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旅程,有春华秋实,也有喜乐悲欢,有一些急于与人分享的快乐,更有必须深埋于心底的隐痛。 痛在心底,只能伤了自己。 那么,就为心底的痛找一个相伴共振的文学伴侣吧,因为文学永远忠实于内心。 巴兰华就是这样,他用文学诉说生命中的隐
生命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旅程,有春华秋实,也有喜乐悲欢,有一些急于与人分享的快乐,更有必须深埋于心底的隐痛。
痛在心底,只能伤了自己。
那么,就为心底的痛找一个相伴共振的文学伴侣吧,因为文学永远忠实于内心。
巴兰华就是这样,他用文学诉说生命中的隐痛。
巴兰华的似水流年
有老家人的话说,巴兰华不显年纪。46年的人生光阴并未在他脸上看出太多的斑驳。
用我的眼光来看,巴兰华不显身份。农民、作家、企业家,这几个曾经和现在的身份在他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如果仅是第一次接触,你根本无从分辨他的职业,他很巧妙地穿行于这几个身份之间,完成生命与生活的托付。
“确切地说,我是农民。”直到现在,巴兰华仍这样为自己的身份定义。
1968年,巴兰华出生在垦利县胜坨镇海中村一个农民家庭,家中行二的他看到父辈的艰辛,从内心体谅他们的辛劳,初中二年级时,巴兰华就从学校辍学,打工赚钱养家。
只有十四岁的年纪,他就随着村里人到胜利油田建设公司到孤岛挖管线,他做过装卸工、建筑工,还学过电焊工,修过木杆秤,这些迫于生存学得的生活 技能让他不致于挨饿,却也算尝过了生活的艰辛。小小少年就要无奈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平,被欺负和轻视的境遇让他急于寻找一个发泄的端口。当他拿起住处一截被 人胡乱丢弃在一旁的铅笔头,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下胸中的苦闷和压抑、无聊和落寞时,他奇迹般地发现,文字能够疗伤。
于是,他在冬天也不生炉子的土房子里,除了摆放的一张床,又自制了一个“小书桌”。所谓的书桌,就是两边用砖头垒起架子,再横上一块建筑中盖地 沟使用的水泥板,因为怕凉,水泥板上用浆糊铺上了好几层纸。坐的座位也是自己用砖头垒砌的,上面铺上一条折了好几折的麻袋,一个昏黄的灯泡悬吊在土墙上一 个铁钉上。
这些简单的陈设带给巴兰华一种冲动和满足,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归属。
他白天在工地上挥洒着力气,晚上在用大白纸裁制的本子上泼洒着青春。就这样坚持了三年,他终于用打工的钱买了一个真正的写字台和椅子,完成了对文学创作最原始条件的“交待”。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打工的时候,他很苦;创作的时候,他很甜。
那种苦,是迫于生存压力和身体极限的忍耐;那种甜,是借助文字描摹理想和泅渡心灵的酣畅。
走过辛苦的求索之路,巴兰华尝到了文学的“甜头”。
2019年,他的作品《蒙尘的书信》获得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的散文奖;作品《永远的高粱红》获山东省首届网络小说大奖赛三等奖;《山东文学》2019年度散文奖、第五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奖赛三等奖等奖项纷至沓来。
尤其是他的作品集《蒙尘的书信》在2019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里程碑。2019年12月29日,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 论批评委员会主办的巴兰华散文集《蒙尘的书信》作品研讨会在济南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全省文艺理论评论界“大腕”,这些来自全省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权威声音既 有由衷的赞美,又饱含着善意的批评,让巴兰华升华了对文学的体悟。
但是,巴兰华在与文学结缘之后,有十年的时间弃文从商,专注于“活着”。
那是刚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很多个故事情节在巴兰华的头脑中滋生迸发,几年的时间里,他写出了五六个中篇小说近六十万字的书稿,他既试着 往所知有限的几种文学刊物投稿,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带著书稿轻叩中国作协的大门。虽然也有少量文字被刊用,但与自己期待的结果大相径庭。
巴兰华性格很倔,心也很硬,痛定思痛之后,他能对自己狠下心来。他把厚厚的草稿近几十万字的心血,付之一炬!
这个执着于文字却有着倔犟性格的人,想用这样的方式,与文学诀别!
寻找文学的疼痛感
生活就是让人痛的,文学是承载疼痛的绝佳载体。
让巴兰华把已放下十余年的笔重新拾起,缘于母亲的去世带给他刻骨铭心的疼痛。
在弥漫着尘雾的橘红霞光里,母亲灰白的头发被风吹起,一幅盼子归家的画面被永远定格。当巴兰华用文字记录下心痛,他却觉出一股异乎寻常的平静, 淡泊和超然逐渐替代了思念母亲的伤痛,他忽然觉得,文字竟能让人平静下来,让他在禅意中了悟。而此时,巴兰华文章中用文学表达的疼痛感,让读者有了感同身 受的同频共震。
“对于网络,我始终心怀感恩。”巴兰华说,他与文学重新相约携手,并得到了文坛师友的认可,得益于网络文学的发展。2008年1月,他在网易开 通博客,并陆续把自己写的文章贴出去供网友共赏。通过这些记录心路历程的文字,他结识了不少家乡之外未曾谋面的文友,网络这种新的媒介,打开了他全新的沟 通之门,既可以用文学探寻心底的疼痛,又能找寻到一份文学带来的平静与慰藉。
巴兰华就像生长在黄河口盐碱滩上的翅碱蓬,随着春萌夏长,更可贵的是,在秋日的萧瑟里,他依旧能够在盐碱滩上蓬勃成烈焰,等待着来年的春发。
一个个奖项的获得、一部散文集的出版和一个作品研讨会的举办对于巴兰华来说,只是一个又一个起跳点,目前,他正致力于一部反映当地中小企业在困 境中生存的长篇小说创作,作为历尽千难终于“活过来”的小型企业负责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夺取了文学讲述的话语权,让沉淀后的思索随文字起舞。
在他看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作者:巴兰华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