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溥仪的户口簿上是初中文凭,但真实的文化水平在当时来说,可能比一般大学中的教员还要高,更是令普通人望尘莫及。在...
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溥仪的户口簿上是初中文凭,但真实的文化水平在当时来说,可能比一般大学中的教员还要高,更是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在溥仪出生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到了倾覆的状态,整个清王朝的希望都落到了溥仪身上,因此溥仪在小时候要学习很多东西,每日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上。朝廷发动了整个清王朝的力量去为他请来了众多名师,其中除了中国大儒之外,还有来自外国的教授,让溥仪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拥有了远超常人的见识。
实际上溥仪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多么的认真,经常会因为贪玩而误事,虽然溥仪很贪玩,但是这些老师却并没有玩忽职守,都尽到了作为老师的义务,因此虽然溥仪的学识并没有达到所谓的贯通中西的程度,但是也掌握了非常多的先进知识。
溥仪主要作品简介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43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
作者把自己极其特殊、极其罕见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真实而客观地写了出来,同时,也展示了神秘的宫廷生活,残酷的王室斗争,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外交密谋,战犯改造的内幕,因此,传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
溥仪登记户口时,自称只有初中学历,他的真实水平如何?
皇家是最重视教育的,他们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学习条件,最强的资师力量。皇帝不用参考科举考试,所以其学历也没法量化,而清朝唯一一个将学历进行量化,并且在户口本上记录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但他却称自己只是初中水平,事实上,他真的只有初中水平吗?
溥仪虽然是末代皇帝,但人家到底是皇家贵族,皇帝称号虽然不在,但是皇家的体面还在。他从退位到离开紫禁城的12年中,一直接受教育,按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制度,12年也高中毕业了,从时间上换算,溥仪至少应该是高中学历。
在我国古代的王朝中,最重视文化教育的应该是宋朝,宋朝的帝王中出了不少文人、艺术家。如宋徽宗创造了著名的“瘦金体”。要在历代王朝中,找一个文化素养能与宋相媲美的,那绝对是清朝莫属。
每天早上,皇子在卯初时刻(早上5:00~5:40)就要进入上书房,未正二刻(中午14:30)才能下课。下课之后,皇子们并不能自由玩耍,还要学习徒步使用弓箭射击。另外,每五天,还要在圆明园学习一次马射,即骑马射击。这种学习,无论冬寒夏暑,都不能间断。即使皇子们已经婚娶封爵,仍然需要继续读书,不能中辍,这日子过得,比高考生还辛苦。
他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儒家经典,还要学习其他知识。如康熙就会拉丁文,光绪能流利地用英文阅读报刊。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中,也按这套教育体制学习,跟随众多名师学习。
溥仪和老师庄士敦合影
第一位老师陈宝琛,18岁中举,21岁进士及第,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存在。第二位老师袁励准进士出身,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的监督,相当于北大校长。第三位老师陆润庠是大清朝的第101名状元。此外,还专门聘请了英国人庄士敦为溥仪教授英语、数学、地理等。
论师资力量,溥仪的老师们完全可以吊打同时期的北大中文系。别人都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人授课,溥仪一对一小班教学,但凡上过课外培训班的同学,都能知道到其中的差别。
庄士敦评价溥仪:“三好青年”、宽宏大量、爱好学习,“当真是不错的料子”,具有“非凡的诗人气质”。可见溥仪在学习上,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啊”。东京审判时,溥仪全程用英语怼日本天皇,就可以知道溥仪的英文水平,到少相当于现在的6级。溥仪访问日本时,曾写了一首拍马屁的诗:“万里雄航破飞涛,碧苍一色天地交。此行岂仅览山水,两国申盟日月昭。”这诗的水平,无法与李杜相提并论,但比乾隆还是绰绰有余的。
溥仪在狱中写字
以上几点就可以知道,溥仪的真实文化水平远不只初中那么简单,放到现在,也不比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差,至少也应该是一个中文系高材生水平。
溥仪,户口本上是初中文化,他真实知识水平如何?
溥仪的文化水平真的很高吗?网上都夸大了?就一中文系本科生水平吗?
关于溥仪的文化水平,要一分为几的看待。如果仅从英文水平上论,他无疑是清朝皇帝中英文水平最好的。但从传统文化上论,他也无疑是清朝入关后的皇帝中水平垫底的,但应该在努尔哈赤之上。
很多人认为,溥仪的老师都是名师,如陈宝琛,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中进士,学富五车;又如梁鼎芬,同样是年少中举,被誉为岭南近代四家,那么,溥仪的文化水平一定很高。
其实,这个逻辑不成立,哪个帝王的老师不是顶级名师?是不是所有帝王文化水平都很高?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乾隆的老师还是著名史学家、理学家朱轼呢,但乾隆的文化水平很高吗?当然,肯定比溥仪的水平高许多。
溥仪被特赦后,办理户口本填文化程度时,只填了初中,很多人替他感到不值,认为溥仪的水平起码是个大学教授。不说别的,就凭他小时候读了那么多古书,其古文水平就堪比大学中文系教授。
其实,这不过是想当然,是人们对溥仪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下的一种下意识美化,总觉得溥仪既然做过皇帝,水平肯定比普通人更高。事实上,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自己就否定了这一观点:
我读的古书不少,时间不短,按理说对古文总该有一定的造诣,其实不然。首先,我念书极不用功。除了经常生些小病借题不去以外,实在没题目又不高兴去念书,就叫太监传喻老师,放假一天。
溥仪并没有过于自谦,《我的前半生》完成后,溥仪曾写了一首诗以表示对该书作者之一的李文达感谢(该书是溥仪和李文达合作完成):
四载精勤如一日,挥毫助我书完成。
为党事业为人民,认罪立功写新生。
当然,这首诗不能代表溥仪的文化水平,也不能完全代表溥仪作诗的水平,但从中也不难发现,溥仪的水平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高。
由于溥仪是末代皇帝,尤其是他十多岁时,清朝已经灭亡,所以他不必不再受严格的储君教育约束,老师们对他的管教也很松懈。据溥仪回忆:
许多旧私塾出身的都背过书,据说这是件苦事,确实给了他们好处。这样的好处我却没享受到。我的师傅从来没叫我背过书,只是在书房里念几遍而已。
老师们对我的功课,从来不检查。出题作文的事,从来没有过。我记得作过几次对子,写过一两首律诗,做完了,老师也不加评语(为何不加评语?可见水平不佳,否则老师们肯定会说几句奉承话)。
由于溥仪厌学,加上老师们又不够尽职尽责,以至于溥仪想写些东西,投稿报刊,却处处碰壁。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溥仪有次把一位明朝不知名诗人的作品抄寄给一个“小报”,结果给登出来了。可见,溥仪的传统文化水平确实欠佳。
关于溥仪的英文水平,因他的英文老师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英国人庄士敦,很多人以为溥仪的英文水平极高。其实,据溥仪本人回忆,他十四岁才开始学英文,除了读《英语读本》,他只读过两本书,一本是《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另一本则是译成英文的中国《四书》。
成年后,溥仪渐渐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英文水平或许有所提高,用英语交流应该不成问题,但若说有多高的造诣,却也未必。
而另一门语言满语,溥仪的水平就更糟。溥仪回忆,我的学业成绩最糟的,要数我的满文。学了许多年,只学过一个字,就是满族大臣向我请安,跪在地上用满族语说了一句请安的话后,我必须回答的那个;“伊立(起来)!”而且,随着满文老师伊克坦的去世,溥仪也没再学过满文。
早年的溥仪,从宣统三年(1911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也就是溥仪6岁到17岁这段时间里,据溥仪回忆,他没学过加减乘除,更不知声光化电。关于自己的祖国,从书上只看到同光中兴,关于外国,什么华盛顿、拿破仑,全不知道。
这或许是过谦之言,但总归与事实相差不远。如前所说,溥仪成年后,逐渐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或许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若说达到教授水平,那绝对不可能。溥仪读过不少书,但学得杂而不精,很难判断他的学历水平。
填户口本写学历时,溥仪写的是初中水平,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太委屈自己。毕竟,那时候的初中学历含金量还算比较高。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溥仪的文化水平,应该相当于一个比较优秀的中文系本科生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