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什么时候改叫西安的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
长安是什么时候改叫西安的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长安是何时改称西安的?
长安是何时改成西安的?又是谁给改的?
长安改名为西安发生于明朝洪武年间,为它如此改名的人就是这个时期的统治者朱元璋。“长安”这个名字最早诞生于汉朝,为其取名的人是刘邦。身处秦末乱世的刘邦在起义频发之际也顺应局势加入到起义军中,在经过一番打拼之后刘邦顺利得到天下。在夺得天下之后刘邦原想在原秦朝都城咸阳建都,但是咸阳已在战火中被毁坏殆尽,于是刘邦就近在它周围重新修建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就是长安,刘邦因期望以它为都城的汉朝政权能够长治久安而如此为它取名。后来汉朝政权因为王莽夺权而结束统治,长安也随之被更名为“常安”。待刘秀建立重建汉朝之后,该政权未在定都长安,而是建都洛阳。进入隋朝之后长安又被隋文帝下令改名为大兴城,但是唐朝取代隋朝之后它便又被改回长安城。
继唐朝之后长安又经历多次改名,它的曾用名包括大安府、陕西路以及京兆府等等。在这个时期里除了长安的名字不断发生变化之外,它的地位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唐朝结束统治之后长安便逐步失去国都地位,这之后不再有政权在此建都。这一变化也是导致长安被改名为西安的影响因素之一。朱元璋在趁乱夺得天下大权之后,他也同样没将都城设在长安,而是设在了他更为熟悉的南京。
在建都南京之后朱元璋开始就觉得长安的名字有点喧宾夺主,因为它早已不是政治中心,所以难以担当起“长治久安”这一重大寓意。基于这一点考虑,朱元璋决定将它改名为“西安”,因为它地处都城南京的西边。而“西安”这个新名字所代表的含义则是“安定西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