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由检不杀民族英雄袁崇焕,明朝的结局怎么样?加速明朝灭亡的是松锦大战。崇祯皇帝把西北对付农民军的洪承畴调到辽东解锦州之围,结...
如果朱由检不杀民族英雄袁崇焕,明朝的结局怎么样?
加速明朝灭亡的是松锦大战。崇祯皇帝把西北对付农民军的洪承畴调到辽东解锦州之围,结果大败,洪承畴十几万大军化为乌有。松锦大战的失败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给李自成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使之快速壮大,成为大明朝的掘墓人;第二个结果是大明失去了最后一支机动部队。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锦州被围,解锦州之围是袁崇焕的事,他没有必要调洪承畴来。以袁崇焕的能力,解锦州之围应该没有问题。洪承畴是农民起义军的克星,曾经把农民军打得丢盔卸甲,有他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不会兴起大的波澜。这样崇祯的皇帝就会坐得久一些,不会只坐17年。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洪承畴没机会和皇太极交手,也就不会投降皇太极。皇太极没有洪承畴,就像瞎子,问鼎中原将困难重重。洪承畴的投降使大清对大明的理解更为准确,对付大明更具针对性。这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就不会伤那么多人的心,也许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就不会投降清朝,毕竟在那个注重名节朝代,失节是很大的事儿。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就不会让大臣觉得,死心塌地跟着崇祯干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杀就是屈死,为崇祯而死却死得心寒。所以,在崇祯遇到危险时没人愿意勤王。
杀袁崇焕是崇祯性格使然,他刚愎自用,他不会笼络人心,最终人心尽失,也失去了性命和江山。以崇祯的性格,杀袁崇焕是必然的。如果崇祯不是那样的性格,不是刻薄寡恩,他不会丢掉性命和江上。大明朝还会延续,延续多久不好说,至少崇祯寿终正寝没问题。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会灭亡吗?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也会灭亡。袁崇焕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在蓟辽前线做出的贡献是无人可比的。即使袁崇焕不死,他依然还在前线上指挥作战,他也无法挽救大明这个大厦即将倒塌的命运,因为袁崇焕再有能力,他只能在关宁战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只是一个人并不是神,他面对明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也是分身乏术,无力回天。
袁崇焕的功绩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抗清(后金)名将、民族英雄。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广渠门大捷、左安门之捷、南海子袭营)等胜利,一生无一败绩,被敌人称为前所未有之劲敌。最终,当朝皇帝崇祯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将袁崇焕冤杀。
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就能抗住清军吗?
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却比较低。假如单就辽东的局面来讲,或许袁崇焕可以抵挡住清军的攻击。但若放眼于晚明全局来看,单凭袁崇焕一人是不以扭转乾坤的。
首先,晚明并不缺少良将,只是身为皇帝的崇预,没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欠缺统驭之术,从而造成了君臣离心上下离德之后果。
因此并非是明朝缺乏抗清良将,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刻薄寡恩,推行严苛政治,以至于那些良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了明势日衰清势日盛的态势出现。
其次,晚明时代的天灾接踵而至,而天灾又引发了饥荒,饥荒则诱发了饥民起义造反,也即所谓天灾引发人祸。而就在此危急存亡之际,明廷上下因为皇帝多疑且刚愎,而大臣又互相结党营私舞弊,以致朝廷既无力也无心彻底理顺这个乱糟糟的时局。
而朝廷的腐败又使得歪风邪气被上行下效,这就更加促使晚明社会更加昏暗。在官贪吏狠之下,百姓承受着敲骨吸髓式的盘剥。于是在天灾人祸的诱发下,晚明的天下随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的风潮一波高过一波,直到最后难以遏制,明朝的根基也因此而动摇——天下混乱至此、朝政昏暗至此,病入膏盲的晚明又岂是袁督师一人所能挽救的?
最后,晚明崇预朝之所以无力镇压内部的农民起义军,也无法收复辽东,在松锦大战后只能对关外清军取战略守势,其根本原因在于财力匮乏——而没有充足的军费,就自然无法保障战争的持续性,容易造成明军因后劲不足而输掉战争!
在那个军人只知当兵吃粮,拿银子养家的时代,没有充足的军饷自然也没法保证军队的忠诚度。崇祯皇帝被财力匮乏搅得焦头烂额,被迫东抽西调以便保障军情最紧急之处的需要。正是因为缺饷才造成了某些明军部队,在镇压李自成时的作战不利!而袁崇焕的辽东战线虽然情况好一些但也是怀水车薪,相对整个明朝大局来看,还是于事无补的。而财政难题,也不是袁督师一人所能化解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