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600字左右,篇二: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二: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
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
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
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
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
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
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
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
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
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
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中国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
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
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啊。
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
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
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
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
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
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
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大凡讲述艺术史的书,不是流于琐碎就是自我陶醉。
而蒋勋的书法史里。
没有传统的审美书惯用的四个字四个字那样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没有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悖动。
那,正是因为蒋勋从书法的美感中把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来了罢。
美学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载体和审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书法,那是缘于人与社会的共鸣所产生的丰富意蕴的艺术啊。
篇三:《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书法老师,为了让中规中矩的书法课生动有趣、为了让深奥的书法知识浅显易懂,我发现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文化之书-----《汉字书法之美》。
这本书是台湾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蒋勋的大作,分别从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章节介绍汉字书法之美。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个符号,上端一个圆,下端一片曲线,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这就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了。
结绳、仓颉、毛笔、石鼓等等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而书法美学又让我对书法的五种书体的历史有了新的心得体会:波磔与飞檐的隶书线条、碑帖的厚重与飘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的形式与表现及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又让我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细细感知。
“高峰坠石”的点是形状,是体积,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阵云”的横是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万岁枯藤”的竖是一切看似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
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篇四:读后感:《汉字书法之美》
买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碰到了好久没有看到的同学,他是语文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也很我一样做初中语文教师,一有机会,我就向他咨询又读了什么书,他向我推荐了《汉字书法之美》。
我马上在当当网下了订单,并且给他回复说:“向我这样臭字,很需要看这样的书。
”我的同学发过一句话:“距离生活还是很远,不过你读后一定会爱上汉字的。”
真的是这样,一边读完说实在的我还不能一一细数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
不过仅看那些图片,都让人流连忘返,仅是抚摸那书的质感,都让人回味。
在这一个月的零散阅读里它给我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
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篇五:学生真幸福——读《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
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了。
看到老师拿着大大的毛笔,大手一挥,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就出现在白纸上,煞是羡慕,但是到底怎样写,怎样读帖却是云里雾里。
老师多是临时代课的,对毛笔字的要求不严格,我们有毛笔的就用毛笔写,没有毛笔的就找一个小棒,沾着前后位同学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马由缰,对于写“上”“人”自觉得很好写,横平竖直就可以,对于笔锋、运笔、收笔等书法术语全然没有概念,那时毛笔是一角、两角钱买来的,墨汁也是最廉价的带着臭味久无人问津的,所以写完毛笔字后,教室里洋溢着难闻的气味,我们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黑黑的臭墨汁,看着自己写的歪七斜八的字傻乐,只是好玩,倒没有太大的兴趣。
现在每当走过学校的书法室,闻到那飘散过来的淡淡的墨香,看着那些中规中距或站或坐的小学生,跟着书法老师有模有样的临帖习子,挥毫泼墨的写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羡慕之情无法言表。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解了一些书法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描摹临写在书法中的重要。
才真正的体会到“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那时我才开始真正的写毛笔字,每天基本功练习都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帖,用心临摹,享受着墨香,享受着汉字的美,享受着写字带来的宁静致远。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学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墨香的学校中学习、生活,一定的写好人生每一笔,真切体会写好一个真正的“大”“人”的益处。
汉字书法与文学之美的读后感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呻吟》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对“台湾文艺腔”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1
我知道蒋勋老师,是因为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推课,《蒋勋讲红楼梦》。我向来是不去追热点的。因为第一追不上,自知反应和应用能力不及他人,故不追。第二,我已设置了我那段时间的阅读和学习内容,不在我的计划内。
但由此我开始关注蒋勋老师。
她是福建常乐人,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曾经是《雄狮美术》月刊主编,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身体美学》,《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等。
我开设过一门写作课。在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我们设计了很多的汉字环节,经常跟孩子讲的一句话就是:汉字是最美的图画。也算是和蒋老蒋勋老师有相同的审美和认知了。
《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呢?我引用这段话:
5000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1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蒋勋先生以她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前段时间,读了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中国48堂文化课》,这本书再现了在历史各朝代中比较完整的文化印记,从甲骨文到诸子百家,从具有神话性质的商朝文明到看似纷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屈原到司马迁,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方方面面的事实证明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何等繁荣不衰。开篇讲述清代研究金石文字的王懿荣发现甲骨文那传奇般的历史,让我所有的学习有顿悟的感觉:我们所有的学习到最后都是要追溯到本源,最初的文化,最初的汉字,这样我们的知识就有了根了。
汉字有最少5000年的历史,而蒋勋先生再往上追述,带着我们抵达到目前发现的最初的汉字: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用硬物刻了一个符号——上端是一个圆像是太阳下端一片曲线,有人认为是水波海浪,也有人认为是云气,最下端是一座有5个峰尖的山。这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汉字,比商代的甲骨文还要早。
这些表明文字与图像在漫长的文明中是相辅相成的。
看到这里,我就发现我们所教给孩子的,以及我们学习的,其实都是漫长的文化当中的很小的一段,如果掐了头去了尾,我们确实无法去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要想深入的学习了解,就必须追本溯源,让我们拥有文化的根,要从根本上去发现汉字的美,书法的美,从而热爱我们的中国文化,进而更好的学习知识。
《汉字书法之美》:一本书法审美的绝佳读本
如果你已经练习多日,突然又遭遇瓶颈,感觉习字越来越不顺手;
这时你都可以看看关于书法审美方面的书籍。
我向您推荐蒋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
( 1 )以散文式的笔触,讲解书法的前世今生
与通常的书法理论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大类分小类,然后再一条一条地罗列内容,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
在行文中,蒋勋先生以一种清新自在、行云流水式的笔触,讲解了书法的历史。宛如蒋勋先生恰好坐在你的对面,为你娓娓道来书法之美。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仓颉 [ jié ] 造字”“象形甲骨”,再到“金文石鼓”“由篆入隶”,作者由时间而层层递进,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络,为你描绘出一幅中华书法最初的发展史。
( 2 )书法美学,如星辰点缀于时代的星空
“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体现” 。这是作者对书法美学的高度概括。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乃是隶书字体最显著的特点。而作者在讲隶书时提出了“波磔 [zhé] ”这一专有名词。
其实“波磔”正是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扬起出锋的美学。这一美学恰如汉民族建筑的飞檐架构。作者用哥特式建筑法国厄尔的“夏特尔大教堂”与日本奈良的“法隆寺”进行了比较(书中有图片)。
之后,从王羲之《兰亭序》开始,一直到清代的郑板桥、金农。我们的目光紧随作者的笔触,将依次感受唐楷的法度庄严、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表现,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除此之外,亦能领略怀素与张旭狂草的酣畅淋漓,“碑”的厚重与“帖”的飘逸。近百幅书法、国画、人物图的展示,将作者的文字、你的想象和书法之美紧密连接。
( 3 )卫夫人《笔阵图》——以书法感知世界
“卫夫人”,是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老师。
这是一篇论述写字笔画的著作,我去百度了一下,是纯古文。作者在关于此篇的讲述中并没有引用多少原文著述,而是将七种笔画依据原文进行了拆解、阐释与形象化的延伸。
这七种笔画是:“点”“一”“竖”“撇”“弋”“力”“之(走之)”。
其中对于“点”的描述是:高空坠石。作者是这么解释的:“石头拿在手上,有重量、有质感,坠落时会有速度;打击到地上,会有碰撞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吸收到的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正是审美的开始。
那么书法上的一个“点”,必然就是形状、体积、重量和速度 … …
作者在讲解每一笔画时,都是递进式的,阅读时不会产生疏离感。即使一时难以理解,也可以从作者流畅的文字中得到些许引领。
(4)汉字与现代——传统艺术的时尚延续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5000年的文字,唯一的拼音文字。既是最古老的文字,又是最年轻的文字(作者语)。
作者在汉字与建筑的关系中,首先提到了汉代的“瓦当”,之后讲述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东方建筑园林文字的“品题”细节。之后讲述了“汉字书写在台湾”,文末又延伸到了大陆、日本、韩国、东南亚。
“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商店招牌,运输站名,公务机关标志,还是汉字书写。无非各地、各国之间汉字书写的方式和风格不同而已”。
书中也提到了书法与现代艺术,提到了当代艺术家徐冰,蔡国强;也提到了林怀民所创作的现代舞三部曲《行草》、《行草 贰》《狂草》。
《汉字书法之美》,它不沉重、不繁冗、不刻板,更是一部关于书法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书法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他采用了一种亲切、随和的叙述方式,为我们缓缓铺开了一幅立体的中华文化审美画卷。
无论是对书法有些许兴趣的人,还是已经习作一段时间的人,抑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书中受益,得到心灵的浸润和认知的提升。
链接: 当当网《汉字书法之美》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是离不开的;每一个都有它的奥秘。汉字组成了一篇篇美文。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汉字,了解汉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下面是关于感受汉字之美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1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有一种独特的美,所以,我们大组五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感受汉字之美。
一接到这个任务,大家马上就开始忙碌了,我和其他组员精心编排我们大组的学习计划:我和另一位组员做PPT,其他组员做小报。我们组还有两位小书法家呢,我便让她们在交流展示时,一展自己的风采,让同学们领略到汉字那不一样的美。
五天左右的准备时间马上过去了,我的PPT做完了,大家的小报也基本完成,而两位小书法家也将纷纷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我的演讲开始,待大家欣赏完了古代名家的作品后,两位小书法家登上讲台,一个软笔书法、一个硬笔书法,虽说都是楷书,但风格却有些不同:软笔非常大方,而硬笔却端端正正的,显得非常庄重。这刚一亮出来,同学们的目光便被吸引住了,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似乎在说:“汉字原来可以这么美,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就连我自己都大吃一惊,这两位同学怎么可以把字写得这么好,而我的字,却连端正都谈不上,要么高低不平、要么分得太开或并得太拢,不光家长,连老师看了都得说我两句。我的演讲结束了,但同学们却如痴如醉,仍然沉浸在那些美妙的汉字中呢!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领略了汉字之美,让我深受启发,以后一定要把字写好写端正。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2汉字之美,美就美在它只对真正爱它、懂它的人掀开自己神秘的面纱,美在外形华美与忠贞气节的凝造。
神秘的面纱在于其历史奥妙,是谁创造了汉字?又是怎样的机遇创造了汉字?外形华美是《大学》中讲的“外王”,它重点在于文字笔画的柔美,每一笔的连畅与精神世界用文字表现出了自然。而忠贞气节就是《大学》的内圣,每个字都是一首诗,譬如“木”字,其竖表坚守,其横意发展,而撇捺两笔则是向外拓展,这不正是读书人对读书的态度吗?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美的。目光纵向追溯至千百年前,文字产生了,而它是以甲骨文的形式,这是一种刻于甲骨与铜器的文字,这是一种简单的图画文字,在当时这种文字与陶器的花纹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汉字之美就体现出来了。后来,几百年以后,金文诞生。商代金文多为象形文字或以象形文字合成的会意字,它们像一幅幅图画,有的浑厚奔放,有的呈团块状。在近些,篆书向我们缓缓而来,它将金文简化,又不失图画风格——圆润是它的特点。后来,隶、楷、行、草成为时代趋势,其间架严谨,方正平直,浑厚刚劲,豪迈奔放。
汉字的外形是美的。说起来,不得不提书法。拾一杆毛笔握于手中,沾于墨砚,使书墨香气晕染开来。一手扶宣纸,另一手持笔苍劲立于纸间,浓墨重彩也典雅风范。书法是艺中之艺,之所以有此称号,是因为书法是字体的标本,也是人格的楷模。宋朝科举时期,苏轼以其惊人思想夺得榜眼,可那时苏轼的字只算得上规范,并不能拔得头筹。是什么使苏轼的字成为洒脱不羁的代表?我想,是苏轼人格上的修养,炼定平凡内心,甘于做“闲人”,不争名利,因此才能写出一幅又一幅完美的书法之作。
汉字的精神也是美的。汉字向来就有尽善尽美的称号,所谓“善”,是人心之善,“美”,是自然之美。因此,书法的第一笔往往能决定整个艺术境界,黑或白,虚或实……下笔时,万物皆围你旋转,时间就是永恒。这种忘我的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虚则歧,满则溢,兴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它超越了政治上的束缚,摆脱了权力上的枷锁,升华为精神上永不衰败的财富。
汉字之美,美在我们义无反顾的与世界撞击而守住文化,美在拥有真正的中国魂。也许,众多人提笔忘字,纵使汉字经历过这样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依旧散发着动人光芒的美。
想想伏尔泰的话:耕种自己的园地,不要急于膨胀自己,当我们用真正中国心坚守起这个大国,我们才有勇气不忘初心,慎终如始。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3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汉字。
追溯汉字漫长的历史,它由简易象形的甲骨文,阴柔细长的篆书,到细腻柔和的隶书,圆润饱满的楷书,再到笔畅意连的行书,狂野奔放的草书。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小小的汉字组成的词,句,文章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一个汉字都散发着独有的文化气息,让人为之惊叹。
现代的高科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电脑的普及,网络的链接,可以让人体验一把“在家尽知天下事”的爽快。正是如此,人们上网打字取代了手写汉字,A4打印纸取代了练字的字帖,有些不会写的字只需在键盘中打出首位的拼音字母即可跃入眼前。拼音的声调,汉字的笔画,字形的结构,词语的含义都已被人们遗忘。
这两年,汉字,国学再次被人们瞩目。每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都会关注。还记得那位学生,低低的个子,圆圆的眼睛,在一对四的比赛中,沉着冷静,当听到“lali”这两个字时,他从容地写出“鬎鬁”,但这是很早的写法,裁判说出重写时,他想到了皮肤病的释义马上写出“癞痢”两字,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无不惊叹他深厚的文化才学。两次运用汉字的释义和偏旁部首的联系化险为安。成人书写率仅为2%的那些字,在他的笔下竟如可爱的小精灵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了出来。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寓意高远,是中华民魂的凝聚,它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它记载了悠久历史的文化美,它诉说着人世间的真善美……让我们拿起笔来,感受这汉字无穷的美吧!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4汉字,作为中国人从古至今使用的文字。它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这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汉字之美,美在她那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的发音。“一声平,二声提,三声转弯,四声降。”它的每一种发音都包涵了隐藏在汉字之内的美妙。人们所朗诵的诗歌短文在那灵活而又小巧的四种声调的谱写下,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旋律。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看似简单的发音方式,却串联成了一首首关于汉字的赞歌。
汉字之美,美在她那时而飘逸俊朗,时而粗犷豪放,时而又华美灵巧的形。你若小看了汉字中的“横竖撇捺点勾提”,那你就是大错特错。这些笔画看似如此普通又如此平凡,但正是因为这些笔画才勾勒出了汉字。那一撇是如此轻巧,而那一捺又是那么的苍劲有力。正是在这些纵横的笔画中,才有了汉字形态的美丽。正是因为汉字的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才有了汉字多彩的美丽。
汉字的美,美在它那多种多样,与形相互联系的义。看着“翟”字,你可曾想到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看着“笑”字,你可曾在眼前浮现出一个脸上满是喜悦的小宝宝;看着“巍峨”,你可曾感觉到一座高大险峻的山峰顿显眼前。是啊!这便是汉字义的魅力。它的义与形相互结合,使你不仅为它的一笔一画感叹,还会为它那多彩的解释与联想而发自肺腑地欣赏和赞佩。
是啊,汉字的义具有自身特殊的魅力,这种多变的美,是其他的文字难以与之相比较的。中国人表示“我十分爱你”这个意思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可以说出多种情感不同的语句。而英语中,只能用一个“Iloveyouverymuch”来表示。相比之下,你是否觉得汉字的义是那么灵活呢?
文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读到一首琅琅上口的古诗,当你被一篇美文深深陶醉。你心中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
只有被汉字的美所吸引,我们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夜深人寂,挑灯夜读。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5中华文化,源远流传;中国的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字拥有它独特的韵味。
——题记
汉字是维系中国文化的纽带,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汉字已经成为了冷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书写它,去品味他。我们必须勤写字,让中国独特的文化延续下去。
汉字由简单的笔划组成,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们生机勃勃,截然不同,犹如调皮小孩般。当用笔写下一个个汉字时,你一定会感叹汉字的独特。时而轻如鸿毛,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犹如一幅精彩的画面,犹如一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心中一阵感动。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人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一个“喜”字使人笑容满面,犹如沐浴春风,一个“衰”字使人眉心一皱,轻轻叹息。一个“恕”字使人气上心头,火冒三丈。这何尝不表现了汉字独特之美?
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持续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年: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到至今的汉字有哪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唱着。多么迷人啊!无论是谁都会沉迷于其中。每看每个字都如此平凡,其实它们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当我们烦恼时,看看汉字,心情也会变好起来吧,毕竟它是多么美丽!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道路,才流传至今,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重要的是:它,很美好!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6汉字,是炎黄子孙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底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字。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的魅力,还有文字背后的历史兴衰。不同年龄的人对文字的理解,或许也会不同吧!
孩童时期,对于我来说,汉字只是花花绿绿的小人书里那看不懂的方块,那图片旁的”配角”,但也正是如此,方块字是我对汉字的第一印象,这也为我今后对汉字的了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了小学,已经认识不少字的我,开始欣赏起每个汉字的总体布局和结构。我从”梦”字中看出了虚无缥缈;从”爱”字中看见了人类的各种情感;从”雨”字中仿佛来到一个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的美妙世界。我不禁被造字者的智慧所震撼,为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拍手叫好。
到了初中,光欣赏一个字已经不能满足我对汉字文化的欣赏。我渐渐地学会从诗句中领悟意境。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感受到李白那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体会到孟浩然怀才不遇,抑郁愤懑的感情;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仿佛来到了一个白雪皑皑,放眼望去一片北国风光的世界。几个看似平凡的汉字组合在一起竟会形成一个如此优美的意境。
纵然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原本手工的书写正被电脑打字法一点点地取代;原本意境优美的汉字词语正被无厘头的网络用语所侵蚀;原本行云流水的诗句正在大众化的流行词的步步紧逼下走向消失。
汉字让我学会了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领悟到了汉字之美,让我体会到汉字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和洗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保护汉字,不要让她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当我们与汉字来一次亲密接触时,我们的语言变得有深度内涵,心灵变得成熟哲理,这大概就是汉字之美吧!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7汉字,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力量,横平竖直,端庄大方,更有一种文字的生命之美。
古代的`文人书写底蕴颇为深厚,提笔落笔,墨色便在纸上浮现。一笔墨,分隔了墨白,分隔了阴阳,分隔了虚实。笔法的时而轻墨,时而疾徐,汉字的深厚刚劲表达得漂流尽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一个个汉字是丰富的书法瑰宝。它们是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疑聚力量。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写下每一个笔画都是拉长历史镜头的过程。古人写书法是从临摹法楷体开始的,数千张纸的练习追求书法之道。古人曰:“正者,冲和之谓也。”练字以“中和之道”为内涵,做到身正、笔正、纸正。以正的立意书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内心对书法的尊崇表现汉字之美。大多数书法家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字体,或许飘逸,或许柔美,当每个人的内心沉淀下来去倾诉时,语言学会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字体也便不同了。字体形状有别,灵魂始终是一致的,汉字带给人的洗涤与净化是不会改变的。
真正用心灵触摸一支毛笔,体会墨汁落于纸上,轻轻渲染开来的韵味。临摹一篇美文,感知那春风拂过柳叶的雅致,亦或是临摹一篇经典,感知古风古韵,如同欣赏那红墙黄瓦间,一位手撑油纸伞的女子。写下端端正正的一笔一划,细细体味书法之美,汉字之美。当笔尖轻轻落于纸上,悠悠墨韵染,当每一撇一捺划过,都是在诉说。你听到了吗?那是在与纸墨的细语,它柔情又细小的声响,在笔尖,在纸上,在墨里。
汉字之美,是无法言说的,满心的欣然和崇高的敬意,只能化作空中的墨香回荡去表达。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8汉语,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而汉字,正是这种美的前提。
从小到大,我多次听到或看到外国人夸赞中国的文字,他们中有很多人来到中国学习汉字,而学习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汉字是种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字。
如今,各种各样的汉字比赛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节目旨在唤醒人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让那些平时只停留在古籍中的文字真正地走入我们日常的生活,让它们活起来。
有时间,我们如果能轻轻地翻开词典,或许就会发现一些生僻汉字。而当我们在读过意思之后,就会发现汉字的形态与含义的完美结合,这或许就是汉字美的根源。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葳蕤”一词,这两个字全带有草字头,一看就知道是描绘草木的,而它形容的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个词或许生活中并不常用,就算知道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用,但一看它,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一片旷野之上,一只猪(就是“蕤”中的“豕”)在草丛间奔跑,而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当我沉浸在这派富有生机的画面时,我闻到了远处飘来的花香,这有让我想到了“搴芳”一词,于是我从旁边的花丛间轻轻地采摘了一株花草。跑过这片旷野,我望到了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只见上面有两个人在对酒畅饮,还没等接近小亭,就闻到了飘来的酒香,我问道:“你们是不是在品尝香醪?”“不是,就是普通的酒。”睁开双眼,回到了现实,原来几个词语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
还有一部分汉字,如果拆开,那么它们就是现在的常用字,如果放在一块儿,就或许成为了一个生僻的词汇。而这种美,可以称之为一种冷酷之美。比如“猬集”,指的是事情繁多而集中,虽然我们都认识这两个字,并且看了这个词后就能体会到这个词的含义,但它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词。
汉字的美还是一种神奇的美,其中很多的成语就能完美地体现。那一次,我翻开词典查阅一个不认识的词语,指尖在翻书时停住了,眼前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到神奇的词--魑魅魍魉,只见它们都带了个“鬼”字旁,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查阅了一下这个词,原来“魑魅”和“魍魉”都是古代人们对于怪物的称呼,本来“鬼”字就能带给人们以神秘的感受,在一看笔画,就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出现“鬼怪纵横”的画面。诸如这样的词,还有“江河湖泊”,这几个字都同样带有三点水,本来三点水就能带给人们水的感受,更何况是四个含有三点水的字,让人能够轻松地联想到川流不息,河流纵横的景象。或许汉字的魅力在于人们一看到它,就能联想到相应的事物,让人彻底领悟其中的含义。
汉字是我们国家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当传承下去,让它的美永远焕发在中国大地之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