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晋时期刘姓不算是名门望族

发布时间: 2023-03-25 12:00: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刘,李,田姓的起源是什么了?,刘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姓之一。刘姓人群占了5.4%。总人口约6500万。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

为什么魏晋时期刘姓不算是名门望族

刘,李,田姓的起源是什么了?

  刘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姓之一。刘姓人群占了5.4%。总人口约6500万。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3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4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主要的改姓记载有:

  一 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 匈奴在汉武帝时交战败北,分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于汉,从此被赐汉姓为刘,这就是我同学知道的那个典例了,汉武大帝看多的缘故吧~。

  三 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

  四 又刘邦为了感谢项伯曾多次救助他,赐他刘姓,并对项伯的遗族多人封侯,皆赐姓刘氏。

  五 还有东汉的王常,曾起兵反对王莽,在昆阳之战中立大功,后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

  六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补充:这些大多是我查到的情况了,不过就自己多知道还要补充的一点是,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而姬姓也是,甚至是黄帝本人的姓氏。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称之公孙轩辕。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而上面所提到祁姓和姬姓都为帝喾族,所谓同宗。但好玩的是我以前曾看到过记载说,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所以说来说去,匈奴和刘邦本来就是一家人,老祖宗都是黄帝。哈哈~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据说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
  关于刘姓的寻根,也是一个生动的事例。史籍有两种说法:一说刘姓起源于黄帝之子12姓中的祁姓,因帝喾及其子尧为祁姓,故刘姓是尧的后代;二说刘姓出自周朝的姬姓。而《新唐书·宰相世系》在认为“刘氏出自祁姓”的同时,又说刘氏子孙中那位养龙的刘累的后代到了周朝被封为杜伯,称唐杜氏,后来杜氏的后人中有位士会由秦归晋,其子留居于秦,称刘氏。不同的说法关涉到刘氏的起源地。若说被成王封于刘邑的刘氏,则其地在今河南偃师;若说留居于秦国的刘氏,则其地在今陕西凤翔。对于这样的问题,河南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考察,最后认定刘姓的始祖为夏朝第13位皇帝孔甲的“御龙氏”刘累。刘累所居的邱公古城,在今河南省鲁山县的昭平湖风景名胜区内。这里尚存有邱公古城址、刘累墓等遗迹。这一研究结果很快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认可。现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申办2003年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大会的承办权,已获成功,正在进行有关的筹备工作。

  刘姓是中华民族的著名大姓,历史悠久流长。刘(刘)字形从金从卯,本义是指斧钺一类的兵器。刘又是古邑名。原始社会末期,帝尧第九子源明封于刘邑,建刘国,得刘姓,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刘姓。因帝尧本姓祁,后人又称这支刘姓为祁姓之刘。这支刘姓经四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自强不息,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逐渐成为天下刘姓的主体,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影响和贡献。

  田姓起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据舜重华世系[仅供参考]A[计26代]据池阳《陈氏宗谱》B[计43代]据《永济旅游网-舜裔姓说》,在此之前的传承关系有以下两种说法:
  A、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11商均—12虞夏—13仲华—14太玄—15叔容—16隐翼—17端明—18景旭定—19勾较—20禹纳—21灵冠—22德懿—23感亨—24余念—25平仲—26越52世虞阏父—27胡公满
  B、 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16友—17龙—18寿胖—19叔仪—20康仲—21祖妫—22发(谥思公)—23妫方—24振—25维—26寿固—27敖—28元捷—29偃—30姑益—31公允—32蔺—33顼叔—34野—35无—36胜—37叔正—38献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42瘀遏父—43妫满(胡公满),在B中中又有将“友—龙”作为同一人的。
  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陈佗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侯。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厉公跃、陈庄公林和陈宣公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厉公跃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传承关系是:

  胡公满—皋羊(申公)—突(孝公)—围戎(慎公)—宁(幽公)—孝(厘公)—灵(武公)—燮(平公)—圉(文公)—鲍(桓公)—跃(厉公)—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

  田姓在延续过程中,田书之子孙占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其传承关系是:
  田敬仲(陈完)——田稚——田昏——田文子——田桓子(无宇)——田书——孙占。

  田姓由陈姓分出。值得一提的是,田氏代齐历8君184年后被秦所灭,其子孙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的三子轸,后来在楚国为相,封为颖川侯,复改为陈姓。也有改姓王的

  ┌田升—田安(济北王)—(王义)(王氏)—王莽
  ┌齐王(田建)—│
  │ └田桓—改王氏
  ├法氏
  │ ┌田嘉建(不食而死)
  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段)—│
  │ └田修建(落难后改姓王)
  ├田间
  │
  └田角

  2、出自黄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多在北京附近。

  李姓的起源
  李姓起源陇西,祖宗利真。
  (姓氏来源〕有关李氏的姓源,从史书的记载看,均与李树的果实李子有关。
  《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出自嬴姓, 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元和姓纂》中也有记载,说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这位皋陶,也作咎繇,《管子•法法》:“皋陶为李。”尹知章注;“古治狱之官。”理官,即相当于现在的法官,专掌狱讼推断。当时,盛传以法官为姓的风气,“皋陶为李”,自然也就以“理”为姓了。
  以理为氏,后来为何变成了李呢?事情是这样的,相传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进谏纣王,劝他改正,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了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隐国(今河南淮阳)人,想回娘家,又怕连累家族,于是往西出奔,当逃跑到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几乎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上还有一些“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之后,他们逃往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gu)音古)县(治所在的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也为摆脱纣王的追辑,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出于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把李姓繁衍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 之后,随着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渐兴旺。仅李渊一家,就分出39房之多。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不在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人数之多,占地范围之广,压倒了其他各姓,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至山东、安徽、南抵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李姓南迁,要早于其他诸姓。据《崇正系谱•李氏篇》考证,在唐高祖以前,尚无李姓南渡过江的记载。李姓南下,似在唐朝末年。《崇正系谱•李氏篇》曰:“其南来之祖,则溯始于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入福建宁化石壁乡。”这就是说,李氏大约于公元880年前后举族南迁。当时,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起义。起义军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即便如此,那些与唐王室同姓的李氏族人,还是大批南迁,到江南寻求偏安之地。
姓氏:刘
祖宗:刘累
分类:以邑为氏

姓氏起源:
一、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1、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2、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郡望: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 郡:西汉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姓氏:李
祖宗:利真
分类:以官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2、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4、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出自妫姓,妫满之后,为陈氏所改。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陈桓公的 弟弟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0 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郡望:
1、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2、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3、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 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 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 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迁徙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 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刘姓
历史来源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李姓是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自古以来都属于陈地辖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生地。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分别从百度中搜

刘氏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

刘氏名门望族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两汉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至其侄刘曜即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历26年;

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历60年;刘武周于唐初曾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刘黑闼于唐初称汉东王,年号天造;

刘隐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历55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历4年;刘崇建立的北汉历29年;刘豫受金册封,南宋初曾为“齐帝”;新莽末年,湖北枣阳人刘玄曾在河南南阳称帝,年号更始;

东汉建都于洛阳,刘秀又是南阳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东汉时河南的刘姓族人特别多。此后,由于刘姓子孙蕃盛,支脉众多,分布广泛,又有“遍地刘”之称。

刘姓的历史是什么??(起源,发展,名门望族,人口总数等)???

请详细讲一下刘姓的起源,发展,名门望族,人口总数等等 多谢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 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 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 “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
  宗族特征
  1、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 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2、刘姓家族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辈份,据刘祥澍所修《刘氏族谱》载有清代江苏刘姓一支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名人精粹
  刘邦: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聚众起义,得胜,建立西汉。刘歆:西汉沛人,古文学派的开创者。所撰《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刘歆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东莞莒县(今山东)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鄂: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刘少奇:湖南宁乡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是赣南客家的大姓,也是有资料可查最早南迁到赣南的汉姓大姓氏。至于刘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晋襄公死后,其儿子夷皋还小,大臣们都主张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晋君。于是执政大臣赵眉派人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晋襄公的夫人缪赢知道此事后,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去宗庙里哭闹。赵眉等人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立小孩为晋君。这时公子雍已经由秦军护送来到边境,赵盾就亲率晋军去阻挡。秦人一见赵盾出尔反尔,非常恼火,双方在令孤一带交战起来。秦军准备不足,打了败仗。而由赵盾派去接公子雍的士会也只好留在秦国。其后裔也就成为了刘氏-----意思是有“留”成刘姓。
==================================
刘姓为古帝尧的后裔之姓。尧姓祁,传说尧的后裔祁刘累为夏养龙,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母龙,他怕夏帝惩罚,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孙就以刘为姓,这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刘累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为杜伯,杜伯儿子的曾孙士会因国内动乱逃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居住在今陕西一带。西汉时,刘邦赐刘姓与一些少数民族和项伯之族,后刘邦与匈奴结亲,将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习惯,所以匈奴人有许多均姓刘。由于汉朝的强盛,刘姓人口也随之极大的发展起来,早期刘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晋朝开始刘姓迁往福建,约在唐朝时迁往两广。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姓涌现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勇将刘牢之;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其著有《文心雕龙》,学者、文学家刘峻;隋代,有经学家刘炫、刘焯,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唐代理财家刘晏,史学家刘知几,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人刘长卿,散文家刘蜕;北宋史学家刘恕;南宋有词人刘过,画家刘松年;金国有文学家刘迎;元代有学者刘因,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明清时代刘姓有许多人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如刘通、刘六、刘七等等,此外,画家刘钰,诗人刘体仁,小说家刘鹗;现代有诗人刘大白,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共产党员刘胡兰等等。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五点四,超过6000万,是中国第四大姓。

历史上刘姓也没出过什么门望族啊,为什么人口还那么多?

历史上两汉(东西汉)的皇帝姓刘,三国时蜀汉皇帝姓刘,南北朝时南方宋朝皇帝姓刘等等,还不算望族。
两汉三国季汉,南宋,后汉等都建立过政权,彭城刘氏也算是江苏彭城那边望族。而且宋朝有太后刘娥,西汉外交大使公主刘细君,将军有名的有刘裕,军师刘伯温,唐诗人刘禹锡,开国总理刘少奇。刘虽然不是长时间出名人,只要出现,必是最炫,而且刘姓出帝王最多的,哪一朝都防着刘姓,不知阁下可满意???
刘姓历史上做皇帝的历史最长,还要什么名门望族?!!!汉朝汉族的来历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多学习学习中国历史再提问!
如果刘姓不能称作名门望族,那中国就真没什么人能出自名门望族了好吗
但是刘姓出过皇帝啊

三国时期名人多的姓氏是哪个?

三国中名人最多的七个姓氏,“刘”姓仅排第三,第一实至名归!



导读:中国姓氏由来已久,有单姓,也有复姓,其中每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个大的家族。尤其是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人们都非常讲究出身,一般一个人是不是名门望族,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在三国时期,那个姓氏诞生的牛人最多呢?



第七位:“诸葛”氏

“诸葛”氏在三国中也是一个大的家族,而且遍布魏蜀吴三国,可谓是三国中,最会分配的一个家族。其中诸葛家族大部分出文臣谋士,武将比较少。其中谋士有:诸葛亮,诸葛瑾,诸葛均,诸葛绪名将有:诸葛恪,诸葛诞,诸葛瞻,诸葛尚等人。一共有8位,也是三国一大旺族!



第六位:“司马”氏

“司马”氏作为三国中一统天下的大族,其族人在三国中就颇有威望,其中的名人也大多数都来源于一族,分别为:司马防,司马懿,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望,司马炎,司马攸,司马朗等人。这些人也都是司马家族之人,一共有9位,可谓是三国第一家族!



第五位:“马”氏

“马”姓最早起源于赵国邯郸,虽然时间不长,但到东汉末年,已经出现过无数名将,尤其是东汉初年的马援就是典型的代表。东汉结束时,又出现了一批马氏名人,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西凉马腾为首的马氏家族:马腾,马超,马岱,马玩,马铁,马休,另一部分就是蜀汉和东吴的马氏名人,分别有:马良,马谡,马忠(杀害关羽的人),马忠(蜀汉名将),马日磾等人。加起来一共有十一位!



第四位:“孙”氏

“孙”氏作为三国中三分天下第一大姓,必定有几个称雄天下的名将,不然也不可能鼎足天下。那么孙姓中的名人都有谁呢?

首先排名前三的肯定是: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然后就是孙权之后的三位皇帝,孙亮,孙休,孙皓。除此之外也有孙和,孙韶,孙桓,孙礼,孙綝,孙静,孙郎,孙乾几位名人。细数下来,被世人熟知的三国名人,也就这十四位!



第三位:“刘”氏

东汉末年,刘“姓”作为没落的皇族之姓,诞生的名人并不是太多,首先我们先说说刘姓皇帝:刘协,刘备,刘禅三人。然后就是有点实力的诸侯:刘表,刘焉,刘瑶,刘虞,刘璋,刘琦,刘琮,刘馥最后就是刘姓其他名人,刘晔,刘封,刘度,刘巴等人。一共加起来十五人。



第二位:“曹”氏

“曹”姓本不是一个大姓,但在三国中,有三国第一枭雄曹操的存在,曹姓名人自然层出不穷,我们首先说说曹姓中,有皇帝称号的名人:曹嵩(曹操父亲),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然后就是曹氏名将:曹仁,曹洪,曹昂,曹植,曹彰,曹纯,曹休,曹真,曹义,曹豹,曹爽,最后还有一位女性,那就是刘协的皇后曹节。这些人加起来,一共有十九位!



第一位:“张”氏

“张”姓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排名前四的大姓,但这么多“张”姓,却没有出过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所以这也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不过“张姓”虽然一统天下的皇帝没有,但其每个朝代的名人,却是非常多的。例如在三国时期的张姓名人就非常多。我们可以把“张”姓名人分三类来介绍下。第一类:张姓诸侯:张角(黄巾军头头)张宝和张梁(张角兄弟)张济,张邈,张燕,张绣,张鲁。第二类:张姓名将:张飞,张辽,张郃,张允,张横,张卫,张任,张翼,张南,张达,张苞,张虎,张闿。第三类:张姓文臣:张昭,张绍,张温,张紘,张松,张让(大太监)等等。大概有二十七位,而且这些还有谁当时鼎鼎有名的大佬。可见张姓在三国中名人之多,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本文标题: 为什么魏晋时期刘姓不算是名门望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60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Wi-Fi到底对人体有害吗诺曼底登陆和仁川登陆,哪一场登陆作战更加成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