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朝代顺序是什么?日本历史朝代顺序: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安土...
日本历史朝代顺序是什么?
日本历史朝代顺序: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扩展资料: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
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日本饮食文化
希望可以具体一点说,比如从服饰,影视,书籍等等~rn一定要具体啊^-^rn谢谢,不胜感激~~rn如果回答的好 ,我还会追加分的!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他们最强调的是材料新鲜、刀工讲究、摆放艺术。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他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但是现在的人们,把少量的按照顺序摆上来的具有怀石风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统称为怀石料理。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亦非常讲究环境的幽静。
卓袱料理。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茶会料理。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席间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两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上茶。
修行料理。修行料理又叫“精进料理”,意思是吃斋、吃素。选料有荞麦面、豆腐、腌菜、炸虾等。其实,所谓的“精进料理”,就是不使用肉类的素菜料理。
生鱼片。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鲽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肉都是白色的。明治以后,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
吃生鱼片必须要以芥末和酱油作佐料。芥末在日语中叫Wasabi,是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萝卜,表皮呈黑色,肉质碧绿,磨碎后搁酱油吃生鱼片时蘸着食用。芥末有一种特殊的冲鼻辛辣味,既杀菌,又开胃。
日本的生鱼片异常新鲜,厚薄均匀,长短划一。生鱼片盘中点缀着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体现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饮食文化。生鱼片的做法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内容。其实,生鱼片的做法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了选料、刀工、装盘、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鱼片并不难。
制作生鱼片的原料较为广泛,但以深海产的鱼类及其他海产品为主。如鱼类有三文鱼、旗鱼、鲈鱼、鲔鱼等;甲壳类有海胆虾、龙虾等;贝类有鲍鱼、牡蛎、赤贝、北极贝等。生鱼片的选料非常严格,应保证原料的新鲜、洁净、无污染。
美观的造型是生鱼片的一大特色,故装盘这道工序尤为重要。生鱼片多选用半圆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鲜的番芫荽、紫苏叶、薄荷叶、海草、菊花、黄瓜花、生姜片、细萝卜丝、酸橘等作配饰料。这些配饰料既可作装饰和点缀,又可起到去腥增鲜、增进食欲的作用。例如,先在盘中铺好紫苏叶或生菜叶,再将切好的三文鱼片以 5~7片为一组(即一人份),摆在紫苏叶上,旁边用细萝卜丝、黄瓜花等错落有致地进行点缀,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
芥末和日本淡酱油是生鱼片的主要佐味调料,常用的绿芥末又有粉状和膏状两种。粉状芥末的调制方法是,将粉状芥末与水以1:2的比例调匀,再密封3分钟,待产生芥末独有的刺激辣味时,即可盛入碟内。膏状芥末是成品,使用时直接挤入碟内即可。
寿司 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饭的代表。日本的大米,营养丰富,质量上乘,煮出的饭形似珍珠,芳香四溢。日本人把米粒叫做“舍利子”,管米饭叫“银舍利”,来形容它的晶莹剔透和像佛骨一样的珍贵。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也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生、熟寿司、压寿司、握寿司、散寿司、棒寿司、卷寿司、鲫鱼寿司等等,而其中鲫鱼寿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寿司。鲫鱼寿司是以鲫鱼、米饭和精盐为原料,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腌渍和发酵制成的。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寿司,原料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菌,给成品添加一种特殊的酸味,而且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不过,今天这种用古法制作的寿司已不多见。现代日本寿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饭的方法来加工其主料,而且由于米饭中一般要加入四种以上的调料,故寿司又有“四喜饭”之称。
寿司常用的主要原料首先是寿司米,也即日本粳米,其特点是色泽白净,颗粒圆润,用它煮出的饭不仅弹性好,有嚼头,且具有较大的黏性。其次是包卷寿司的外皮所用的原料,即优质的海苔、紫菜、海带、鸡蛋卷皮、豆腐皮、春卷皮、大白菜等为常见。再就是寿司的馅料。寿司的馅料比较丰富多彩,而且最能体现寿司的特色。馅料所用的原料有海鱼、蟹肉、贝类、淡水鱼、煎蛋和时令鲜蔬菜如香菇、黄瓜、生菜等等。
正宗的寿司可以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风味。因此,吃寿司时,应根据寿司的种类来搭配佐味料。例如,吃手握寿司时,因馅料中有生鱼片、鲜虾等,就需要蘸浓口酱油并涂抹适量的绿芥末;而吃卷寿司时则最好不要蘸酱油,这样才能吃出它的原味。除了浓口酱油和绿芥末以外,寿司还有更重要的佐味料即醋姜。吃寿司时加一片醋姜,不仅有助于佐味,而且能使寿司变得更加清新味美。
天妇罗。我们常常在日剧中听到“天妇罗”这个名称,实际上“天妇罗”就是油炸食品。即用面粉、鸡蛋、水将其调成浆状,再将鱼、虾、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的调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
寿喜烧。 “寿喜烧”亦称日本火锅,是从19世纪后半期以后才开始普及的。它是将牛肉切成薄片,与海鲜、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鸡蛋汁、酱油和糖做成的调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这种进食的习惯,明治维新以前的农民将兽肉放在屋外的锄头上烧熟后食用,最初叫“锄烧”。后来发展为在地坑上的铁锅里加入葱、豆腐、鱼肉、蔬菜等,大家边煮边吃的“寿喜烧”。
石烧。 “石烧”即石板烧。是将牛排放在烫石上烧熟,蘸鲜酱油食用。这种牛肉是经过特定的饲养技术饲养的。据说在饲养期间,会定期给牛只饮用一些低酒精成分(4%~5%)的啤酒,令其血气运行,加速新陈代谢,再用一些干草或毛刷,为牛刷遍全身,令脂肪平均分布,而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红是红白是白的牛肉。所以,这种叫做“神户牛”和“松坂牛”的牛肉肉质柔软,鲜嫩异常,吃起来非常香。专门被用来做石板烧。
烧鸟。也就是烧鸡。即将鸡肉切成片状串在细竹签上,蘸上酱油、糖、料酒等配制味汁,然后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鸡或者猪的内脏作原料,不过都称烧鸟。它价格便宜,不少人喜欢当作下酒菜。“烧鸟屋”在日本各地随处可见。
铁板烧。铁板烧在日本十分流行,正宗的日式铁板烧,顾名思义,是在一块大铁板上,烧烤各种美食,而铁板烧成为日本料理中昂贵的一种,原因在于铁板烧会选用最上乘的材料,例如新鲜的海鲜,包括龙虾、鲍鱼等,肉类亦会选用国产的牛,例如“神户牛”、“松坂牛”或“近江牛”等,有时候一片200克的上乘牛肉,便得花上10000日元以上。
大学料理。一般日本大学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两大类——米饭和面条。米饭按配菜又分成咖喱类、炒菜类、油炸类、盖浇饭4类。常见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饼咖喱、炸土豆泥饼咖喱;炒菜类常见的有生姜烧、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类常见的有炸大虾、炸蔬菜等。至于用鱼和牡蛎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于太贵的缘故,在学校食堂是吃不到的。
盖浇饭。盖浇饭中常见的有牛肉盖浇饭、猪肉盖浇饭和鸡肉盖浇饭。鸡肉盖浇饭的名字听起来有点残忍,叫“亲子”盖浇饭,就是把鸡肉和鸡蛋烩在一起做成盖浇饭。
面条类根据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成又白又粗又软的乌冬面,又细又黄的鸡蛋拉面,还有既不白也不黄的荞麦面条等。学校料理比较便宜,一份饭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面食料理如前所述,日本有好几种面条,比如拉面、荞麦面、宽切面和乌冬面等。这些面食配料讲究,价廉物美。尤其是荞麦面条,是大众喜爱的食品。
定食。当今在日本料理店流行的一种料理叫做“定食”,即每人一份的饭菜。其中白饭仅半碗,热菜有一小盘,还有两只小碗装的是汤和水果,再就是一小碟咸菜。全部饭菜加起来刚好让人够吃,却又不会吃得太饱。日本料理的装盘还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盘子的“余白”之美,结果往往是盛器较大而装的菜却较少,以便利用“余白” 来进行点缀,衬托出菜肴的造型美感。
纳豆。纳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喜爱吃,而且经常吃。纳豆用日本人称为“小豆”的豆类以特殊的方法腌制而成。纳豆的外观黑乎乎的,吃到嘴里黏糊糊的,而且没有任何味道,包括咸味。因此外国人大多吃不惯,甚至看到就觉得恶心。其实,纳豆具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是一种很具价值的营养食品。不仅如此,最新的研究还表明,纳豆对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日本人喜欢的酒类及饮料在日本人喜欢的酒类中,日本酒(酒精浓度15%~16%)用量可观。日本酒是以米酿造的酒,全国各地都有制造,但是,名酒的产地都集中在水质好或米质佳的地方。其中著名的产地有兵库县的滩目、京都伏见、广岛的西条等。日本酒一般都是温热后饮用。日本人也常喝啤酒,但几乎都是饮用国产啤酒,最有名的是麒麟啤酒和朝日啤酒,我国的青岛啤酒在日本也比较受欢迎。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日本人都喜欢喝冰啤酒,未经过冰镇的啤酒日本人认为是不能下肚的。 另外,威士忌和葡萄酒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除国产酒之外,日本也进口外国酒,比如白兰地、茅台等。
日本最大众化的饮料是绿茶和红茶。咖啡也深受现代日本人的喜爱,我国的乌龙茶在日本饮用也相当普及。 居酒屋居酒屋遍布于日本城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依旧是不变的招牌,不变的风格。虽说服务比当初有了许多改善,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以卖酒为主。最初的居酒屋据说是来自江户时代在酒店前站着喝酒的习惯。当时因为没有瓶装酒,客人一般都是自带容器。后来有了酒壶,店家对熟客出借酒壶,在酒壶上加上店名,等于为自己做广告。当时到江户(今东京)来干活的农民,忙累一天之后,都要到店里来喝一杯。有些会做生意的老板,就在店里增加了日本煮菜、泡饭、烤饭团、菜粥等简单的饭食,居酒屋就这样形成了。
居酒屋的特点一是价格便宜,二是格调不变。各式各样的烧烤每串不过100~200日元,鸡尾酒、饮料等也大都在300日元左右,两个人吃喝下来也不会超过 3000日元。所以,一般工薪阶层都可以接受。所谓不变,是说店主的管理、店内的摆设、店里的气氛,以及每天来喝酒的人群也很少有变化。酒客们一旦喜欢上了一个店,每天就好像点卯一样,一般都要去露一下脸。店主就像个召集人,而酒客们如同这个团体里的成员。尤其是在过往的游客不多的地方,很少会有新面孔。甚至父亲去惯了的酒馆,儿子也会接着去。尤其对于一些单身的男人,居酒屋有一种家的感觉。据说,好店都是老店,所以在日本有这么一说,叫做“不变的居酒屋 ”。
现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样化,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现在,速冻食品受到主妇们的欢迎,饺子、锅贴、包子、面条等中华料理也在日本走俏。从欧洲传入日本的西式点心,如蛋糕、小甜饼干、糠瓜儿,从我国传入或从禅寺素菜中演化而来的春卷、锅贴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并受到青睐。
此外,日本社会运行的节奏很快,所以早餐非常简单,午餐也比较随便,而晚餐却极为丰盛。日本人每逢喜事时,常吃红豆饭和带头尾的鲷鱼。糯米中加入红豆一起蒸,做成红豆饭,红豆的颜色会将糯米染红,而红色象征火和太阳的颜色,也是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而鲷鱼的鱼身鲜红,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中国对日本的文化感觉,好似男人与男人或女人对女人,有一种同类感。日中交流了数千年,正因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舟船往来,互通有无。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国文化当做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做一种"子文化"。中国的文化是鸡,日本的文化是鸡蛋。中国人何须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至于文化,老师还需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呢?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也是天大的误解。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文化机体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才逐渐吃猪、牛肉。羊肉则在市场上少见,仅在北海道等少数地方才能买到。像中国那样食用鹿、驴、狗、兔肉的习俗更是罕见。这就酿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二、 茶道
以"茶道"为例,大体地说,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独特活动。它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茶室中展现的是一个活灵活现?quot;小东洋"。因此,我们才得以通过茶道来一窥日本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实际上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那时茶道普及到了各个阶层,茶道内部也分出许多流派,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有香、有味、有触感。比如在茶事进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色艺术品,可以从风声,雨声,点茶时的水声,主人走动时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体会茶的意境可以闻到花香、茶香和香炉中发出的香气,可以尝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赏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里抚摸。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茶道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最后,第四个特殊性是,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说它无形是说茶事完成一次艺术的创作便随之消失,那种只有当事人咱当时的环境下才能感觉到的艺术美的瞬间再也不会重现。说它又是永久性的,是说茶道要求茶人日夜埋头于艺术创造与艺术修行之中。钢琴演奏家在演奏钢琴时是舞台上的艺术家,下台以后可以过平常人同样的生活。而茶人则不同,茶事完了之后的日常生活也需谨慎自制,早起修行,慎于酒色,茶人的日常生活是茶事的继续。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题,确定主题后也就确定了首席客人,之后再根据首席客人选择陪客,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茶事的气氛融洽。为了办好茶事,主人要亲自东奔西跑,选择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后,主人还要精心准备最后一项工作-清扫。清扫茶室、茶庭是茶人每日的必修课,在举行茶事时更为重要。茶庭的地面上不能有一片多余的树叶,树叶上的灰尘也不能放过。主人要把客人将要经过之处的树叶一片一片用抹布擦干净。
据说有的茶人在清扫完毕之后将抹布(当然是雪白的)打开平托在胸前,然后在茶室里渡来渡去,为带走茶室里的浮尘。从日本茶人准备茶事的态度,我们便可探知大和民族的待客之道。他们体贴地在事前为客人收拾好一切,尽最大的努力使客人感到舒适。因为日本人天生内敛的性格,使他们看起有礼而生疏,当从他们所作的一切,就不难发现他们待客的热情。同时,从茶人们细致入微的事前准备,我们也能看出日本人的性格是怎样的认真、谨慎。
茶是开始之后,客人们要膝行进入茶室,在壁前跪坐,将小扇子放在膝前,向挂轴行礼,表示对挂轴者的信仰,在拜读之后,再拜看茶字句、欣赏裱褙配色、绢快的花纹等,最后再行一礼,之后拜看茶室里其余的装饰。主人进茶室后,主客免不了一番寒暄客套,虽曰是主客间彼此尊重,但仍不觉让人联想到大和民族礼节的繁褥,同时也觉得过分虚伪的做作。稍事停顿之后,主人为客人端来食案,用餐。其间,用餐动作要求一致,并因先欣赏碗中的艺术造型、艺术色彩,享受食物发出的香气。用完点心之后,又是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值得一提的是,茶道的一般程序都是从左的,足见的日本人对历史的重视,否则,在日本这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里,就不会存在京都、奈良这样于千年前无大差异的左都存在了。
而日本人的审美观,则在茶食、茶花中得到充分体现。茶道崇尊自然,追求与大自然的同化。茶点心与一般点心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求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外形美,而且要求色彩与形状朴素淡雅,易化,尺寸小,最大的茶点心不过鸡蛋那么大。江户果子司铃木越后的后裔,第十七代铃木宗康提出茶点心要达到使五感满足。第一是视觉。当点心端出后,点心的外形、色彩及容器的艺术风格要给人以美感。人们从点心的外形上可以感觉到季节的变换。第二是触觉。人们通过手拿、口嚼、舌头的触动,可以感觉到茶点心的柔软、易化,使人感到亲切和陶醉。第三是味觉。茶点心要求尊重原材料本身的味道,不主张加过多的配料,主要原材料为江米粉、米粉、小豆、砂糖、山芋等。要选用新鲜的材料,使客人感觉到每一种材料的香味。第四是嗅觉。随季节的变换,茶点心有时还用树皮之类做外皮。如樱花开放时,将樱树叶用于点心;端午节将槲树叶用于点心等等,都可以使人们嗅到一种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第五是听觉。人们在吃完茶点心之后,要向主人提问:"请问今日茶点的名称。""初雁"(一例)。人们听了主人的介绍,对已吃进的点心产生一种奇妙的回味。
而茶食以"和敬清寂"为宗旨,不提倡用于时节不合的山珍海味,反对用昂贵稀有的材料。茶食尊崇自然、强调季节性和包荣性。即宜采用时令蔬菜,同时既要有山货也要有海味,还要有原野的东西,荤素的搭配也要十分的小心。
茶食的色彩比较素雅,反对浓重的修饰,崇尚简素之情,茶食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少用调料,以尊重材料本身的味道,而日本人多喜生食也是处于这个原因。
茶道用花要求用时令花木,且必须尊崇花木的本来面目,反对过分摆弄。
茶道可以说是日本的饮食文化名胜之一,然而说到日本的饮食,人们的脑海中便立刻跳出"寿司"二字。是的,寿司在日本的地位就如米饭在中国一样举足轻重。那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饮食文化上的又一瑰宝-寿司。
三、 寿司
关于寿司的名称、形状和味道等,正像外国人所知道的那样,爱吃的不爱吃另当别论,凡是到过日本的人或是对日本有兴趣的人,大概都会从书本上或从别人的谈话中对寿司有所了解:寿司就是把金枪鱼或是鲣鱼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后用手把它攥在米饭团的上面……
而事实上寿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把它说清楚。而我们现在对寿司的认识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寿司名称的来历。
寿司的写法实际上有很多种,作为寿司店的字号,有的写成鮓,也有的写成。寿司的日语发音是(su shi),来自日本古语表示酸味的形容词"酸(su shi)"。现在无法肯定是根据这个发音加的汉字,还是这种食物和汉字一起从中国传到日本,因其带有酸味而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在中文里也有"鮓"字和"鮨"字,原来也具有那样的含义。现在在日本常用的"寿司"两字是用汉字作拟声词,并不表示任何含义。这两个字的使用似乎在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江户时代嘉永元年(一八四八年)出版的《江户名物酒饭手引草》介绍了当时江户(东京)的九十五家寿司店,以"寿司"为字号的只有两家,绝大部分都是?quot;鮨"字。"鮓"字的中文含义与日语一样,是指用盐和洒糟把鱼腌起来。在史料中可以确认寿司的最早的雏形"鮓"里并没有米饭。
把鱼和盐及酒糟放在一起不是为了搅拌着吃,而是为了保存。实际上,加入米饭是事过多年之后的事了。而且加入米饭也是为了保存,因为米饭可以促进发酵提高防腐能力。也就是说,当初寿司并不是"米饭加小菜"的食物,只是保存鱼肉的一种方法。米饭是为达此目的而加入的一种"媒介"。这种目的在于保存的寿司被称为"驯寿司"。
然而现在我们一提到寿司,马上就会联想到加醋的米饭团上放新鲜的鱼虾之类的海鲜,蘸着酱油和绿芥茉吃的一种食品。其实在日本各地寿司的种类很多,其形状大多数都与上述寿司形状完全不一样。例如:三重县伊势地区有被称?quot;手捏寿司"的家乡饭。这种寿司是把金枪鱼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和紫菜及加醋米饭拌在一起吃。这种寿司没有什么特定的形状,也不用手把米饭攥成米饭团。而平时我们说的寿司是指"攥寿司"。实际上,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寿司,有饭团 、寿司卷 、什锦饭团、油炸豆腐饭卷、茶巾鮨等。
但是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攥寿司。
追溯攥寿司的来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久远。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泡上一夜,然后和米饭攥在一起吃。可以说这是当时对食物保鲜的一种新的尝试。在那之后经过了一百五十年,住在江户城的一位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用醋泡过的海鲜攥在一起,把它命名为"与兵卫寿司",公开出售。这就是现在的攥寿司的原型,这种说法早已成为定论。在东京及近郊不少地方可以看到挂着"华屋与兵卫"字号的日式餐馆连锁店,其名称即来源于此。这也就是说,现在在日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攥寿司的历史并不长,只有一百五十多年。(在那之前所说的寿司时并不是指这种攥寿司,而是指"驯寿司"。)
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卷起来"的寿司,这是指"海苔卷"。寿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饭大约二百克,用紫菜包后食用。有时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张紫菜包的寿司卷叫「太卷」(即粗卷),只用半张包的就叫「细卷」。寿司卷里一般夹煮过的甜寒天、蘑菇、炒蛋皮、鱼松或鸭儿芹。但是其中把煮好的干胡萝条卷起来的"干瓢卷"是从江户时代起就有的。进入明治时代以后又有了把金枪鱼的红色鱼肉卷进去的"铁火卷"。(为什么叫"铁火卷"呢?在日本,过去称赌博和赌徒为"铁火打"。据说在十八世纪时,许多日本赌徒终日流连赌场�Tekkaba ,赌得性起,又怕捱饿,便把吞拿鱼肉放进饭中,用紫菜将之卷起来,可以大口大口地吃,又避免饭粒黏着扑克和手指,一举两得,深受赌徒欢迎,以后渐渐演变为今日的手卷。)
下面是一种简单的卷寿司的制法。朋友聚会时,就可以自制寿司款待宾客。这种家庭寿司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刚刚蒸好的米饭放在笸箩内打散,放入少量的食醋、盐,充分拌开,然后乘热将适量的米饭放入似筚廉上摊开,再把筚廉紧紧地卷起来。将卷好的米饭条块切成小块,上面放上生鱼片、生虾片,也可在卷米饭条块的时候加入烤紫菜或者鸡蛋片、咸菜之类一起卷,制出的寿司黑白、黄白、红白相间十分好看。
至于寿司的材料,从今天的常识来看,也没有长远的历史渊源。在攥司寿出现时,当时只有鱼肉为白色的鱼作材料。据说,使用红色的金枪鱼作寿司,始于江户幕府时代晚期的安政年间(1854年至1859年)。用金枪鱼的肥肉部分作寿司始于大正时代;进入昭和时代以后,海胆酱和鲑鱼子也成了作寿司的常用材料。而现在一般寿司用的金枪鱼、鲷、鲻、赤贝、墨鱼等都是生鲜的。而星鳗则需蘸上酱,烤了以后再用。八爪鱼、虾、鲍鱼之类则大都用开水烫熟或蒸熟后再用。在用生鲜鱼蚧类做寿司时,通常要在鱼蚧类和饭之间放上芥末。这里谈谈绿芥末。寿司原来是一种倾向于甜味的食品,所以绿芥末与寿司饭团一起食用的历史也很浅。原来的想法是利用芥末的辛辣来保持寿司材料的新鲜程度。
渌��缱喜恕⒂闼伞⒊吹暗纫渤S糜谑偎尽?br>
现在,寿司成了高级饭菜的代名词,可是,最初寿司是小摊上的一种"小吃",也可以说是日式"快餐"。甚至到了现在,寿司店的厨房和食堂仍没有隔开,寿司
师傅就在站在柜台里当着客人的面用手攥寿司。有的寿司店在柜台上方有像屋檐的样子的装饰物,保留着江户时代寿司摊的遗风。
想吃寿司,不一定非要去寿司店。可以让店里的人把订的寿司送到家中享用。这时,可以看到盛寿司的器具或寿司饭盒里有绿叶作装饰。过去我也只把它当做一种装饰而已。可是通过这次查找资料才知道这是寿司店为让送货人便于了解寿司应该送往何处而放的标致。在江户时代识字的人还不多,用文字写明送往何处是一件困难的事。而用绿叶剪成对方家纹的样子便可以一目了然。
而在坐电车旅行时,其乐趣之一就是尝一尝各地的"车站便当",其中有种各样的寿司便当。
我们找到了几种具代表性的和罕见的寿司。
"粥鮨"(山形县):这是该县酒田地方的家乡风味,以干青鱼子和咸大马哈鱼子为中心加上山菜,然后再加上大量的米饭和酒进行发酵。最后成粥状,所以不能用拿着吃,只能用羹匙来吃,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寿司。
"下鮨"(和歌山县):一般用青花鱼,有时也用香鱼等河鱼。就现在来看,是一种很特殊的做法,不用醋只把盐和米饭放在一起进行自然发酵,可以说这就是鮨的原型。这一点与上面谈到滋贺县的"鲋鮨"有共同之处。在米饭上撒盐,用手捏到发粘为止,然后和用盐腌过的鱼放在一起,用柿叶等包起来,上面压上很重的石块,发酵半个月左右。
"酒鮨"(鹿儿岛县):在用少量水煮出的米饭上加上酒,然后把鱼贝类、笋、胡萝卜、牛蒡和山菜等放在米饭上叠成五层,上面再用很重的石块压住。
除了比较高级的寿司以外,普通日本人家庭外出郊游或者上班带饭时,也自制饭团子,饭团子是将白米饭捏成三角形,有的外面包一层烤紫菜,因这种饭团子吃时不用加热,所以是比较普及的食品。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过去日本极为缺少食物,想获得新鲜的动物蛋白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国过去没有做寿司的必要,在日本寿司则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这一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从日本人的餐饮习惯足以体现日本文化的精髓,那就是:传统与现在充分结合,崇尚自然并且兼并东西。
绝对是实际经验比在网上复制粘贴的有用得多
日本清酒详细介绍?
不同的是,日本人为了弄漂亮而卖个好价钱,在酿造前,把米外面的最有营养的一层粉洗掉,然后酿出来的就是清澈的酒,
所以营养比米酒低很多,但是漂亮,日本人却取名称为高级酒,卖的价格高很多
现代社会中,日本的清酒也多为酒精勾兑而成
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1000多年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成为日本的国粹。
据中国史书记载,古时候日本只有“浊酒”,没有清酒。后来有人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沏的酒液饮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朝鲜古国百济与中国常有来往,并成为中国文化传人日本的桥梁。因此,中国用“曲种”酿酒的技术就由百济人传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酿酒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公元14世纪,日本的酿酒技术已日臻成熟,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尤其在奈良地区所产的清酒最负盛名。
自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之后,日本清酒的质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酒商往清酒中对入大量的食用酒精,以增加酿酒量,牟取暴利,使清酒所具有的独特风味黯然失色。因此,日本老人称这种低劣的清酒为“乱世之酒”,赞誉原来纯正的日本清酒为“太平之酒”。由于清酒酿造业受到历史上“乱世”的影响,给日本消费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加上新一代日本人崇尚饮用啤酒和烈性酒,所以清酒的销售量逐年下降。今天,日本清酒的质量虽然已恢复其原来的水平,并且利用现代酿造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但其产品仅占日本酒类市场销售量的15%。据统计,1988年日本清酒年产量为1448×10000000L,1993年为1457×10000000L,而1995年仅为996.9×10000000L。日本全国有大小清酒酿造厂2000余家,其中最大的5家酒厂及其著名产品是:大包厂的月桂冠、小西厂的白雪、白鹤厂的白鹤、西宫厂的日本盛和大关厂的大关酒。日本著名的清酒厂多集中在关东的神户和京都附近。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分类 (一)按制法不同分类
(1)纯米酿造酒 纯米酿造酒即为纯米酒,仅以米、米曲和水为原料,不外加食用酒精。此类产品多数供外销。
(2)普通酿造酒 普通酿造酒属低档的大众清酒,是在原酒液中对人较多的食用酒精,即1吨原料米的醪液添加100%的酒精 日本清酒120L。
(3)增酿造酒 增酿造酒是一种浓而甜的清酒。在勾兑时添加了食用酒精、糖类、酸类、氨基酸、盐类等原料调制而成。
(4)本酿造酒 本酿造酒属中档清酒,食用酒精加入量低于普通酿造酒。
(5)吟酿造酒 制作吟酿造酒时,要求所用原料的精米率在60%以下。日本酿造清酒很讲究糙米的精白程度,以精米率来衡量精白度,精白度越高,精米率就越低。精白后的米吸水快,容易蒸熟、糊化,有利于提高酒的质量。吟酿造酒被誉为“清酒之王”。
(二)按口味分类
(1)甜口酒 甜口酒为含糖分较多、酸度较低的酒。
(2)辣口酒 辣口酒为含糖分少、酸度较高的酒。
(3)浓醇酒 浓醇酒为含浸出物及糖分多、口味浓厚的酒。
(4)淡丽酒 淡丽酒为含浸出物及糖分少而爽口的酒。
(5)高酸味酒 高酸味酒是以酸度高、酸味大为其特征的酒。
(6)原酒 原酒是制成后不加水稀释的清酒。
(7)市售酒 市售酒指原酒加水稀释后装瓶出售的酒。
(三)按贮存期分类
(1)新酒 新酒是指压滤后未过夏的清酒。
(2)老酒 老酒是指贮存过一个夏季的清酒。
(3)老陈酒 老陈酒是指贮存过两个夏季的清酒。
(4)秘藏酒 秘藏酒是指酒龄为5年以上的清酒。
(四)按酒税法规定的级别分类
(1)特级清酒 品质优良,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30%以上。
(2)一级清酒 品质较优,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29%以上。
(3)二级清酒 品质一般,酒精含量15%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26.5%以上。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特级与一级的清酒必须送交政府有关部门鉴定通过,方可列人等级。由于日本酒税很高,特级的酒税是二级的4倍,有的酒商常以二级产品销售,所以受到内行饮家的欢迎。但是,从1992年开始,这种传统的分类法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按酿造原料的优劣、发酵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是否添加食用酒精等来分类,并标出“纯米酒”、“超纯米酒”的字样。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特点 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该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谐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选的大米要经过磨皮,使大米精白,浸渍时吸收水分快,而且容易蒸熟;发酵时又分成前、后发酵两个阶段;杀菌处理在装瓶前、后各进行一次,以确保酒的保质期;勾兑酒液时注重规格和标准。如“松竹梅”清酒的质量标准是:酒精含量18%,含糖量35g/L,含酸量0.3g/L以下。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命名与主要品牌 日本清酒的牌名很多,仅日本《铭酒事典》中介绍的就有400余种,命名方法各异。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鸟兽及自然风光等命名,如白藤、鹤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胜定名,如富士、秋田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酿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酿、纯米酒之类;还有以各类誉词作酒名的,如福禄寿、国之誉、长者盛等。
最常见的日本清酒品牌有月桂冠、樱正宗、大关、白鹰、贺茂鹤、白牡丹、千福、日本盛、松竹梅及秀兰等。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新产品 近几年来,为适应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日本开发了许多清酒的新产品。
1.浊酒
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清酒醪经压滤后所得的新酒,静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浊部分即为浊酒。 ,
浊酒的特点之一是有生酵母存在,会连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应用特殊瓶塞和耐压瓶子包装。装瓶后加热到65℃灭菌或低温贮存,并尽快饮用。此酒被认为外观珍奇,口味独特。
2.红酒
在清酒醪中添加红曲的酒精浸泡液,再加入糖类及谷氨酸钠,调配成具有鲜味且糖度与酒度均较高的红酒。由于红酒易退色,在选用瓶子及库房时要注意避光性,应尽快销售、饮用。
3.红色清酒
该酒是在清酒醪主发酵结束后,加入酒度为60度以上的酒精红曲浸泡而制成的。红曲用量以制曲原料米计,为总米量的25%以下。
4.赤酒
该酒在第三次投料时,加入总米量2%的麦芽以促进糖化。另外,在压榨前一天加入一定量的石灰,在微碱性条件下,糖与氨基酸结合成氨基糖,呈红褐色,而不使用红曲。此酒为日本熊本县特产,多在举行婚礼时饮用。
5.贵酿酒
贵酿酒与我国黄酒类的善酿酒的加工原理相同。投料水的一部分用清酒代替,使醪的温度达9—10℃,即抑制酵母的发酵速度,而白糖化生成的浸出物则残留较多,制成浓醇而香甜型的清酒。此酒多以小瓶包装出售。
6.高酸味清酒
利用白曲霉及葡萄酵母,采用高温糖化酵母,醪发酵最高温度21℃,发酵9天制成类似干葡萄酒型的清酒。
7.低酒度清酒
酒度为10~13度,适合女士饮用。低酒度清酒市面上有三种:一是普通清酒(酒度12度左右)加水;二是纯米酒加水;三是柔和型低度清酒,是在发酵后期追加水与曲,使醪继续糖化和发酵,待最终酒度达12度时压榨制成。
8.长期贮存酒
一般在压榨后的3~15个月内销售,当年10月份酿制的酒,到次年5月出库。但消费者要求饮用如中国绍兴酒那样长期贮存的香味酒。老酒型的长期贮存酒,为添加少量食用酒精的本酿造酒或纯米清酒。贮存时应尽量避免光线和接触空气。凡5年以上的长期贮存酒称为“秘藏酒”。
9.发泡清酒
将通常的清酒醪发酵10天后,即进行压榨,滤液用糖化液调整至3个波美度,加入新鲜酵母再发酵。室温从15℃逐渐降到O℃以下,使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酒中,用压滤机过滤后,以原曲耐压罐贮存,在低温条件下装瓶,瓶口加软木塞,并用铁丝固定,60℃灭菌15min。发泡清酒在制法上兼具啤酒和清酒酿造工艺,在风味上,兼备清酒及发泡性葡萄酒的风味。
10.活性清酒
该酒为酵母不杀死即出售的活性清酒。
11.着色清酒
将色米的食用酒精浸泡液加入清酒中,便成着色清酒。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褐色米、日本的赤褐色米、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的紫红色米,表皮都含有花色素系的黑紫色或红色素成分,是生产着色清酒的首选色米。
日本清酒的包装与保藏 (一)清酒的包装
目前,日本清酒多不以杉樽包装,而采用瓶或杯式包装。容量有300mL、330ml、540ml、700ml、720mL、1800ml等多种,也有采用3.6L、5.4L、9L、18L、36L及72L等各类容器包装的。但市场上1800mL的瓶装酒占90%以上,如白鹤、松竹梅、月桂冠等清酒,大多采用1800ml的瓶装;泽之鹤、瑞兆大吟酿,也为1800mL瓶装酒,并用草编织物包住。松竹梅、日本盛也有用300ml玻璃瓶包装的;白雪牌清酒也有用750mL及300mL白瓷瓶包装的,并附带白瓷杯。部分高档720ml的绿瓶包装,球肚形有两小块平面作贴标用;樱正宗清酒有用瓶身矮扁的平底瓶包装的,其瓶身不平的两面呈弧形,容量为720ml;秀兰牌清酒的瓶子更为独特,其瓶底的大半部呈斜面,置于桌上时酒瓶稍斜而立;大关牌清酒的小包装为300mL的玻璃杯,带螺扣的盖内面有小标签,可从上面透视,杯上标签正面的内容与一般标签相似,但其反面有风景画,由于酒液清澈如水,故在杯的另一面可看清画面,这种包装适于旅行,或在宴会上将杯子兼作酒杯使用。特级瓶装清酒多用高分子等材料的内塞,外加有螺扣的金属帽盖,瓶酒装入带尼龙绳的手提式纸盒内,有些纸盒呈黑色。采用坛式包装的清酒,外面用草帘包住,并用草绳捆扎牢固,既携带方便,又十分美观。坛的下方有倒酒用的开口。
(二)清酒的保藏
清酒是一种谷物原汁酒,因此不宜久藏。清酒很容易受日光的影响。白色瓶装清酒在日光下直射3小时,其颜色会加深3~5倍。即使库内散光,长时间的照射影响也很大。所以,应尽可能避光保存,酒库内保持洁净、干爽,同时,要求低温(10~12℃)贮存,贮存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饮用与服务 1.酒杯
饮用清酒时可采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也可选用褐色或青紫色玻璃杯作为杯具。酒杯应清洗干净。
2.饮用温度
清酒一般在常温(16℃左右)下饮用,冬天需温烫后饮用,加温一般至40~50℃,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盛饮。
3.饮用时间
清酒可作为佐餐酒,也可作为餐后酒。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等级 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练,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它的发展历程是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和高质量原料的追寻过程。清酒种类繁多,该如何分辨呢?从前,日本人以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来区分日本酒的好坏。但是现在日本酒的分等制度已经废除,因此一般人无法一眼就分辨出日本酒的优劣。
目前,日本酒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以及称为普通酒(或经济酒)的日本酒。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从本酿造酒到大吟酿酒,一共分为8种,这些酒都属于从前一级以上的特级酒。而相对较便宜的普通酒则占了所有日本酒的8成。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流派 根据日本造酒工会中央会的调查,日本各地每年酿制的日本酒大概有140万公升。最近10年来,产量略有减少的倾向。不过,价位较高、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却大受欢迎,以明显的幅度持续增长。以本酿造酒为例,1986年的年产量大约有8.7万公升,到1992年就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1.2万公升。包括大吟酿酒在内的吟酿酒也同样由9500公升成长到2.65万公升。
从日本酒的名称可以猜得出日本酒的等级,从酒瓶上的标示也可以看出酒的来历。一般日本清酒的标示内容包括产地、酿造者(日文汉字以杜氏称之)出身地、原料米比例、日本酒度以及氨基酸度等。从酿造者的出身地可看出不同流派的酿造法。日本北部的口味较清淡、西部的味道来得较为丰润,品尝时可以从中体验不同的风味。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传说 日本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有这么一说,每年成人节(元月15日),日本年满20周岁的男男女女都穿上华丽庄重的服饰,所谓男着吴服,女穿和服,与三五同龄好友共赴神社祭拜,然后饮上一杯淡淡的清酒(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到成年不能饮酒),在神社前合照一张饮酒的照片。此节日的程序一直延至今日不改,由此可见清酒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古往今来,诗歌、酒、美人、工作是日本男人生存意义的基本要素,活到老做到老是日本人生存的信念,故异常勤劳。工作之余,一杯清酒,富裕的人会来一杯“上善如水”或“男山”,做体力劳动的人则来一杯“百鹤”,希望能像仙鹤一样神游于心中美好的地方。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心得 在中森名菜日本料理所见到的清酒,品种繁多,价位也分高中低,凭喜好而选。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饮用过后的清酒瓶并没有被人随意丢掉,而是点缀在不同的角落,不仅突出了日本清酒文化的精髓所在,更重要的,那一排排“声势浩大”的清酒瓶,成为了中森名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自然少不了冰上一壶松竹梅;拜访长者,显示孝心,千寿、万寿是首选的佳品;公司聚会,商谈生意,菊正宗既不失身份,又彰显自然;若想享受天伦之乐,热上一壶朝香,真可谓乐也融融。
天冷时,暖一小瓶,用“猪口”(喝清酒的小瓷杯)盛来喝,也是一件乐事。但不要忘记帮朋友倒酒,“猪口”是不能空着的!冷饮当然用玻璃杯较好,更地道的可用那种四方小木杯,以前的工人在杯角放一把盐来佐着喝,现在却只能在喜庆节日看到了。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情结 日本法律规定酒的酒精度只能在15°-16°上下,醇香入口,略饮会有益身心,舒筋活络,美颜壮阳。清酒有档次之分,由低至高的顺序是清酒—上撰—特撰—吟酿—大吟酿酒,无论哪一样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美食当前,绝对不能没有与日餐匹配和谐的既轻度又爽口、既香又易入口的日本清酒。
要知道冷藏5°的酒是最爽最美味的,特别是大吟酿、吟酿的清酒,经过用精选的上好日本米(世界上最好的米是日本米,由于品质好、产量少,一般都用于本土供应)以及矿泉水酿制而成。如上善如水,男山大吟酿,菊源氏大吟酿,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清酒把饮酒的艺术推至至高点,正如“上善如水”的牌子一样,日本语意即“尊贵好饮的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以下几种清酒取名之意为: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日本清酒品牌众多,“上善如水”、赤磬雄町、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是成功人士的首选,因而价格也较高;玉乃光、醉心吟酿、朝香大吟酿、万寿纯米吟酿、菊源氏等价格适中,很受中级白领的青睐;菊正宗、美少年、日本盛、朝香等走平民化路线,特别被一般家庭所推崇。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品牌一览 大关
大关清酒在日本已有285年的历史,也是日本清酒颇具历史的领导品牌,〝大关〞的名称由来是根源于日本传统的相扑运动﹔数百年前日本各地最勇猛的力士,每年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摔角比赛,优胜的选手则会赋予「大关」的头衔﹔而大关的品名是在1939年第一次被采用,作为特殊的清酒等级名称。相扑在日本是享誉盛名国家运动,大关在1958年颁发「大关杯」与优胜的相扑选手,此后大关清酒就与相扑运动结合,更成为优胜者在庆功宴最常饮用的清酒品牌,目前大关品牌清酒是由东顺兴代理国内市场,近年在台湾的销售可说是名列前茅,其市场地位已然巩固。
日本盛
酿造日本盛清酒的西宫酒造株式会社,在明治22年(1889年)创立于日本兵库县,是著名的神户滩五乡中的西宫乡,为使品牌名称与酿造厂一致,于2000年更名为日本盛株式会社。该公司创立至今已有112年历史,日本盛清酒是于1990年12月,在公卖局的机场免税店试销成功后才正式引进台湾,其口味介于月桂冠(甜)与大关(辛)之间。有人将酿酒的原料比谕为酒的肉,酿酒用的水为酒血,酒曲则为酒的骨﹔那么酿酒师的技术与用心,则应该是酒的灵魂了﹔日本清酒也不例外,除了先天的气候环境条件,水质的优劣,用米的良窳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若以水的性质区分,日本酒有两种代表,一是用〝硬水〞制成的滩酒,俗称为〝男人的酒〞,另一种典型是用〝软水〞酿造的京都伏见酒,称为〝女人的酒〞,前者如日本盛、白雪、白鹤等﹔后者如月桂冠。日本盛的原料米采用日本最著名的山田井,使用的水为〝宫水〞,其酒品特质为不易变色,口味淡雅甘醇。BOX 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在于水中所含矿物质(钙、磷、钾、铁)的多寡,硬水的矿物质含量较多,软水较少。
月桂冠
月桂冠的最初商号名称为笠置屋,成立于宽永14年(1637年),当时的酒品名称为玉之泉,其创始者大仓六郎右卫门在山城笠置庄,也就是现在的京都相乐郡笠置町伏见区,开始酿造清酒,至今已有360年的历史。其所选用的原料米也是山田井,水质属软水的伏水,所酿出的酒香纯淡雅﹔在明治38年(1905年)日本时兴竞酒比赛,优胜者可以获得象征最高荣誉的桂冠,为了冀望能赢得象征清酒的最高荣誉而采用〝月桂冠〞这个品牌名称。由于不断的研发并导入新技术,广征伏见及滩区及日本各地的优秀杜氏,如南部流、但马流、丹波流、越前流等互相切磋,因此在许多评鉴会中获得金赏荣誉,成就了日本清酒的龙头地位,在台湾也成了属一属二的知名品牌。
白雪
日本清酒最原始的功用是作为祭祀之用,寺庙里的和尚为了祭典自行造酒,部分留做自己喝,早期的酒是呈混浊状,经过不断的演进改良才逐渐转成清澄,其时大约在16世纪﹔白雪清酒的发源可溯至公元1550年,小西家族的祖先新右卫门宗吾开始酿酒,当时最好喝的清酒称为〝诸白〞,由于小西家族制造诸白成功而投入更多的心力制作清酒﹔到了1600年江户时代,小西家第二代宗宅运酒至江户途中时,仰望富士山时,被富士山的气势所感动,因而命名为〝白雪〞,白雪清酒可说是日本清酒最古老的品牌。一般日本酒最适合酿造的季节是在寒冷的冬季,因为气温低,水质冰冷,是酿造清酒的理想条件,因此自江户时期以来,日本清酒多是在冬天进行酿酒的工作,称为〝寒造〞,酿好的酒第二年春夏便进行陈酒﹔1963年,白雪在伊丹设立第一座四季酿造厂「富士山二号」,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使造酒不再限于冬季,任何季节都可造酒。白雪清酒的特色除了采用兵库县,心白不透明的山田锦米种,酿造用的水则是采用所谓硬水的「宫水」,宫水中含有大量酵母繁殖所需的养分,因此是最适合用来造酒的水,其所酿出来的酒属酸性辛口酒,即使经过稀释,酒姓仍然刚烈,因此称为〝男酒〞。
另外,白雪特别的是其酿制的过程除了藏元杜氏外,整个酿制过程均由女性社员担任,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白雪清酒呈现的是细致优雅的口感,如同其名,冰镇之后饮用更显清爽畅快。
白鹿
白鹿清酒创立于日本宽永2年(1662年)德川四代将军时代,至今已有340年的历史﹔由于当地的水质清冽甘美,是日本所谓最适合酿酒的西宫名水,白鹿就是使用此水酿酒﹔早在江户时代的文政、天保年间(1818~1843年),白鹿清酒就被称为〝滩的名酒〞,迄今仍拥有崇高的地位,早期曾是台湾清酒市场最大的品牌,目前台湾的白鹿酒品由正晖公司代理进口,该公司预计今年将陆续引进新的高级白鹿酒品,包括大吟酿、吟酿、纯米吟酿及生清酒等。白鹿清酒的特色是香气清新高雅口感柔顺细致,非常适合冰凉饮用,另外一款白鹿生清酒(Nama Sake),口感较一般的清酒多一分清爽、新鲜甘口的风味,所谓的〝Nama〞是新鲜的意思,一般清酒的酿制过程须经两次杀菌处理,而生清酒仅作一次的杀菌处理便装瓶,因此其口感更清新活泼。
白鹤清酒
白鹤清酒创立于1743年,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白鹤清酒于民国64年引进台湾市场销售,其市场占有率最高曾达到40%﹔其在日本的销售也是属一属二的大品牌,在日本的主要清酒产区,关西滩五乡,白鹤也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白鹤的生酒、生贮藏酒等,其在日本的消量,更是常年居冠。<BR> 白鹤品牌的产品相当多元,除了众所熟知的清酒、生清酒外,另外还有烧酎、料理酒等其它种类的酒品﹔在清酒方面,产品线更是齐全多样,从纯米生酒、生贮藏酒、特别纯米酒到大吟酿、纯米吟酿、本酿造等﹔口味更是从淡丽到辛口、甘口,适合女性的或专属男性喝的,可说应有尽有,不过在台湾的饮用习惯可没分得如此细致。
菊正宗
菊正宗在日本也是一个老牌子,其产品特色是酒质的口感属于辛口(DRY),与一般市面贩售稍带甜味的其它清酒不同,由于其在酿造发酵的过程中,采用公司自行开发的〝菊正酵母〞作为酒母,此酵母菌的发酵力较强,因此酿造出的酒质味道更浓郁香醇,较符合都会区饮酒人士的品味。另外,其所使用的原料米也是日本最知名的米种〝山田锦〞,酿出的原酒再放入杉木桶中陈年,让酒液在木桶中吸收杉木的香气及色泽,只要含一口菊正宗,就有一股混着米香与杉木香气缓缓开展,因此,浓厚的香味无论是加温至50℃热饮或冰饮都适合,是大众化的酒品。
富贵清酒
上撰富贵是橡木桶新引进的清酒品牌,酿造厂商GODO合同酒精株式会社位于北海道旭川市,1924年与四家酒厂合并而成,该公司起源于Mikawaya酒馆,由神谷传兵卫于1880年,在日本浅草花川户开设。神谷传兵卫于1900年在北海道旭川市开始制造酒精,1903年在茨城县牛久市首创日本酒的酿造工业,其后以神谷酒精制造为中心,合并四家位于北海道的烧酎制造公司,于旭川建立「合同酒精股份有限公司」。GODO在日文汉字中的意思为「合同」,中文意思为「合力」,由于结合了不同的酒类制造商,其产品线较多元,包括烧酎、清酒、梅酒、葡萄酒等﹔上撰富贵是采用知名六甲山褶涌出的滩水〝宫水〞,以丹波杜氏的传统酿酒技艺酿制而成,其口味清新淡雅,不过也有较辛口的特级清酒。
御代荣
御代荣是成龙酒造株式会社出产的酒品,由吉珍屋引进日本当地高品质的清酒产品种类﹔成龙酒造位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成立于明治10年(1877年)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御代荣〞的铭柄(商标)其原意是期望世代子孙昌盛繁荣,因此酒造的先代创始人期望藏元(酒厂)也能世代繁荣,并承续传统文化酿造出优美的酒质,让人饮用美酒后也能有幸福之感。 日本酒的文化特色是坚持依当地的风土特色,酿出属于地方特有的酒质﹔成龙酒造坚持使用当地爱媛县所出产的原料米品种〝松山三井〞,而酿造用水则是采用四国最高峰石槌山源流的水酿造,其酿出的酒酒质清爽微甘,口感平衡醇美﹔代表性酒御代荣醇米吟酿,采用有机栽培的松山三井原料米,经过50%~60%的精米步合(稻米磨除率)酿制而成,口感丰满清爽。
其它品牌
尤其是在日本当地享有盛名,品质一流,遵古法酿造,数量有限所谓的〝地酒〞﹔以下介绍日本名门酒会的几个地酒品牌。
〝真澄〞创立于宽文2年,公元1662年,市长野县信州诹访泉的原产酒,在明治、大正时期当地的酿酒技术还差一级,当地的诹访杜氏所酿的酒曾被说为「乡下人的酒」,为了洗刷这样的耻辱,在地的茑木村诹访杜氏便发愤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及后代的发扬,终获得勋六等旭日赏。而真澄的名声要到昭和年间才传播开来,因其在昭和二年获得名古屋国税局评鉴会的优等奖,其后每年全国评鉴会几乎都有入围。 在昭和21年的全国新酒评鉴会更连续获得第一、二、三名,日本大藏省酿造试验所的山田正一博士,在真澄的清酒中采集到一种会散发类似频果香味的酵母,历经了300多年未被自然淘汰而能生存至今,惊叹之余,该协会将其命名为7号酵母﹔严谨的酿造态度与坚持优质的原料选材,让真澄盛名远播、历久不衰。
位于茨城县石下町的〝一人娘〞,是坚持遵守软水酿法的酒藏,其酒质柔软而辛辣﹔最特别的是在昭和初年所发展出的软水辛口酿造法,在昭和19年的春季评鉴会上获得第一的入赏,此后其微甜到辛辣的口感获得各界的好评。由于一人娘的酒窖在鬼怒川旁,这条河的水质相当干净但是属于软性的水,与宫水不同的地方是软水不好发酵,因此制作酒母时所需的硬水要到隔壁城镇汲取。
一人娘酒质的特点在制作酒母及醪的过程表现,一般在制作酒醪的过程,多做初添、仲添、留添三段式添加米饭的做法,而在制作酒母时使用硬水主要是使之充分发酵,之后若再加入一些软水则发酵将更均匀完整,由于酒母中大量使用酵母,如果酵母发酵得太强,则会影响酒的口感,此时就要将三段式添法改为两段式,让酵母有足够的淀粉醣化,因此其做法要视发酵的程度判断采用方式﹔而添加软水的做法会使口感更柔和,也就成了一人娘的最大特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