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二十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武则天继续...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
武则天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第一、广泛搜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任何人可以推荐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荐,经过考试,量才录用,使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六九O年(天授元年
),武则天"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七O二年(长安二年),又开武举,选拨军事人才。武则天善于选拨人才,又能委以重行,使臣属感恩戴德乐以
听命。他前后任用的主要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边将如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时人选。正如《通鉴》所说: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况为之用"。武则天广开仕途,
放手给人官做,同时又严密控制,发现不称职者革免或杀戮,虽进退沉浮难料,但这正是武则天能维持产个世纪统治的原因之一。
第二、重视农桑,发展生产,维护均田制,抑制兼并,保护百姓财产。武则天明令规定州县官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提升和奖励;如"为政苛
暴,户口流移",年终就要解除职务,予以惩罚。她还组织编写了题名为《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全国,发给各州县来京的朝集史,对掌握农时、发展农业生
产有一定参考作用。
第三、重视文化建设,亲自倡导编撰重要文集。武则天在文化上做过不少工作,如她召集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等诸儒于内禁殿撰《玄览》、《古今内范
》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正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各二十卷。武则天自己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
集》十卷,可惜已经失传了。武则天还自制《大乐》,用舞工九百人演奏。她还大胆创造了曌(照)、丙(天)、埊(地)、 (日)、 (月)、○(星 )、 (
年)等数十字。
第四、巩固了唐帝国的边防,排除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武则天统治时期一度与吐蕃、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比较紧张,武则天采取募兵、发奴
、就地组织团结兵等办法,解决兵源,同时又大兴屯田,解决粮源运输问题。六九二年(长寿元年),武则天利用吐蕃内乱之机,命武威军部管王孝杰进攻吐蕃
,大获全胜,恢复和重建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巩固了唐帝国西部边防,确立了大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细亚商
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武则天较好地处理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将领,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起了积极
的作用。
总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女政治家。唐帝国在她统治的四、五十年间,由于实行政治改革,打击士族豪强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军
事贵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夺财产和权力的斗争中,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胜利。武则天广
开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扩大了其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得到发展,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安定。在唐高祖永徽三年(公元六
五二年),即唐太宗死后三年,全国人口380万户,到神龙元年(公元七O五年),全国人口已增至615万户,比唐初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
,是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中国封建社
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武则天的统治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武则天大量破格用人,造成职官的冗滥,使国家开支空前加大,增加人民的负担。武则天崇信佛教,
广修寺院,"好乐真道,长生神仙",建天枢,铸九鼎,仅用钢铁就达二百余万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后,同士族门阀地主一起加紧掠
夺农民,破坏均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出现了农民流亡,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了。
七O五年,武则天已八十二岁,年老多病。她亲自选拨的宰相张柬之与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内史(即中书令)崔玄暐、(相王府佐
吏之一)袁恕已等密谋,以恢复李唐为号召,迫使武则天退居上阳宫(西宫)恢复中宗李显皇位。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遗制说:"去帝号,称则天
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奉天县乾陵(今陕西乾县)。至此,武周政权也寿终正寝了。但是武则天的事业并没有中断,她为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中国
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历史上是肯定的。
起复贤臣,稳定政局;如狄仁杰
对内安抚百姓,使民心思定,不生叛心;
对外威服四夷,使远邦倾慕,边境弥平;
两张脸,对反对者,李唐皇室,监视打压,绝不手软;
对支持者,任人唯才,酷吏能臣,忠奸共存;
武则天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1、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2、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3、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
4、任用酷吏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
扩展资料:
武则天的主要文学成就:
1、文学
武则天广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10卷,今已佚。另撰有《臣轨》2卷,原书久佚,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据日本《佚存丛书》本刊行。
2、书法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
3、乐舞
武则天酷爱诗歌乐舞,称帝后,她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如《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