 大脑的发育速度比女孩缓慢,因此在早年阶段,他无法完成一些精细动作
4.5.6.1. 将他们的入学年龄往后推迟一年,直到他们能灵活地使用剪刀,懂得如何握笔为止
4.5.7. 需要明确的规则,需要知道谁负责管理他们
4.5.7.1. 在家和学校内给他们创造安静有序的环境。学校应杜绝恐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5.8. 体魄强健
4.5.8.1. 让他们知道,不能攻击别人,同时也应该教他们学会交流
4.5.9. 做事前不谨慎思考,不顾后果
4.5.9.1. 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们聊天,谈谈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在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能做些什么
5. 第5章父亲应该做些什么
5.1. 小男孩学会了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技巧,那就是自控力。
5.2. 父母双方可能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这是个好现象。但是你应该私下和孩子的妈妈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在妈妈管教孩子的时候横加阻拦。
5.3. 努力做个好父亲
5.4. 复兴失去的艺术
5.4.1. 绝大多数男孩喜欢运动,喜欢和父亲一起玩
5.4.2. 他喜欢和你一起探险,一起体验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他还需要安全感,因为父亲看上去高大魁梧、无所不能
5.4.3. 他喜欢父亲讲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想见父亲的朋友,也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养家的
5.4.4. 他喜欢父亲教他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你不懂钓鱼,不知道怎样制作一些小东西,也不知道如何修理玩具车等,你们可以一起学习。这取决于你想不想尝试
5.5. 孩子会学习父亲的人生态度
5.5.1. 孩子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爱别人
5.5.2. 孩子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感受一切
5.5.2.1. 我们在流露感情时,没有必要避开孩子,因为孩子必须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有感情的人
5.5.2.2. 父母生气时,应该说出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和别人打架,或者在家里大发脾气,乱砸东西
5.5.2.3.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我们可以说出来和家人一起承担,而不应该自己陷入慌乱之中
5.5.2.4. 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我们可以说出来,甚至哭出来,但是不能变成胆小鬼
5.5.3. 打闹游戏
5.5.3.1.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5.5.4. 不管婚姻出现什么问题,都不要抛弃孩子
5.5.5. 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
5.6. 父亲该做什么
5.6.1. 教育男孩学会尊重女性
5.6.2. 妻子需要的不是气壮山河的英雄,而是一个能站在她的立场上支持她、和她一起解决问题的普通人
5.6.3. 没有必要什么都知道
5.6.3.1. 最好的做法是和妻子或者朋友讨论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如果你们都束手无策,那么可以找其他做父母的探讨一下。
5.6.3.2. 说:“我不想现在谈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谈吧。”
5.6.4. 不必强迫孩子
5.6.5. 父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6. 第6章母亲与儿子
6.1. 男孩的出生,意味着你对男性的普遍看法将浮出水面。但是一定注意,不能对这个无辜的小男孩抱有任何偏见。
6.2. 如果你对男性知之甚少,就去你熟悉的男人那里寻求帮助。让他们告诉你,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要害怕小男孩的身体
6.3. 男孩从妈妈那里学会爱,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暖和善良
6.4. 给儿子讲一些关于女孩的事,教他如何与女孩更好地相处。
6.5. 夸赞儿子长得帅气,说出你对他的喜爱,让他知道你愿意和他聊天,这样,他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6.6.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以及全面发展。当孩子长到十几岁时,一定要给他宽松的环境,但是绝不能对他的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他的喜好,也不了解他内心的起伏变化
6.7. 当他已经成人时,让他从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中吸取教训,例如因为故意磨蹭导致上学迟到。这时,是他学习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6.8.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鼓励他学做饭,然后一起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
6.9. 特别注意:不能与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发生激烈冲突,特别是对那些单身母亲而言。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和孩子谈论那个引发争论的问题
6.10. 如果你是那种能力超强的母亲,那么务必注意,不能影响丈夫和儿子的关系,更不能代替丈夫完成照顾儿子的工作。你和儿子都需要他的加入,同时一定要鼓励儿子多接近爸爸,以建立起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7. 第7章培养健康的性
7.1. 教给孩子区分喜欢、爱和色欲的不同
7.2. 当孩子10岁的时候,举行一个小仪式庆祝他的长大,并告诉他一些有关性的知识
7.3. 教育你的孩子尊重所有的人,让他远离不健康的性行为。帮助他创造氛围以及举行一些活动,这样他就可以和女孩正常交往了。
7.4. 记住,男孩也想得到别人的爱,而不是仅仅喜欢“性”
7.5. 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活力,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跳舞、音乐以及按摩等
7.6. 真情是通过接受学会的——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真正懂得人之常情是在3岁的时候学会的
7.7. 手淫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7.8. 不鼓励孩子看情色书刊,适时地与其讨论这个话题。不要因为孩子对情色书刊感兴趣就羞辱他,但是要告诉他什么样的情色书刊是健康的——尊重人的、令人愉悦的、与爱相关的才是好的。你可以帮他找到一些这样的书籍
7.9. 妈妈可以告诉儿子,女孩喜欢与什么样的男孩交往——善良、会沟通、有幽默感
8. 第8章学校教育改革
8.1. 允许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当他们完成精细动作的技能发育到足以正常书写时再让孩子上学。(女孩这方面的技能发育得相对快一些。)
8.2. 让男性(成熟的年轻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从校外挑选合适的男性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8.2.1. 什么样的男教师才适合和男孩在一起
8.2.1.1. 严厉而不乏热情
8.2.1.2. 不放弃一个男孩
8.2.2. 纪律问题需要男教师的参与
8.3. 重新设计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有活力、更具体、更具有挑战性
8.3.1. 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
8.3.2. 校长发挥关键作用
8.4. 针对男孩的弱点(特别是男孩的读写能力),为男孩专门设计强化语言课程,最好是从一年级开始。(中学阶段,上英语课时进行分班教学。)
8.5. 通过小组教学,教师与男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阶段时,注意减少教师的变动,满足男孩渴望得到父爱和指导者的引导的愿望。
8.6. 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因为这可能是学习困难的信号。一旦发现,尽早了解清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9. 第9章男孩与运动
9.1. 运动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它让孩子们接受锻炼,给予他们乐趣、挑战和成就感,尤其是给父亲和儿子、男孩和男人提供一种共享的乐趣
9.2. 运动是塑造性格、体验生活和培养男子汉的最好方法。
9.3. 不过,体育运动正在朝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一些体育文化具有消极影响,比如攻击性、自私、性虐待和酗酒。“不惜一切代价获胜”的思想取代了体育精神和游戏的乐趣
9.4. 当竞争和获胜变得如此重要的时候,非常出色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生活已经失去平衡。竞争过分激烈的运动通常会带来终生的伤害。
9.5. 过分强调竞争将那些不够优秀的孩子拒之门外。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进行体育运动
9.6. 对每个人来说,体育运动必须易于参与、安全、平民化而又充满乐趣。男孩需要运动。我们不能让商业力量或者不成熟的引导来破坏运动的精髓
10. 第10章 社会的挑战
10.1. 如果父母身边有一些这样的网络,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不管是单独的个人,还是有组织的集体,我们都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ҽ�
1. 男孩需要规矩
2. 父子需要共同爱好
3. 父母需要有个好朋友
4. 对待性和黄色漫画
5. 父亲和母亲的配合
从男孩的发育角度对男孩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分析,然而有一些内容虽然有科学依据,但要在国内实施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典型的就是男孩晚一年上学,和男孩3岁前不要上幼儿园。
1. 第1章这就是男孩
1.1. 男女不一样,一方面男孩子缺乏经验但又喜欢冒险
1.2. 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坚强
2. 第2章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2.1. 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2.1.1.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地成长
2.1.2.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1.3. 第三阶段是从14岁到成年——在这个阶段,男孩如果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就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父母在男孩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必须为儿子挑选好的引导者,否则儿子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身上寻找自我。
2.2. 从出生到6岁,温柔岁月
2.2.1. 最需要是与父母,至少是其中一方星辰过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2.2.2. 男孩入托时间不宜过早
2.2.3. 性别差异开始出现
2.2.4. 性别差异并不重要
2.3. 6-13岁,学着成为男人
2.3.1. 母亲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2.3.2. 父亲应坐五件事
2.3.2.1. 提前触摸孩子
2.3.2.2. 抽空陪伴孩子
2.3.2.3. 亲近孩子
2.3.2.4. 放低要求,把你知道的一切慢慢地传授给她
2.3.2.5. 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2.3.3. 寻找想要模仿的男人
2.4. 14岁,向男人转变
2.4.1. 这个年龄的男孩共性:好辩,焦躁,喜怒无常
2.4.2. 以往社会
2.4.2.1. 有两件事可以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成年人。首先,他们需要一个或多个关心他们的人教授他们一些重要的生存技能。
2.4.2.2. 其次,在教授过程中的特定阶段,由年长者启发他们,教授他们一些社会入门知识。
2.4.3. 把男孩傲慢自大的想法消灭在萌芽中
2.4.3.1. 日常小事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谦虚,例如当他们做错事该道歉的时候必须要求他们道歉,还要让他们学会助人为乐、尊敬他人。
2.4.3.2. 让孩子加入为别人服务的行列——他们可以帮助老人和残疾人,还可以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学习。他们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感,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建立自尊
2.4.4. 争取别人的帮助
2.4.4.1. 父母需要一些这样的朋友,他们关心,喜欢你的孩子,并能像个长辈一样经常为孩子做一些事。
2.4.5. 封闭的孩子处境危险
2.4.5.1. 你不可能既抚养好孩子,又做一个隐士。
3. 第3章睾丸激素
3.1. 睾丸激素周期
3.1.1. 刚出生时,很高,相当于12岁少年
3.1.2. 出生几个月后,降低到刚出生时的1/15
3.1.3. 4岁时,激增,达到之前的两倍,对战斗,英雄行为,冒险一级需要花费极大经历的游戏产生兴趣
3.1.4. 5岁,激素下降一半,再次平静下来,仍然对运动,冒险,探险感兴趣,但对女孩不感冒
3.1.5. 11-13岁,再次激增,四肢猛长,全身神经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
3.1.6. 14岁时,达到最高值,性意识出现
3.1.7. 24岁,平静下来,身体适应激素含量水平,继续促进男性特征发育
3.1.8. 每个男孩都是与众不同的
3.1.9. 由于睾丸激素的存在,男孩希望知道谁是领导者,但是他也必须受到公平对待。不健康的环境只能给他带来最坏的影响。体内睾丸激素含量过高的男孩需要人们的特殊帮助,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引导他们把过剩的精力用于积极的方面。
3.2. 为什么男孩喜欢争吵和打架
3.2.1. 睾丸激素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使男孩更关心等级差别,对竞争更感兴趣
3.3. 男孩需要明确的指令
3.3.1. 男孩需要懂得三件事: 1. 谁负责。 2. 规则是什么。3. 规则能否得到公正执行。
3.3.2. 关键在于组织结构
3.3.2.1. 如果老师或父母是和蔼可亲且公正无私的(同时不失严格),那么男孩会停止所谓的“大男子主义行为”,继续自己的学业。
3.3.2.2. 环境和生理结构都会对男孩体内的激素分泌产生影响。
3.3.3. 性别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3.3.3.1. 狩猎和采集的传统的影响
3.4. 性和攻击性
3.4.1. 两者存在某种联系,都是受大脑和激素的控制
3.4.2. 避免性暴力的出现,及早做起,善待孩子。理解他们
3.4.3. 对精力旺盛的孩子进行引导
3.4.4. 男孩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如果他是个充满同情心的人,那么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关爱和体贴。
4. 第4章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
4.1. 奇妙的成长过程
4.1.1. 胎儿还在母体的时候,男女的大脑差异就非常明显
4.1.1.1. 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女孩大脑的发育速度。
4.1.1.2. 另一个差别是,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少于女孩。
4.2.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
4.2.1. 男性大脑皮质生长更慢
4.3. 学会交流
4.3.1. 在和孩子说话时,应高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只能高出一个层次。
4.3.1.1. 跟孩子说话——逐步进行。
4.3.1.2. 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
4.3.1.3. 尽早开始给孩子读书。
4.3.1.4. 在睡觉前,把孩子抱到腿上或是搂着他陪他玩一会儿
4.4. 促进大脑发育,帮助孩子学会
4.4.1. 样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
4.4.2. 怎样交朋友,加入别人正在玩的游戏或正在进行的谈话中
4.4.3. 怎样读懂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气,需要单独待会儿
4.5. 常见差异和应对方法
4.5.1. 易患分离焦虑症
4.5.1.1.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尽量不和他们分开,例如3岁之前不要把他们送到托儿所
4.5.2. 长到14岁左右时,体内的睾丸激素会使他们焦虑不安,时常陷入与别人的争论之中
4.5.2.1. 平静地指导他们——以理服人,先让他们平静下来,而不是对他们大声吼叫,或打骂他们。父母必须清楚一点:父母必须身体力行,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绝不能威胁他们。父亲应该是孩子效仿的榜样,他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尊重母亲
4.5.3. 长到13岁左右时开始变得混乱无序(女孩同样如此)
4.5.3.1. 教会他们井井有条地做事,比如整理房间、做家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4.5.4. 精力过于旺盛,需要发泄出来
4.5.4.1. 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锻炼
4.5.5. 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较少,特别是语言区和感官区之间
4.5.5.1. 给他们朗读,给他们讲故事,平时多和他们说话,给他们解释事物。1~8岁这段时间内,这点尤为重要
4.5.6. 大脑的发育速度比女孩缓慢,因此在早年阶段,他无法完成一些精细动作
4.5.6.1. 将他们的入学年龄往后推迟一年,直到他们能灵活地使用剪刀,懂得如何握笔为止
4.5.7. 需要明确的规则,需要知道谁负责管理他们
4.5.7.1. 在家和学校内给他们创造安静有序的环境。学校应杜绝恐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5.8. 体魄强健
4.5.8.1. 让他们知道,不能攻击别人,同时也应该教他们学会交流
4.5.9. 做事前不谨慎思考,不顾后果
4.5.9.1. 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们聊天,谈谈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在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能做些什么
5. 第5章父亲应该做些什么
5.1. 小男孩学会了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技巧,那就是自控力。
5.2. 父母双方可能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这是个好现象。但是你应该私下和孩子的妈妈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在妈妈管教孩子的时候横加阻拦。
5.3. 努力做个好父亲
5.4. 复兴失去的艺术
5.4.1. 绝大多数男孩喜欢运动,喜欢和父亲一起玩
5.4.2. 他喜欢和你一起探险,一起体验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他还需要安全感,因为父亲看上去高大魁梧、无所不能
5.4.3. 他喜欢父亲讲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想见父亲的朋友,也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养家的
5.4.4. 他喜欢父亲教他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你不懂钓鱼,不知道怎样制作一些小东西,也不知道如何修理玩具车等,你们可以一起学习。这取决于你想不想尝试
5.5. 孩子会学习父亲的人生态度
5.5.1. 孩子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爱别人
5.5.2. 孩子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感受一切
5.5.2.1. 我们在流露感情时,没有必要避开孩子,因为孩子必须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有感情的人
5.5.2.2. 父母生气时,应该说出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和别人打架,或者在家里大发脾气,乱砸东西
5.5.2.3.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我们可以说出来和家人一起承担,而不应该自己陷入慌乱之中
5.5.2.4. 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我们可以说出来,甚至哭出来,但是不能变成胆小鬼
5.5.3. 打闹游戏
5.5.3.1.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5.5.4. 不管婚姻出现什么问题,都不要抛弃孩子
5.5.5. 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
5.6. 父亲该做什么
5.6.1. 教育男孩学会尊重女性
5.6.2. 妻子需要的不是气壮山河的英雄,而是一个能站在她的立场上支持她、和她一起解决问题的普通人
5.6.3. 没有必要什么都知道
5.6.3.1. 最好的做法是和妻子或者朋友讨论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如果你们都束手无策,那么可以找其他做父母的探讨一下。
5.6.3.2. 说:“我不想现在谈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谈吧。”
5.6.4. 不必强迫孩子
5.6.5. 父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6. 第6章母亲与儿子
6.1. 男孩的出生,意味着你对男性的普遍看法将浮出水面。但是一定注意,不能对这个无辜的小男孩抱有任何偏见。
6.2. 如果你对男性知之甚少,就去你熟悉的男人那里寻求帮助。让他们告诉你,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要害怕小男孩的身体
6.3. 男孩从妈妈那里学会爱,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暖和善良
6.4. 给儿子讲一些关于女孩的事,教他如何与女孩更好地相处。
6.5. 夸赞儿子长得帅气,说出你对他的喜爱,让他知道你愿意和他聊天,这样,他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6.6.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以及全面发展。当孩子长到十几岁时,一定要给他宽松的环境,但是绝不能对他的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他的喜好,也不了解他内心的起伏变化
6.7. 当他已经成人时,让他从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中吸取教训,例如因为故意磨蹭导致上学迟到。这时,是他学习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6.8.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鼓励他学做饭,然后一起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
6.9. 特别注意:不能与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发生激烈冲突,特别是对那些单身母亲而言。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和孩子谈论那个引发争论的问题
6.10. 如果你是那种能力超强的母亲,那么务必注意,不能影响丈夫和儿子的关系,更不能代替丈夫完成照顾儿子的工作。你和儿子都需要他的加入,同时一定要鼓励儿子多接近爸爸,以建立起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7. 第7章培养健康的性
7.1. 教给孩子区分喜欢、爱和色欲的不同
7.2. 当孩子10岁的时候,举行一个小仪式庆祝他的长大,并告诉他一些有关性的知识
7.3. 教育你的孩子尊重所有的人,让他远离不健康的性行为。帮助他创造氛围以及举行一些活动,这样他就可以和女孩正常交往了。
7.4. 记住,男孩也想得到别人的爱,而不是仅仅喜欢“性”
7.5. 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活力,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跳舞、音乐以及按摩等
7.6. 真情是通过接受学会的——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真正懂得人之常情是在3岁的时候学会的
7.7. 手淫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7.8. 不鼓励孩子看情色书刊,适时地与其讨论这个话题。不要因为孩子对情色书刊感兴趣就羞辱他,但是要告诉他什么样的情色书刊是健康的——尊重人的、令人愉悦的、与爱相关的才是好的。你可以帮他找到一些这样的书籍
7.9. 妈妈可以告诉儿子,女孩喜欢与什么样的男孩交往——善良、会沟通、有幽默感
8. 第8章学校教育改革
8.1. 允许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当他们完成精细动作的技能发育到足以正常书写时再让孩子上学。(女孩这方面的技能发育得相对快一些。)
8.2. 让男性(成熟的年轻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从校外挑选合适的男性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8.2.1. 什么样的男教师才适合和男孩在一起
8.2.1.1. 严厉而不乏热情
8.2.1.2. 不放弃一个男孩
8.2.2. 纪律问题需要男教师的参与
8.3. 重新设计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有活力、更具体、更具有挑战性
8.3.1. 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
8.3.2. 校长发挥关键作用
8.4. 针对男孩的弱点(特别是男孩的读写能力),为男孩专门设计强化语言课程,最好是从一年级开始。(中学阶段,上英语课时进行分班教学。)
8.5. 通过小组教学,教师与男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阶段时,注意减少教师的变动,满足男孩渴望得到父爱和指导者的引导的愿望。
8.6. 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因为这可能是学习困难的信号。一旦发现,尽早了解清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9. 第9章男孩与运动
9.1. 运动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它让孩子们接受锻炼,给予他们乐趣、挑战和成就感,尤其是给父亲和儿子、男孩和男人提供一种共享的乐趣
9.2. 运动是塑造性格、体验生活和培养男子汉的最好方法。
9.3. 不过,体育运动正在朝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一些体育文化具有消极影响,比如攻击性、自私、性虐待和酗酒。“不惜一切代价获胜”的思想取代了体育精神和游戏的乐趣
9.4. 当竞争和获胜变得如此重要的时候,非常出色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生活已经失去平衡。竞争过分激烈的运动通常会带来终生的伤害。
9.5. 过分强调竞争将那些不够优秀的孩子拒之门外。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进行体育运动
9.6. 对每个人来说,体育运动必须易于参与、安全、平民化而又充满乐趣。男孩需要运动。我们不能让商业力量或者不成熟的引导来破坏运动的精髓
10. 第10章 社会的挑战
10.1. 如果父母身边有一些这样的网络,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不管是单独的个人,还是有组织的集体,我们都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ҽ�
本文标题: 项目化养育 读后感(《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96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