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俄国(苏联)攻入柏林以后,不趁机把德国波兰捷克等国灭掉,一统欧洲

发布时间: 2023-04-15 17:01: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趁胜进军德国,而是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7月9日晚,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这堪称是盟军的一大历史性壮举...

为什么二战俄国(苏联)攻入柏林以后,不趁机把德国波兰捷克等国灭掉,一统欧洲

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趁胜进军德国,而是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7月9日晚,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这堪称是盟军的一大历史性壮举,毕竟之前盟军长期在北非被轴心国打的抱头鼠窜的历史终于结束了。盟军攻入的意大利的领土,瞬间击碎了墨索里尼的所有幻想,他再也不可能恢复所谓的“罗马帝国”了。

但是问题也就此而来,盟军既然已经打到了意大利,为何不一鼓作气“北伐德国”?偏要费劲的从法国登陆再向德国进攻呢?看地图就知道,从法国登陆似乎比从意大利登陆也差不了多少,直线距离意大利可能还更近一些。而且从意大利进攻德国可以有“围魏救赵”的效果,法国就自然地被解放了。

不过看起来这么完美的策略,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好用,对于盟军而言,登陆了意大利也是绝对不能从意大利进攻德国的,这背后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

上图_ 1943年盟军登陆西西里岛

英国人的难处

在三巨头之中,斯大林毫无疑问是最希望开辟第二战场的。毕竟苏军独自面对德军的绝对精锐,四百万德国陆军的主力都在东线战场,虽然说自从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人基本上转入守势,但是苏军不论哪一次大规模作战都要付出几十万生命的代价。尤其是强渡第聂伯河战役,苏联更是伤亡百万,所以苏军急迫的需要开辟第二战场来减缓压力,加速德国的覆灭。

其实罗斯福也是很想开辟第二战场的,其好处不言而喻。

首先是可以加速德国投降,那么日本也就独木难支了。

其次就是美国可以趁机接管欧洲,成为全球霸主。

最后可以避免苏联独自战胜德国以后成为欧洲霸主,到时候美国可就难以抵挡了,毕竟在美国眼里,苏联和德国基本上一样危险。

上图_ 1941年丘吉尔访问英国受轰炸的教堂

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问题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

首先,在丘吉尔看来,苏联当时已经可以独自顶住德国的进攻了。至于说死多少苏联人,那不是他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在意大利登陆,英国势必会作为主要的后勤基地和军事来源,到时候英国要穿越地中海的漫长补给线必然导致被德国潜艇无限攻击。虽然丘吉尔称意大利南部是“鳄鱼柔软的下巴”,设想过从意大利南部进攻。

但是罗斯福表示了反对,罗斯福深知从意大利南部进攻对于美国而言不利,而且从意大利南部进攻,美国势必得把主导权交给英国,然而英国嘛。。。并不能胜任。

从二战开始以后,英国的局面其实就一直很糟糕,不仅被德国无限轰炸了不少城市,伦敦千疮百孔,还遭遇了潜艇的无限进攻,一度丘吉尔都懒得看损失数,只看下水了多少货船。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去意大利运输物资,八成就会导致英国的战争潜力损失殆尽。

上图_ 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

意大利的坑爹地形

相比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补给方便(只用通过英吉利海峡),能够大范围调集部队,同时便于机械化展开的优势。意大利明显就是一个死胡同一般的存在,亚平宁半岛多山多丘陵,同时河道纵横,对于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是非常麻烦,同时德国人修建了一条非常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贯穿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中部地区。

这条防线的防守设计来自德军名将凯塞林,这个人的防守功力在德军中与曼德尔元帅不相上下,他设计的这条防线中部是卡西诺山,居中瞭望,可以左右坚固,两翼部署的德国师都是可以依托地形节节抗击,盟军占领意大利南部之后强攻了四次才突破这条防线(而且还是德国人因为兵力不足主动放弃的)。

所以说盟军从意大利南部北伐面对的后勤问题和军事问题,都十分的严重,难以解决。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前的修道院

上图_ 卡西诺战役:战后的修道院

1944年1月-5月,盟军光突破卡西诺山发动卡西诺战役,伤亡就超过了十万人。还被迫轰炸了欧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卡西诺修道院。

结果炸之前以为德国人把这个修道院当观察所,炸完以后才知道德国人根本没有进入修道院,反而是盟国炸完了以后德国无所顾忌,直接把修道院废墟当掩体,增加了不少麻烦。

盟军倾尽全力发动的第三次卡西诺战役之中,德国居然直接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了伞兵一师,这个师堪称德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这帮亡命徒到了卡西诺防线之后就遍地布雷,结果盟军参与攻击的人员大部分战后都缺胳膊断腿。

最终还是靠着波兰喀尔巴阡师和新西兰军团的勇猛发挥(就是靠人命前进),盟军才算突破了防线,德军被迫放弃这条防线,但是盟军也清醒的意识到,要是这样下去这辈子恐怕也看不到莱茵河,毕竟前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对自己的威胁更大。所以在其它地方发动进攻势在必行。

上图_ 卡西诺战役

时不我待,万事俱备

对于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时间是一个更关键的杀手。

当时苏军已经在大踏步的收复失地,如果苏军进入柏林,欧洲必然被苏联主导。而且当时英美都清楚,对于自己而言,如果战争拖得越久,那么国内的各类矛盾增加就会越多。且1944年的德国已经遭遇了各种战争欺诈被骗的晕头转向。

为了实施“霸王行动”,英美情报机构进行了多年的战略欺骗。从传递到加莱登陆的假情报,再到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迷惑德军,比如说用电影布景来伪造登陆部队的集结地点,再到搞一个虚假的“第四集团军群司令部”,结果弄得德国还派飞机过去轰炸。

上图_ 法国诺曼底登陆

同时英美还大幅度的调动法国的德军分散到各地。比如“卫士计划”就是将德国人调集到匈牙利去清理他的“叛徒盟友”。“北方坚忍”计划逼迫德国在挪威部署了十三个师来避免盟军登陆。结果这十三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派上用场。

这些手段让盟军坚信对法国的登陆是十拿九稳,于是法国诺曼底登陆的实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一笠烟雨

参考资料:《登陆诺曼底》《最长的一天》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战苏联为什么不能空袭德国?

只能说在二战中(尤其是在二战后期),苏军对德国的空袭肯定是有的,但却谈不上“战略轰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必要的资源。
战略轰炸是一项非常耗费国力的行为,需要产能和技术的双向支持。苏联因轰炸机和发动机技术的相对缺乏导致难以实施对德大规模轰炸。而德国也因为缺乏重型轰炸机生产能力,面临同样的尴尬。所以两国都不约而同把空军使用的重点投向了制空和对地支援,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至于战略轰炸这种“奢侈的行为”,只能是知而不为。
二是“任务”分配的重点不同。
在二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局发生了变化。漫长的战线分布,决定了苏德战场必然是以地面作战为主的地区。步、坦的重要性远大于轰炸机。英、美等盟国对苏联的援助也说明这个“天然”的任务划分,即:保障苏联的持续作战能力是第一要务。至于对德实施战略轰炸,则交给了英、美等西方盟军。
三是难度大,战果不明显。
早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就对德国进行了报复,也就是初级战略轰炸。苏方甚至出了大本钱,调来了一批老牌的轰炸机飞行员对德展开轰炸。由于飞机太老旧、经验严重缺乏、指挥控制更是几乎没有,所以导致战果几乎为零!再加上事故频发,机械上的、导航上的、飞机起降上的,再加上受损报废的,不久苏军的轰炸机及人员就损失得差不多了。另外,由于地面战事的失利,对德轰炸的前进机场不久也全部丧失,所以苏军最后不得不放弃轰炸。
技术层面:
1941年苏联的雅克2刚定型,雅克3和4,1944年才首飞,而且性能上不咋地,苏联的雅克2轰炸机和后来的型号有效航程才1000千米,根本飞不到德国再回来。
后来的PE-8的质量不行,可靠性极差,根本没有量产,就执行了一次轰炸柏林任务,去了12架,回来4架,且损失的8架都不是德军摧毁的。
战略决策层面:
二战期间,苏联的战略重心不在空军,因为苏联的地域辽阔,苏联最高指挥部认为,想要靠空军守住苏联领土不现实,而且德国空军的机型完善,配套设施齐全,飞行员训练有素,在德军侵略苏联时,苏联才开始研发飞机显然已经晚了,而且飞机的研发和试验的周期在军工产品里面是最难,最长,最复杂的。因此,苏联最高指挥部决定,把有限的苏联资源大部分用在了陆军,所以苏联的坦克工业和轻型武器非常发达,例如著名的T34,波波沙冲锋枪等,而苏联的反坦克炮和榴弹炮也是一绝,尤其是著名的火箭弹发射车-喀秋莎BM-13型火箭炮,更是把德军打的闻风丧胆。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后期,也使用了喀秋莎BM-13型火箭炮,联合国军也饱受摧残。
战术层面:
看地图都知道,苏联距离德国在欧洲大陆两端,直线距离1500km,来回需要飞3000km。按照当时德军在欧洲的版图,已经占领波兰,斯洛伐克,德军也在波罗的海沿途建设了较为完善的防空雷达防御体系,因此苏联的战略轰炸机想要飞过去,躲避雷达、躲避战斗机拦截,最后再抵御防空炮,回来时还会经受一遍考验,这种战术行不通,而且一次去几十架轰炸机对德国的打击微乎其微。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拥有那么强大空军,也没说一上来就空袭东京,只是在1942年象征性的空袭一次,表达决战的信心。真正的空袭日本本土,是在马里亚纳战役后,占领了塞班岛,硫磺岛等地,1945年2月,开始对东京开展大规模,持续性轰炸。
因此,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机实施轰炸前,战术层面主要需要以下几个因素:1.稳定的机场和后勤补给线;2.绝对的制空权;3.周边战略危险非常小;4.陆军和海军难以威胁的区域;5;具有一定纵深的战略目标。
注:现代轰炸机则完全不一样,因为现代战略轰炸机可以飞上万公里,而且都是高空超音速巡航,拥有制导武器,因此,现代战略轰炸机很难防御,所以才是各国家最主要的战略威慑力量。
例如美国的B2,B52,苏联的TU160 TU22。举个例子,美国B2从本土起飞,轰炸地球另一端的目标,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发射距离,然后发射武器。你如果能发现它,你派出战机追,追都追不上,马上要追上了你没油了。
其实,自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已经多次试图轰炸德国战略要地。波罗的海舰队的凯军航空兵就曾在1941年8月8日出动十余架TB7和ER2轰炸机攻击柏林,后来指挥官战死,机群几乎全部损失,仅存一架ER2返回普希金机场。

此后,苏联人凭着顽强的毅力,依旧坚持对德国展开战略轰炸,但效果甚微。不过,这宣示了俄罗斯民族的存在,对士气的提升也有正面作用。

二战期间,苏联对德投下了约69.9万吨炸弹,英美对德投下了约1425万吨炸弹。两者差距很大。

苏联没有像英美国家对德国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有诸多原因。

1. 空军理念不同——

苏联对“战术空军”的重视和对手德国人其实非常类似。即利用空军和地面部队的紧密配合,发挥空地协同实现对敌防线的突破,从而达成大纵深的闪电式攻击。而英美国家奉行30年代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发挥“战略空军”的作用,以大规模轰炸来削弱敌国战争潜力。

2. 缺乏必要资源——

战略轰炸是一项非常耗费国力的行为。需要产能和技术的双向支持。苏联因轰炸机和发动机技术的相对缺乏导致难以实施对德大规模轰炸。而德国也因为缺乏重型轰炸机生产能力而同样尴尬。两国都不约而同把空军的重点投向制空和地面支援,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对于无差别轰炸这种奢侈的行为,只能是知而不为。

3. 盟军战略协同的结果——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斗局面发现了变化。从地面漫长战线的现实情况,决定了苏德战场将是以地面作战为主的地区。步兵和坦克的重要性将远大于轰炸机。英美对苏联的援助也说明这个天然的职权划分,即保障苏联的持续作战能力为第一要务。至于战略轰炸,就交给身处后方的英美国家了。

总的来说,英美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苏联席卷大地的钢铁洪流,这两样攻击的威力加在一起,确实是难以抵挡的力量。
苏联飞机性能太差,而且苏联本土距离德国太远(对比英国和德国的距离。)
苏德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联就空袭过德国。但后期由于空军的损失太大,空袭的行动就停止了。整个二战期间,英美空军属于战略空军,主要是通过战略轰炸来摧毁轴心国的战争潜力。但苏德空军就只能属于战术空军了,空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援陆军的作战行动。所以苏德空军对对方进行大规模空袭是很少的。

二战为什么是苏联红军先攻入了德国首都柏林?西线的盟军怎么了?

楼主我来给你完美的回答下:
首先从政治上;苏联红军急需雪耻的民意,拿下纳粹的标注柏林是最具象征性的!
其次:从战略上,急速前进扩大影响范围是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为战后摆脱约束和孤立的筹码,并从相应的地域上获取资源,弥补战争中经济遭受的巨大损失!
最后:军事上,美国的核威慑已经成型。而德国也掌握着最全面和最先进的核技术。得到是必须的>
攻入柏林成了其的必然(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块骨头没有人想先开口)
西线盟军;政治上(以英美联军为主,并未承受失去家园的悲情,民意更希望能在小伤亡上获胜)所以以轰炸为主;陆军前进为辅!
战略上:美军拥有强力的经济和技术不会担心战后的弱势地位,拥有一支具有战火经验的军队,磨合各兵种间的配合是最需要的,以此能够更好的确保其霸主的位置(带有训练的目的)
最后,军事上盟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有现,只能利用优势的和数量的火力来压制德军。所以不具备急速前进的能力。
下面是攻克柏林的事迹:1945年春,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法西斯德国就此灭亡。

名称: 柏林会战
地点: 柏林
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参战方: 苏联,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
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
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
实际上
进攻柏林的苏军伤亡是66万,德军48万。而且就损失的情形看苏军损失远超德军。以致后期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无比的,直到德国投降。被盟军捡了个大便宜
有点像霸王决战秦军主力和精锐,而刘邦轻取战果
美国人看到立即嘉奖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
1945年5月3日,盟军司令蒙哥马利在德国卢内堡接受纳粹德国的投降。苏军拒绝德国的投降后,德国重新进行受降仪式向苏军朱可夫投降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盟军都同情苏共的士兵)
进攻柏林市区的战况非常惨烈10个苏军只有3个是完好的活着站在柏林首府上!
苏军失去得太多了.

柏林战役前德国败局已定,苏联为何放弃“围而不攻”的战略?

苏联为何放弃“围而不攻”的战略?

柏林战役前德国败局已定,但是苏联没有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仍然是以付出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打败柏林,苏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为希特勒利用苏联美国英国的关系,想要对付苏联的阴谋不成立,围而不攻的话,担心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在第2次世界大战苏德大战中,两方的损失都非常的惨重 ,虽然最后苏联的卫国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是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的,这一次的苏德大战,是这第2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的,伤亡也是最惨重的一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对柏林发起了总攻.

刚开始柏林的德军还有80多万的军队,其他地方的德军都想去给柏林的德军解围,而且已经出发了,这个时候希特勒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援军身上,所以苏联方面知道,一旦希特勒的援军来了,战役会更加的难打,时间不等人,为了防止出现变故,苏联方面决定强攻。

苏联和德国之间有血海深仇,苏联是一定要报仇的,所以一定要亲手让希特勒灭亡,才能告慰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千万亡灵,而美国刻意的让苏联人去打下柏林,就是给苏联方面一个面子,美国方面很有长远的计划,他们知道苏联人以后一定会崛起,所以提前结交好,而且让苏联自己去跟希特勒打仗,还可以消耗一下苏联的兵力,苏联方面想要自己攻占柏林,也是为了抢夺德国的资源能占得先机,因为苏联的国家要想以后变得强大,他们需要德国的设备,还有科技,所以为了这些,再大的伤亡也是在所不惜的。

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等国家虽然是盟友,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英美等国注定难与苏联把酒言欢。
城内的德军只有十几万人,一直围墙如果政治环境稳定的话,可以一直围,要是德国的盟军来了,苏联也就讨不到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被灭。在这种局面下,放弃围,来攻击柏林,迅速解决战斗,获得更多利益
为了粉碎希特勒的阴谋,苏联之所以想在短时间内攻占柏林,就是不希望给希特勒喘息的机会,长时间的围困只会消耗苏联的有生力量,如果希特勒将残余部队集中在柏林周围做困兽之斗,苏联是不能等的。
因为如果选择围而不攻的话,担心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就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好

二战时,德国为何不占领捷克后就收手,它的目的是什么?

他是想让德国过的更好一些,因为一战之后的德国经济落后。

德国吞并了捷克最终没有收手,这绝不是德国头脑一热或一时兴起,而是深刻的内在原因。首先,首先吞并捷克这是德国发动大战的战略需要。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是德国的邻国。他们非常接近。如果他们占领了捷克共和国,他们不仅会增强实力,而且还会打开通往欧洲的大门。他们可以直接向东方进攻苏联,直接向西方进攻法国。通过战争消灭捷克共和国是对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的预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一分为三,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共和国出生于奥匈帝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拥有发达的工业和丰富的经济。

它是欧洲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果德国能一口气迅速赢得捷克共和国,这将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良好预兆和考验。入侵的结果对于德国进行战略调整和确定战争决定也非常方便,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由于对捷克共和国的顺利战争,捷克共和国实际上选择了投降。这对希特勒·纳粹德国最初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在这个时候更加强大,因为捷克共和国没有动手就赢得了战斗。

它增强了德国发动战争和统治欧洲的意愿和决心。希特勒对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捷克共和国的吞并,从而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众所周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也给希特勒提供了法西斯主义突然出现的机会。希特勒于1933年升任德国总理,直到1936年。在短短几年内,希特勒将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翻了一番,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毕竟,德国的土地面积有限,资源稀缺最好的出路是战争。

因为德国骑虎难下,先前德国疯狂的扩充军备,就是准备打一场有限的战争,英法两国都不敢撩虎须,因为一战,两国都打怕了,希特勒就看准了这一点,用不惜一战的恐吓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希特勒在占领捷克后就此收手,那他将会在德国历史上成为一个名人而流芳百世
捷克曾经就是属于德国的一部分,他们现在占领捷克后等于是把失去的重新收复,利用捷克的军工厂生产出更多的武器。然后利用战争武器辐射到欧洲。
因为德国有称霸欧洲的野心,怎么可能占领了捷克就收手?

就像以前日本想占领中国,那些所谓的条约和赔款限制住他了吗?他还是找着理由侵占中国。
本文标题: 为什么二战俄国(苏联)攻入柏林以后,不趁机把德国波兰捷克等国灭掉,一统欧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23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溥仪真实的文化水平是怎样的客机的发动机结构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