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是现在所说的汉族吗秦古属于西戎,战国时已融于华夏族中。秦始皇统一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至汉发展成现在的汉族。当然汉...
秦人是现在所说的汉族吗
秦朝人是汉人吗
RT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
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华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即华夏族)。也是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为嬴姓。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英文China 即与汉语“秦”的发音有关)。于是华夏人又称之为“秦人”。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皇朝。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文化。没有秦朝哪有汉朝。一个朝代灭亡了,不能说民族就灭亡。
汉人、汉族、汉语,是汉朝以后出现的词汇。于是华夏人(华夏族)、“秦人”,后来又称作“汉人”、“汉族人”。并且,“秦人”作为汉人的称呼,直至晋代,仍在沿用。“秦人”是汉人的祖先,同一民族--汉族,不同时代的称呼。
望采纳
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秦朝,为何称为“汉人”,却不称为“秦人”呢?
因为汉朝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秦朝首先完成了大一统,但是秦朝的寿命过短。秦始皇统一后,六国遗民尚未从心中对秦朝认同,仍旧心怀故国。而此时秦朝大兴土木,各种修长城、建皇陵、修长城……等巨型工程上马,更加剧了天下之民的抵触情绪。最后秦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15年。
而汉朝建立后,宽刑简政,天下休养生息,并且在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教化民众,加强民众对国家和君主的认同感,故而华夏子民皆称汉,并延续后世。
汉朝对于中国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和汉朝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经济方面一系列创举有关。
秦朝“废封建,设郡县”开始中央直辖地方的政治制度,汉朝立中朝、设刺史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并在董仲舒等人努力下,建立察举制度,由此民间精英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由以前封闭的功臣贵族集团转变为全国各地精英共同统治的政权。
宗教文化上的整合更为显著。汉初各地的信仰就由中央管理,各地的神祗都要在长安年建祠,各种巫师、降灵人物都在宫中融合成一体。有学者认为东汉晚年道教盛起,全国的民间信仰结合成为道教的根源,因此,今日各种信仰方式、祀奉对象和当时相差不大,是宗教的大统一缘故。
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尚法,经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齐聚中央,在太学中学习,学成后回到各地教书,对于全国文化尤其是上层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统一作用。
另外,经济领域汉朝的“贵粟”重农抑商和修建成国渠、六辅渠和白渠使得农业大幅度发展,汉武帝改国营、官营和民营为国营等一系列举措都增加了国家财政,整合了全国经济。
正因此,政治、文化和经济上三个层面兼容并包的大系统使得汉朝获得了极大认同,各地不同人群愿意居住长留,奠定了汉朝国号作为华夏民族族称的基础。以至于公元8年汉朝被王莽废除,但国号“汉”并未消失,频频复活。
由此可得,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秦朝,但称为“汉人”,却不称为“秦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