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不是世界上生命最脆弱的物种人的确很脆弱,多数表现在对外力以及免疫因素上。简单的例子,人的骨骼是同体积陆地动物里最脆弱的。肌...
人类是不是世界上生命最脆弱的物种
人的确很脆弱,多数表现在对外力以及免疫因素上。
简单的例子,人的骨骼是同体积陆地动物里最脆弱的。
肌肉最不发达的。 人的牙齿即便是每天刷牙还是避免不了龋齿,当然动物也有龋齿可是几率太小了,现在发现的恐龙化石,其他动物的遗骨他们牙齿几乎都是很完整的,可他们从不刷牙。 我们只要吃了稍微不干净的东西
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可很多动物经常在垃圾箱找吃的而不会生病。
我们的寿命长医学因素占很大成分,解放前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的。试想如果以后没有医药,即使感冒也会死人的。谁能保证自己能活到50岁?。 况且否脆弱和寿命不是一个观念的。
我想这些和长期以来的优越环境有关系,我们穿衣服了所以没有毛了,我们不再吃坚硬的东西所以牙齿退化了。我们很小心的保护自己不生病所以免疫系统退化了。我们不再有太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再捕猎,所以肌肉和骨骼退化了。 人和同体积质量的动物空手搏斗几乎不能打过任何动物。包括食草动物。
我们只是思维的更多了,所以只有脑进化了。
简单的例子,人的骨骼是同体积陆地动物里最脆弱的。
肌肉最不发达的。 人的牙齿即便是每天刷牙还是避免不了龋齿,当然动物也有龋齿可是几率太小了,现在发现的恐龙化石,其他动物的遗骨他们牙齿几乎都是很完整的,可他们从不刷牙。 我们只要吃了稍微不干净的东西
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可很多动物经常在垃圾箱找吃的而不会生病。
我们的寿命长医学因素占很大成分,解放前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的。试想如果以后没有医药,即使感冒也会死人的。谁能保证自己能活到50岁?。 况且否脆弱和寿命不是一个观念的。
我想这些和长期以来的优越环境有关系,我们穿衣服了所以没有毛了,我们不再吃坚硬的东西所以牙齿退化了。我们很小心的保护自己不生病所以免疫系统退化了。我们不再有太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再捕猎,所以肌肉和骨骼退化了。 人和同体积质量的动物空手搏斗几乎不能打过任何动物。包括食草动物。
我们只是思维的更多了,所以只有脑进化了。
人类对大自然有哪些破坏
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
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
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
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
7、过度捕捞鱼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1过度采伐自然资源:砍伐森林导致森林火灾,过度采伐地下水和矿产资源导致土地下陷。导致众多生物遭遇灭顶之灾。
2:生物多样性,人类过度捕杀野生动物,过度建城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许多生物失去家园,为获取食物捕捞鱼类。丹麦法罗群岛则是将捕杀鲸鱼、海豚视为娱乐,习俗导致海洋生态遭遇重大灾难。
3:垃圾过多。虽然人类社会步入高度发达时代,但是由于生活垃圾等过多,白色污染堆积,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气。风能会使鸟类卷入,导致大部分鸟类经过后死亡。
4:核污染与战争。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核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苏联让哈萨克斯坦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进行过核爆炸实验。日本核泄漏排入太平洋,可能会导致太平洋海域大部分地图生物减少甚至灭绝,也会对自身和沿岸国家造成核辐射危害。世界大战让土地退化,波兰森林被过度砍伐,波罗的海生态危机
5: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现已有许多国家遭遇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6:动物园。人类为了经济将野生动物抓入动物园内,导致动物失去生存本领,破坏生态平衡
7:水资源枯竭。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
8:过度开垦。为了食物将森林毁掉,开发为耕地,会导致土地退化
9:光污染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没有地球,人类将别无去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未来10年将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最后机会
2:生物多样性,人类过度捕杀野生动物,过度建城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许多生物失去家园,为获取食物捕捞鱼类。丹麦法罗群岛则是将捕杀鲸鱼、海豚视为娱乐,习俗导致海洋生态遭遇重大灾难。
3:垃圾过多。虽然人类社会步入高度发达时代,但是由于生活垃圾等过多,白色污染堆积,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气。风能会使鸟类卷入,导致大部分鸟类经过后死亡。
4:核污染与战争。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核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苏联让哈萨克斯坦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进行过核爆炸实验。日本核泄漏排入太平洋,可能会导致太平洋海域大部分地图生物减少甚至灭绝,也会对自身和沿岸国家造成核辐射危害。世界大战让土地退化,波兰森林被过度砍伐,波罗的海生态危机
5: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现已有许多国家遭遇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6:动物园。人类为了经济将野生动物抓入动物园内,导致动物失去生存本领,破坏生态平衡
7:水资源枯竭。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
8:过度开垦。为了食物将森林毁掉,开发为耕地,会导致土地退化
9:光污染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没有地球,人类将别无去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未来10年将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最后机会
1。乱砍乱伐
2。过度放牧
3。建立有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染气体
4。任意捕杀野生动物
5。不断研制新元素,产生大量污染
6。大量开发耕地
7。大量开发旅游区,破坏自然环境
8。砍伐林地,大量建高楼大厦
.......
2。过度放牧
3。建立有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染气体
4。任意捕杀野生动物
5。不断研制新元素,产生大量污染
6。大量开发耕地
7。大量开发旅游区,破坏自然环境
8。砍伐林地,大量建高楼大厦
.......
乱破坏森林,污染河流,过度开采,乱丢垃圾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做手抄报 英国《卫报》日前发表10位科学家对地球面临哪些危险的预测,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以上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6
二、端粒损耗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三、病毒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和非典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未来70年内地球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系数:5
七、机器人反客为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8
八、宇宙射线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差不多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4
九、超级火山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7
十、黑洞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未来70年内地球被黑洞吞噬的可能性:极低
危险系数:10
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以上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6
二、端粒损耗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三、病毒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和非典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3
四、恐怖主义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2
五、核战争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8
六、陨星撞击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未来70年内地球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系数:5
七、机器人反客为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危险系数:8
八、宇宙射线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差不多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危险系数:4
九、超级火山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危险系数:7
十、黑洞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未来70年内地球被黑洞吞噬的可能性:极低
危险系数:10
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
一个地球养育着整个生物圈。 人类就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 然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人口爆炸,已经使地球不堪负重;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物种灭绝,还危及到整个生物圈……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人类的警钟,是由自己把它敲响的;地球的末日,是地球人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
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
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树立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
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
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树立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l.大气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 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 7.6%;二氧化硫排放量 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 3.9%;工业粉尘排放量 576万吨,比上年下降 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2000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人类破坏资源了吗?人类是如何破坏的?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人类让地球枯萎了
解析: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 *** 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 *** 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 *** 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¼,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21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问题描述:
人类让地球枯萎了
解析: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 *** 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 *** 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 *** 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¼,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21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吗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吗简单来说:破坏生态平衡
宏观来说: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天地人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泛、而深的课题,要想简明地揭示它们的关系,只得借助于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学说……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从上世纪70年代才广泛传播开来,传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惊人的。那诱人的“生态平衡”被学者们研讨着,官员们宣传着,演员们呼喊着。生态平衡之所以诱人,那是因为人们企盼的生态系统稳定状态是美好的。尽管人们觉得它有点抽象莫测,可它又是亲切具体的。熟知生态平衡要先知生态系统。可生态系统从被西方学者提出至今,权威人士的定义有十余个,有的几百个字,有的几十个字,但无公认统一的文字表达。取其共同的实质,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的特定结合。生命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生命类群,包括人类;无机环境指自然界的无生命成分;特定结合指不同地域创造出的多样的生物类群——即不同生态系统。陆地上各生物类群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总称为陆地生态系统;同样海洋生物类群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就构成了整个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陆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层,这就是人的家园。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为天,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是依赖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天地无机环境为谁效用呢?为草原、森林、庄稼——绿色世界。各类动物依赖谁而存活呢?直接间接都依赖于绿色植物。万尊的人靠什么活着呢?以吃来说,取之动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来说,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须的氧取之于大气。食、水、气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来自于天地无机界。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又分为三类,且冠以公正的名称:(一)植物——生产者;(二)动物——消费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较三类生命类群谁最有本领呢?无疑是生产者,因为它养活了自己和后二者。人在哪里呢?在动物之中了。按生态食物链排序:先是食草动物,后是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粮)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级”(依赖性最大的)消费者。所以,生态学家早已结论: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
尊贵的人不要不服气,这并不否定人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大脑,只是说人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和环境,从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宏观来说: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天地人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泛、而深的课题,要想简明地揭示它们的关系,只得借助于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学说……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从上世纪70年代才广泛传播开来,传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惊人的。那诱人的“生态平衡”被学者们研讨着,官员们宣传着,演员们呼喊着。生态平衡之所以诱人,那是因为人们企盼的生态系统稳定状态是美好的。尽管人们觉得它有点抽象莫测,可它又是亲切具体的。熟知生态平衡要先知生态系统。可生态系统从被西方学者提出至今,权威人士的定义有十余个,有的几百个字,有的几十个字,但无公认统一的文字表达。取其共同的实质,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的特定结合。生命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生命类群,包括人类;无机环境指自然界的无生命成分;特定结合指不同地域创造出的多样的生物类群——即不同生态系统。陆地上各生物类群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总称为陆地生态系统;同样海洋生物类群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就构成了整个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陆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层,这就是人的家园。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为天,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是依赖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天地无机环境为谁效用呢?为草原、森林、庄稼——绿色世界。各类动物依赖谁而存活呢?直接间接都依赖于绿色植物。万尊的人靠什么活着呢?以吃来说,取之动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来说,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须的氧取之于大气。食、水、气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来自于天地无机界。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又分为三类,且冠以公正的名称:(一)植物——生产者;(二)动物——消费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较三类生命类群谁最有本领呢?无疑是生产者,因为它养活了自己和后二者。人在哪里呢?在动物之中了。按生态食物链排序:先是食草动物,后是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粮)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级”(依赖性最大的)消费者。所以,生态学家早已结论: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
尊贵的人不要不服气,这并不否定人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大脑,只是说人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和环境,从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标题: 人类是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物种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68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