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
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
《资治通鉴》是一部以什么为形式的历史书呢?你如何理解?
中国第一部编年史通史。《资同治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全书294卷,历时19年。《史记》成书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历时1363年,跨越16个朝代,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的,起于五代后周世宗卫烈纣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先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是认为《资治通鉴》一书“有治道之资”,秦为之命名。由此可见,子同治简之名不仅是史官治史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以史为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认为《资治通鉴》一书“有治道之资”,秦赐名。由此可见,子同治简之名不仅是史官治史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以史为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是北宋司马光编辑的。北宋时期,经过中唐以来的长期混战,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学术文化繁荣。
同时,在内政方面也存在诸多弊端,皇权防御薄弱,“贫弱”和局势不稳。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一个非常萧条的时代,一个进步的时代,一个衰弱的时代。当时的君主、将军、仁人志士、普通百姓,大多在思考如何生活,寻找出路。《资治通鉴》所引史料丰富,除十七史外,杂史书数百种。书中的叙述往往是用几种材料写成的。年份、月份、事迹有差异的,一律修改,注明裁量理由,视为考证。《通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隋纪、和五代纪。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