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冬至

发布时间: 2019-07-01 12:42: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1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漫话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据有关资料介绍,冬至过节在汉代就己经开始,它盛于唐宋,沿袭至今。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在汉朝时,常以冬至为“冬节”,一些地方的官府不奥举行祝贺仪式“贺冬”,还例行放假休息。《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庭上下都要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度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到了唐、宋时期,冬至又成为了祭天祭祀祖宗的日子,这一天,皇帝也要兴师动众地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百姓在这一天要向亡故的父母尊长祭拜,直到今天,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在弘扬这一传统文化。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只知道冬至这个夜在一年的365天中是最长的,白天是最短的,是天黑得最早的,天亮得最晚的日子,至于其中还有着特殊的天文知识和风俗意义,就不得而知了。那时。在我们小孩子的眼睛里,冬至总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但能在这一天里可以吃到汤圆,那是一件最开心的事情。

  冬至,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在这一天就要包饺子吃,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如果从气候来说,从冬至开始就是进入了数九,天气变得更加寒冷起来,三九过后,气温才会逐渐回升,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不仅要防寒保暖,还要增添衣服,同时还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心情,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因为这个冬季容易得病。由于从冬至开始天突然发冷,有病的老年人如果不好好养身和保护自己,生命就会发生意外,特别是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毛病的人,一不注意就会生命危险,有的甚至过不了冬至这一天。而一旦熬过了冬至这一天,人逢天宇开阳,带病的身体经过调养和锻造自然会好起来。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冬至期间的身体保养,增强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在南方的故乡,冬至吃汤圆成为了乡村们的习俗。到了冬至,村里家家都要想法碾米粉,碾了米粉做汤圆。到了冬至的前一天早晨,母亲总会起得很早,她把晒干的糯稻谷背到村里的轧米厂进行碾轧,然后回家再把糯米往水桶里浸泡一两个小时,待糯米吸足水后,再将糯米从水中捞出凉干,然后去村里的碾磨房用机器打成米粉。到了冬至日的早晨,她就为我们兄弟姐妹们煮上一锅汤圆,全家人然后高高兴兴地饱餐一顿。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这汤圆是必须要吃的,这是母亲早已准备了的事情。

  记得母亲曾说:吃汤圆就是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也就是倡导家人和亲朋好友要团结拧成一股绳的意思。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一句传统的吉利话,含义深长,团圆就是要和谐,只要从吉利的地方想一个“圆”字,想什么都是快乐的,都是好的口语。

  冬至这一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点上香烛祭祀老祖宗,或者是过世的亲人,他们会在这个日子里,默默地悼念着那些逝去的亡灵。人们会丢下家里的一些繁忙聚在一起,点上几柱清香,阿弥陀佛地祭拜起来,有的还是泪水涟涟的思念着亲人。

  从冬至这一天开始,乡村的人们根据家属祖宗情况还要搬迁坟墓,或者买墓地给过世的亲人合葬等,这个仪式也大多在这个日子举行,祭祖时,全家人还会围在一起点起燃香火,然后点燃锡箔,跪拜时念念有词,希望那堆火能把后代的深深思念和祈祷化作烟雾送上天空,带去人们对祖宗的祝福,保佑他们在天堂幸福平安。祭祖后还要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七彩长条纸,把它们扎在小竹竿上,然后插在祖宗的坟墓土上,看它们在风中随风飘扬。当拜谒祖宗后,我们的悲哀就化作了色彩斑斓的天空,我们的思念就会和着长夜慢慢地离去。

  冬至的晚上,远离家乡的游子怎么办?远在他乡也不忘,人们也会想法祭祀自己的祖宗和先人。如今,这个冬至夜在如今也成了一些打工一族姐妹们用以寄托对远处的亲人那份思念之情的一个祭日。冬至这天,她们一般都在千里之外,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思念已故的亲人依旧。这时,她们就会在河边或空路边,或者在河边的小路边的转角处,划一圈石灰印,然后写上祭祀祖宗或者亲人的名字等,烧上几刀锡箔,以表示自己的孝顺之心。所以冬至夜每次走在路上,总会看到一堆堆火在燃烧。一堆堆火从大到小,烟由浓到薄慢慢散去,慢慢变小,留下了冬至夜人们对故人的又一次思念。烟雾中,每个人都脸上都印着一份虔诚,那念念有词的默语以及眼含泪水的伤感都是寄托着千般万般的思念。是她们用真情把思念与祈祷捎去暗色的天堂!

  关于冬至的民俗习惯很多。在江南水乡,除了人们喜欢吃汤圆外,冬至之夜还有全家会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古代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了疫鬼,横行乡里,继续残害百姓。但是,人们发现这个疫鬼最怕的是农民种植收获的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在北方的北京,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在我国的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糕,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按辈份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这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还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这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就赞不绝口,所以每年冬至都要吃狗肉,形成了习惯。后来此事从皇宫传到乡间,从此在民间也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代的人们传承了这个习俗,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还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体质强壮,开局之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个冬天就过去了。所以人们喜欢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历代诗人也为冬至写下诗歌,流传至今。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读来身临其境

  冬至日始,既是寒冷的开始,又是温暖亲情的起时,雪丛中藏着的春天已经躲在梅花枝头,“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花韵已经在孕育明媚的春天,当冬过去的时候,春天还会来迟吗?

本文标题: 漫话冬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528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冬至落笔成伤诚 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