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的结局为什么都这么惨

发布时间: 2023-08-24 11:02: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诸葛亮一家在魏蜀吴三国混的不错,为何末了都落得灭顶之灾下场?为何末了都落得灭顶之灾下场?有些是自己作死,比如诸葛恪,辅佐孙登上位...

诸葛家族的结局为什么都这么惨

诸葛亮一家在魏蜀吴三国混的不错,为何末了都落得灭顶之灾下场?

为何末了都落得灭顶之灾下场?

有些是自己作死,比如诸葛恪,辅佐孙登上位,只是居功自傲,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太过于自负,最后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诸葛瑾是孙权的谋士两次都参加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只是后来因为奸臣当道,他没有插手最后被孙权斥责。最后病逝了。他也是活的挺悲催的,默默掬把同情泪。

诸葛亮的家族在三国那可是不一般的存在,可以用威风凛凛来形容,特别是诸葛亮,刘备的军事,帮助刘备打了很多胜仗。还建立了刘氏江山,可谓是居功至伟。只是他的家族最后却被灭得凄凉。几乎都在本国被收拾了。那简直就是灭门了。诸葛家族也是损失惨重。

诸葛亮有一个儿子叫诸葛瞻,还有一个养子,诸葛瞻运气不错成蜀汉的驸马爷,又是做将军又是做尚书的特别风光,只是他也有不幸的时候,那就是在邓艾攻蜀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在了绵竹。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只有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和诸葛尚的弟弟诸葛京没有被处死。他俩运气是真不错,才保住了性命。

诸葛恪自小就很聪明,长大了建树也很多,就是有点太自负了。最后被孙亮在宴席中杀害了,还诛了他的三族,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非要去伐曹魏,最后失败了还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丢掉了。这能怪谁,人还是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才能安全幸运的过完一辈子。不用担心随时会身首异处。

因为诸葛亮一家都善于谋略,会被人利用,也会被人记恨,所以落了灭顶之灾。
虽然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国混的不错,但是他在落的灭顶之灾的时候,大家都不想跟自己牵扯太多吧!
诸葛亮家族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很大,不仅在蜀汉和东吴政权里担任丞相,连两国共同的对手曹魏,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士出任要职,可谓通吃三国、显赫无比。不过这个显贵的家族最终的命运却极为悲惨。
就是因为他们一家都善于谋略,在三国都混的不错,他们就担心他会成为祸害,所以就都被杀害了。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诸葛家族,为何会走向没落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提起诸葛家族,我们不由自主首先想到的是鞠躬尽瘁的三国名臣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诫子书》到现在仍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诸葛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诸葛家族中如诸葛恪手握重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时历史的走势。但名声如此显赫的大家族却在南北朝时期逐渐没落以至于最终竟衰败不堪,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垄断门阀遍地起 士族风气正当时

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的地位日益提高。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意见,随着传播儒学、培养儒士的“太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儒家人才参与朝政,并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儒家人才在政治中权重的提高,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为九品中正制出现并占据重要地位铺好了垫脚石。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使得“累世公卿”的现象愈发成为常态,寒门弟子难以拥有跨越阶级差别、参与政治进而提高自身地位的机会。而士族弟子自出生时便注定了自己未来将会成为官员。

我们所熟知的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又被称为“王右军”,这里的右军指的就是右军将军的官职。王羲之承袭了父亲的官职,便是当时“累世公卿”现象的体现。

“累世公卿”为士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也是诸葛家族能够家大业大很重要的因素。同时,由于西汉初年以“黄老之学”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天下统一,战事减少,百姓可以专心生产,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这些因素促进了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日后士家大族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大家族拥有了充足的政治势力后,也就拥有了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他们可以购置更多的土地,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提高家族的影响力,巩固自身的声威和权势。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便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据《仲长统传》:“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当时士族通过囤地、雇佣劳动力以此形成自己的田庄,田庄的高度独立性使其成为了概念版的小候国。

九品中正制成为官方制度,因此社会对士家大族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士族风气广泛传播为士家大族现象巩固做了进一步的推进。

分别执掌魏国、蜀国、吴国军政大权的诸葛家族,为何最终的结局却凄惨无比?

诸葛家族结局如此凄惨都是政治斗争还有军事斗争的结果。诸葛三兄弟都是才华横溢手握重拳的人,他们三个人的结局都是比较凄惨的。在战乱的时期,诸葛三兄弟都在朝为官,所以根本避免不了被拉入政治和军事斗争,稍不留神就会惨死。而诸葛三兄弟虽然都曾在三国中位居高官,手握重拳,但是他们三个的结局都的确不是很好。

三兄弟的大哥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治理蜀国,诸葛亮带病多次北伐,不负刘备的期待,一生都用来回报刘备的恩情。在刘备死之后还一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并且依旧为了刘备的梦想带病北伐。诸葛亮的地位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诸葛亮最后却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他没有完成刘备的梦想便去世了,我觉得诸葛亮还挺凄惨的。诸葛亮的后代并没有参与政治,大多都归隐山林。


老二诸葛瑾一生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他为孙权也做出来很重要的贡献。诸葛瑾还和诸葛亮合作过,他们一起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强大的曹操的军队。他一生都兢兢业业做着属于自己权力范畴中的事,他还算是生活比较平凡的,最后安然死去。也并没有恢复诸葛世家的势力。


老三诸葛诞在晚年背叛了曹魏政权最后被斩杀,而且在历史上的声誉非常的差。老二老三他们的后代大多都在政治斗争中丧命,几乎很少有人存活。总而言之,诸葛家的后代在他们之后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水花。

权力太大的时候,欲望就会膨胀,免不得触及皇帝政权。
可能在当时乱世之中,稍有不慎就会结局凄惨无比。
诸葛家族毕竟是一个家族 当然比不过帝王的权利了
谋士家族虽然受到帝王的重用,但是也会引起猜忌,容易因为被怀疑而杀害。

三国时期,为什么最后诸葛亮的家族会全部灭绝?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家族最后被灭绝,是因为仇家很多?还是盛极必衰?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说谁是三国第一军师,那就非诸葛亮莫属了,但是最后诸葛亮的结局并不这么好,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秋风五丈原;儿子诸葛瞻战死绵竹:哥哥诸葛瑾,由于自家的神童诸葛咯惨遭灭族;弟弟诸葛均在蜀为官;诸葛诞造反不成,同样被诛灭三族。

我们可以看下,诸葛亮额这一大家族。可以说得上是每个人都是很有才华的。都是可以在当时的乱世所生活下去的,而且可以看出在当时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他们兄弟几人并没有将全部身家压在一国上。

还有就是纵观三国,这不仅仅是诸葛家的事情,还是关乎着当时荆囊士族的普遍问题。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当时的家族本身就与当时的社会性质有矛盾。各个集团都是代表着士族的利益。而蜀国又比其他两国士族要弱很多。

最终的结果就是荆囊士族的衰落,就像诸葛亮家族的覆灭一样,这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的例子。

其实我们看过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就可以知道,曹操这个人虽然有士族的追随,但是曹操本人不仅不感冒士族,反而可以说是铁了心要灭掉士族,而后面的曹家也是这样的。所以后面才被司马家族代表的士族利益集团所灭。

所以,诸葛亮这一类的士族在魏灭另外两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灭亡。毕竟当时大当权者曹家以及后来的司马家都是不想士族继续这样下去的,曹家和司马家在位是都狠狠的撸了一把士族。

诸葛亮足智多谋,可他后裔的命运,实在让人叹息。正史中诸葛亮的直系后代,有一子两孙,魏国攻打蜀汉时,诸葛亮独子诸葛瞻与长孙战死绵竹,唯有诸葛亮之幼孙存活下来,蜀汉灭亡。

说到诸葛亮,他是中国古代最受称赞的政治家,如今依旧为世人称颂。诸葛亮是刘备的谋臣,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有些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去辅佐自己的姨父刘表,投靠事业蒸蒸日上的曹操,反而辅佐寄人篱下的刘备呢?原因为何?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官僚世家,东汉琅琊郡阳都县人士(现山东沂南),三国时期蜀国丞相,由于年幼父母双亡,便由叔父诸葛玄代为抚养。

公元197年,诸葛玄去死,年仅16岁的诸葛亮与弟弟相依为命,在隆中隐居,史书中记载他们过着:“躬耕陇亩”的生活,意为亲自耕种田地,自力更生。直到27岁,刘备请他出山,成为刘备的谋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选择辅佐寄人篱下的刘备,而不是刘表和曹操呢?

众所周知,曹操惜才,屡次发布求贤令,诸葛亮并没投靠求贤若渴的曹操,因为诸葛亮在选主时是有要求的,符合他要求的并不多。诸葛亮都有哪些要求?

第一、雄才大略、有胸怀之人,不斤斤计较且能赏识重用人才。

第二,雄才大略之人手下没有太多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人才。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诸葛亮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文韬武略,而刘表不具备雄才大略。曹操手下人才太多,可供诸葛亮施展的空间不够。

对于刘备而言,他缺少出色的谋略之臣,关羽和张飞都是武将,所以刘备多次请诸葛亮出山,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自己,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从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中可以找出原因。内容是: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意为微臣只不过是以耕田维生的一介草民,先帝不嫌弃我身份低微,一连三次劳动大驾来看望我,向我询问天下之大事,我非常感激。于是愿意出山跟随先帝,为先帝效犬马之劳,直到生命终止。

诸葛亮不仅觉得刘备雄才大略,而且刘备手下没有厉害的谋士,而且诸葛亮对刘备是非常感激的,所以才会终身追随刘备。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满足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不惜生命,北伐曹魏。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还在隆中隐居的时候,曾向刘备出谋划策,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若跨有荆、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寃、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处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意思是想要匡扶汉室,完成霸业,先要拿下荆州,然后是益州,等到时机到来时,可以发动钳形攻势。

公元208年,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刘备任诸葛亮为军事中郎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屡次北伐曹魏失败而归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备临死前托孤,让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及统一全国的遗愿,便多次北伐曹魏,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势力最强,蜀国其实最弱,弱者主动向强者发动战争,胜算不大,所以后人评价诸葛亮为“知其而不可为而为之”。

公元227年,诸葛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四年,终于率领大军北上,从此以后,开始长达七年的北伐战争。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大军攻取祁山(甘肃省祁山葆),诸葛亮在战略上非常谨慎,但任命马谡为先锋,他失误了,马谡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先锋官,没有实战经验。最后被曹魏将领张郃切断水资源,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同年,诸葛亮改变路线,进攻陈仓(陕西宝鸡),攻打二十多天后,由于军粮不够,这时曹魏的援军赶到,诸葛亮只能撤回汉中。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次攻取祁山,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坚决不出战,采取乌龟战术,司马懿想自己的粮草多,可以就地取食,乌龟战术可以让诸葛亮粮草耗尽,而被迫退军,北伐再次失败。

公元234年,诸葛亮觉得自己数日不多,做好精心准备想冒险一搏,匡扶汉室,在北伐过程中,由于体力透支,病逝于军中,终年54岁。

想要攻取曹魏,是何等的困难,翻越秦岭是多大的工程,连诗人李白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北伐战争中,蜀汉无能在哪方面都不占优势,很难取得胜利,诸葛亮临死前也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他没想到,在他死后不到30年,蜀汉灭亡。

诸葛亮的儿孙结局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娶蜀汉公主,由于后主刘禅后期宠信黄皓,导致蜀汉逐步走向衰落。公元263年,曹魏率军攻打蜀汉,曹魏将领邓艾攻入成都,诸葛瞻便率军抵抗敌军。诸葛瞻由于不听取尚书郎黄崇的妙计,让敌人攻入平原,前锋战败,诸葛瞻退守锦竹,这时曹魏将领邓艾劝他投降,诸葛瞻拒不投降,还把邓艾派的使者给杀了,奋勇抗战。汉魏最后一战在绵竹,魏军前后两次出战,将汉军击败,诸葛瞻战死,蜀汉灭亡。诸葛瞻是诸葛亮唯一的亲生儿子。

诸葛尚乃诸葛瞻之长子,诸葛亮之孙,蜀汉在绵竹决一死战时,诸葛尚与其父诸葛瞻战死绵竹,年仅十九岁。

诸葛亮的直系后代只剩下诸葛京,由于诸葛京没有达到参军的年纪,幸运的逃过一劫,晋朝统一三国后,任命诸葛京为官吏,移居到中原一带。

诸葛氏,三国时期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家族,大家熟知的有诸葛亮。诸葛氏共同的祖先是诸葛丰,西汉名臣。到东汉末年,诸葛丰后代有名字的有四个人,诸葛亮三兄弟和族弟诸葛诞。
诸葛氏四兄弟,分仕三国,诸葛亮在蜀汉,蜀汉得到了其中的龙;诸葛瑾在吴国,
吴国得到了其中的虎;诸葛诞在魏国,魏国得到了其中的狗。那么诸葛氏这些龙虎狗结局是什么?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亲哥哥,吴虎。孙权曾说:“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孤与子瑜 ,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闲也。”诸葛瑾是孙权的亲信,基本上很少亲自打仗,但后来也升至大将军,地位仅次于陆逊。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功勋卓著,陆逊死后,继任大将军。孙权死后,诸葛恪更是托孤重臣之首,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孙峻发动政变,将诸葛恪杀死,夷灭三族,后吴主孙休为其平反。
再说诸葛亮,即卧龙,这个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为刘备蜀汉政权建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于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邓艾伐蜀时,与其子战死绵竹。
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同仕于蜀汉,后不见踪迹。诸葛亮早期无子,长兄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诸葛乔早死,后因诸葛恪被杀,嗣绝,诸葛乔之子又回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亮族弟诸葛诞,大约在曹丕时期开始在魏国任职,被誉为狗,狗即是功狗,可不是贬称。当初刘邦和群臣论萧何的功劳,以打猎为例,群臣都是追杀兔子的狗,即功狗,萧何是发踪指示的人,也就是功人。这说明诸葛诞在曹魏战功卓著。
诸葛诞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发动叛变,反抗司马昭,后因粮食枯竭,逃跑时被杀,夷灭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被俘时坚决不降,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
诸葛家族龙虎狗,作为龙的诸葛亮北伐时病逝,儿子在蜀灭之际殉国,仅仅走掉了孙子诸葛京,诸葛京在蜀汉灭亡之后,于西晋任职,孔明后人得以保全。
作为虎,诸葛瑾因诸葛恪,惨遭夷族,幸而早年诸葛亮无子,次子诸葛乔在蜀汉保存,诸葛乔早逝,留有一子诸葛攀,又还嗣诸葛瑾,诸葛攀之子诸葛显在西晋任职,诸葛瑾一脉保全。
作为狗,诸葛诞发兵反叛司马昭,惨遭灭族。少子诸葛靓在灭族时,逃往吴国,吴亡后投降晋朝,但因父仇而终身不仕,得以保全。值得一提的是,诸葛诞之女嫁给琅邪王司马伷,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

其实这个不仅仅是诸葛家的问题,同时也是荆襄士族的普遍问题。
纵观三国,其实质在于士族集团的表面化和对政治介入的高度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士族的家族化和集团化以至于经济上的独立化才是造成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主要原因;曹操所肇始的魏在击败了袁绍的冀州士族后取得了北方士族的普遍拥护;吴国的基础则在于东南士族的鼎力支持;而蜀国的基础在于蜀中士族。夷陵之战的后果不仅仅是丧师失地那么简单,这场战役的深远后果在于刘备老小子将本来大半倾向于自己的荆襄士族集团全部葬送掉了,导致蜀国只能依靠蜀中士族,而蜀中士族的先天不足就注定了蜀国的悲剧。
然后再来说荆襄士族本身;荆州,四战之地,交通发达但资源相对短缺,这种地理环境导致了荆襄地区必须在南北对峙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南宋和金在荆襄陈兵数十万;南北朝时北上部队的核心将领必领荆州刺史;相对而言,群雄割据的时候荆襄之地则是火中之栗,或者成为强势军阀反复拉锯的战场(三国),或者成为缓冲政权苟安的场所(五代十国荆南国),这导致了荆襄士族没有一个可以长期进行效忠的对象,也无法形成统一的利益集团,于是荆襄士族中投曹者有之,投吴者亦有之,刘备则是通过赤壁之战后双方势力产生的真空期侵占了荆襄地区并将自己塑造成荆襄士族统一利益集团的代表人,这一点从荆襄士族效忠三国的人数和知名度便可看出。但这并不代表荆襄士族在另外两国就没有代表人物了,也就是说从诸葛家族身上见微知著,看到的是整个三国时期荆襄士族的发展。
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三国建立后,荆襄地区仍然是多方争夺的地区,甚至直到后期,羊祜和陆绩争夺的仍然是荆襄,但蜀国由于夷陵之战,基本丧失了荆襄一带所以只能六出祁山,当初在蜀国草创时的荆襄集团由于失去了故土的支持,衰亡速度极快,而魏吴二国的荆襄士族属于少数派自然更不受待见,这就导致了荆襄士族在三国后期的衰落,具体反映出来就是诸葛家族的遭遇了。

2月5日补 @殷守甫 提出的荆襄士族概念的说法没错,对于这个方面的史料确实非常稀少,所以我暂且把荆襄士族作为”荆襄地区的,代表着本地士族利益的士族“来看。荆襄是四战之地,在北方尚未统一前,刘表实际上还是很强势的,对于张绣的支持和对袁术、江南孙氏互有胜负的战事都体现了这一点,但在北方统一后,如果荆襄地区没有整个南方作为强势后盾的话是无法支持统一后北方政权的攻击的,。一块吃吗
诸葛亮的家族并没有全部被灭绝,诸葛亮还是有后人的。家族最后确实经历了很大的变故。下面我就粗略的说一下。
三国时期,诸葛家的三个兄弟很有意思。诸葛亮是蜀国的谋臣,官至丞相;诸葛谨是吴国的谋臣,官阶也挺高,很受孙权器重;而诸葛诞,则是魏国的将军。
先说大哥诸葛瑾,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诸葛恪,一个是诸葛乔。因为早年诸葛亮和黄月英没有儿子,诸葛亮不想纳妾,但是执拗不过妻子,最后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从大哥诸葛瑾那里把诸葛乔过继过来当儿子。于是,诸葛乔在九岁时就过继到诸葛亮这里了,成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亮很疼爱这个儿子,但是对其要求也很严格。虽然自己是丞相,对儿子从来都不走后门,让诸葛乔从基层做起,一点点磨炼他。诸葛乔性格温和,而且人缘也好,没有一点儿公子哥的骄气。一次在诸葛亮安排的大军押送粮草的路上,因为马儿受惊,跌多山崖,可惜死时只有二十五岁。而诸葛恪,一直在吴国,父亲诸葛瑾死后,凭着才能最后官至丞相。但是,这个人和诸葛乔完全是两个性格,诸葛恪是刚愎自用,把持朝政,最后被杀,而且还株连了,所以,吴国这里,诸葛瑾这支家族,确实灭绝了。
但是诸葛亮这边,后来有一个儿子,叫诸葛瞻。因为诸葛亮平常事务特别繁忙,再加上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年龄还小,所以诸葛瞻在兵法上并没有得到太多诸葛亮的真传。十七岁的诸葛瞻娶了刘禅的女儿,成了驸马。三十七岁时,在绵竹战役中,为国捐躯。不过,那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长子诸葛尚,与父亲一同战死。次子诸葛京则活了下来。所以,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是存活下来的一支血脉。
本文标题: 诸葛家族的结局为什么都这么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84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吃了太多肉食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那个族演变来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