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之情的文章1、《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
关于思乡之情的文章
1、《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2、《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方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也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3、《海燕》——郑振铎
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4、《老家》——孙犁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5、《故乡在远方》——张抗抗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
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羡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振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抗抗
你还知道有这个家?!你还知道自己是这个家中的一员?!
谁在说我?!没有谁会说我,是我自己在自责。是!是自责也是惭愧,多多少少还有些内疚,因为我的不负责,因为我的离家已经太久。
就是这样,梦中的我就是这样在自责,一直、不停地自责,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多少内容,没有太多复杂,就如同我的生活,简单。梦也是一样,简单,如同生活,如同我的人,这已经足够了。
梦醒。我的思想仍遗留在梦境中的情节,在想,在想那个梦,在想梦中的内容,像电影胶片回放,然后定格某一个画面,然后是不断地想,不停地思、想,象是一个暮年的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着自己的初恋。
凡是经历过感情的人都曾有过初恋,我也有过属于自己的初恋,确切地说,我的初恋情人是一个论坛,一个虚拟世界中最真实的情感——幽梦帆影。
把一个论坛视为自己的初恋,是否恰当,我没有心思去考证其准确性,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梦,我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我不想让梦醒,我不想让简单的事情变的复杂,如果在梦里还要考证什么的话,那真是活得太累了。梦儿说的,在梦里她亲口对我说的,而且是一边抚摩着我的头一边说,累了就休息一下吧。真的,我真的感觉自己很累,真的,我真的很听话的休息着,昏昏沉沉的在瞌睡着,象是一个孩子,一个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在安静地瞌睡着,有一种感觉,一种真切的感觉,那是一种在外流浪、漂泊了很久的浪子回到久违的家的感觉,那是一种踏实的感觉,感觉很温馨,然后一种强烈的欲望,想大呼小叫的欲望,说出来吧,想说什么就说出来吧,在自己的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不是外人,你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于是我就说了,只说了一句,简简单单的一句:回家的感觉真好。
闭着眼,沉睡着。
在梦乡中,在家园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安宁,还有一个挥不去的影子,帆的影子,那是船帆,那是真情的呼唤,回家吧,就这么简单。
回家吧。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没有家的温暖。
温暖。真的,家真的是很温暖。
外面在飘着雪,很大、很大的雪,又是一个冬天,这已经是第二个冬天。
第二个冬天,外面在飘着雪花。家里已经烧起了火炉,很美,一家人围炉喝着茶,说着最知心的话,这种感觉真好,因为家,因为温暖和一份牵挂,牵挂仍在外漂泊的亲人。
闭着眼,沉睡着。
梦里思乡。因为,又是一个冬天,一个飘雪的冬天,一个不寻常的冬天,今年的冬天是“幽梦帆影”家园的2周年,风风雨雨的2周年。
归心似箭。家人在期盼着过一个团圆的周年。
在梦乡中,耳边传来的呼唤是如此的清晰,回家吧,家人在等你。
闭着眼,却也能清晰地看见,看见鼓动的风帆,那是归家的帆船。
累了,倦了,漂泊得久了,踏上归家的船。荡漾的河水载着游子的心归心似箭。
累了,倦了,乘着归家的帆船,驶向家的宁静港湾。
思乡(原创诗)
思乡——晓凡
日头滚进山腰
黄牛的归列中
牧归的人
囤满了温暖的阳光
蟋蟀轻轻吟唱
古老的房子
古老的人
家啊,家在哪一座山的后面?
春风又起的时候
枝头的小鸟唱着无忧的歌
啊,正是熟透的家乡!
我驻足不前眼眶发热
粼粼泉水洗净喉咙里的灰尘
青青翠竹重唱那古老的歌谣
雁南飞
又往高处去……
女儿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我找出以前的书箱,给她。妻在一旁看着,笑了:“传家宝又传了一代啊”。这箱子,是父亲从爷爷那里得来的。现在,到女儿这里,算起来至少有四代人了,木箱虽是旧木箱,但祖上的东西传下来的也只有这木箱了。
箱子不大,长不过1米,高近2尺,宽1尺有余,和衣箱来比,也算小巧。打开木箱,内部结构如现在小学生以前使用过的铅笔盒。上半部分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内盒,三两块纵横的木板把它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间,好根据需要,分别放置常用的笔墨纸砚直尺圆规三角版橡皮擦削笔刀之类的文具。取出活动内盒,里面才是放书的地方。合上箱子,正好是一方写字台。
木箱的的每个面是用厚近1公分的整块重阳木板做成,没有一丝缝隙,雨是绝对不会入侵其中的,要是里边盛上水,恐怕也会半滴不漏,也可以把它当盆来使。箱子没有上漆,底色暗红,是木头的本色,只是日长月久,不再那么鲜艳。细细观察,木板上的纹理颜色或深或浅,形状或宽或窄,看似随意,却很有规律,也有节奏。嗅嗅,清香犹存。正是有了这独特的气味,蛀虫才不敢光顾。重阳树生长缓慢,材质细腻、坚硬。正是这些原因,箱子现在依然完好。
很多年来,就因为这重阳木箱,无数次听说过“重阳树”的名字,也在小方凳、切菜板上加深了对它的记忆,但一直没有见过真实的重阳树。有时,满怀好奇地去问老人,他们总是习惯地咪起眼,抽口旱烟,面对南方,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起重阳树的来历和辉煌。重阳树不是本地的乡土树种,很久以前,本族人从崇阳县移民来到这水乡,先人为了怀恋故土,带来了重阳树种,播入墩台上的泥中,可是当时成活的只有两棵。一雌一雄,一左一右,门前相互守望。到我祖辈的时候,树已成古木。古木的年纪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据说,每棵树的树冠就足有半亩,高三丈余,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到它们,胸径却是五个成年人的臂膀量出来的,就连小枝也粗过水桶。因为有了这两棵古树,本族人在当地的名声也响亮起来。有些人干脆用“重阳树”替代了墩台的原名。
我无法想象这树的模样,也无法得知树下发生的种种故事。如果树还在,它一定还存有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它不会不记得那匹曾经依偎身边的贺龙老总最爱的白马;不会不记得曾经被白狗子刺刀割破的胸膛;不会不记得行人一股脑喝水的清凉;不会不记得幕归老牛踱方步时的哞叫;也不会不记得枝头喜鹊与白鸽的对歌,树荫里男孩与女孩的嬉闹。
树,是1954年被伐倒的。那一年,长江发大水,江堤上缺少木材,重阳树听了人的召唤,站到了长江边,分散的枝干的排成一行,守护着几公里地段。然而,无根的树终究没有挡住肆意的洪水,滚滚长江水带着狞笑,越过土堤,一路咆哮,冲向家园。垸内,汪洋一片。
洪水退后,祖父、叔祖父几个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动用锹镐斧锯,挖出树墩,锯开,每家分得几块木板,也好为水洗过后的家添置一些必要的木器,木箱就是那时候做的。
木箱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是离家求学。父亲找来根扁担,一头是装有可供一月的粮食的布袋,一头正是这口箱子。父亲挑着起肩的时候,躬着腰,咬着牙,挺身很慢。我问父亲是不是很重,要不要我分担一些?父亲只是说,木箱里所装的希望太重。其实,我心里知道,在那个“养鸡换油盐”的年代,父亲肩上的担子绝对不只是这扁担的两头。
求学期间,才从专业课上了解了更多关于重阳树的知识:重阳树在生物分类上原来叫重阳木,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高达10米,树皮褐色,纵裂。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光滑;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浆果状,棕褐色,种子含油,油有香味,可以食用;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同时,听老师讲,南方古树中,最多的就是这重阳木了,往往都有上千年呢。
伴着这重阳木箱,也伴着故土的情怀,前辈的希冀,我完成了学业。当我从木箱中拿出红红的毕业文凭,双手递给父亲的时候,我记得父亲笑了。这一笑,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怀的一笑。那情形,至今难忘。
不久前回老家,居然在屋后的杂木林中发现了一棵重阳树!树是从狭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有大树的压迫,重阳树的树干变为倒写的“L”,看上去更显得它的倔强,它的毅力,它的活力。周围的树叶,颜色早被秋霜染黄染褐,其形体也被秋风撕裂、卷落,撒满一地。重阳树依然挺起枝干,顽强撑出一树青青。远远看去,那树分明是一杆迎风而立的大旗。风,阵阵而过,枝,左右摇摆,只要风势稍微缓和,枝叶就回到原有的位置。油亮的叶片相互摩擦,沙沙有声,似乎在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对抗这簌簌的寒风。
这,才是我心中的重阳树啊!不是记忆中的,也不是照片上的,更不是公园湖边的。我不禁走上前去。树,此时也似乎善解人意,张开臂膀,点头说:你来了!
抚摸树干,尚处于幼年阶段树皮竟然也是那么苍老。嶙峋的树皮是你与风雨抗争、勇于出头的历史吗?
本来,想拿起斧锯,砍去一些其他大树的枝条,让出足够空间,好让重阳树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快速成长。我没有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重阳树绝对不是屈服的树。
你还知道有这个家?!你还知道自己是这个家中的一员?!
谁在说我?!没有谁会说我,是我自己在自责。是!是自责也是惭愧,多多少少还有些内疚,因为我的不负责,因为我的离家已经太久。
就是这样,梦中的我就是这样在自责,一直、不停地自责,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多少内容,没有太多复杂,就如同我的生活,简单。梦也是一样,简单,如同生活,如同我的人,这已经足够了。
梦醒。我的思想仍遗留在梦境中的情节,在想,在想那个梦,在想梦中的内容,像电影胶片回放,然后定格某一个画面,然后是不断地想,不停地思、想,象是一个暮年的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着自己的初恋。
凡是经历过感情的人都曾有过初恋,我也有过属于自己的初恋,确切地说,我的初恋情人是一个论坛,一个虚拟世界中最真实的情感——幽梦帆影。
把一个论坛视为自己的初恋,是否恰当,我没有心思去考证其准确性,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梦,我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我不想让梦醒,我不想让简单的事情变的复杂,如果在梦里还要考证什么的话,那真是活得太累了。梦儿说的,在梦里她亲口对我说的,而且是一边抚摩着我的头一边说,累了就休息一下吧。真的,我真的感觉自己很累,真的,我真的很听话的休息着,昏昏沉沉的在瞌睡着,象是一个孩子,一个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在安静地瞌睡着,有一种感觉,一种真切的感觉,那是一种在外流浪、漂泊了很久的浪子回到久违的家的感觉,那是一种踏实的感觉,感觉很温馨,然后一种强烈的欲望,想大呼小叫的欲望,说出来吧,想说什么就说出来吧,在自己的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不是外人,你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于是我就说了,只说了一句,简简单单的一句:回家的感觉真好。
闭着眼,沉睡着。
在梦乡中,在家园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安宁,还有一个挥不去的影子,帆的影子,那是船帆,那是真情的呼唤,回家吧,就这么简单。
回家吧。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没有家的温暖。
温暖。真的,家真的是很温暖。
外面在飘着雪,很大、很大的雪,又是一个冬天,这已经是第二个冬天。
第二个冬天,外面在飘着雪花。家里已经烧起了火炉,很美,一家人围炉喝着茶,说着最知心的话,这种感觉真好,因为家,因为温暖和一份牵挂,牵挂仍在外漂泊的亲人。
闭着眼,沉睡着。
梦里思乡。因为,又是一个冬天,一个飘雪的冬天,一个不寻常的冬天,今年的冬天是“幽梦帆影”家园的2周年,风风雨雨的2周年。
归心似箭。家人在期盼着过一个团圆的周年。
在梦乡中,耳边传来的呼唤是如此的清晰,回家吧,家人在等你。
闭着眼,却也能清晰地看见,看见鼓动的风帆,那是归家的帆船。
累了,倦了,漂泊得久了,踏上归家的船。荡漾的河水载着游子的心归心似箭。
累了,倦了,乘着归家的帆船,驶向家的宁静港湾。
思乡(原创诗)
思乡——晓凡
日头滚进山腰
黄牛的归列中
牧归的人
囤满了温暖的阳光
蟋蟀轻轻吟唱
古老的房子
古老的人
家啊,家在哪一座山的后面?
春风又起的时候
枝头的小鸟唱着无忧的歌
啊,正是熟透的家乡!
我驻足不前眼眶发热
粼粼泉水洗净喉咙里的灰尘
青青翠竹重唱那古老的歌谣
雁南飞
又往高处去……
女儿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我找出以前的书箱,给她。妻在一旁看着,笑了:“传家宝又传了一代啊”。这箱子,是父亲从爷爷那里得来的。现在,到女儿这里,算起来至少有四代人了,木箱虽是旧木箱,但祖上的东西传下来的也只有这木箱了。
箱子不大,长不过1米,高近2尺,宽1尺有余,和衣箱来比,也算小巧。打开木箱,内部结构如现在小学生以前使用过的铅笔盒。上半部分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内盒,三两块纵横的木板把它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间,好根据需要,分别放置常用的笔墨纸砚直尺圆规三角版橡皮擦削笔刀之类的文具。取出活动内盒,里面才是放书的地方。合上箱子,正好是一方写字台。
木箱的的每个面是用厚近1公分的整块重阳木板做成,没有一丝缝隙,雨是绝对不会入侵其中的,要是里边盛上水,恐怕也会半滴不漏,也可以把它当盆来使。箱子没有上漆,底色暗红,是木头的本色,只是日长月久,不再那么鲜艳。细细观察,木板上的纹理颜色或深或浅,形状或宽或窄,看似随意,却很有规律,也有节奏。嗅嗅,清香犹存。正是有了这独特的气味,蛀虫才不敢光顾。重阳树生长缓慢,材质细腻、坚硬。正是这些原因,箱子现在依然完好。
很多年来,就因为这重阳木箱,无数次听说过“重阳树”的名字,也在小方凳、切菜板上加深了对它的记忆,但一直没有见过真实的重阳树。有时,满怀好奇地去问老人,他们总是习惯地咪起眼,抽口旱烟,面对南方,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起重阳树的来历和辉煌。重阳树不是本地的乡土树种,很久以前,本族人从崇阳县移民来到这水乡,先人为了怀恋故土,带来了重阳树种,播入墩台上的泥中,可是当时成活的只有两棵。一雌一雄,一左一右,门前相互守望。到我祖辈的时候,树已成古木。古木的年纪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据说,每棵树的树冠就足有半亩,高三丈余,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到它们,胸径却是五个成年人的臂膀量出来的,就连小枝也粗过水桶。因为有了这两棵古树,本族人在当地的名声也响亮起来。有些人干脆用“重阳树”替代了墩台的原名。
我无法想象这树的模样,也无法得知树下发生的种种故事。如果树还在,它一定还存有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它不会不记得那匹曾经依偎身边的贺龙老总最爱的白马;不会不记得曾经被白狗子刺刀割破的胸膛;不会不记得行人一股脑喝水的清凉;不会不记得幕归老牛踱方步时的哞叫;也不会不记得枝头喜鹊与白鸽的对歌,树荫里男孩与女孩的嬉闹。
树,是1954年被伐倒的。那一年,长江发大水,江堤上缺少木材,重阳树听了人的召唤,站到了长江边,分散的枝干的排成一行,守护着几公里地段。然而,无根的树终究没有挡住肆意的洪水,滚滚长江水带着狞笑,越过土堤,一路咆哮,冲向家园。垸内,汪洋一片。
洪水退后,祖父、叔祖父几个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动用锹镐斧锯,挖出树墩,锯开,每家分得几块木板,也好为水洗过后的家添置一些必要的木器,木箱就是那时候做的。
木箱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是离家求学。父亲找来根扁担,一头是装有可供一月的粮食的布袋,一头正是这口箱子。父亲挑着起肩的时候,躬着腰,咬着牙,挺身很慢。我问父亲是不是很重,要不要我分担一些?父亲只是说,木箱里所装的希望太重。其实,我心里知道,在那个“养鸡换油盐”的年代,父亲肩上的担子绝对不只是这扁担的两头。
求学期间,才从专业课上了解了更多关于重阳树的知识:重阳树在生物分类上原来叫重阳木,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高达10米,树皮褐色,纵裂。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光滑;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浆果状,棕褐色,种子含油,油有香味,可以食用;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同时,听老师讲,南方古树中,最多的就是这重阳木了,往往都有上千年呢。
伴着这重阳木箱,也伴着故土的情怀,前辈的希冀,我完成了学业。当我从木箱中拿出红红的毕业文凭,双手递给父亲的时候,我记得父亲笑了。这一笑,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怀的一笑。那情形,至今难忘。
不久前回老家,居然在屋后的杂木林中发现了一棵重阳树!树是从狭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有大树的压迫,重阳树的树干变为倒写的“L”,看上去更显得它的倔强,它的毅力,它的活力。周围的树叶,颜色早被秋霜染黄染褐,其形体也被秋风撕裂、卷落,撒满一地。重阳树依然挺起枝干,顽强撑出一树青青。远远看去,那树分明是一杆迎风而立的大旗。风,阵阵而过,枝,左右摇摆,只要风势稍微缓和,枝叶就回到原有的位置。油亮的叶片相互摩擦,沙沙有声,似乎在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对抗这簌簌的寒风。
这,才是我心中的重阳树啊!不是记忆中的,也不是照片上的,更不是公园湖边的。我不禁走上前去。树,此时也似乎善解人意,张开臂膀,点头说:你来了!
抚摸树干,尚处于幼年阶段树皮竟然也是那么苍老。嶙峋的树皮是你与风雨抗争、勇于出头的历史吗?
本来,想拿起斧锯,砍去一些其他大树的枝条,让出足够空间,好让重阳树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快速成长。我没有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重阳树绝对不是屈服的树。
关于思乡的散文
关于思乡的散文,最好是名作家写的.作者:老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
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
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
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
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乡土情结》柯灵
《我心归去》韩少功
《前方》曹文轩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品尝那纯纯的米酒。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http://blog.sina.com.cn/u/1062650502
有关乡愁的文章
最好是国外著名的写乡愁的文章,国内的话一下别重复:1乡 愁 rnrn余光中 rn2乡愁 rn海里浪花乡愁四韵 rn——余光中 rn3乡 愁 rnrn席慕蓉 rn题目不一定要是乡愁,但主题要是乡土情结或是乡愁的。rn麻烦大家啦,如果给的文章有名,里面又有具体人物,事件的话会再有追加悬赏分10到20分的。rn请大家尽快呀!rn名言警句也行,但要注明出处。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儿时随父母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地穿梭,在故乡与北方小城的梦境里往返,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故乡远没有乡愁,有的只是一条长长的铁轨,铁轨上穿行着长长的绿皮火车,以及火车上说不清的快乐抑或寂寞。
记忆最终总会将时光凝固成为一些瞬间,仿佛那就是生命里曾经的全部。北京是中转站,每次从小城到北京,从北京到小城,车上颠簸着的仿佛都是深夜,然而那样的夜是不需睡眠的。火车仿佛被涵洞大口吸进腹中,咆哮着闯进夜的另一种形式,两侧是微微发黄的灯光,似乎已习惯了这样风一般的掠过,也习惯了这样急速的相遇与别离,我想它们的寂寞一定是重重叠叠的,与岁月有关,却又与岁月无关。军人父亲的面庞是如此年轻,在一明一灭的闪烁里,他的温情尽显无余。父亲奔向的是他的故乡,或者是客乡,而我们守在父亲身边,父亲就是我们的依靠,就是家的意义。六十多个涵洞,全部穿梭后已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乐此不疲地数下去,每次都像是第一次在数。六十个涵洞,六十分钟,速度就这样狂热地吞噬了我们的童年,将那个年轻的父亲远远地丢在八十年代的朴素里,将那稚气的孩子们丢在了一个又一个涵洞的深邃里。
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啊,仿佛夜行的驿车,耳畔依然有涵洞里的风,打搅了灯火的梦。
在一些单薄的快乐里,仿佛总是找不到姐姐的影子。她只比我大三岁,五岁就拉着我和弟弟的小手去学校,放学后带我们去拔草,秋收时和母亲去队里收粮食。探亲的父亲向已经不记得他面容的我和弟弟张开双臂,姐姐却早已和母亲下地干活。在母亲的口中,姐姐被奶奶打,被姑姑欺侮,可是这些,我和弟弟统统没有承受。那个过早承担苦痛的姐姐,却只是越长越坚强。来到北方小城后,夜行的驿车里,没有母亲和姐姐的画面,她们两个总是守在家里做活,把回乡的路留给父亲和我和弟弟。
然而关于大姐的记忆,或许是我这一生都不能淡忘的。从部队里出来的姐妹二人迷了路,一直走到很黑很黑的夜,姐姐背起我,我只是觉得困,最后她背着我走到一个军营,看到灯光和一个年轻的哨兵。那时的我五岁还是更小?我记不清,只知道姐姐那么瘦小,却背着胖胖的妹妹走了很长的路。爸爸妈妈赶了一辆驴车来接我们,我恍惚躺在了母亲的腿上,身上盖着父亲的外衣,不知顺着怎样的路向回返,夜终于安全了,重重包围着我的眼皮。小毛驴踢踏踢踏地将地面踩出节奏,我恍惚看到姐姐的笑容在无边的黑夜里被泪水打湿。
我睡着了,身子在夜行的路上晃动,如涟漪将回家的路肆意漫延。
那个少年有着精致的面庞,或许是青春才有的光泽,我总是觉得难以直视。骑车时他故意捏闸,我感觉到他温热的后背触碰我羞涩的青春。他有一双巧手,也有一颗童心,和小孩子在一起时快活幽默,全然没有与我在一起的困窘,我想,爱孩子的男孩儿是错不了的。然而我们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我摇摆不定。我业余学了裁剪,有一次去北京参加展销会,我叮嘱他归来时一定要接我,然而归途时意外堵车,一堵就是一夜。那时没有手机,只能徒然地祈盼不论多晚他都可以等下去,并暗暗地想,如果他一直在等,那么我就不再犹豫。就那样在车上等待着前方的车辆疏散,夜一点点卷上来,又一点点退下去,而我们最终没有缘分走在一起。
多年后相遇,各自在各自的命运里老去,我想起那段长夜,车停在某处决然不前,就像我们的缘分注定就此分别。
二月干冽的冬,一日间却飞到南方湿冷的绿,随老公到海南工作,飞机穿破云层,阳光原来躲在高处,可是落回地面时,依旧是连绵的雨。同乡来接我们一家,城市的僵硬被甩在车轮后,我看到两侧幽深的森林静默,原始的夜与现代生活仿佛两重天,一时间竟不知是梦是真。数月后踏上归途,列车在轮船上过海,竟无丝毫晃动之感,船上灯火通明,如白昼,过了海却依然是长夜,又让人不知是幻是真。
一度我是不喜爱自己的城市的,或许是待得太久便生了厌倦。踏上海南路,我也一度是欣喜的,然而待得越久,我便越思念自己的城市,乡愁溢上来了,捂也捂不住。归家的夜车啊,第一次带给我的是这般纯粹的期盼。
偶尔会陪着老公带着孩子去看望县里的婆婆与亲戚,四十分钟的车程,冬天回家时,看着天光早早地一点点暗下去,灯火点亮了长路,我总是不肯有短暂的休息。我喜欢望着车窗外不同的风景,任凭它们从我的眼前一点点消失,就像是童年,总是睁大了双眼,感受着不一样的道路。我总是渴望抓住时光,渴望与夜行的驿车一样,摩擦着风。
许多相遇与别离,都是迅疾而易逝吧,许多快乐与忧伤,也都是这样短暂却又悠长吧。也许文字就是我夜行的驿车,载我奔向更多更远的明日阳光,每一个现在会成为过去,每一个现在也都会凝结未来,我的夜行,我的驿车。
有关思乡的名句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1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
14、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唐〕李白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16、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唐〕柳宗元
1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19、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20、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唐〕白居易
21、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唐〕白居易
关于思乡,亲情的散文文章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每当乘坐火车去外地的时候,最见不得的,就是沿途农家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路旁,一个个小小的院落在金色夕阳和漫天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美丽端庄,而那氤氲在小院上空的缕缕炊烟,则给这些宁静的农家小院平添了几许生动,几许温馨,尽管,这些场景在我的眼中只是一闪而过,可我当时,却仿佛可以嗅到弥漫在农家小屋里的饭菜的香味,仿佛正清晰的看到,小院的女主人在厨房里紧张的忙碌,男主人在里屋悠闲的吸烟,小孩子则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里精彩的动画片,这样的场景,总让我不可抑制的想起家中的父母妻儿,家中,此刻也是同样的场景吧,只是,少了一个我,那萦绕在屋顶的缕缕炊烟,就象一根根扯不断的丝线,牵扯着我想家的心,羁绊着我离家的脚步。
我是一个恋家的人,自从大学毕业以来,特别是结婚成家以后,就几乎没怎么离开过家,算来只有前年的一次单位公派进修离家的时间最长,为期半年,那段在外的日子很是难熬,每一天对我而言,都堪称度日如年,每当早晨饿着肚子上班的时候,就会分外想念妻子煮的香喷喷的小米粥,等到晚上下班了,科里的同事们都迫不及待的收拾好东西往家赶,只有我磨磨蹭蹭的呆到最后才走,因为回到冷清的宿舍我会更加的孤独寂寞。
有时候因为科里临时有加班任务,等到下班时已经是深夜了,孤零零的我一个人顶着满天星斗,走在冷清孤寂的街头,只有皎洁的月亮在默默陪伴着我,只有璀璨的星星在怜悯的注视着我,偶尔有出租车飞速的驶过,那急促的车轮声仿佛是乘客归心似箭的脚步,此情此景更加深了我对家和亲人的想念。路旁楼群里的灯光都已经熄灭了,整个城市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中,没有人会知道,窗外的街道上,一个异乡的游子正在月光下,晾晒着怎样绵长的思念,这绵长的思念,今夜将在他的梦中,为他编织怎样一条开满鲜花的回家的路。
一直很喜欢听那曲萨克斯独奏《回家》,尤其是出门在外的时候,悠扬而缠绵的乐曲中,泯一口清茶,然后,任凭那种温温的暖暖的感觉流经全身转入肺腑,此时,闭上眼睛,在淡淡的清香中,在美妙的旋律中,心,仿佛,已然踏上回家的路途。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一种传统,母亲会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女缝制一个口袋,里面装上家乡的泥土,等远离故土的儿女想家了,就会拿出口袋嗅嗅家乡泥土的芳香,又或者因为水土不服生病了,同伴们就会从口袋里取出一撮土,放在水里让病人喝下,这样就会“药到病除”了,现在想来,这土里,一定沉淀着浓郁的乡音乡情,所以喝下去,就可以抚慰那颗思乡的心吧。
我不由的想起了我一个作生意的朋友,因为工作的需要,常年出差在外,他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和他离婚了,现在,他的家中,只剩下他的老母亲和他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儿相依为伴,这位朋友在我们的眼里,过的很是潇洒,整天天南海北的到处走,可在一次酒后他发自肺腑的对我说,哥们,你别看我在外吃得好,住得好,玩的好,可我是真想家啊,想我年迈的妈妈和我可爱的女儿,每次完成出差任务往回返的时候,不管我当初是怎么来的,都一定要坐飞机回去,就想早点到家啊。
是啊,离开家乡的距离再短,在游子的心中也显的很漫长,回家的步履再快,游子们也会觉得太慢。
所谓归心似箭,就是如此啊。
小时候,我家老屋的屋檐下住着一对燕子,每年秋天的时候,它们就会飞走,等来年春暖花开了,它们就会飞回来,当时年幼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它们是怎么记住回家的路线的,那么远的路途,它们为什么从来不会走错呢?
等长大了,我也成为家乡的游子了,我就知道了,原来,回家的路,早已镌刻在每个游子思乡的心上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