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沫若?是一位十分伟大的作家。历史学家余英时: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
如何评价郭沫若?
是一位十分伟大的作家。
历史学家余英时: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
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人物经历: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1897年,在家塾“绥山山馆”读书,师从沈焕章。
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传统经典的同时,接触了一些新学知识,这对他的艺术观的形成、诗歌创作,文化理念的形成都产生了影响。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6年春,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学习,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07年春,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9年秋,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1910年春,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但受到处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郭沫若
如何评价郭沫若?
对于郭沫若来说,分几个阶段是比较好的。在新中国之前,在新中国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后。各个阶段的评价差异很大,咱就一块儿说吧。
首先,在新中国之前,最了不起的文人在中国很有名,反对他的文人也不能否认他的地位。就个人生活而言,当时与我们当时不同的是,当时的观念是一夫多妻。按郭沫若当时的声望,那时候应该是社会地位很高的时候。郭沫若反蒋拥共数十年,应当一如既往。但是作为一个圣人,郭沫若也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缺点。
说到新中国,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共产党需要郭沫若的影响,需要他在士大夫中的地位,再加上新中国是他的奋斗目标,所以郭沫若歌颂新中国是正常的。但社会的发展并不是文人所能左右的,作为文人,他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政治运动的各个阶段都把自己置身事外,并不有意地坑害别人,当然让那些受到政治运动冲击的人羡慕不已。大部分原因是他没有死。
第三点,改革开放后,其实反郭沫若并不是目的,反毛是根本,为了反毛,郭沫若不得不去当把子。不过我并不认识郭沫若,他的书看得也不多,只是觉得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文人,时代进步了,无畏地骂能表,还是可以证明自我品德高尚。有空干点专业上的事比什么都好。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等一批知识分子主要希望唤起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弘扬爱国精神。这条路,后来证明是不行的,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要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信仰也发生了变化,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向苏联学习,也因此获得了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职位。这时,郭的文笔对象和读者都变了,由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转变为无产阶级的劳动群众,为了让这些人听懂,看懂,自然是越说越直白越好。
在学术上,郭沫若毫无疑问,近现代能达到他高度的人寥寥无几。我感觉,民间大概是对郭沫若批评最多的一位文人了。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作风,二是奉承,三是坟墓。一、挖坟专业的负面影响太大,不做更多的评价。
但是我认为,挖不到?掘墓穴的人?他决不会这么做的。我怕他太抬举他了,想挖的人就挖吧。二、生活作风方面,他一生结过三次婚(有些恐怕没有结婚证明),第一次是抛弃了父母包办的原住民,这在民国动乱时期十分常见,当然,这也是他反封建、追求自由幸福有溢美之嫌。二是在国内抗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抛弃日本妻子,为了国家大义,回到家乡参加抗日救亡,似乎是应该称赞的,至少不像周作人那样被国人唾弃,沦为汉奸。三婚是白头到老。
而对于他与非婚男女的关系,恐怕也有不少疑虑。总而言之,他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去得比他还过分,只是好些人都不敢骂他。三、关于奉承、软骨方面,不想过多地谈,因为这里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不宜谈。本应是时代的社会悲剧。郭沫若不是完人,当然毛病也不少,但谁是完人呢?我担心就一个。喷郭沫若的人应该也有几类,其中大多数人都不懂基本的历史知识,没看多少书。事实上,即使你只是认真地看一下郭沫若的著作目录,你也会对自己的言论三思而行。
郭在众多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学者恐怕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关于四十九年后至文革期间,他所遭受的种种指责,其中有很多都与他当时的处境有关,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你对郭沫若是什么评价?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创作特点:
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义至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纷繁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腾不息的生命流动的进取之道,从涵养一个圆满的自我人格开始,热切地呼唤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的到来。
从《日出》等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奔腾不息的力量,无论是喷薄而出的新生的太阳、如烈火一样燃烧的天狗、涅槃的凤凰,还是大都会的脉搏、无限光海中孕育的生命的情调等等,无不洋溢着强有力的生命冲动,燃烧着生命之火。
可以说郭沫若的创作就是一部部由作者的自我冲动向外扩张以唤醒宇宙万物生之律动灵之共鸣的生命交响曲。主体精神的无限扩张,使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
作品洋溢着的对力、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赞美,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他用生命现象所显示的生命冲动和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来否定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用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来表达对生命发展进化的追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