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代表是谁?分类:,社会民生,军事,问题描述:,………………,解析:,奥托·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代表是谁?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问题描述:
………………
解析:
奥托·冯·俾斯麦
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 *** 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 *** ,有各自独立的 *** 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 *** ,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 *** “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问题描述:
………………
解析:
奥托·冯·俾斯麦
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 *** 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 *** ,有各自独立的 *** 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 *** ,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 *** “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美国在二战的角色--美国当时的国内情况是这样的。一方面,美国从一次大战的经验出发,很明显的倾向于坐山观虎斗的政策。如果要发挥象那些爱美花痴们梦想的那样“发挥扭转战局”的作用,美国人的最好出场机会自然是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时候。另一方面,美国自己还在消化经济危机的后果,正处于罗斯福的“新政”后期的恢复和建设之中。美国当时的主流民意并不是向我们某些爱美人士的想法要美国出头“维护世界正义”,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其他地方的战争和美国是毫无关系的”。------------------当然,要为美国人民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狐狸般狡猾,蜘蛛般耐心的总统----罗斯福。这位世界有史以来最最伟大的残疾人有远大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全局观念。---------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当仔细地研究了世界的形势之后,罗斯福发现,现在半个地球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战斗是20世纪上帝给美国最完美的礼物。
--------世界的霸权,或者更精确的说,西方世界的霸权,即将从19世纪的英国转手给20世纪的美国。有一些“有识之士”告诉我们“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人类安全、民主、自由的价值完全在一个轨道上”,那仅仅是他们的一相情愿。------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的表现可以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美国追求的是一枝独秀的国际领导地位而不是所谓的“世界和平”。
在1941年之前,罗斯福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请注意,对于“爱好民主”的人士来说,这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所为实际上是完全违背当时美国的“中立法案”。作为一个“中立国”,美国的这种“租借法案”完全是一种偏向一方的支持。--------有些人会说,是啊,这是罗斯福冒着巨大的风险支持“正义的一方”,但是俺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美国要支持的是“形势较弱的一方”,因此在欧洲,是英国,以及后来的苏联,而在亚洲,中国成了“遏制日本的工具”。-------这位目光远大的总统慷慨的向这些“工具”们提供战略物资----当然,并不是无偿的,而是“贷款”。------同时,罗斯福又尽量的挑拨德国和日本,想使这两个国家成为先动手的“流氓”,这样他就有借口使美国加入这场战争。------恰如我们看到的,在大西洋,美国的驱逐舰直接给英国的军火船护航,而在亚洲,美国对日本施加越来越重的压力。-------终于,日本人,短视而鲁莽的日本人,(如果他们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选择“北进”,那二次大战的结局可能会大有不同),按奈不住了。------一个广泛流传的事实是美国人在珍珠港事变的前夕已经破译了密码,并得知日本对美国的攻击已经迫在眉睫,但罗斯福并没有给珍珠港足够的提醒。--------在决定世界命运的关头,罗斯福的远见和冷酷都是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领袖们。
-----终于,珍珠港事变发生了,虽然是一场出乎意料之外的过于惨重的失败,但对于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日本人用一场战术上辉煌的胜利换来了战略上彻底的失败。-----中途岛的战役由于美国方面出色的指挥和密码的破获,使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大大提前。在此之后,日本人在太平洋就只能成为一只只等候屠杀的火鸡。------这个极为壮烈而力量悬殊的战斗在最后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做了结尾。-----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之后的所有雄心勃勃的奋斗随着1945年8月15日成为了泡影。
而在欧洲,斯大林苦等了3年才盼来了诺曼底登陆。希特勒的横扫欧亚的大军的大部分精华融化在了俄罗斯无尽的原野之上。-------苏联在二次大战中贡献了将近2700万生命---以至于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的男女比例和离婚率都大大的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在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的欧洲,美国人如愿以偿的以近乎微不足道的代价获得了“解放者”的称号,和一大伙由于在战争中失去了绝大多数的本钱而不得不依偎在美国四周的小伙伴们。----这其中就有丘吉尔肥硕的身躯和戴高乐不服气的眼神。
------一个德国历史学家曾经这样总结道,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以如此微小的代价赢得世界的霸权。------罗斯福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做到了。--------几乎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当然不能算意大利这种街头混混)都在二次大战大伤元气。----苏联的损失前面已经看到了,英国从一个老牌帝国沦为美国后面的跟班。法国很快的在奠边府一战失去了越南,并陷入阿尔及利亚的战争而最后狼狈的退出。德国为二战付出了几十年的分裂。日本一直到现在还只能羞答答地把他们的军队称之为“自卫队”,--------而美国呢,从此成为北约的老大,整个西方世界的领袖。这就是美国从二次大战里获得的回报。
------这并不是一个“勇者”国家带领大伙斗“恶龙”的故事。-----这是一个幸运的国家在全世界都倒霉的时候通过一个狡诈的总统从精疲力尽的强国里获取世界领导权的故事。------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世界的霸权,或者更精确的说,西方世界的霸权,即将从19世纪的英国转手给20世纪的美国。有一些“有识之士”告诉我们“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人类安全、民主、自由的价值完全在一个轨道上”,那仅仅是他们的一相情愿。------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的表现可以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美国追求的是一枝独秀的国际领导地位而不是所谓的“世界和平”。
在1941年之前,罗斯福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请注意,对于“爱好民主”的人士来说,这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所为实际上是完全违背当时美国的“中立法案”。作为一个“中立国”,美国的这种“租借法案”完全是一种偏向一方的支持。--------有些人会说,是啊,这是罗斯福冒着巨大的风险支持“正义的一方”,但是俺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美国要支持的是“形势较弱的一方”,因此在欧洲,是英国,以及后来的苏联,而在亚洲,中国成了“遏制日本的工具”。-------这位目光远大的总统慷慨的向这些“工具”们提供战略物资----当然,并不是无偿的,而是“贷款”。------同时,罗斯福又尽量的挑拨德国和日本,想使这两个国家成为先动手的“流氓”,这样他就有借口使美国加入这场战争。------恰如我们看到的,在大西洋,美国的驱逐舰直接给英国的军火船护航,而在亚洲,美国对日本施加越来越重的压力。-------终于,日本人,短视而鲁莽的日本人,(如果他们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选择“北进”,那二次大战的结局可能会大有不同),按奈不住了。------一个广泛流传的事实是美国人在珍珠港事变的前夕已经破译了密码,并得知日本对美国的攻击已经迫在眉睫,但罗斯福并没有给珍珠港足够的提醒。--------在决定世界命运的关头,罗斯福的远见和冷酷都是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领袖们。
-----终于,珍珠港事变发生了,虽然是一场出乎意料之外的过于惨重的失败,但对于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日本人用一场战术上辉煌的胜利换来了战略上彻底的失败。-----中途岛的战役由于美国方面出色的指挥和密码的破获,使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大大提前。在此之后,日本人在太平洋就只能成为一只只等候屠杀的火鸡。------这个极为壮烈而力量悬殊的战斗在最后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做了结尾。-----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之后的所有雄心勃勃的奋斗随着1945年8月15日成为了泡影。
而在欧洲,斯大林苦等了3年才盼来了诺曼底登陆。希特勒的横扫欧亚的大军的大部分精华融化在了俄罗斯无尽的原野之上。-------苏联在二次大战中贡献了将近2700万生命---以至于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的男女比例和离婚率都大大的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在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的欧洲,美国人如愿以偿的以近乎微不足道的代价获得了“解放者”的称号,和一大伙由于在战争中失去了绝大多数的本钱而不得不依偎在美国四周的小伙伴们。----这其中就有丘吉尔肥硕的身躯和戴高乐不服气的眼神。
------一个德国历史学家曾经这样总结道,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以如此微小的代价赢得世界的霸权。------罗斯福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做到了。--------几乎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当然不能算意大利这种街头混混)都在二次大战大伤元气。----苏联的损失前面已经看到了,英国从一个老牌帝国沦为美国后面的跟班。法国很快的在奠边府一战失去了越南,并陷入阿尔及利亚的战争而最后狼狈的退出。德国为二战付出了几十年的分裂。日本一直到现在还只能羞答答地把他们的军队称之为“自卫队”,--------而美国呢,从此成为北约的老大,整个西方世界的领袖。这就是美国从二次大战里获得的回报。
------这并不是一个“勇者”国家带领大伙斗“恶龙”的故事。-----这是一个幸运的国家在全世界都倒霉的时候通过一个狡诈的总统从精疲力尽的强国里获取世界领导权的故事。------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法西斯主义轴心国的角色,都在美国的支持下,都注重科教兴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低姿态.不同的是德国当时分裂,一半由美国支持,另一半由苏联支持,开始时,美苏争霸开始在军事,外交,政治的的竞赛,美国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后来由于苏联解体最终形成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发动战争者,屠杀者,毁灭人道者。
对内: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例如,德国的政治警察“盖世太保”,可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成千上万的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搜捕所谓的“国家的敌人”,对人民进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势力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他们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用独裁代替民主。
对外:法西斯政权都狂热的进行侵略和扩张,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
对内: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例如,德国的政治警察“盖世太保”,可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成千上万的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搜捕所谓的“国家的敌人”,对人民进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势力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他们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用独裁代替民主。
对外:法西斯政权都狂热的进行侵略和扩张,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
都是扮演暴力、残忍角色的。
二战战犯 二战元凶
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上升到1913年的15.7%;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上升到12.6%,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德国是一个崇尚科学,严谨,团结,进取的一个民族,国家。除了汽车,近代很多发明虽然不是德国发明的,但是一旦新事物到了德国人手里,就能玩出很多新花样,例如飞机,飞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可是到了德国人手机,就能升级为性能更加优异的战斗机,轰炸机,到了而已,更是把螺旋桨飞机升级为喷气式飞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就是德国人发明的,甚至世界上第一架隐形飞机都是德国人发明的,是美国人把技术拿走今天才有隐形飞机的量产。据说,如果不是二战战败,德国人甚至能把UFO,飞碟给研制出来,只可惜,由于二战战败,德国人把飞碟的设计图纸给销毁了。总之,德国人的优点很多,很值得学习。
地理位置:西北邻北海,东北邻波罗的海。处欧洲中部,有荷兰、法国等 9 个陆上邻国。
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波德平原、中德山地、巴伐利亚高原。
航运便利:河流多,有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等。又有运河相通。基尔运河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
工业强国:工业分布大分散、小集中。
严谨善思:有许多优秀人物,如:爱因斯坦、贝多芬等。
主要城市:首都柏林;汉堡;慕尼黑。
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波德平原、中德山地、巴伐利亚高原。
航运便利:河流多,有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等。又有运河相通。基尔运河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
工业强国:工业分布大分散、小集中。
严谨善思:有许多优秀人物,如:爱因斯坦、贝多芬等。
主要城市:首都柏林;汉堡;慕尼黑。
德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3.2.古代历史 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意志地区,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类似的战斗战术。公元9年,舍罗斯克人首领阿米纽斯(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瓦卢斯所领导的罗马军团,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才得以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了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和弗里斯兰人等。 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德意志是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3.3.近代历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德国)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9000多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概况: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 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得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和一个共和国。1、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2、第二帝国是指1871-1918的德意志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铁血宰相贝斯迈功不可没,第一次统一德国。3、第一共和国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4、第三帝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带领纳粹党上台执政,魏玛共和国结束。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第三帝国宣告完结。德国为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1990年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即国庆日。
19世纪前德国是很多国家组成的 19世纪初 脾斯麦任德国首相 他演说的铁血长卷解决德国四分五裂的状况 在整个19世纪德国发动无数战役 从拿破仑三世掠取法国部分领土 三十年战争中入侵奥地利迫使奥地利割地给德国 1872年 德皇威廉二世与脾斯麦宣布德国统一 脾斯麦任德国总理 之后德国不断入侵其他国家 1895年迫使清政府把胶东划分给德国租界 德国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45年苏联占领柏林 英美苏法四国在波茨坦签订协议 把德国分为两个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也就是东德西德 1991年由于西方的冷战基本结束 再加之苏联解体 苏美英法统治也到期 两德统一
德国是日尔曼民族 能面对以前的错误不象小日本
本文标题: 德国在世界历史中扮演者怎样的一个角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95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