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挑担子叫卖山货的农人的筐子里,开始出现柿饼了。看到这个,就知道冬天来了,年也快到了。 母亲打电话来,说过年的挂面已经准备好了,问什么时候回去拿。 母亲口中的挂面,自然是老家独有的有着“方便面鼻祖”之称的襄垣手工挂面。 起源于六百多年前的襄垣手工挂面
路边挑担子叫卖山货的农人的筐子里,开始出现柿饼了。看到这个,就知道冬天来了,年也快到了。
母亲打电话来,说过年的挂面已经准备好了,问什么时候回去拿。
母亲口中的挂面,自然是老家独有的有着“方便面鼻祖”之称的襄垣手工挂面。
起源于六百多年前的襄垣手工挂面,一般使用当地的“小火麦”,将面粉精筛后,从勾芡揉面到盘条挂枝、捆切包装,全部是手工操作,而且制作受气候限制,只宜在农历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间进行,历来有“九里挂面伏里酱”的说法。用深井水搋面,历经和、压、卧、盘、搓、架、分、饧、拉、晾、挂、潮、裁、窨、晒十五道主要工序方可成型;每做一次挂面,断断续续需24个小时。
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刘龙奉旨回襄垣县老家视察民情,行至五阳岭突然发起高烧,下人扶他住进一所小旅店。店主为他荷包了两个鸡蛋,煮进了一把挂面,放了些姜末、胡辣粉、滴了些香醋,滚了两碗酸辣挂面汤让他喝。刘尚书喝完睡了一觉,身上发汗后,顿觉头清身爽。刘尚书问店主:“此汤何名?”店主曰:“‘银丝吊金瓜’,其实就是一碗‘荷包鸡蛋挂面汤’。”刘尚书为了炫耀家乡的美食,回京时让部下带了些襄垣挂面,送到御膳房,让御厨也照民间的配料方法做成“挂面汤”,亲自给皇上、娘娘、嫔妃们品尝。皇上食后问之何物,这么香美?刘龙曰:“银丝吊金瓜”。皇上连连点头称赞。
传说只是传说。真是的情况是,襄垣手工挂面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挂面家常的做法也有了固定的模式。取手工挂面煮熟,捞入冷水中泡去咸味,再用筷子挑入汤碗内,配入海带丝、油炸豆腐丝、炒肉丝、萝卜丝,再浇入滚沸的清汤,撒上花椒面、胡辣粉、姜末、葱花,滴入香油、香醋即可食用的一种面条汤。加入荷包蛋,便称做“银丝吊金瓜”。加入饺子,就成为象征吉祥富贵的“金丝吊葫芦”。
至今,襄垣手工挂面依然保留着它最纯正的全手工、原生态、老传统的记忆。包含了这里的气候、水土、红小麦与节令,也包含了襄垣世代的生活理解、情感、艺术和习俗。走亲访友,带上几把手工挂面,代表一份祝福;游子远行,带上几把手工挂面,代表一份牵挂。挂面,变成了亲情友情的寄托。
离乡近三十年,无论饮食如何变化,年初一早上的那碗“金丝吊葫芦”是一定要吃的。忽然明白,原来思乡就是一碗挂面汤。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