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是奸臣,为什么能够得到后世的赞赏?马士英虽是奸臣,但是他面对敌军的入侵,坚守着作为南宁人的尊严,没有像所谓的奸臣为了活命而...
马士英是奸臣,为什么能够得到后世的赞赏?
马士英虽是奸臣,但是他面对敌军的入侵,坚守着作为南宁人的尊严,没有像所谓的奸臣为了活命而叛逃。这就是我们后人敬仰他的地方,也是我们尊重他的地方。
首先,古时十分重视忠与孝,忠臣自古是国家所赞扬的,所敬佩的。宋朝的大奸臣秦桧为什么会这么臭名昭著,就是因为和岳飞的比较。正因为比较,才突出了秦桧的臭名。为什么诸葛亮会永葆盛名?那是因为他著的出师表表现了他的忠心耿耿,为什么岳飞会为我们后人所敬仰?因为他的精忠报国。由此可见,古时是多么重视忠于孝啊!
然后,在明朝时期,因为东林党的原因,许多文人都在批判马士英,说他是一位大奸臣。但是实际上却是不是的。马士林因为长期掌握权力,那些东林党便对此表示不满,于是就找人来批判马士英,久而久之,马世英便就成了我们口中的奸臣,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
其次,据文献记载,他曾多次参与钱塘江进攻杭州的战疫,他作为一个内阁首府,亲自上阵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的踏上了战场,面对进攻的清军他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但不料东林党修撰《明史》的时候,却把他写成了大奸大恶之人,让我们后人对他误会至今。但是从一些小记载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忠臣,他以身作则,不惜让他的妈妈假扮太后,来召集人民。可见他的一片中心是有多么的深厚。
最后,我认为我们在看历史人物的时候,要正确的对待,因为人都有两面性,这如这马世英一样,他有让我们感到敬佩的,也有让我们感到厌恶的。但是马士英的这一种对国家的忠诚,是让我们感到最最敬佩的东西。他并没有像所谓的奸臣一样为了活命,就出卖自己的气节。马世英是值得敬佩的人,也是值得后人敬佩的人。
南明首辅马士英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说起马士英,不少人总会联想到戏曲《桃花扇》中的白脸奸臣,接着便是咬牙痛骂这货蒙蔽圣聪,弄得锦绣山河落入他人之手。
这番千人踩万人捶的待遇,对马士英来说倒也算得上事出有因,毕竟《明史》也将他华丽丽的归入了《奸臣传》之中,还言之凿凿的说他“贪鄙无远略”。
然而,就在马士英的奸臣地位即将实锤之际,老马本人抓住南明最后的岁月,带上一腔热血,两分气节,率领王师辗转各地,坚持反清斗争,最终以身殉国,羞煞一众嫌水凉的清流们。
一通气壮山河的神操作,几乎洗白了马士英的奸臣形象。那么,这位极具争议的南明首辅,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一、士英发迹
崇祯初年,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轰然倒台,连累依附他的阮大铖也跟着光荣退休。官场失意的阮大铖避居南京,遇上了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马士英。
同是天涯沦落人,阮大铖与马士英忍不住时常唠嗑几句,渐渐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为了“相交甚至欢”的知己好友。
恰好此时罢相返乡的周延儒想去大明官场再就业,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这件事被阮大铖知道后,财大气粗的他当即大手一挥,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周延儒找工作,很快就让周延儒重回内阁首辅的高位。
周延儒东山再起后,立刻对阮大铖开启报恩模式。阮大铖抓住这一良机,提出让周延儒推荐马士英为官的要求。
此时天下烽火不休,明王朝在李自成、张献忠两路人马围攻下,接连丧城失地,急需良将平叛。于是周延儒借着目前的局势,向崇祯推荐马士英平叛。
早已急得不知所措的崇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马士英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专门负责收拾叛军的朝中大臣。
要说马士英也实在争气,保定总兵刘超叛乱,崇祯让马士英去平叛,马士英二话没说,带上一票人马打得叛军毫无还手之力,还把刘超抓到北京来正法了。
马士英简介 马士英怎么死的 马士英殉国剥皮
马士英
马士英是明朝末年著名大臣,曾是南明弘光王朝首辅,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人称“马阁老”,在抵抗清军时殉国而死,却被世人指责。
马士英简介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一说字冲然),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一说江苏仪征)。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弘光王朝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在抵抗清军侵略中壮烈殉国。有清一代,其为人颇遭指责,时唯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其持论公允。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马士英怎么死的 马士英殉国剥皮
正史说法:壮烈殉国 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浙闽总督张存任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捷闻,令斩士英,其有功将士,所司察叙”。蒋良骐《东华录》卷五,“(顺治三年)六月,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进剿太湖逆贼,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俱被获,伪大学士马士英潜遁新昌县山内,都统汉岱追至台州,马士英属下总兵叶承恩等降,并报称马士英批剃为僧,即至寺拘获,并总兵赵体元,令斩之”。······ 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佳形象。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1646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就义,实属难能可贵。
各种档案资料,和当世之人都很清楚知道马士英被俘就义而死,黄宗羲等人不敢直接否认马士英之死,而是在《明史》马士英传中这样写: “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而野乘载士英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我兵搜获,大铖、国安父子先后降。寻唐王走顺昌。我大兵至,搜龙扛,得士英、大铖、国安父子请王出关为内应疏,遂骈斩士英、国安于延平城下。” 野乘之说:寿终正寝 近些年,有学者根据明末清初诸多稗官野史的记载,考证出马士英并不如《明史》所载在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死于清军之手,而是隐居存活了二十载,生前最后六年是在江西青云圃道院同八大山人一同度过的。
马士英在正史中最后出现,是1646年。《明史·马士英传》中这样写道:“南明弘光朝亡后次年,士英与长兴伯吴日生俱擒获,诏俱斩之。事具国史。”而野史记载,马士英逃遁出家,后被清兵抓获降清,但因与明军暗通关系被杀。死后,马士英背负奸臣骂名消失在史册中。 而据马士英研究权威专家、江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江先生认为,马士英并未变节降清,也未被杀。他的考证是:南明弘光二年至清顺治十八年约十有六年间,马士英息影;清顺治十八年隐身南昌青云圃道院,五年寿终正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