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第二章读后感。50字?读完第二章,印象最深的画面有几处。画面一:小林宗作校长是能够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孩子充分自我发展空间,极具...
窗边的小豆豆第二章读后感。50字?
读完第二章,印象最深的画面有几处。
画面一:小林宗作校长是能够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孩子充分自我发展空间,极具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细心的好校长。仅从他听小豆豆谈话四个小时就可以判断,这四个小时,是小豆豆六七年来第一次经历,也是她后来的人生路上再也没有的经历。也许对小林校长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对小豆豆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一件往事。
孩子是需要倾诉的,他们倾诉的对象多半会选择信任的成人。那么,小林校长具有怎样的魅力,使得小豆豆有了一见如故的情怀?在第一次见面中就把小豆豆内心的陌生感一扫而光,只余下安全感和依赖感。这个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不要说它发生在日本,有地域和文化局限。教育不分家,它也完全符合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
画面二:在食堂用午餐前,小林校长问孩子们: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都带来了吗?孩子们响亮回答:带来了!校长便开始一个一个去查看……
此刻我想换个问法,体会慧言慧语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午饭都带来了吗?
带了几种菜?
都是什么菜?
你的便当里只有土豆泥和菜花,鱼虾也要吃啊……
对不起,我设问不下去了。
可是这样乏味的语言,也许我们每天面对孩子都在重复。
小林校长山里的味道和海里的味道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引导性。吃得营养和吃得健康全在这富有情趣的八个字里。我佩服至极,由衷感激校长带给每位老师的思索与启示:教师与孩子的交流,要凸显语言艺术的神奇之处和绝妙之处,进而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画面三: 狗狗洛克是豆豆好朋友,是豆豆的亲密伙伴。小豆豆与洛克一次次的深情道别,是最触动人心,最柔软,最感动的一面。有专家建议,孩子的童年生活离不开动植物陪伴,如果从小让孩子去照顾动植物,那么孩子的内心就已经播下了善良和爱的种子,这也是让孩子远离邪恶的一种方法。
巴学园的环境小豆豆很喜欢:围墙是一排排树木,开着红的黄的花朵,教室是电车,上课像是去旅行。
在这个校园里,自然的芬芳流溢着美的光彩,散发美的气息。
别说了,我也喜欢。
窗边的小豆豆第一次来车站的读后感50字
窗边的小豆豆第一次来车站的读后感5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你到电车上上过学吗?你可以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吗?你和同学们野炊过吗?肯定没有。可是巴学园里的小豆豆却很幸运,拥有过这样幸福的学校生活。
巴学园是小林先生呕心沥血自己创建的一所学校。它虽然不如重点小学大,却有着朴素的风光;它虽然不如重点小学人物多,却整天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更有趣的是,它们的教室是电车改造的,在那里,你可以想坐在哪儿就坐在哪儿,也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先上什么课。如果早上把课都上完了,那么下午绝对不再额外增加作业,而是去某个地方痛快大玩特玩,而且永远不重复:今天去森林,明天去河边,后天去草地……在巴学园中,你可以自己带盒饭来吃,每天都可以吃到许多口味。因为你可以吃别人的菜,同样别人也可以喝你的汤。你可不要以为没有图书室,有一辆电车就是藏龙卧虎的图书室。你可以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室里,也可以随时来借阅图书。
在这本书中,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因为巴学园里你可以畅所欲言。无论说对还是说错,老师绝不嘲笑你、挖苦你,而是真心实意地理解你、一如既往地鼓励你。
相比之下,我们的学校就逊色多了,教室、宿舍两点一线,所学的内容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日复一日,从无新意。如果你为自己辩解一句,老师多半会大吼一声,训你十句。如果说巴学园是五彩缤纷的,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是黯淡无光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豆豆一样拥有这样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该有多好啊!
第2篇:《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籍,但唯独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是日本着名的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着作。
小豆豆是作者儿童时代的昵称,而“窗边的”这三个字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第一所学校上学时,被老师和同学排除在外,而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上课时,‘我’总是站在窗边等待着宣传艺人路过。而老师重来都没有重视过“我’,一直都被老师视为“问题学生”。“我”隐隐约约地总是有一种被排斥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为淘气被第一所学校退学后,来到了一个很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读了这本书,同时使我理解到了小林校长对作者的用心良苦‘。比如,小林校长一直不断鼓励作者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直支持着作者。我想:如果作者没有来到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校长的话,也许也就没有作者今天的成就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要是现在还有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那该有多好呀!教室是一辆中巴车,上课时的座位都由自己来挑,能和好朋友坐在一起,上课的课程也任自己选,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还有许多有趣好玩的活动,而且还有一位像小林校长那样的校长……
第3篇:《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自从我上了五年级后,就没有任何一本因内容精彩而使我整天想得失魂落魄的书了。可是,妈妈却买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给我,我对这本书十分好奇,所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在二战期间,有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里快乐上学的故事——小豆豆因为调皮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但就因为这个,小豆豆辛运地来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巴学园。在巴学园里,他结实了许多新朋友:泰明、小林先生、阿泰;在巴学园里,他学会了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在巴学园里,她由一个“怪怪”的小女孩经过小林先生的指导后变成了一个能让人接受的乖小孩。
读完这本书后,我合上书,仔细回想一下书中的故事,我有感而发:
既然在二战期间的小豆豆都能这么快乐、开心地过好每一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小豆豆一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够自信。
为什么我们不自信呢?就是因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你不断的失败,也不断的成功。然而失败却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阴影,使你不敢再面对挫折,信心也就自然的飘散了。
小豆豆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她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走向成功。如果我这时问你:你是一只白天鹅吗?你可能会说:“我还不够完美。”
那么,就让我们学习小豆豆乐观的生活态度,补充我们身上未长成的羽毛,从一只丑陋的小鸭,脱变成一着完美的天鹅吧!
“心灵的完美,是努力得来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三年级50字
小豆豆是幸运的,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她在一所学校没呆多久就让老师忍无可忍,最后不得不劝其退学,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这个小林校长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让这个调皮的小孩子顿时喜欢上了他;当小豆豆为了捞起自己掉在厕所里的一个钱包而把粪坑里的东西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小林校长只说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让小豆豆愉快地完成了后面的恢复工作……小林宗作校长曾到欧洲考察了不少学校,吸纳了很多教育精髓,对儿童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来学,他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散步”,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他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接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他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哪怕是像高桥君那样的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当高桥君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当高桥君在游泳池中赤裸着身体游泳的时候,一开始感到非常害羞,但随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的脱落,害羞心理也一层一层地脱落了……当高桥君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时,当时年龄尚小的他也许不会意识到,原来这都是小林宗作校长的良苦用心。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怎让人不喜欢?
小林宗作校长苦心经营的学校——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乐园,尽管它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它却是小林宗作校长绽放理想之花的乐土,它成为了孩子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它让孩子们乐而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像小豆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孩子,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让大家能接受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一个上一节课将课桌噼里啪啦开关几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对待她?我无法想象。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看到了顺从甚至是妥协,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会把顺从当作是一种无奈,把妥协当作是一种放弃,一种不负责任。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我想,小豆豆、高桥君、大荣君、阿泰等曾有幸在巴学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孩子,当初如果没有在巴学园的求学经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校长的悉心教育,他们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长大后,理解了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吧。
我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形象,甚至喜欢顽皮可爱的小豆豆。“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凭着小林宗作校长独到的教育方针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理想乐园。巴学园不仅仅是小豆豆和那帮孩子们的理想校园,它也是我所向往的学校,大概也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向往的地方吧。我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中向往的“巴学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