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汉代的郡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郡丞是该郡的最高官职吗?汉代的郡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开发完善的内地郡比较小、但人口稠密;...
请问,汉代的郡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郡丞是该郡的最高官职吗?
汉代的郡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开发完善的内地郡比较小、但人口稠密;而边地的郡则地旷人稀
内地的郡面积小,但属县较多,如面积上属于最小的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带),却有县20个左右——其面积相当于现在一个比较小的地级市。
而当时开发较为滞后的南方,如豫章郡,面积基本上和现在的江西省相当,人口在西汉总共才30多万。
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也就是“太守”,汉代的级别是二千石,属于中高级官员了。郡太守的权利很大,该郡的民政、军事、司法一把抓。
郡有大小的 一般一个郡有10几个县,也就是说 郡的行政级别应该是省
但是 按地方算 ,面积一、小于现在的省
汉朝后期 郡就多了 有1000多个 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地级市的样子了
郡的最高官职是太守吧
汉代,刺史和太守分别是几品官?
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汉朝州牧,刺史为州(刺史部)级别的。太守为郡级别的。
1、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官职的大小是看秩俸的多少。太守秩俸一千石。刺史孝武帝时秩俸为六百石。到了成帝时更为牧,秩俸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又再次更名为刺史,秩俸复为六百石。
2、太守为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3、刺史制度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为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1、太守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原本称之为“郡守”。刺史原本为由中央委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后来到东汉末年演变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于“郡”的所辖范围逐步缩小,后来至隋代废除了太守这一官职,统称州刺史,简称“刺史”。至此,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
2、汉代刺史制度为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一套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亦称“监公”,或称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为“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史
太守秩俸一千石
刺史孝武帝时秩俸是六百石。到了成帝时更为牧,秩俸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又再次更名为刺史,秩俸复为六百石。
刺史一职在汉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它由汉武帝设立。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监察职能,不掌行政权,品级较低。而太守是行政官员,双方没有统属关系。只是到了东汉后期,刺史才逐步增加了行政权和军权,演变为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在《汉书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
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
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从他们的俸禄就可以看出品级的高低。
汉朝州牧,刺史是州(刺史部)级别的。
太守是郡级别的。
打比方荆州有荆州牧或荆州刺史,荆州下面有几个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等,就有江夏太守,武陵太守,长沙太守。
刺史好比现在省长,太守就是市长
太守和郡君是什么意思
“郡君”,指妇女封号。汉武帝尊其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平原是当时郡名,为封郡君之始。唐内命妇一品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封从四品郡君;四品文武官之母或妻封郡君。宋中散大夫、大将军、团练使、杂学士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君。宋徽宗 改郡君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四等。金郡候之母或妻封郡君,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称郡候夫人。元正从四品官之母或妻封郡君。明郡王孙儿封郡君。清唯贝勒之女及亲王侧福晋之女称郡君。也指妓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