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溯源

发布时间: 2019-09-09 17:38: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2

赵姓 一、寻根溯祖: 1、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2、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

赵姓溯源

  赵姓

  一、寻根溯祖:

  1、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2、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3、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人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4、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二、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赵姓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令人叹服,其创建的家族文化也极具特色。在他们开基创业、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上,撰写有大量的家乘谱牒,记录了先辈繁衍播迁的艰难历程;同时,它在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郡望、堂号,留下了丰富的活动遗迹和轶闻趣事。凡此种种,都构成了赵姓绚丽多姿的家族文化内容,并使它独步于中华姓氏文化之林,为华夏文明增添了璀粲夺目的光辉。当今赵姓除天水、涿郡两大支派外,还有赵城、邯郸、南阳、金城、下邳(今江苏睢宁一带)、颖川(今河南禹州一带)、新安、武川(在内蒙古)、张掖、东武、开封、洛阳、湖州、黄县、成武、南郑、代郡、淮阳、平原、河间、荥阳、房州(在湖北)、永康(今浙江东阳)、京兆奉天(今陕西干县)等数十个郡望。赵城在现在的山西洪洞县,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赵氏的堂号主要有天水、浚仪、半部、孝思、着存、谷诒、萃涣、衍庆、敦睦、永思、崇礼、宝玉、沐恩、乐善、积善、爱日、庆源、思敬、孝义、文杏、明德、忠恕、永厚、成文、裕后、琴鹤、报本、创基,等等。其中以天水堂影响最大。这些堂号成为赵氏各个家族的精神纽带。堂联与堂号紧密相联,其内容是颂扬我赵氏祖上文治武功、道德文章或门风规范等,其中常见的有:载酒听郦,千声竞啭;携琴带鹤,万物皆春。金城标美(赵充国),玉尺流征(赵光逢),派衍天潢(赵宋皇族),家传清节等。在赵姓发源地,有一样东西也是其他姓氏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有关赵国或赵姓家族故事的成语、传说等异常丰富,据统计仅成语就有三百多条,现在广为流传的就有六十多条。比如:安然无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废俱兴、百闻不如一见、初出茅庐、从天而降、奉公守法、黄袍加身、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纸上谈兵、旷日持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毛遂自荐、顶天立地、背水一战、不遗余力、奇货可居、刎颈之交、贫贱之交、盛气凌人、路不拾遗、黄粱美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锦囊妙计、开卷有益、立功赎罪、抛砖引玉、披坚执锐、萍水相逢、破釜沉舟、气壮山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锲而不舍、三寸之舌、三人成虎、守口如瓶、水火不相容、适得其反、天经地义、望尘莫及、小题大作、雪中送炭、寻章摘句、眼中钉、一去不复返、一意孤行、依样画葫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争先恐后、之乎者也、指鹿为马、食不甘味、将欲取之必先为之、按兵不动、不修边幅、利令智昏、怒发冲冠、大声疾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等。至于涉及赵姓的掌故和传说也有很多,如赵氏孤儿、赵简子试子择嗣、纸上谈兵、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泥马渡康王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此外还有很多,如:赵日可爱、赵孟之贵、诛心之论、翳桑饿人、沉灶产蛙、赵厕、庄周说剑、毛遂堕井、以蒲为脯、咸阳市中叹黄犬、赵公元帅、问牛知马、赵礼让肥、女人祸水、燕啄皇孙、覆壁避祸、赵瞿遇仙、赵生及第、赵老送灯台、拔钉钱、香孩儿营、卧榻之侧,岂容鼾睡、鼎铛有耳、长春节、大宋玉音、半夜之会、一琴一鹤、着脚书楼、丑丑妇,胜空房、赤脚大仙、赵侯咒鼠、梦得词女、赵五娘等。这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赵姓人家这一无形资产真是价值连城。为什么其他姓氏的历史不像赵姓的历史能凝结在成语中,有着雄厚的文化根基,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发展中,赵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家族文化,且诞生了无数名人。古往今来,赵姓枝繁叶茂,英才辈出,贤士英杰,灿若群星。他们中既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有学思深邃、睿智惊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更有才华横溢、卓然不俗的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和史学家,还有名垂青史的将帅名臣、鸿儒名宿、俊杰异人、武林豪杰、女中魁首等,这些杰出人物都是缔造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勋臣。他们既光耀了赵氏族人,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功垂千秋,彪炳史册,其中,造就帝王34人之多。同时,赵姓的将帅大多兼具文韬武略,集文隽武勇于一身,与一般的莽汉猛夫绝不相同。在他们的熏染下,赵姓子孙中武勇文豪辈出。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赵氏还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涣”、“爱日”等为堂号。

  四、历史名人

  赵胜:平原君,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是赵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人物。

  赵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赵高(?~前207年):秦大臣,本赵国人。后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始皇死后,与李斯篡改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指鹿为马,控制朝政。后害死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旋为子婴所杀。作品有《爰历篇》以改良字体,今佚。

  赵佗(?~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赵广汉(?~前65年):西汉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字子都。少为郡吏、州从事。宣帝时,人颍川太守,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迁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以结怨丞相魏相,为萧望之劾奏“摧辱大臣”,下狱被杀。

  赵过:西汉时人。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在他的主持或设计下,创造了三脚耧,还改进其他耕耘工具,同时提倡代田法,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

  赵禹(?~约前100年):西汉司法官。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景帝时任丞相周亚夫丞相史,武帝时为御史、中大夫。与张汤论定律令。迁廷尉、少府,徙燕相。作有关于诸侯朝贺制度的《朝律》六篇。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西汉大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熟悉匈奴和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封营平侯。后与羌族作战,在西北屯田,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赵飞燕(?~前1年):西汉成帝皇后。本为阳阿公主家歌女,善歌舞,因体轻,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与其妹合德皆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

  赵岐(约108年~201年):东汉经学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桓帝时,历任司空掾、并州刺史。灵帝时,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有《孟子章句》。

  赵苞(?~177年):东汉甘陵东武城(今河北武城西北)人,字威豪。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他深以为耻,不与往来。初举孝廉,后任辽西太守。其母、妻赴辽西时,途中为鲜卑劫质,载以进攻。他仍坚持抗击,其母亦遥勉以忠义,母、妻皆被害。封隃侯。葬母事毕,呕血而死。

  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天水市西南)人。东汉辞赋家。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汉灵帝在位之时,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赵壹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答谢友人相助。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一生着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赵云(?~229年):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常山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市东)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

  赵嘏:唐代诗人,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会昌进士,官渭南尉。诗风清圆流畅,格律工稳,与杜牧、许浑颇相近。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赵倚楼”。有《渭南诗集》二卷。

  赵耶利(563年~639年):甘肃天水人,一说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南北朝晚期、隋及初唐时期大琴家。因其琴艺绝伦,世人尊称他为“赵师”,并称他的琴学可以与司马相如和蔡邕相提并论。曾整理“蔡氏五弄”及刘琨“胡笳五弄”等五十余曲,用当时的文字谱(见琴谱)“传之谱录”。着有《琴叙录》九卷、《弹琴手势图谱》和《弹琴右手法》(《旧唐书?艺文志》)今均佚。谱序中称他“弱年颖悟,艺业多通。”所传弟子皆一代名手。他总结当时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琴史》)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干: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后主时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长于布局。多作江南一带楼观、舟船和水村、鱼市等景物,并点缀花竹,有烟波浩渺之感。存世作品有《江行初雪图》。

本文标题: 赵姓溯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800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精美散文诵读三篇买菜路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