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笼络节度使,给其封官有什么好处

发布时间: 2023-04-18 17: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宋代有节度使吗?宋代有节度使。唐朝中后期的藩镇把大唐给害惨了,唐玄宗搞得这一套,好处没有看到,但坏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节度使各...

朝廷笼络节度使,给其封官有什么好处

宋代有节度使吗?

宋代有节度使。
唐朝中后期的藩镇把大唐给害惨了,唐玄宗搞得这一套,好处没有看到,但坏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节度使各个拥兵自重,不服朝廷王化,甚至时不时就出兵,把朝廷给吓得不轻。

虽说经历了五代十国,但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竟然也有节度使。可北宋的节度使却没有像大唐那样,搞得国家分崩离析。按道理赵匡胤就曾经担任过后周的节度使,他对于节度使的危害不会不清楚的。
北宋建立之初,其实节度使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本身北宋就是承袭了五代时期的旧制,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改。

所以起初北宋的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从这一点看,这与大唐的节度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赵匡胤这个皇帝,是武将出身,他做皇帝的过程比较尴尬,他并不是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一步步打出来的。而是和五代十国的武将那样,一步步掌握了大权。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来了个黄袍加身。
他对于武将是非常忌讳的,更别提有钱又有兵的节度使了,生怕他们模仿自己也来这么一下。所以他和他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两人,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逐渐解除了武将的兵权,让节度使成为了一个虚职。

对于节度使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军、政、财权。在乾德三年(965),朝廷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这样就剥夺了地方自己处理赋税的权力,也就掐断了地方的命脉。

同年,赵匡胤又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权。

到了宋太宗时期,他又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中央,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不过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这么一来,节度使连当地的政务也不用管了。

此后节度使逐渐成为了虚职,或者一种荣誉。一般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像杯酒释兵权之后,很多功臣都到了地方担任了节度使,他们没有什么权力,但待遇是很好的。
当然有,虽然经历了五代十国,但是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还是有节度使的
宋代是有节度使这个官制的,宋代虽然极力抑制地方政权的权利,但并没有取消节度使这个职位。宋初,节度使是没有实权的,这个职位多授予那些,宗室近属、外戚、劳苦功高的老臣,很多只是挂衔,人还住在京城,并不到辖地去。对于去辖地任职的节度使,是不轻易任命的。到北宋末年,节度使的任命就泛滥了,当时有多大六十个节度使。南宋后,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一人节度2镇甚至3镇的情况。

下面附录《宋史》中关于节度使这个官职的记载。

节度使宋初无所掌,其事务悉归本州知州、通判兼总之,亦无定员。恩数与执政同。初除,锁院降麻,其礼尤异,以待宗室近属、外戚、国壻年劳久次者。若外任,除殿帅始授此官,亦止于一员;或有功勋显著,任帅守于外,及前宰执拜者,尤不轻授。又遵唐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
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元丰以新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旧制,敕出中书门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衔。至是,皆南省奉行,而开府不预。

八年,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元佑五年,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自崇宁五年司空、左仆射蔡京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其后故相而除则有刘正夫、余深,前执政则有蔡攸、梁子美,外戚则有向宗回、宗良、郑绅、钱景臻,殿帅则有高俅,内侍则有童贯、梁师成。宣和末,节度使至六十人,议者以为滥。亲王、皇子二十六人,宗室十一人,前执政二人,大将四人,外戚十人,宦者恩泽计七人。

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宋朝元臣拜两镇节度使者才三人:韩琦、文彦博、中兴后吕颐浩是也。三公卒辞之。而诸大将若韩、张、吕、岳、杨刘之流,率至两镇节度使,其后加到三镇者三人:韩世忠镇南、武安、宁国,张俊静江、宁武、静海,刘锜护国、宁武、保静。其后相承,宰执从官及后妃之族拜者不一。然自建炎至嘉泰,宰相特拜者六人,吕颐浩、张浚、虞允文皆以勋,史浩以旧,赵雄、葛邲以恩。执政一人,叶右丞梦得。从官二人而已。张端明澄、杨敷学倓。惟绍兴中曹勋、韩公裔,乾道中曾觌,嘉泰中姜特立、谯令谯,皆以攀附恩泽,亦累官至焉,非常制也。

使相是什么官

使相是外交类的官员。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五代沿用,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

宋代,在亲王、留守、节度使等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都称为使相,他们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只在朝廷除授大臣的诏令上副署,这种副署多是形式性质的,真正行使了实质意义的,两宋仅存一例,即乾德二年赵普拜相事。

自中唐以后,出现“内相”、“使相”,使唐代的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玄宗时,翰林院成立,作为皇帝直接下旨的机构,翰林院起草“内制”,“外制”由中书省起草,从此开创了文人直接参与军国机密要事之端。由于翰林学士日益权重,又常伴皇帝左右,便侵夺了中书省之权。他们虽无宰相之名,但俨有宰相之实,时人谓之“内相”。

使相是朝廷授予节度使的头衔,与宰相并称,但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的官职。

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五代沿用,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

宋代,在亲王、留守、节度使等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都称为使相,他们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只在朝廷除授大臣的诏令上副署,这种副署多是形式性质的,真正行使了实质意义的,两宋仅存一例,即乾德二年赵普拜相事。

由来:

自中唐以后,出现“内相”、“使相”,使唐代的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玄宗时,翰林院成立,作为皇帝直接下旨的机构,翰林院起草“内制”,“外制”由中书省起草,从此开创了文人直接参与军国机密要事之端。由于翰林学士日益权重,又常伴皇帝左右,便侵夺了中书省之权。他们虽无宰相之名,但俨有宰相之实,时人谓之“内相”。

自唐“开元之治”至安史之乱后,唐代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大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藩镇兴起,逐渐形成封建割据势力。统治阶级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或以宰相头衔赐给节度使,或以朝臣加“平章事”头衔出任节度使,皆称“使相”。如郭子仪、李光弼相继以平章事为节度使,谓之“使相”,而宰相之职济于他官自此始。

官许愿前面一个字是什么啊

封,封官许愿。

解释:意思是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读音:fēng guān xǔ yuàn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一章:“尽管一再限期攻下怀来,并且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鼓励将士,但是他的阵地始终没有进展一步。”

示例:宋江在梁山立寨,朝廷对其封官许愿,招安他们。

扩展资料

近义词:笼络人心、小恩小惠

1、笼络人心

读音:lǒng luò rén xīn

解释:笼络:笼和络原是羁绊牲口的工具,引伸为用手段拉拢。耍弄手段,拉拢别人。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因为当时那元主;要笼络人心;访求宋朝遗逸。”

白话释义:因此当时那长公主;要笼络民心;寻找宋朝遗漏。

2、小恩小惠

读音:xiǎo ēn xiǎo huì

解释:恩、惠:给人的好处。为了笼络人而给人的一点好处。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白话释义:突然有一个狡猾的小偷出现,略微施舍点小恩小惠就把他糊弄过去了,他也开心的感谢施舍的恩惠。

封官许愿!谢谢大家,请点个赞吧。
贪官许愿
什么官许愿
封官许愿
本文标题: 朝廷笼络节度使,给其封官有什么好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30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彩条牙膏的颜色不会混合中国是否有和《梨俱吠陀》同时期字数相当地位相当的文学典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