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1-12-28 21:3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短暂克服懒病读完了《天朝的崩溃》,只觉得鸦片战争比之前了解的更为惨痛。禁烟引起英国的反弹后,清廷随之溃败竟是板上钉钉、无可挽回。...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短暂克服懒病读完了《天朝的崩溃》,只觉得鸦片战争比之前了解的更为惨痛。

禁烟引起英国的反弹后,清廷随之溃败竟是板上钉钉、无可挽回。虽然事件的实际发展历经近两年时间,其后果实在是从一发端就已经注定。而期间从道光帝到众大臣(包括后来视为忠臣良将的林则徐、关天培)对外界的无知愚昧是何等令人瞠目,事件的开展过程又是多么地令人无语和酸楚!

凡此种种,即便时过境迁,读来依旧令人五内如沸。

常人只道“船坚炮利”以示海军实力不及英国,其实当时不论海军陆军、交通资讯、贸易手腕,相差无不悬殊。自1839年末英国舰队奉巴麦尊指令渡海而来,彼方已经稳操胜券。侵害沿海、践踏国土,只在英国将领一举手间。

之所以迁延日久、多番谈判,与清廷的筹谋韬略毫无关系,更加不因为忌惮清军的实力而使对方产生过丝毫迟疑——相反,恰恰因为清朝与英国之间差异太大,以至于彼此交流间缠夹不清,由于重重误会,才拖拉了一段时间。

由于语言不通、体制不同、外交概念迥异(英国以近代外交原则交涉而清朝仍以为是天朝接待外夷)、并且英军实力远胜清廷而后者并不自知,双方屡屡鸡同鸭讲。虽然反复商谈,其实一直驴唇不对马嘴,各说各话,不得要领,实质的谈判根本并无推进。

具体而言,从1840年初起的多轮商谈,产生过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哭笑不得的事例:

1、文书翻译有误,导致双方误解。

英方文书经翻译呈递后,不知为何,态度被大为扭曲。种种措辞严厉的要求,竟变成对天朝上国“情词恭顺”的鸣冤诉苦,以至于道光帝长达几个月内以为“抚夷方略”功成收效,于是发下措辞和缓的谕旨以示宽宏;英军收到谕旨的转述,误以为这是清朝皇帝在认真考虑自己的请求,于是观望等待;

2、对举措的含义理解不同,导致彼此虚空输出。

盘踞舟山期间,英军曾经封锁沿海港口以禁绝清朝的对外贸易。对于重视贸易的英国人,此举在于“惩罚威慑”。孰料清朝历来以农为本、轻视贸易,即便英军无所动作,本来也打算施行海禁、禁止贸易。所以,清朝对此“威胁”无动于衷,甚至根本未曾察觉自己已经遭到了封锁。

英军见对方没有反应,不知底里,只好另寻他法。

3、战端开启后,清廷内部资讯传递极慢,导致道光帝的谕旨有误。

由于通讯依赖马匹、驿站,广州地区的奏折以普通速度需要20天才能到达京城,即便快马加急,至少也需要12天。舟山、定海失守后20余天,道光方才接到奏折。再者,同英军遭遇的沿海各省距离首都远近不同,最先受害的地区奏折反而最后到达京城,最后发生的战役反而最先呈递,道光实际上是按时间倒序知晓事情来龙去脉。听说“边衅”发生后,道光帝将一个月内收到的奏折前后对比梳理,方才了解了全部原委。

既然如此,之前发下的谕旨自然因果颠倒、一厢情愿。

信息的延迟问题贯穿鸦片战争的始终,这一因素导致的判断迟缓和情报不清,自然也缠绕整个战局。

4、林则徐”防御广州“之战绩,固然是以他当时的所见所能布置了最好的”剿夷“方略,但据后来的考证,他的计划事实上是纸上谈兵、绝无可能奏效。

只是事有凑巧,英军当时另有打算,先放掉广州不管,自顾自移兵北上天津等关口。在朝廷看来,以为是”英夷畏惧”而遁走,认为林则徐防御有功。(不过这功劳也不值钱得很,一打得厉害了,林则徐立刻被革职)

后来琦善、伊里布等人的失败,在林则徐的胜绩映衬下,理所当然被认为是能力缺失、乃至失德卖国——但事实是,当时不论有如何出众的能力,也是不可能战胜英军的。不过道光帝的看法并非如此,他以为只需要拣选能臣干将,消灭区区英夷,只在一挥洒间。等处理完琦善这等“无能颟顸”“吃里扒外”的庸吏,道光帝起复林则徐,令他重新御敌,振作天威——而林在履职的路上病逝了。这一病逝,就令他永远封神。

以时人的观点来看,这是唯一能抵抗英军的能臣的陨殁;以今人客观的分析而言,林则徐(不论他有如何的忠君和爱民之心)并无挽回危局的神力,但托赖于逝世的时机,避免了被实际的失败所戳穿。


在1840年初,关天培率水师出征海面,与英军在一次小型战役中遭遇。他的表现十分英勇,挺立于甲板之上,不断指挥兵士用箭簇等同英军海战,最后“退敌”。

事后同僚在赞扬的奏章中,如何指挥若定,如何呼喝生威,为了鼓励兵卒,如何潇洒地将银锭抛掷在桌上,众人如何精神大振,围绕在主帅身边冲杀……种种细节,描绘得如同《三国演义》里温酒斩华雄一般精彩动人。而对比英方对此战的描绘,则令人百味杂陈。

原来,关天培确实无愧于同僚的赞扬,英勇无畏地参加了战斗,清军将领挺立甲板、指挥奋进等事,英方也有相同描述。但是,在英军眼中,此举毫无必要,且十分危险。

他们虽然敬佩关天培的勇气,却不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更不认为他发挥了任何作用:没有遮掩地袒露目标,让他们可以轻易地击中关天培;关所指挥的战斗,也因为舰船装备过于简陋,而对英军毫无作用。英军之所以并未击杀对方,只因为此次小规模战役的目的只为封锁海线以及探听情况,以及一些琐碎的战术事宜。一旦目的达成,也就款款打道回府。他们的来去,并不与关天培及其部下的奋战相干。

如今回看这些记载,感佩于类似关天培这样的将领勇敢拼杀的精神之余,更感到的是无边的凄凉和酸楚。

因为具备了后见之明,深知此种抵抗的徒劳无功、不得要领,更因为当时奋战的这些人对此一无所知,持续性地鸡同鸭讲、懵懵懂懂。越是按照“三国演义”的风格去战斗,“诸葛亮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思维去运筹帷幄,越能够让人知道其后必将遭遇的惨痛失败。

以真实的实力而论,当时清朝和英国的实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属于脆弱鸡蛋的一方对此毫不自知,竟以铜墙铁壁的高姿态予以交涉。由于双方对彼此过分地不了解,重重误会编织了暂时的缓冲网,可这网络是多么孱弱而虚假!后人看到掀桌子时刻的不断迫近,而鸡蛋还在懵然无知中洋洋自得,真是心急如焚!

等到英军耐心耗尽、明白前述交涉皆是枉然,发动悍然一击,天朝瞬间溃如泥沙,丧权辱国的近代史正式拉开大幕。

本文标题: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49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浅谈从业实训经验《三体》:迟到五年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