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

发布时间: 2019-09-09 12:32: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24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婆婆 结婚快二十年了,从没有想过为婆婆写篇文章,或者写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一个平凡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婆婆

  结婚快二十年了,从没有想过为婆婆写篇文章,或者写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一个平凡的农村老太太,有什么可写的。不过最近,我还倒真想说说她。因为,2019年阴历1月22日,是她的三周年忌日。这让我不安,似乎不说出十几年的话,心里不会安宁似的。

  三年前,婆婆生了很严重的病,一反以前健康的常态,变得瘦弱而可怜。在婆婆生病住院的半年里,我和她朝夕相处,深刻理解了“知性者同乐”这句话。

  说起我婆婆,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轻时候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干什么都风风火火。农忙时节,一进家门,破喉咙大嗓门地就喊开了,一着急,还会破口大骂,骂得那个难听啊,那骂词儿你保准听都没听过。不过她却不骂我,只骂我三弟和弟媳妇。顶多朝我发脾气,这可能因为我是教师的缘故吧。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悄悄对我说:你婆婆不骂你,那可是奇迹!你家老二媳妇,还挨过打呢!

  我没见过,所以也就一笑了之。不过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婆婆心存敬而远之的态度,惹不起你,我总躲得起吧。快二十年了,我有时候也挺纳闷,那么厉害的婆婆,却和我没红过脸,实在不知道是我好欺负,还是她善心大发疼惜我。小姑子总是对我说:“咱妈就是这样的人,脾气不好,知性者同乐嘛!”时间一长,我也知道了她的脾性,她发脾气时我不理她,把音响声音放到最大,自己听起音乐来。

  曾经很羡慕邻家慈眉善目的婆婆,干净整洁、和蔼可亲、满头银发,有时候就想,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婆婆该多好啊!

  其实,婆婆也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手里但凡拿有能吃的,一筐梨,或者一袋桃,在回家路上,只要碰到认识的,就硬往人家手里塞,等到家,东西基本也就送完了。

  说起来,婆婆的命挺苦的,丈夫在她二十六岁那年去世,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那时候她的大儿子,也就是我老公,当时才九岁,弟弟妹妹更小。婆婆辛辛苦苦拉扯大,还把大儿子送进了大学。虽然后来现在的公公来了,生下了三弟,但丝毫没有为她减轻负担。后来的公公是一个自私的人,婆婆从没有得到过来自于丈夫的丝毫关心和爱护。

  老公有两个弟弟,说实话,三个媳妇,婆婆连当时娶一个媳妇的钱都没花到。那时候家里穷,听说老二结婚时,只花几百元就娶回家了,老三结婚花得最多,也不过几千块钱。我和老公九五年结婚。那时候俩弟弟结婚另过,我们也是“自负盈亏”,老公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给了我妈一千块钱,买了四个床单,我妈给我做了几床被子,满屋的旧家具,就这样结婚了。

  婆婆就骄傲地说,这是因为她三个儿子优秀,才娶了不花钱的媳妇。

  嫁到婆家,我做的第一个菜是凉拌豆芽。我只是吃过,从没做过,我把豆芽在凉水里淘干净,放点蒜末,然后泼上油,再调上调料。等大家回来,我美滋滋地端上自己做的菜,还幻想着老公会夸我几句,没成想,他吃了一口,夸张地咧开嘴,满脸痛苦状、我好不奇怪,这么香的菜,难道不好吃?我尝了一口,的确很难吃,一点都不是我平时吃的口味。待我讲完自己的做菜过程,老公和三弟捧腹大笑。婆婆也不由地笑了,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她连忙替我解围说,没事没事!我刚进这个家门时,还不如你呢!听了她的话,我真是感激涕零。从那次婆婆教我之后才知道,凉拌豆芽原来要在开水里过熟才能吃。

  婆婆其实不常在我家住,她住不惯高楼,嫌闷。每年到腊月二十五就来了,大包小包,给我儿子买很多东西,吃的穿的,家用的,买够了,到腊月二十八就回老家了。我们弟兄三个六个孩子,只有我儿子一个男孩。农村的观念,重男轻女,对孙子似乎更爱一点。但婆婆不是,她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买东西,五个孙子一样多,不偏不向。但对自己的儿子可不一样,我们妯娌三个在一起做饭时,她总是煮好三个鸡蛋,等煮熟了,连忙给她的三个儿子,嘴里还说:儿子们,妈专门给你们煮的鸡蛋,赶紧吃了!我们三个媳妇,谁都别想。老三媳妇就撇撇嘴,嘟囔着说:谁稀罕!

  当初买房的时候,老公就建议买个大的,说我家是他们李家在城里的总部,到时候孩子们上学就有地方住了。我虽然有点不情愿,但经不住他甜言蜜语地轰炸,只好随他。果然,等装修好后,他就把他两个弟弟的三个孩子全部转到了县城,住在了我家。连我儿子在内,一共四个,我每天要做四个孩子的饭,洗六个人的衣服,还要参加几个孩子的家长会,一住就是六、七年。这还不算,每当暑假,婆婆和兄弟姐妹们,还有几个孩子,都要轮流到我家“小住”几日。我家可就热闹了,客厅打上地铺,房间里也铺上凉席,大大小小七八个人,三个空调“呼呼”地吹着,那景象,真是叹为观止。

  对于这种场面,老公往往是以欣赏的目光在看,他就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后来,我和老公干脆在客房买了一大一小两张床,这样就不愁没床睡觉了。有了两张床,婆婆来得更勤了。常常是我们还没起床,就听见楼下有人大声喊我儿子的名字。知母莫若儿,老公就连忙跑到窗前,一看是他妈,就飞快地跑下楼去接她,然后拿上来大包小包能用不能用的东西,堆满阳台,留下我站在阳台上对着这些东西发愁。

  婆婆这样的突然袭击已经好多次了,总是在我们还没起床,睡意正浓时,在楼下扯着嗓门大声喊,一会叫她儿子,一会又叫我儿子,搞得我现在一听到楼下有人大声说话,就神经质地猛然坐起来,摇醒老公,急急忙忙地说:“快快快!妈来了!”老公连忙光着脚跑到阳台,一看不是,就回到卧室朝我叫:“你做梦呢吧?哪里来的妈!”于是倒头再睡。我也放心地躺在床上,却再也睡不着觉。

  婆婆个子高,很瘦,胳膊长,腿长,走路风风火火,干活麻利,在我的印象里,她似乎从不知道累,也从没想过,她也有生病衰老的一天。在我父亲刚刚过完“头七”,老公就把婆婆从老家接来,在医院治病,医生说是心脏主动脉硬化。这种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不注意休息,随时有生命危险。老公一听,哭得像个小孩。想起父亲刚刚离世,婆婆又重病在身,我心中悲伤不已。白天打针,下午再接回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老公身上,我下了班,顾不上休息,赶紧做饭。婆婆喜欢吃烤好的馒头,我就马上去烤,太干不行,咬不动,必须要适中,这样吃起来才合适,有一次,我竟然来来回回为她烤了三个。吃面条,老公非让我擀,说是婆婆不喜欢吃买的,不筋道。我赶紧挽起衣袖,在厨房忙活半天。

  晚上,我躺在床上,轻轻地对老公说:“能不能让你二弟三弟媳妇到家来,伺候几天,我也好歇歇?”

  他半天不语,最后说:“为了我,再坚持几天吧。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伟大的付出。”

  我不再说话,睁着眼睛,瞪着屋顶的吊灯,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祝福婆婆马上康复,我也就轻松了。

  婆婆反反复复住院了半年,但一直不见好转。二零一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终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一岁。对于婆婆的离世,我比其他妯娌更悲伤,那是因为父亲去世刚刚半年,并且在我回家取东西的时候悄然离逝,没能见最后一面,这让我每每想起总是追悔莫及,痛彻心扉。因此,当婆婆在我怀中安然离世的时候,我心中有了一丝安慰,似乎弥补了父亲去世不在身边的遗憾。

  三年来,每当想起去世的父亲和时隔半年也离世的婆婆,心中的悲伤总不能消失。尤其这几天,晚上做梦总是梦见两位老人,醒来时泪水湿透枕畔。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品味生儿育女

  生儿育女,有啥值得品味的呢?不就是两口子结婚,然后传宗接代嘛。此话差矣。君不见,许多人为了能生儿育女,不辞辛苦到处东奔西跑,就像超生游击队那样,生了一个又一个,还不多,说明还是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

  吾有一幼女,今年六岁多点,长得乖巧可爱。我工作忙,常常早出晚归,每次回去,都感觉着每天不少新变化。想想妻子怀着她的时候,挺起个大肚子,蹒跚地走来走去,最后到了预产期,这孩子迟迟不肯下来,就打催产针,生了两天两夜才生下来。我看到妻子怀起娃儿很痛苦,生不下来,我去找医生,要求剖腹产,动手术。这天是中午,外面医务室里没人,我就去敲里面值班室的门,敲了好久,才出来一个胖胖的催产师。好象在睡觉,睡眼朦胧的样子。她问我做什么,我说我妻子顺产难产,要求剖腹产。她听了很不耐烦,责备我怎么不早点说,叫我写申请。我不知道怎么弄,询问她。她很不耐烦。我就和她吵了几句。

  看到她那个服务态度,我在想,如果让她给我妻子做手术,可能会遭到报复,也许手术刀落在我妻子的肚子里面就难说了。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杂志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我就走了。给妻子说。妻子当时痛得不行,还是想剖腹。我又去找医生。是另外一个医生来的。她看了看。问妻子吃的什么。妻子说,吃了满满一大碗鸡肉。医生就皱眉头,说吃了鸡肉,不消化,肚了里有气,不便做手术。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做。我鼓励妻子还是顺产。妻子坚持了下来。真的是了不起。当时生孩子的时候,接近晚上十点多钟了。男家属不让进产房。我就是产房外面大声地喊,给妻子加油。逗得周围的人直笑。

  孩子总算安全地生下来了。生下来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貌好丑陋,皮肤松驰,脸皮一层一层地,像个小老头。后来慢慢长大,一点一滴。我真是觉得奇怪,从无到有,很小很小的一个细胞,居然分裂出这么大的小人来,每天还不停地变化。看着她一点一滴成长,我的成就感总是油然而生。下班回家,迫不及待地想看着我的女儿,一声声爸爸,亲密的称呼,总让工作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同事,是个女的,她谈起她的儿子,总是眉飞色舞。有一次,我们在食堂吃饭,吃的是面条。她也来了。我们都知道她喜欢提她的的儿子,就故意问她儿子这样那样,她看见我们对她儿子那么感兴趣,也感到高兴,然后丢不饭碗,不停地谈论着她儿子的成长细节。面都起坨了,我们都吃完了,她还在那里摆哟。那个情景,我至今难以忘怀。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感情。其实对于我们,她儿子到底怎么样,并不感兴趣,但她还是不停地摆,直到说够为止。这就是一种成就感,发自内心肺腑。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的人舍得给娃儿投资,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想着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条件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原因,但是娃儿能替自己把愿望实现了,这也是一种成就感。我的母亲,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家里比较穷,念不起书,所以不识字,但她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却花了大力气。母亲经常说:“我不识字,但我要把娃儿们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有文化的人。”母亲常常起早摸黑,纺织篾席,积攒学费,眼睛都熬瞎了。她却从不后悔,看到子女们一个个成长进步很快,竟然小有成就。作为小儿子的我,常常把发表的文章念给母亲听,母亲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满足感。

  我曾在不少媒体上看到许多父母为了子女成长作出的巨大牺牲的报道,也曾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子女的文章。“养儿才知父母恩。”经历养儿育女的艰辛,品味一份成就感。许多父母总是忍受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只为子女成长。在别人看来,真的有些傻,为了子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这就是一种成就感,仔细品这种成就感,就会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种喜悦、兴奋和幸福。

  如果子女争气还好点,有成就,别人提起你的娃儿,如今在哪里在哪里,混得不错,脸上有光,是一种成就感。但如果子女不争气,那不仅没有成就感,还会有少量的负罪感,有谁会去怪子女,而怪自己,没有用。别人有权,有钱,可以给子女创造很好的成长条件,比如可以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可以找许多优秀的老师来辅导,进这个班,入那个班,经济条件好,受教育的机会就会多些,自然而然就会创造更多更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自己呢,穷光蛋一个,既没钱,更没权,子女也跟着倒霉哟,所以就会生出负疚感来,觉得对不起子女,于是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多下点工夫,砸锅买铁,献血卖肾,也要把子女培养出来。品味生儿育女成就感,其实,这是一种平凡的幸福。者简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念你,在雪花飘落的日子

  今夜,下雪了。我推开窗,赤裸着思维与雪花曼舞,被工作生活的忙碌冲淡的思念,一点点密集起来。我猛喝一口冬风,来一场宿醉,朦胧中还原着母亲的模样。

  这样的日子,母亲在时,家里总有一炉旺火。瞎忙乎的我一回家,第一声总爱喊“妈——我来了!”听到母亲的应答“嗯,我的娃来了!”我便脚步轻盈的跟前跟后了。小时候这样,长大了我还这样,母亲也在我的纠缠中习以为常了。

  寒冷的冬晨,母亲不睡懒觉,我也不睡懒觉。她扫院子,我就跟在她身后看那扫帚划过的地方一片片干净起来,我猜想还要扫多少下才能扫完。就在我颠三倒四地数数时,天也慢慢被我数的大亮了。一回头,我看见扫过的地方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便急哇哇地喊道:“妈,下雪了,你扫过的地方又脏了!”母亲头也不抬,笑呵呵地说道:“瓜娃子,那不会脏的,雪化了正好可以压压灰尘。”等扫完了,我家的小院也由远及近、由厚到薄的被雪花覆盖了。此时,母亲站在屋檐下,有节奏地拍打自己落灰的身子,然后象征性的给我也拍两下。边拍边唠叨,“你这娃怎么不听话,老跟着我,我要是你就在热被窝里待着。”唠叨声中赶紧拉我进屋,把我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到炉火旁烤着。她把自己青筋分明的一双手也放到炉火旁烤,手心手背的烤,然后用烤热的双手贴着我的小脸问道:“热不热,还冷不冷?”就在那一瞬间,我的脸上觉得扎扎的、暖暖的。

  其实,我是一个依赖性极强的人。上学了,和母亲分开一会儿,心里就着急。上到第四节课就想到回家的事了,母亲这会儿在干什么呢,是不是给我做最好吃的包谷面馍馍……当一只脚踏进大门,我就开始喊“妈——我来了!”母亲总回应道:“嗯,我的娃来了挂个匾!”我问她,“什么是挂个匾?”后来,爸爸告诉我,匾就是上面题写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的牌子,挂在门或墙的上部,一般人得不到匾啊。我不是很懂,可我知道得到匾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那个冬天,天气格外冷,雪下的不停。我每天回家总看到母亲做棉裤棉衣。我问她,我们不是都穿着棉衣棉裤吗?她告诉我那是去年的,今年的天变得这么冷的,背不住冻啊!因为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人,等每个人过冬的棉衣做好了,也就到最冷的时候了。当母亲下去给炉子添煤球时,我看见她的裤管随风飘着。我问她怎么没穿棉裤,她说绒裤也暖和着呢。那件绒裤还是作为救济衣服派发到我家的,爸爸穿完了她改一改又穿。屋外的雪花依然不停地飘着,也说不清我想什么,只是心里的那块匾死死地拽着我,我也要得一块匾。期末考试结束了,除卫生良好外,其余科目全优,我获得了一张学习成绩优秀的奖状。我一蹦三跳的回到了家,挥舞着那张小奖状喊道:“妈,我来了!”“嗯,我娃来了炕洞门上挂个匾!”“妈,你快来,炕洞门上的匾挂好了!”母亲随着我的声音跑出来。她看着、笑着,那笑仿佛在什么地方藏着,我觉得很陌生又很熟悉。她小心翼翼地从炕洞门上取下那块“匾”,用铁勺熬了一点点面糊糊,小心翼翼的贴到我家小房子的墙上,那里有大姐上学上班时得过的很多镶有镜框的奖状。我的那张小奖状显得可怜,但小房子里有了我的一席之地。我告诉母亲,以后空白的地方全是我的了。母亲笑了,笑的皱纹就像木刻的一样清晰。说着话跟着母亲走出小房子,外面又开始下雪了,但我觉得不冷,因为我的一只小手还在母亲暖和的大手里塞着。

  上中学住校了。第一个星期就像过了几个世纪那么漫长。盼啊盼,我终于回家了。我心里在喊:“妈,我回来了!”可是声音却出不来。当母亲走出厨房看见我的时候,也没有说“嗯,我的娃回来了!”可我知道,她心里和我一样在回答。我们就这样彼此凝望着站了好一会儿。忽然她着急地说:“我的娃饿不饿,快吃点东西吧!这是你爱吃的包谷面馍馍,我昨天就做好了;这是你红嫂子给的一个大苹果,味道好闻着呢,快吃;这是你四妈给的一些炒黄豆……”我只说了一句“妈,我不饿。”眼泪却不听话的流了下来。母亲笑着说:“我的娃虽然是女娃,可是吃的多,我知道。学校里能吃饱吧……”一周不见母亲,我忽然觉得她的头发有点乱了,她的话有点多了。这样的场景一遍遍的重复在我上中学的日子里,我家小房子里的空白地方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我的英语老师我把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母亲给他做了高高的一大盘烫面饼子,炒了高高的一盘黄灿灿的鸡蛋。但是当她擦鬓角的汗水时,我发现她有白头发了。

  上大学了,我每周还是急匆匆的回家。把学校的新鲜事讲给她,学各地的方言给她听。窗外依然飘着雪花,我拿出学校灶上买来的麻花,我给她讲“袖珍麻花”的故事。有一个四川的小伙子,嫌灶上的麻花越来越小,就给大师傅说,把这些麻花叫“袖珍麻花”好了。母亲笑得前仰后合,直夸那小伙子古怪(方言:幽默)。雷打不动的,母亲依然拿出一周积攒的“大枣、苹果、玉米……”要我吃,因为她知道她的女儿吃得多。终于到了毕业的时候,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买了好几斤酥皮点心和柿饼,因为这是母亲的最爱。我要她吃的见着这些东西直摇头,我真的做到了,直到母亲央求我再不要买为止。

  当我住在城市的水泥结构里,满天飘起雪花的时候,我的耳边依然会有沙沙的扫帚声,会有拍打灰尘的声音。这时候我就急急地赶回家,只为喊一声“妈,我来了!”她却客气的把我当亲戚一样对待。报喜不报忧的我乱说一通,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当她笑起来时,我发现她嘴里的牙越来越少了。我要给她包假牙,她坚决不要,嫌太花钱了。后来终究在和母亲的拉锯战中没能完成这个心愿。

  2009年的春节,母亲终于扫不动院子了,也做不了包谷面馍馍了。医生说“这位老人全身器官衰竭,还是准备后事吧!”大年十五,天空飘着雪花,我带着迫切赶回了家。一进门,我的心里说着“妈,我来了!”可我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只是抓着母亲干瘪的双手,眼泪打湿了她手上的青筋……她含混地说着,把娃带好,把娃带好……哥哥姐姐告诉我,这句话母亲重复了一天一夜,因为这几天我带着儿子出门的。突然,母亲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眼里分明有一句“你来了……”,还没等我迎合她的目光,她就闭上了双眼。哥哥取下了输液的瓶子,拔掉了插在母亲手上的针头,家里人开始忙碌了……

  又到一年雪花飘零时,我人还未动身,脑子里已经蹦出来了一句“妈,我来了!”我多想听到一句“嗯,我的娃来了!”可是谁还能回答我呢。

本文标题: 有关亲情的散文随笔欣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799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放下的三篇唯美散文八里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