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德国是什么样的。统一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1870—189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德国安全战略选择有所改变...
一战前的德国是什么样的。
德国崛起于旧的欧洲体系的中心,它的建立冲击着周边国家的利益,并改变着各大国之间的相对地位。德意志人居住的空间,恰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在欧洲是邻国最多的国家。欧洲的主要国家大都有其天然疆界,俄国则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偏远。而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虽可做天然屏障,但其东、西部几乎是完全开放的。兼并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采矿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洛林的褐铁矿蕴藏量估计为7亿吨,而德国其他地方的总蕴藏量不过3亿吨。这就使德国保护这一地区成为维护其安全利益的主要内容之一。法国的威胁并没有因为法国在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减弱。而德国的东邻俄国,经过1859年的农奴改革后,实力有所上升,它向东南扩张,蚕食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扩张本性对德国的威胁仍然是巨大的。德国东西边界上弱小国家很少,很难获得新的领土,而且容易造成东西两线作战的局势。
统一后,促成德国工业化的第二个高潮。这个时期德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迅猛。到一战前,德国经济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了。德国工业结合高技术的发展,已经控制了大部分欧洲的工业力量。到1903年时,德国已是个潜在的霸主了。这个时期德国工业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贸易额随之大增。1913年德国占世界贸易比重的13%,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与之匹配的是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工业化时期积储起来的巨大工业生产力(物力、财力),本国市场已远远不能容纳。欧洲对于德国来说,扩展空间极小,要维护并扩大其经济安全利益,保护德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展,只有把目标瞄向海外。1914年德国资本输出高达440亿,德国工业开始插足于世界市场的竞争。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德国对安全利益的要求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康恩的“逐步升级战略”理论认为,利益强度的认定与一个国家的实力程度相关。当德国统一后实力与日俱增,对利益等级的认定就会升级,利益的范围更广,受威胁的程度更高。所以德国统一后,先是选择了建立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后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选择了进攻性的外交政策,争取世界霸权。前者是谋求力量的平衡,后者是谋求支配那些反对它或是可能威胁它的国家。进行这样两种战略选择,其实质都是想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
德国实施了“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其重点是削弱和孤立法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试图进一步削弱乃至摧毁法国。俾斯麦于1874年写道:“谁也不应抱有幻想。法国再次强大之日,就是和平结束之时。”为了防止俄法联盟,东西作战,1873年,德国促成缔结俄国、奥匈、德国三皇协定。1887年,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德俄关系保持着稳定。1890年,德国政府不再续订再保险条约,认为它已不能阻止法俄联盟的形成。德俄关系开始公开走向恶化。德国由于争夺海外殖民地,同英国的关系开始由冷淡走向恶化。争取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并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夺取“势力范围”,已成为德国对外政策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德国在亚洲、中近东、远东都进行了殖民扩张。1897年,武力强占了中国胶州湾。德国在瓜分中国的活动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最后,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列强间的紧张局势继续恶化。国家间利益扩张空间的接近,资源稀缺与利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冲突成为现实,并且不断加剧的原因。一战终于爆发。
统一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1870—189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德国安全战略选择有所改变.影响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因素有:
1.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实力对比、相关国家的政策取向等;
2.国家对威胁的主观判断;
3.国家对自身安全利益目标的界定。
比较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地位
德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力增强后想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利益,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一战时,其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主力在东线和南线应付沙俄和塞尔维亚等,而德国几乎是在以一国之力独对英法等强国,与英法进行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都打得有声有色,更是挫败了俄军夏季攻势,实力不可谓不强悍,德国也是同盟国中最后一个投降的。
二战前,德国仅仅花了二十年时间就恢复实力,甚至比一战时更强,这也是最初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害怕被德国拖入战争泥潭。二战中,德国先是闪击西欧,以闪电战的形式先后占领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连法国都被攻克,迫使英法不得不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来保存实力,几乎占领了出英国外的整西欧、北欧地区。而后更是与苏联开战,战争初期就占领了苏联大片欧洲领土,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在意大利基本是来搞笑的前提下,撑起了整个欧洲和非洲战局。同时,在二战中,也是轴心国中坚持最久的。
首先说明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处于奥匈帝国的支持者,也就是幕后大boss,但是由于当时的武器和战争资料不全,所以说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战争装备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战役,而且没有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而二战无论是战役武器等等都有比较丰富的资料,而且工业经济等也有显著的创新和进步。
因此我们就单说德国在二战: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德国的领导人,德国经历过一战的失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同时民众的复仇心理很重,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领导人,希特勒,不得不说,刨除他的侵略行为,他的军事能力政治能力外交能力绝对都是当时的天才人物,他当过基层军官,他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的积累,他本身也是一个好战的分子,他在一战中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这为他之后执掌德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本身也有着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如果在当时诸多的演说家中他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煽动力绝对是当时最好的,他的演讲或许并不是特别的华丽,语言中或许还有些许的错漏,但是往往他的声音一出,民众的情绪就会被瞬间调动起来,这是他的个人魅力,当时确实是少数,他的外交能力也是一个亮点,这个从联盟苏联,横扫欧洲就能看出来,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这样的坏处在于他迫害了很多外族人例如犹太人,而导致大量的科学家流亡别国,总而导致美国的科技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好处在于他获得了日耳曼等民族的大力支持,同时在经济军事上有了很多先进的举措,这导致了德国当时的工业能力大幅上升,跻身军事强国之列。
当时美国还没崛起,苏联科技力量也很薄弱,英国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法国强国不假,但是上层普遍无能,科技力量较德国差距越来越大,从装备来看,你就能发现,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二次大战后期,这些国家都明白了科技的重要,所以都增加了科技的研发,最后与德国相差不远,而美国由于前中期未参加战争,一直处于战争贩子的状态,所以实力积蓄最强,二战后登顶世界第一强国,因此,我们说在二战初期,德国是世界第一的强国,属于主要战争者,是领导地位,后期虽然也是领导地位,但是并不能说是第一强国,美国崛起苏联崛起,德国慢慢走向低谷。
一战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德国在二战中属于领导者的地位
二战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图册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成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力增强后想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利益,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一战时,其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主力在东线和南线应付沙俄和塞尔维亚等,而德国几乎是在以一国之力独对英法等强国,与英法进行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都打得有声有色,更是挫败了俄军夏季攻势,实力不可谓不强悍,德国也是同盟国中最后一个投降的。
二战前,德国仅仅花了二十年时间就恢复实力,甚至比一战时更强,这也是最初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害怕被德国拖入战争泥潭。二战中,德国先是闪击西欧,以闪电战的形式先后占领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连法国都被攻克,迫使英法不得不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来保存实力,几乎占领了出英国外的整西欧、北欧地区。而后更是与苏联开战,战争初期就占领了苏联大片欧洲领土,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在意大利基本是来搞笑的前提下,撑起了整个欧洲和非洲战局。同时,在二战中,也是轴心国中坚持最久的。
1)历史影响: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远远慢于欧洲其他列强,并且由于长期分裂造成民族凝聚力不强(这一点在二战时期没有出现,原因,你懂的)
2)军事力量:德国自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代就开始引领世界军事变革,发明了后膛装弹的枪械和新的火枪操练方法。俾斯麦时代德国率先成立参谋本部,指挥体制已经非常先进。克虏伯公司也在此时发展起来,军工水平世界一流。德国造的战列舰也质量非凡,只是数量略有不足。一战之前德国军事实力已非常强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一战前夕乃至一战即将结束德国军事力量都与当时的欧洲一哥英国并论,不过却仍然弱于英国)
二战
1)历史影响:阿道夫 希特勒的上台表明了德国人民反对凡尔赛条约的决心,所以多年来人民都之指出,二战一定会爆发,因为德国人已经生气了。这也间接说明了德国二战凝聚力和民心远超一战
2)军事力量:抛开士兵的因素,单论装备。德国在当时是世界上的工业第一强国,其军工制造业极端发达。如果希特勒不犯东西线同时开战的老毛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它的对手,包括苏联和美国。德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的失败,西欧还没有扫荡干净,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东进,攻击苏联。从开春一直打到深秋,还是没有打下苏联,只能退兵。美国的参战可以说是二战的转折点,当时的美国实力(综合实力,不特指军事实力)隐隐有超越德国的迹象。德国极力想清洗犹太人,诸如爱因斯坦等世界顶尖科学家纷纷逃难至美国,不仅让德国科技力量受损,更增强了盟国的实力。二战中期德国便开始研制核弹,但终究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完成。否则,德国如果率先拥有核武器,结果不堪设想。
综合上述,说明德国一战时期弱于二战,但是德国法西斯战败是必然的,盟军胜利不是侥幸,因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欧洲各国军事实力对比是怎样的?
1、美国: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公认的超级大国,其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生产上,地缘环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强,其良好的硬件和形象对世界各地精英有强大的吸引力。
凭借二战和战后中东地区的冲突,在五大洲都有驻扎大量精锐部队,控制了欧亚多国的政局。(海军和空军武器质量总体领先全球,数量是西欧和日本的总和),信息技术先进,空间技术一流,具有太空站实力,海军实力优势明显,作战理念先进,特点是先发制人,深入敌国作战,把威胁(包括对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中俄实行谈判-遏制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作战,对其他国家,实行非友即敌的政策,设法尽量军事打击敌对国,此战略在911后国内受到更多支持。在做为头号强国的几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胜多败少,有时陷入泥潭,但对其自身利益不构成致命影响。
2、俄罗斯:亚欧大陆战略进攻型军队,技术基础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数量上仍跟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本土作战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3、法国:全球性军队,微型超级大国,工农业非常发达,体系完整,但因为国小人少,战略资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较弱,北约内部独立的军事大国,海空军队战斗力强而灵活,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国内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协调欧盟各国的利益使欧洲一体化最终统一,以遏制大国对西欧的控制,(2004-2005年独立控制非洲一个跟伊拉克实力相当的国家,这点较美国的成功)。
4、英国:全球性军队,但军工业体系欠完整,太空作战相对落后,故常担当美、法等国的跟随者,工业发达,国内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有回升势头,军队作战思想非常先进,文化底蕴深厚,重视情报收集,持久站、反游击战历史悠久。
5、德国:欧洲地区性的军队,工业生产力非常强,技术尖端,但因美法的双重控制体系欠完整,因为国小封闭,抗制裁能力弱,其国民素质一流,文化深厚,战斗意志和战术思想文明世界而富有创造力,陆军战斗在欧洲首屈一指。
6、日本:地区性军队,战后在美国的重点支持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但抗制裁能力较弱,在未被完全孤立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武装为亚洲超强的战斗力,民性凶悍残忍,组织纪律性很强。
7、意大利:明显受制于美国的,欧洲和中东地区性的军队,因为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令美国在战后对其重点培养,使其在战后由弱小而半分裂的弱国成为军事实力和潜在武器生产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强国。
8、韩国:东北亚重要军事力量,但受制约于美日,地方狭窄,抗制裁能力很弱,新兴发达的工业和技术大国,国民民族意识非常强,民性凶悍,组织纪律一流。
9、西班牙:类似于意大利的欧洲和中东地区性军队,增经被国际孤立,加入北约和欧盟时间较晚,近年海军军事力量在美国和欧盟的支持下发展迅速,非常积极的参加美国和法国主导的国际热点地区的控制,扩展实力范围很快。
10、中国大陆:防御性的大国军队,军事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初步具有空间战和信息战的能力,但军队总体科技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主要高新技术依靠对外国的产权的引进,而任何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输出设限重重。国民重视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灵活性,然而自身发明创造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常常被别国利用。因为人多地质少,周边强弱敌对实力林立,且缺少对海外资源的控制,国内资源现在已经超负荷运用,抗制裁封锁能力较弱,民性比较温良,过分依赖和相信联合国,遵循与领为善,缺乏侵略性,官方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胜于提高技战水平。但由于人民勤奋坚韧,文化底蕴深厚,在国民生存权威胁之时,智慧能充分用到战争中,国家维系了数千年不倒。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分别是1914年7月28日和1918年11月11日。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皇储在塞尔维亚被刺杀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这一次战争的爆发其实就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德国的同盟国最终不敌人数众多的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实力排名榜
1.英国:综合国力依然世界第一。
2.德国:快速崛起想谋求挑战世界第一宝座。
3.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军事上落后于列强。
4.法国:欧洲前任第一。
4.沙俄:国土世界老二军事力量强。
5.奥匈帝国:欧洲强国之一但是外交依附德。
6.日本:后起之秀的强国,民族凝聚力超强。
7.意大利:后起。
8西班牙:一般
9.中国:GDP人均很低,比较落后农业国。
一战各国军事实力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有比较大的差距。首先,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接下去应该是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一战东线战场,1500万的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的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但这还不是德国的主要实力,德国在西线战场上,也有自己的军队。西线战场共造成英法美联军伤亡高达1000万。而在这英法美联军中,又属法国伤亡最为严重,英国其次,美国最后。
东线战场俄国以一个国家之力就与德奥联军相抗了快四年的时间,可见俄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比较强的。而西线战场从凡尔登战役之后,几乎就是英国一个国家在支撑,法国只在1917年发动了一个百万大军的攻势,但是这场战争打得法国差点亡国。
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在这些大国面前是比较弱的,但是比当时的日本要强上许多。一战前,塞尔维亚是兵力只有25万,战时达到了40万。奥匈帝国前后两次入侵,都是奥匈帝国的伤亡更加惨重一些。罗马尼亚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弱的,在一个星期内,就被德奥联军消灭了30万左右的大军。
结束时间
一战结束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想要趁机吞并塞尔维亚。俄国和法国则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也在暗中支持俄、法。随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开战,整个欧洲大陆都陷入了战争之中。德国在8月份率先发动进攻,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还对法国发起了进攻。于是9月初,德军与法军就发生了马恩河战役。
随后,俄国在东线发动战争,于是德国只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去东线。日本看到战争爆发后,趁机强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也对德宣战,占领了属于同盟国的太平洋岛屿。10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与俄军在高加索附近进行激战,俄军战败。
奥匈帝国被塞尔维亚击败后,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帮助奥匈攻打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不敌奥保联军,被同盟国占领。1915年5月,意大利开始对奥匈帝国宣战,但是全部被击败。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同年,罗马尼亚、希腊、美国等加入协约国参战。终于在1918年,德国全线溃退,奥匈帝国解体,战争结束。
一战德军的表现
一战德军的军事实力应该是各个交战国之间最强的,同时也是德国本国军事实力最强的时期,二战时期的德军完全比不上一战的德军。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德军在东线打垮了俄国,又在西线抗住了英法联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凡尔登战役的第一阶段时,德军进攻法国,几乎占领了法国所有的防御工事。在这一阶段,法军死亡加失踪共17.9万,伤24.4万;而德国死亡加失踪7.2万,伤20.6万。不过这也主要与法军的命令有一点关系,当时法军主帅下令不允许投降,于是大批大批的法军战死。
一战带来的影响解析:一战是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一点,战争总是会带来灾难。而像一战这样的大型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
1919年-1933年的德国算是跟英国一样的帝国主义列强还是跟中国一样的被压迫民族?
属于国家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全部被战胜国瓜分了,而自己本土也丢掉了2个省
再者还限制它的军队
如果压迫的是民族早就像中国这样了
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对于德国的态度),英国希望限制下就好了,但是不限制太多,因为不想法国独霸欧洲大陆,而法国则希望德国彻底被压制住永远也没翻身的希望,这样自己就能在欧洲大陆称霸.
假如这两个国家不互相有私心,那么德国早完蛋了
二战过去那么多年了,现在德国的军力和军事水平到底如何?
德国的潜艇和水面常规舰艇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德国军队的单兵战斗能力和单兵装备也是数一数二的,德国拥有及其良好的国民动员体系,战争发生后国家机器的运转保障也是很高的。德国的装甲力量是冷战时期对抗苏联装甲集群的重要力量,德国陆军的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不亚于美军海军陆战队。
德国国防政策的最高目标是确保德国的和平、自由和独立,并规定联邦国防军是一支纯粹防御性军队,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不掌握和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建军重点是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制定新军备规划,压缩部队规模,裁减武器装备。德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就不错,能够自主研发台风这样的先进三代战斗机。
德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战略从本土防御转向危机处置和预防;推动建立欧洲自主的防卫力量,使欧盟和北约在危机处置上成为平等伙伴;拓展德军军事能力建设,积极参与防区外作战行动并确保德军在需要时迅速重建本土防御能力。德国军力排行经常与法国并列第四,而日本出现更多的则是第六的位置。虽然几年来这个排行在变化。
德国陆军由于长期的去军事化建设,兵源总数只有17万,和日本一样都是小而精的发展战略。德国陆军的优势在于不像日本被铁链拴住,而是拥有绝对的军事自主权、武器装备门类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牵引式火炮和自行火炮的数量都要比日本大得多。坦克装甲车辆方面,德国与日本齐头并进,但是德国的豹2坦克有多个用途的外销出口型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