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记录,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哪三种?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星岁纪...
时间的记录,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哪三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星岁纪年,生肖纪年。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扩展资料: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战国时期用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绕太阳一周用11.86年古人发现大约12年后木星又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
生肖纪年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1) 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3) 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宋•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题作“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岁星纪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颐斋引曰”题作“岁在单阏阳月晦日”,“单阏”就是用太岁纪年。
(4) 生肖纪年
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2、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3、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怎么记
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可以通过记忆法来帮助记忆。
使用记忆法记忆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
记忆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复杂的信息。对于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可以使用一些规律和关键词来辅助记忆,以便更容易回忆起每一个朝代的名称和顺序。
夏商周秦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的记忆法:
夏商周秦汉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可以通过记忆法来记住它们的顺序。其中,夏、商、周、秦、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朝代,顺序比较容易记忆。
然后,五代和十国是南北朝时期的混乱时期,也可以通过记忆五和十的数字来记住。接下来是宋、元、明、清这些相对稳定的朝代,再次使用关键词和数字来记忆。
清明五四七一九一二:
清明五四七一九一二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年份,也可以通过记忆这些数字来帮助记忆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清”和“明”是相邻的两个朝代,所以在记忆时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
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秦汉:
对于更早期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秦汉”的记忆法来帮助记忆顺序。根据中国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最早时期有“三皇五帝”。接着是“夏”、“商”、西周和秦、汉这些比较重要的朝代,记住这些关键词和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拓展知识:
除了以上提到的记忆法,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和辅助工具来帮助记忆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例如,可以制作时间轴或绘制简图,将每个朝代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并画出连接线表示它们的顺序。
还可以编写小诗、制作歌曲或制作记忆卡片等,以更富趣味性和创意性的方式来记忆。此外,阅读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也是增加对中国历史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
明朝时期,中国和欧洲都发生过哪些大事?
(2)抗日援朝(明日战争,公元1592年~公元1598年):当时日本在完成近代首次统一后国力大增,因要求朝鲜服从其统治无效后大举进攻朝鲜,因此朝鲜向明朝求救。而明朝经过几年的抗争,在朝鲜平壤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帮助朝鲜朝鲜李氏王朝收复了平壤,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是明朝在军事上的最后辉煌,也是中国第一次抗倭战争。
(3)明缅战争(公元1583年~公元1606年):缅甸派兵入侵云南地区,明朝惨败,战争给云南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4)明朝蒙古战争(贯穿了明朝历史),明朝胜多败少,有力地巩固了北方边疆。
(5)明朝后金战争(明清战争,公元1616年~公元1644年):明朝与后金(清朝)的艰难战争,也是明朝的国运之战,然而明朝负多胜少,最终灭亡。
(6)南明抗清战争(公元1644年~公元1682年):明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坚决抗清,企图回复明朝统治,但是由于各抗清势力之间的不团结与互相猜疑,再加上历史的大势潮流趋势,最终被清朝逐一击破而彻底失败。
(7)南明郑成功收费台湾(公元1661年~166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大败,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
(8)清朝俄罗斯战争(公元17世纪后半叶):沙俄帝国入侵占领了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清朝军队为收复湿地展开了两次围歼战,最终清朝军队成功收复黑龙江流域,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公元868年中国是什么朝代,西欧或者整个世界当时发生了什么大事?
唐朝第十二代皇帝 懿宗 李漼 859——873(14年) 年号:咸通(860——873)
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9),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庞勋起义,据颍口。十二月初,被戴可师击败退走。
同时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年份是怎么统一的
一直很纳闷,这个年份是怎么统一的。比如:公元227年,别的文明古国也是227年吗?采用公元纪年体系,使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年份统一,公元227年,在采用公元纪年的国家也是公元22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扩展资料:
公元纪年体系起源
现行西历即格里历,又译国瑞历、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称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元
以前中国民间采取的是干支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表示一年,如甲午年、戊戌年、庚子年等,我们很熟悉的一些历史事件都是通过干支纪年来称呼的,比如“甲午战争”就是因为战争发生在甲午年所以叫甲午战争。但干支纪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天干和地支的排列组合有限,每过60年就会轮回一次,因此在书写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的时候会出现混乱。
所以在历史书里面,我们一般会看到历史书中说时间,一般都是采用君主在位的年数来表示年份。比如我们看《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写“十年春,齐师伐我。”这个十年其实就是表示年份,这个10年表示的是鲁庄公十年,也就是鲁庄公在位的第十年。而到了西汉,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此后历史书上开始使用年号纪元。年号一般是由由皇帝发起的一种纪年名号,举个例子吧,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他当皇帝后就建元建隆,也就是说他当皇帝的那一年,就是公元960年,那一年就叫“建隆元年”,第二年就是“建隆二年”,然后可能用了几年他就觉得建隆这个年号用够了,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那么他可以发起改元。历史上赵匡胤在963年11月改元乾德,所以就是“乾德元年”。当然注意的是,皇帝改元是可以随便的,不一定要在正月初一改元,可能在年底或者年中改元,那么很多时候年号的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可能并不是整一年而只是几个月。还有一些皇帝登基几个月或者今天就死了,那么他的年号也用不不到1年。早期皇帝经常改元,其中武则天改元最为频繁,在位15年却改元14次。但到了明朝和清朝,皇帝改元次数逐渐减少,一般一个皇帝只是用一个年号移植到自己去世或者退位,因此民间开始使用年号来指代皇帝,如“永乐、正德、嘉靖、崇祯、康熙、乾隆、顺治”等等其实都是皇帝使用的年号。清朝灭亡后,民国开始使用公历,但是纪年依然使用“民国XX年”的用法,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正式采用公历纪元。当然台湾至今依然使用民国纪念,所以我们看一些台湾的节目的时候,如果与人说我是七三年出生地,那么他说的绝对是民国七十三年(即1984年)而不是1973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还保留年号这个制度,我们看日本的电视节目,说的平成XX年就是日本的年号,如2021年为日本的“平成三十年”。
我们今天的历史书里面的公元XXX年都是现代换算出来的,因为在古代,皇帝的在在位时间和改元时间属于重大事件,一般都记载的比较清楚,因此可以把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换成公历纪元。不过中国的明确纪元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公元前841年,再之前的记载都模糊不清,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里面再早以前的事情很多都没有具体时间。不过学术界也发起了断代工程,就是为了明确“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纪年,目前也有了一定的成效。
公元纪年的来历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