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小偷家族》讲述了住在东京老屋中的一家五口,在出手相救一个被虐待的小女孩后,他们的秘密渐渐浮...
如何评价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讲述了住在东京老屋中的一家五口,在出手相救一个被虐待的小女孩后,他们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
《小偷家族》其实是改编自一则社会新闻。是枝裕和曾说,他当时看新闻的时候注意到小偷家里有昂贵的钓鱼竿,他既疑惑又感触。于是他想创作一部电影去表达邪恶生活中一个可能美好的瞬间。而在小说的细节中,读者常常会沉浸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不幸与荒诞,但内心却有个小小的希望之火一直在感受生活的温度。
细腻的温情中透着生活压迫下的血迹,平谈的生活描写中饱含着对于羁绊的刻画,电影没有刻意的韩国式煽情,也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但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却波涛汹涌,一群被遗弃的失语人,临时组建的家庭,抱团取暖的极度和谐之下,却难掩苟延残喘之下的生存困境和道德的缺失,愈是温暖动人,愈加伤人肺腑。
电影最令人深思的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当好一个父母,而不是在多年以后相互责怪,当初为什么要生他?社会对于诱拐的看待,剥夺了许多力有不逮的人爱孩子的权利,而又和生母对于孩子情感上的漠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资源配置的错位,让有能力去爱孩子的母亲不去爱,让没能力去爱孩子的人爱得要死,哪怕用错误的谋生手段也要去爱,面对这种复杂的关系,公众和社会选择了无视,这是《小偷家族》所在呈现和控诉的社会状态,也是电影最大的矛盾冲突所在。
《小偷家族》:被第三者插足,也能儿孙满堂;什么都教不了的父亲,也能给孩子一个独一无二的青春期;没有生育能力,也能给予母爱;远离了富裕的家庭,也能找到宽阔的肩膀;被父母虐待,也有人愿意以丢掉工作为代价保护;生在在“小偷家族”里,也能迷途知返!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能比原来家庭更融洽,他们物质生活匮乏,却精神无比富足。
是枝裕和的人物评价
是枝裕和的作品风格朴实,注重内省,影片中常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 (搜狐娱乐评)。
是枝裕和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的作品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如父如子》中,他仍主打自己最擅长的亲情牌,讲述因抱错孩子而在两个家庭中引发的故事 (腾讯网评)。
《如父如子》该部作品突出体现了是枝裕和的编导功力。细看之下,影片主要人物的修养、性格、经历、思维方式等等都不一样,导演在很多场戏里都把几位主角放在同一个镜头里,让他们说不同的台词,做不同的动作,用最直观的手段给观众展示他们的不同。同样地,影片的心理戏也毫不逊色 (新浪网评)。
如何评价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
文/梦里诗书
如果单将《第三度嫌疑人》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来看,其无视逻辑的展开不得不说是极为糟糕的,但身为导演的是枝裕和只是为电影假借了一件悬疑的外衣,伴随着剧情三度反转,越发耐人寻味的内核,在法律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中对社会现实的写照,逐渐被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电影本自悬疑的格局。
电影第一时间,是枝裕和通过现场的回溯其实就已然为观众抛出了这起杀人事件的真凶,然而正是通过在律师重盛面前供认不讳的犯罪嫌疑人三隅,为何杀人这一切口的深入,一个越发复杂的剧情架构逐渐显现,电影伊始时自然是三隅为了偷取钱包杀害了食品厂厂长,而接踵而至的反转则是指认厂长妻子是主谋的翻供,最后则是完全否认于罪行的彻底翻供,在这样一个主线故事之下,电影又暗藏了如过江之鲫的包袱。
透过这些包袱巧妙的安插,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所谓的真相其实早已没有了正义可言,从被害人食品厂厂长来说,随着剧情推进一个伪造食品标签,还性侵亲生女儿的兽父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而厂长的妻子更是对厂长的行径心知肚明,至于三隅,他同样背负了曾经杀人,却因为大环境影响逃过一死的原罪,而律师 、 检察官 、 法官三者同样也都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审视于这场案件所谓的真相。
由此我们从中可以揣测出电影悬疑之下更深层次的深意,三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逃脱死罪,而是希望通过死罪从而获得真正的救赎,在杀人出狱后的三隅,不仅背负着罪孽,始终无法得到社会的接纳,唯一的亲人女儿也不愿相见,而只有从事着伪造食品标签,谋取利益的食品厂厂长给了他工作,但这份工作的罪恶感和厂长的兽性,最终使绝望的三隅再一次举起了屠刀,从渴望速死的认罪,到不认罪反而能得偿所愿的死刑,其实都是三隅渴望得到最终救赎的手段。
在电影中十字图文,金丝雀和十字路口都成为了导演暗示这一点的手法,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从自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探寻真相,寻找正义。然而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深陷于了是枝裕和所营造的这场人性迷局之中,都把三隅当作了自己的“容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电影难以揣摩的根本原因,是枝裕和透过极为客观的上帝视角,透过不断的反转,电影所接近的并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每个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择,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正义,电影用法律与人性的冲突抛出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给观众以一个标准的答案。
《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晦涩的作品,他更是是枝裕和又有一次的自我突破,对人物心理极为出色的掌控,令人在没有真相的结局中,找到了人性的真相。
如何评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是现今日本导演、甚至亚洲导演中不多的创作频率超高的同时还能保持非常稳定的质量的作者导演。
他的作品带有浓重纪录片色彩。现代家庭戏最为为拿手,特别会拍孩子戏,但古装和幻想题材还未能很好掌控。现在能够近乎完美的拍出公式化故事,但还是对非公式化电影有执念。
众所周知,是枝裕和在拍电影之前一直是纪录片导演。纪录片的特点是:
剧冲突不明显
生活细节特别多
这两个特点在是枝裕和开始拍电影之后几乎是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最明显就是他1995年的处女作《幻之光》。
《幻之光》最大冲突是女主由美子的前夫郁夫为什么自杀,但这个冲突特别的平淡。由美子没有像悬疑片里面的主角一样四处调查,她只是过生活,过超平淡的生活:闷热的大夏天里和现任丈夫一家五口在门口吃西瓜;家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和丈夫在家里脱光了吹风扇;有空了和卖鱼大妈聊聊天。你都会觉得由美子是不是不再在意前夫自杀的问题了。
但是冲突没有离开,只是引而不发。你能从电影画面中的远景、近景、布局、光线和由美子的表情细节里体会到她还是被前夫自杀的事情困扰着。情绪酝酿着到最后一场葬礼戏引爆。 冲突不明显,细节特别多,是枝裕和几乎是用拍纪录片的调调完成了他的处女作。
下面一些截图大家感受一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