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袁崇焕杀他是于私还是于公?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袁崇焕杀他是于私还是于公?两方面都有,于公,毛文龙在...
毛文龙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袁崇焕杀他是于私还是于公?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袁崇焕杀他是于私还是于公?两方面都有,于公,毛文龙在辽东几乎是一家独大,且有时并不听从朝廷的命令。于私,袁崇焕在当时任命为辽东经略,毫无根基可言,急需立威,而令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是选择斩了毛文龙来立威。
我们先来说一说当时毛文龙的处境,天启元年,辽东失陷,当时支援朝鲜的毛文龙被困辽东。后毛文龙率兵士两百攻破后金镇江。于是毛文龙奏请明廷,在皮岛设立东江镇,并任命其为总兵。由此,毛文龙便扎根辽东,死死地嵌在后金的大后方,让后金无法尽全力攻打大明。后来又被明廷加封为左都督,统管辽东。
在辽东地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毛文龙的一言堂。这也造成了毛帅对内武断,对外跋扈的嚣张性子,得罪了当时明廷里最大的隐形文官势力东林党。而且,毛帅几次的抗旨不尊,拒绝明廷加派监军的行为,也造成了明廷上下对毛帅的不信任。
正好当时文官出身的蓟辽经略袁崇焕,献上了五年平辽之策,获得了崇祯皇帝的认可,并许以袁崇焕极大的权力。但是在辽东,袁崇焕几乎插不进去手,毛帅算是其最大的阻力。而后,袁崇焕假借查阅兵事之名登上皮岛。在阅兵之时,私自将毛帅擒获,并细数十二大罪状,请尚方宝剑,将毛帅斩首。
虽然毛文龙被斩之后,袁崇焕立威成功,且掌握了辽东的军政大权,但是辽东官兵群龙无首人人自危。而且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可抽出防守的兵力,进行长途奔袭。仅斩了毛帅四个月后便有了史称己巳之变的京城之围。也正是如此,大明日后在对后金的作战中节节败退,并为后面大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袁崇焕杀毛文龙为公还是为私?
明末清初,风云际会,从万历朝后期开始,直到清兵入关平定天下,到处都是混战的局面。在清兵入关之前,尤以东北的战场最为热闹,萨尔浒一战,明军精锐全军覆灭,以后的日子,只有挨打的份儿,而没有还手之力了。直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毛文龙在镇江(在辽宁,不是江苏镇江)打败清军,才使得局面有所改观。
.
这之后,毛文龙开镇东江,在皮岛、双岛等一系列岛屿上驻军,牵制后金(清)军的主力部队,使得后金军队进攻关宁锦防线的时候,颇有所顾忌。有好几次,努尔哈赤带领主力部队出征,毛文龙就派部下对后金进行骚扰,威胁后金首都盛京(沈阳),迫使努尔哈赤回援——即使努尔哈赤不把毛文龙放在眼里,多少也得考虑一下后方的稳固,毕竟毛文龙一骚扰,后金的军民就不得安生,不能专心训练、生产。
毛文龙开镇东江,驻军明、后金(清)、朝鲜三者会合的要冲地带,对三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至少,有毛文龙在,后金还不能全力吞并朝鲜——可是明朝关宁军却离朝鲜太远,没法直接向朝鲜伸出援手,保护朝鲜的任务,也只能由毛文龙来完成了。
可是毛文龙却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被崇祯皇帝任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所斩杀。
袁崇焕杀毛文龙,历来都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疑案之一。围绕这个问题,很明显地有拥毛派和贬毛派。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袁崇焕本人忠心为国、力挽狂澜,虽然最后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但他的忠义,已经为全天下所认可,无需多言。只不过,忠义之士,总也有些瑕疵,或者不完美的地方,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袁崇焕之斩杀毛文龙,恐怕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完完全全是为了朝廷,而去杀掉毛文龙这个“祸国殃民”的罪人。
最好的证据,就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不久,只过了三个月,皇太极就带着八旗部队,绕开正面的关宁锦防线,借道蒙古直扑北京,造成了震惊大明朝廷的“己巳之变”。失去了毛文龙在背后的牵制,皇太极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长驱直入,在北京周边大肆抢掠了一番,才兴尽而返。
而袁崇焕,虽然在“己巳之变”中奋力退敌,几乎丧命,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最后被凌迟处死。
由此看来,毛文龙非但杀不得,还得好生养着。说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毛文龙虽然不是什么善茬儿,但就像体内的有益菌,离了他,照样过不好。
可是毛文龙毕竟还是被袁崇焕杀了。
袁崇焕其人,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至少可以说是个顶天立地的道德模范,再说,在成为蓟辽督师之前,他和毛文龙打交道的机会很少,要说有什么私人恩怨的话,可能性很小。
但是,袁崇焕虽然是蓟辽督师,官比毛文龙大,但毛文龙和他一样,有尚方宝剑,并且再怎么说,毛文龙也是封疆大吏,袁崇焕手上并没有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而袁崇焕杀毛文龙,分明是矫诏(以圣旨的名义,其实没有圣旨)。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完全不合明朝官方的规矩的,在程序上,是绝对不会得到官方公开认可的——所以最后崇祯皇帝也是默认了既成事实,不予追究罢了。
所以,这么看来,袁崇焕杀毛文龙,既不是为公,也不是为私了。
但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还是可以从一些线索中看出端倪来的。
▲袁崇焕雕像
首先,崇祯皇帝和前面的天启皇帝两位的态度截然不同。天启皇帝信任毛文龙,在朝廷上也曾几次保护过毛文龙,让他免受言官、御史的攻击;而崇祯皇帝则非常信赖袁崇焕,特别说在袁崇焕表示“五年收复辽东”之后,崇祯皇帝更是对他信任有加。这两位皇帝在态度上的差别,尤其是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另眼相看,恐怕会在相当程度上,助长袁崇焕的妒忌心,使得他不能容忍在他的防区有人敢于违抗命令、虚与委蛇。
毕竟,毛文龙虽然驻扎在三方会合的要冲地带,像楔子一样扎的后金很难受,但是毛文龙经常不听从调遣,私自行动,并且纪律不太好,偶尔抢劫什么的也是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袁崇焕向崇祯保证,五年收复辽东。话说出去了,可是他真的接手辽东之后,才发现这任务难度极高。
这时候,袁崇焕仗着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而毛文龙已经被渐渐疏远,决定行非常之举——杀毛文龙,立威!他要在整个辽东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来,对那些不听调遣、不服从命令的人,毛文龙就是他们的榜样,不管你官有多大、爵位有多高,不听从统一的调遣,就要吃苦头。
不得不说,袁崇焕这么做也没有办法,毕竟当时明朝在辽东的部队,是一盘散沙,大家相互推诿,完全不是清兵的对手。袁崇焕这么做,是杀鸡给猴看,是出于无奈的。
但是很不幸,袁崇焕大大低估了对手——皇太极的可怕程度,皇太极在毛文龙被杀后,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兵临北京城下,不仅抢了一大堆金银财宝、战略物资回去,还利用崇祯皇帝的疑心病,顺手除掉了袁崇焕这个大将。
其实,如果袁崇焕当时的头脑足够清醒的话,他就会意识到,皇太极的后金,是没有那么容易打败的,不如留着毛文龙,让他在那儿牵制清军,等到自己的关宁军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收编毛文龙的部队不迟啊!
文 |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李澍章
明明矫诏杀毛文龙,会被崇祯皇帝猜忌,袁崇焕为何还要杀他
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一是因为他自己手里权力大,二是为了保全皇帝的颜面和地位,三是因为其自身野心渐大不愿别人瓜分。
矫诏的意思有点像假传圣旨。袁崇焕之所以敢矫诏,是因为他手中有崇祯皇帝赐给他的“尚方宝剑”,此为靠山。所以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矫诏杀袁崇焕,是因为他本身有靠山、有资本。
其次,从皇帝忠臣的角度来看,毛文龙的确该杀。毛文龙的问题在袁崇焕眼里,已经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和他自己所觊觎的大明江山的根基。第一,毛文龙虚报冒领军饷,影响了前线的物资供给;第二其虚报军功、滥杀无辜的百姓,造成民心不稳,引人谴责;第三不听从军令,违背军令者当斩。
最后,袁崇焕自身对于江山的野心也渐大。毛文龙能和袁崇焕分庭抗礼,会在袁崇焕野心篡位的时候给他带来隐患。袁崇焕出于忧患意识,也是为自己铺路,显然要杀毛文龙,这样皇帝也能更加信任自己。
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方面为政治因素,可以显其忠心,另一方面毛文龙自身不安分的行为给了袁崇焕把柄,袁崇焕也是为了日后自己的篡位之路,以权谋私。
袁祟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第一,毛文龙毫无防备。
首先,袁崇焕欲擒故纵。
当袁崇焕以阅兵为名登岛后,故意放松毛文龙的警惕。每天同毛文龙谈笑风生,饮酒作乐。而毛文龙见到袁崇焕大驾光临,立即整肃军纪,操练兵马,期望给袁督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替自己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玩乐之余,袁崇焕还和毛文龙探讨军队的长远规划,如更改营制,设立监司等事项,虽意见相佐,但彼此气氛融洽,丝毫看不出袁崇焕暗藏杀机。
其次,袁崇焕突然袭击。
一日,袁崇焕设帐于山上,邀毛文龙观赏士兵比武。袁崇焕突然发难,质问毛文龙为何克扣军饷,不听号令。毛文龙欲以辩解,袁崇焕根本不给他机会,命人将他立即捆绑,历数其十二大罪状。尽管是久经沙场的毛文龙,也被这突然的变故吓蒙了,六神无主,只得剩下伏地求饶。
第二,袁崇焕假传圣旨。
袁崇焕宣读完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后,随即跪下,请出皇上旨意,说:“我今天奉旨斩杀逆贼毛文龙,如遇他人反抗,一律诛杀。如若我不能完成任务,也请皇上立斩与我。”毛文龙的下属皆跪下呼“万岁”,无一人反抗。袁崇焕拔出御赐宝剑,杀了毛文龙。
第三,袁崇焕握有当朝尚方宝剑。
实际上,毛文龙也握有尚方宝剑,那么,袁崇焕为什么能杀了品级相当的毛文龙呢?
毛文龙的尚方宝剑是先帝熹宗所赐,而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乃当朝崇祯所赐,所以,毛文龙就没敢将宝剑取出来。
第四,袁崇焕擒贼擒王。
在准备杀死毛文龙之前,袁崇焕就以要和毛文龙议机密之事为由,遣退了毛文龙的手下。在成功诛杀毛文龙之后,立即宣布,只要不反抗,就不会追究其他人。而且还安抚将士,增加军饷,加官进职。由此,毛文龙手下数万人,具皆臣服。
第五,毛文龙自知理屈。
毛文龙独霸一方,山高帝远。又自持手握重兵,为朝廷倚重。长期以来骄横跋扈,多行不臣之事,自己了然于胸。被朝廷治罪是迟早的事,只是事过突然,让他措手不及。
毛文龙死后三个月,10万后金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己巳之变”由此爆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