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和西方菜的区别有哪些?具体说明,还有就是国外没有西红柿炒鸡蛋吗?为什么??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
中国菜和西方菜的区别有哪些?具体说明,还有就是国外没有西红柿炒鸡蛋吗?为什么??
(一)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一种交流的途径。
内涵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历来讲究色、香、味,讲究餐饮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概括。这几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中餐之美不仅表现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颜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务人员的服饰上,都透着美的成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冲击和享受。可见,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中华文化历来以情为纽带,同样,中华饮食“情”为重要的功能。在中国,吃饭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边谈生意、交流信息、采访。古往今来,中国人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活动的社会调节功能和心理按摩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惟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惟其“美”,才能激发“情”;惟有“情”,才能合乎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形式文化
中餐往往注重配料精细而考究,千变万化,技巧繁多。从刀功来看,就要求眼、刀、心的一致配合,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在烹制过程中还要做到火候、味感的把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出盘则是圆盘相托,一团和气,又可反映出中国人的聚气而生, 以圆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进食,灵巧而善于思考,理性而知性的中国人形象在饮食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餐文化
中式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中式餐饮的就餐形式即体现了中国餐饮文化传统的某些特点),国人长期习惯了这种就餐方式。
(二)西餐餐饮文化
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卫生”、“隐私”等文化内涵。
休闲文化
美国最多的还是快餐店,美国的快餐文化体现的是休闲文化。薯条、炸鸡、饮料之类都是西方食谱中最平常的玩艺儿,正是这些在中餐看来上不了大台面的寻常东西做成了世界上的大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这可能是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生活方式有关。美国来讲究效率,也最不拘小节。快餐文化在美国的蓬勃兴起大概也和他们的这种秉性有关。快餐的卫生、高效、节约时间和休闲浪漫是西方快餐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
平等、自由文化
在中餐中,席位的摆放、餐具的摆放、吃饭的规矩以及饭桌上的行为都是受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制约的,更别说来宾的身份、尊长、兴趣爱好等因素限制着用餐的形式。而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分餐文化
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最普遍的盘式服务是将餐食在厨房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迅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分餐制还可以体现适度节俭、合理饮食的理念,克服中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缺点。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不管是餐前小吃还是正餐主食,所配原料都是与就餐者的食量挂钩的,菜肴道数尽可能少,但保证每餐吃完。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我们现在的自助餐、冷餐会也都体现了这个宗旨。
日本厨师做了一道番茄炒鸡蛋,和中国有什么不一样?
番茄炒鸡蛋,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道菜。不知道多少新手做饭,第一次下厨做成功的美食,便是番茄炒鸡蛋。由于充足简易,风味十足,还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番茄炒鸡蛋在众多家常小炒中,往往能够出类拔萃。大家喜爱西红柿的酸酸甜甜,喜爱鸡蛋的绵软,搭配在一起,这个菜算得上是出色的小菜。
你觉得仅有中国优秀人才吃番茄炒鸡蛋吗?实际上,我们的邻居日本,有一种谜一样的派系,叫“中华美食”。在中华美食中,就会有番茄炒鸡蛋这个菜。但是中华美食跟我们想象中的中国菜完全不一样,就用这一道基本上人人都会做出来的番茄炒鸡蛋而言,日本人作法就都能让大家瞠目结舌。
这名日本大厨师,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属于日本人喜欢的“番茄炒鸡蛋”。大家都会见到,日本大厨师登台做出来的番茄炒鸡蛋,第一是西红柿并没有炒成西红柿汁,切片的西红柿依旧保持原状。第二是生鸡蛋并没有事前炒出块,而是通过浇在西红柿上。第三,这是最令人难以接纳的一点,就是在起锅以后,需在菜肴上浇上一道料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勾欠。
见到这一道番茄炒鸡蛋,很多朋友反响强烈自身接受不了。也有一些网友传出评价,觉得这根本就不是大家认知里的番茄炒鸡蛋,日本大厨师应当向这个菜致歉。淋上料汁,这个菜就会变得黏黏糊糊,根本就没有大家中国人自己做生活中番茄炒鸡蛋来的漂亮和美味。
勾欠,针对日本人而言,这一步似乎是进行中华美食前非常重要的一步。日本人有多喜欢勾欠呢?看看你们自编的中华美食就明白了。着位的中华美食“天津饭”,本身就是鸡蛋盖饭,在盖浇饭上边浇上一层用生抽调味的料汁,就做成她们骄傲自满的中华美食。
一道中华盖浇饭,原料是白菜、鸡蛋和笋,制成一道蔬菜水果盖饭,在出锅以后,也要在盖饭的上边浇上一层稠状的料汁。也有我们自己的四川菜麻辣豆腐,到日本变成中华美食,也被彻底修改了样子,还会在起锅以后浇上一层料汁。好像日本人对“中国菜”的认识,便是勾欠。
为何日本人那么喜欢勾欠?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很喜欢一种被称作“とろとろ”口感,这一口味便是软绵绵黏黏的觉得。只需看一下日本人平日的食材,就会发现她们有许多食品都是会有意制成这类软绵绵黏糊糊,糊成一团口感。例如温泉蛋盖浇饭和山药泥盖饭,广受好评。
因此大家如果到日本度假旅游,见到中华美食中的盖浇饭全是上边浇上一层料汁,或者见到日本人做出来番茄炒鸡蛋,不必诧异,这便是她们认知里的中华美食。严格上来说,这种菜和饭也不能叫“中国菜”,应该叫日本人改进完的中华美食。
西红柿炒鸡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西红柿炒鸡蛋,再经典不过的国民流行菜,人人爱吃,全世界吸粉无数。
西红柿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心脏、降血压、防癌抗癌,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两者结合,养素互补,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酸酸甜甜地,让人欲罢不能。
那么西红柿炒鸡蛋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到底是谁这么有才,发明了这样完美的搭配?我们得先来说说主角之一西红柿。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02397dda144ad3471f8884fdba20cf430ad85b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西红柿又名番茄,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16世纪中叶,西班牙、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把番茄带回欧洲。到了欧洲,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狼桃”。刚开始说番茄有毒,吃了会长瘤子,因此作为花园里的赏植。它成熟时鲜红欲滴,红果配绿叶,美丽诱人,很受欢迎。
到了17世纪,英国人就知道番茄可以食用,但到18世纪初才作为蔬菜作物进行经济栽培。1752年,英国人开始用番茄作果子露的制作原料。总的来说,18世纪中叶,番茄才开始食用栽培。18世纪末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的食品店里,已经遍布番茄的身影。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f431adcbef7609644c965725dda3cc7dd99eb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番茄大约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明代万历年间赵函写的《植品》(1617)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成书于1621年的明代农学家王象晋栽培植物著作《群芳谱》也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当时番茄叫“番柿”,因为形状酷似柿子,又来自西方。清朝时期又叫西番柿。
番茄在我国传播速度非常慢,和欧洲一样,刚传入时也被当作观赏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各地文献对番茄的评价仍旧是“可玩不可食”。直到20世纪初期,才开始作为蔬菜栽培食用,大规模种植是在建国之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d3e36f03b9fb43166c22df4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民国时期山西太原府正大饭店西餐菜单
番茄的食用,抗战期间已经非常普遍。1936年,斯诺访问延安,招待他的就是西红柿炒辣椒。1935年,老舍旅居青岛,写下的《西红柿》《再谈西红柿》两篇小文提到了很多西红柿菜品,比如番茄虾仁。
而关于西红柿炒鸡蛋,据说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没人知道它的发明者。到了抗战时期,已经风靡全国了。
1940年代,抗战期间,汪曾祺辗转到大后方西南联大就读,在昆明的饭馆里惊喜的吃到了真正的西红柿炒鸡蛋,在他回忆那段岁月写下的《昆明菜炒鸡蛋》中就写道: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红黄交错,卖相味道皆佳,酸酸甜甜的,可口又下饭。之后的70多年里,西红柿炒鸡蛋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
西红柿炒鸡蛋是谁发明的?
有西红柿和鸡蛋
那天,就被发明
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