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有什么历史典故,一家之言的解释,【成语】一家之言,【拼音】yī,jiā,zhī,yn,...
一家之言有什么历史典故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解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或者是指个人的见解。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的历史典故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的造句
1) 独创性是指在论文中对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自成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从而使论文具有资料借鉴或应用的价值。
2) 大家都一样。只要你没有读过这本那本书,及这本那本评论,你就不敢自成一家之言。
3) 并从格律、音步、韵脚方面体味诗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分析、鉴赏与评论这首诗的一家之言。
4) 田家英也为蒙青的博闻强记而感到欣慰,他赞许地点了点头,“一家之言,言之有理。
5) 学兄快快起来吧,成受不得如此大礼,成乃少年之身,岂敢妄自议论天子王事,此乃成一家之言。
6)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年,要“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 成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创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
8) 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仅是一家之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希望多听听大家的见解。
9) 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黄庭坚
10) 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11) 那本书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12) 也有学者置疑此观点,认为,这是刘小枫的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13) 小明决定自己创出一家之言,不再屋下架屋,模仿他人。
14) 不过预测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希望不要事事以此为准,万一出了什么大事,我我可担待不起。
15) 一家之言,我不认为刘备的阵营如同书中写的那样是家臣体系。
16) 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
17) 虽然不是直接订阅投票,但也算表一家之言,尽尺寸之功吧。
18) 今日我在这里回答三问,也只是我一家之言,也会有错误,故诸人觉得有理,听之;觉得无理,便博一哂,莫要挂怀与心,切莫借此攻歼于我。
19)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 遥想孩提之时,梦想良多,欲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欲富且贵宾客盈门,欲做大科学家得nobelprize名垂青史,欲做大学问家通古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21) 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著,这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22) 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时的研究主题与话语表达,在体育人文社科研究的圈子里还能自成一家之言,而与整个大新闻传播研究的话语主题,有着相当的距离。
23) 当两个文明交锋时,失败者的文明史就会被删除,胜利者会编写颂扬自己而贬低被征服者的历史。正如拿破仑所言“什么是历史?只不过是变著的谎言罢了。”历史的本职就是一家之言。
24) 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辩能力,在研习的广阔天地中逐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5)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看了一家之言典故内容的人也喜欢:
1. 集腋成裘的典故解释
2. 名人努力成功的小故事
3. 成功的小故事10篇
4. 名人勤奋成功的小故事
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扩展资料:
特征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本质
经济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社会交往的发展产生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政治又是社会管理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是社会管理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
社会管理可分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与非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非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一般是指民间管理。
政治的本质:就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政治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
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扩展资料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语言、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政治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相关事例(除黄继光,邱少云外,内容简短些)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
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附记:纠正布莱德雷有关朝鲜战争的一段话的引证错误
关于如何评价朝鲜战争,许多书刊都争相援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的一段话,说他承认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错误的战争。”至今仍然不断有人引用这段话,但这实际上并不确切,有必要予以纠正。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当年历史学家姚旭在参编历史教科书撰写抗美援朝运动一节时,转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的话,说他承认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错误的战争。”后来,他找到了这个说法的出处是1951年5月15日,美国新闻处的一则电讯:布莱德雷在麦克阿瑟撤职后的辩论中,指责麦克阿瑟要把战争扩大中国,说:“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个错误的战争。” 由此可见,布莱德雷的话是针对把战争扩大到中国,而不是针对朝鲜战争。
后来姚旭在回忆田家英时,对他造成的这个广为流传的错误引证,作了检讨。可参看《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223页。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炸药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2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 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如何评价马谡?
马谡这个人在历史上快被人评论烂了。我觉得凡是经过高中学习的人,应该都写过如何评介马谡的文章。大部分都在骂他,说他刚愎自用,说他不学无术。把收复中原还于旧都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了他。更多的人是受到《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影响,为了神话诸葛亮,更是贬低他。其实这次战役的失败。
我认为,错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为何这样说,理由有三个
一者,诸葛用人不当。
诸葛说过视谡如子,马谡也视诸葛亮为父。诸葛亮有事经常听马谡的意见,马谡也对答如流。这样亲密的关系,其实是超出了一般的将军与将领之间的关系的。这说明,马谡是诸葛亮的近臣,如同参谋与秘书,但绝对不是将领。马谡也没有将领的才能,出出注意,分析一下情报,写写文章也许是一把好手,但是带兵打仗肯定是不行的。诸葛亮尽然没有看明白一点,让马谡独领一支军队,独档一面。解放战争如果不用林彪,而用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那么,我们怕是还在解放前吧。
二者,诸葛忘记先帝遗命
刘备死的时候,还要提醒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这一下我就理解不了,刘备难道是穿越过去的人吗?能够提前知道马谡会坏大事。死之前大事都没有时间交待,还有时间管一个小人物马谡?这就可疑了。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写?其实就是为了把马谡写臭,为什么要写臭他,因为他臭了,就可以遮住别人的臭。这个要遮臭的人是谁?非诸葛亮莫属。
三者,诸葛亮给马谡安排了猪队友
马谡死了,王平升了官。这也让人奇怪了,为什么战争失败了,主将被砍了,副将升官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主将与副将之间是不和的。两者不和,如何可以打好仗,还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这样的不和组合。这不是诸葛的错,是谁的错。
通过这些分析与疑问,我觉得马谡是千古背锅第一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