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否普及了和汉朝同等水平和数量的铁农具

发布时间: 2022-10-05 04:00: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同期的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汉帝国处于欧亚文明地带最东端。跟西汉同时兴起的匈奴不仅威胁汉朝,而且也威...

罗马是否普及了和汉朝同等水平和数量的铁农具

同期的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汉帝国处于欧亚文明地带最东端。跟西汉同时兴起的匈奴不仅威胁汉朝,而且也威胁河西走廊西域各族。月氏人正是在这威胁下西迁,引起中亚塞种人的迁徙,最后形成贵霜帝国。


汉帝国在与匈奴的长期艰巨斗争中终于获胜,公元1世纪末,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于汉,逐渐转向农耕生活。而北匈奴挥师往东欧,号称“上帝直鞭”所向披靡,在4世纪推动了日耳曼族大迁徙,终于造成西罗马帝国的毁灭。

18世纪前的封建时代,土地和人口是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谁掌握的土地和人口越多谁的话语权就越强,为何封建时代的中国遥遥领先与同时期的西方各国,原因便是如此。汉帝国在武帝时期达到最顶峰,国土面积至少在900万平方公里以上,而凯撒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面积仅仅500余万平方公里。


汉朝与罗马的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两国在科技方面都遇到了井喷式的发展,汉朝的造纸、冶金、天文(张衡)、数学(九章算术率先运用了方程)等等都强于罗马,而罗马在建筑和帆船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虽然这时期的罗马诞生了许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变产生了一大批的“各种家”们了,最重要的是中国发明了造纸术,这更有利于文化与科技的传播,而这时候世界上的其他文明还在用各种珍贵的皮草记录文字。所以汉帝国的科技文化水平略强于罗马。

同期的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应该是有合作的关系吧
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两个国度在当时都比较强大
后来这两个帝国应该成了合作的关系吧。
汉朝与罗马的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两国在科技方面都遇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罗马与汉朝,谁的技术更加先进

汉朝与罗马的先进程度大致相当,最后,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的这种争论现在(希望吧)终于得到证实。
我们可以看出,罗马人似乎在冶金、医药、军事技术上比汉朝先进,同时在土木和结构工程上比汉朝领先一丢丢。
而汉朝人在农业、天文学、航空学以及数学领域比罗马人先进。
在水力学和材料工程领域,两个同时代帝国的水平是相当的。
总结,罗马和汉朝在科技进步方面大致相当。

汉朝和罗马的冶金技术水平有差距吗

冶金白求科普
双方的技术水平是持平呢?还是说汉强于罗马?
这个别处看的:
《汉书·西域传》说:“自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罗马学者普利尼在《自然史》一书中称:“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从中国来的钢相媲美的。”

鼓风装置
鼓风设施的使用和改进,对于冶铁技术的发展至关紧要。常言道,有风就有铁,在冶铁技术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当炼炉构筑、炉料整备、熔炼工艺等条件都已具备,鼓风装置的变革便成为推动冶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欧洲早期冶铁曾采用自然通风,为利用上升气流,将熔炉建在小坡或岗顶,其作用类似后来的烟道,有时则于炉的下部开挖风道以加强风流。

鼓风装置由人力驱动(人排,或称步冶)发展到使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或称水冶),是汉代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

《后汉书·杜诗传》记河内郡汲县人杜诗于建武七年(公元31年)调任南阳太守,“善于经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冶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这是有关水力冶铁鼓风装置的最早文献记载。
叶照涵:《汉代石刻冶铁鼓风炉图》,载《文物》,1959年,第1期。
王振铎:《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图》,载《文物》,1959年,第1期。

炒铁技术早在西汉中期稍后约公元之初便有中国发明,比欧洲要早1700多年,这是由中国钢铁技术的独特发展所决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飞跃,即从成形铸铁件脱碳热处理的范畴转变为生铁炒炼成熟铁的全新技术。

铸钢术

炒铁
最早被确认的炒铁炉,是巩县铁生沟冶铸遗址的炼炉。以上巩县铁生沟遗址的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南阳瓦房庄炒铁炉属东汉时期。看来,在汉代冶铁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和对匈奴作战迫切需求大量钢质器具的推动下,这一技术在西汉后期业已发明。由于它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原料易得,因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钢料。这样在炒铁技术出现后,到了东汉,铁兵便全部代替了铜兵,大型锻铁农具如长30厘米的镢和镰也较前增多。优质的钢工具的充分供应,使石刻艺术迅速发展了起来。

李京华、陈长山:《南阳汉代冶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华觉明:《中国古代钢铁冶炼技术》,载《金属学报》,1976年,第2期。

百炼钢
百炼钢是中国古代冶铁匠师的杰出创造。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之后,“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了人们的习语。百炼精钢也理所当然地视作是钢中之最。
百炼钢的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西汉前期的渗碳钢因增加了锻打次数,质量明显提高,可说是百炼钢的前身。西汉后期发明炒铁术后,制钢改以炒铁为原料,折叠的层次和锻打的火次也逐渐增多。罗振玉《贞松堂吉金图》卷下著录有三件四川广汉郡工官所做的卅湅刀,其中以件的铭文为:“永元十六年广汉郡工官卅湅,……史成,长荆,守丞,熹主”

这样看来,公元1世纪前后的东汉中期出现卅湅、五十湅的钢刀、钢剑道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七十二湅、百湅刀剑,以及日本所出的八十练、百练钢刀,所称湅数是逐步增加的。
汉朝掌握了冶金柔化技术,可以做出更长的兵器,不至于折断
罗马没有这项技术,所以制作不了更长的兵器,与汉朝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同时代东西方并立的两大强国,罗马和汉朝谁更强大?

作为同时代东西方并立的两大强国,“汉朝与罗马谁强大”的话题,经常惹得口水纷飞。但有理不在声高,最能厘清话题的办法,还是事实说话。

比如下面这几种,历经历史考验的汉代文物遗址,都可以对这个火爆话题,给出客观回答。

一、荥阳大铁炉

罗马时代,一桩常被西方学者大书特书的成就,正是发达的冶铁业。以英国学者的《世界冶金史》统计:罗马“铁器时代”里,境内32座冶铁工场,最大的高炉一点三米,直径零点三米,堪称欧洲“巨无霸”。但这巨无霸,放在汉代一件大家伙面前,却瞬间成了小朋友——河南古荥镇荥阳大铁炉。

荥阳大铁炉,发现于1975年,是西汉时代河南古荥镇冶铁遗址里的一号高炉。该高炉复原后高达四米,容积四十四立方米,是为同时代全球体魄最巨大的冶铁高炉。且炉体设计更先进,采取椭圆形炉体设计,下部还与地面形成六十二度夹角。不但产量更大,高炉温度也更高。管保把坚硬的铁矿石,乖乖炼成炉水。汉王朝坚硬的生铁,就这样批量炼成。比起在欧洲巨无霸,当时却只能炼柔软熟铁的“罗马高炉”,这优势堪称碾压。

而且,这样造型的高炉,放在西汉中国,也绝非独一号。陆续出土的汉代冶铁遗址,基本都是古荥镇这样的规模,高炉的体积动辄两三米以上,比起罗马“铁器时代”的“高炉”,各个都是巨人级别。而且保存完好的冶铁遗址里,更有铁范铁铸等物件,还有从冶炼到炒钢的一整套环节。单在西汉武帝年间,汉武帝就在全国境内,设立了五十个铁官,每个铁官都统辖一个或数个冶铁工场。罗马“32处工场”的规模,只是小儿科。

正是这个独家优势,造成了汉朝与罗马之间,一桩截然不同的奇景:当欧洲中世纪的遗址里,还有大量木农具与青铜武器出土时,汉朝的遗址上,却常用大量铁制农具兵器,甚至西汉长安武库,更是清一色的铁器装备。罗马“铁器时代”?问过汉朝没!

二、三道壕西汉村落铁犁铧

罗马帝国另一个自豪的产业,当属发达的农业。甚至到了十八世纪时,歌颂罗马的欧洲画家们,还画了大量反应罗马农村生活的名画。但一件出土的汉代农业用具,欧洲却一直到十八世纪时才有:三道壕西汉村落铁犁铧。

三道壕西汉村落,发现于辽宁辽阳北郊三道壕村,是西汉中后期的村落遗址,自从1955年起开始发掘,就有大量铁农具武器以及车马器出土。汉代农业生活风貌就此生动呈现。但其中最别致的,却当属这个“铁犁铧”——这是中国农业智慧的代表。

同时期的罗马农村,耕作时最先进的犁,叫做“阿得犁”。这种犁没有犁壁,耕地时要用短绳捆住,耕地时只能挖出浅浅的沟。所以欧洲人的耕作,更加依赖牛马牲口。甚至每次耕作时都要不断停下来,清理犁上的土和草。耕很小一块地,就要集资购买六到八头牲口,累的七荤八素,都收不来几粒粮食。

但同时代的汉朝,由于这种铁犁铧的出现,汉朝农民耕作时就轻松得多。拥有坚硬犁壁的铁犁铧,不但大大提高耕地的速度,更提高耕作的效率,耕地时松土挖沟的效果都更强大。十八世纪这种铁犁铧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时,亮相就把欧洲农学家们惊呆。以欧洲近代农学家阿瑟杨的惊叹说,用中国犁耕种,效果就像“刀切黄油”一样轻松。这领先欧洲千年的“轻松效果”,汉朝同时代的罗马农民,真心体会不到。

同样也因这类匠心独具的农具,汉朝的农业生产,随着铁器化的推行突飞猛进。以当代农业学者的保守估计,汉代时的粮食亩产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二十斤。而在罗马帝国结束数百年后的欧洲中世纪里,公元11世纪英国的最高亩产,也只有七十斤。古代东西方的农业水平的差距,一只小小的铁犁铧,就已生动缩影。

三、东汉永初纪年铁刀

在西方电影里,手持罗马短剑的罗马军团士兵们,也常见战无不胜的模样。不过如前面所说,罗马士兵的常用短剑,当时还是柔软熟铁打造,最长不过八十厘米。对上一件汉朝出土文物,不知能否扛得住——东汉永初纪年铁刀。

东汉永初纪年铁刀,是1974年在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款汉代战刀。放在汉代时,它还有一个学名叫“环首刀”,以东汉时期的壁画见证,它已是当时汉军步骑兵的常规装备。因其刀身上有“东汉永初年间”铭文,故而得名“东汉永初纪年铁刀”。

而这一款东汉常规装备,也见证了汉军的常规军备水平:整个战刀以含碳量百分之零点七的炒钢打造,整个刀身长一点一五米,宽三厘米,刀背厚度一厘米,整体比例十分合理,砍杀效果十分强大。倘若跟柔软熟铁打造的八十厘米“罗马短剑”对撞一下,只要脑补下物理学,后果就可以想。

倘若是一支拿着环首刀的队伍,与一支拿着罗马短剑的队伍,面对面搏杀?环首刀绝对的物理撞击优势,造成的 后果,更是可以想象。

四、褒斜道

罗马帝国一项常引起西方文人情怀的科技,正是公路建设。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引得多少人由衷咏叹。不过道路建设同样强大的汉朝人却证明:中国人不单能修大路,更能修高难度的路——栈道。其中一项见证汉朝工艺技术的遗址,正是褒斜道。

褒斜道,即从今天陕西汉中市褒谷为起点,延伸到陕西眉县斜谷,汉水与渭水间崇山峻岭的险恶地理,就被这条全长二百三十五公里的道路一气征服。

虽然最初的褒斜道,是由战国时的秦国开凿,且毁于楚汉战争的兵火中。但汉武帝年间重修褒斜道的汉朝,却是修出了“高科技升级版”:整个道路基本开凿于陡峭岩壁的半山腰上,以汉朝先进的凿钻技术,在坚硬石壁上凿出深零点九米的壁孔,然后插入木材,硬是在群山之间搭出一条最宽可达六米的畅通道路、关中与蜀地间的交通,从此大大缩短。

更见证褒斜道科技水准的,还有褒斜道上一段特殊道路:石门隧道。这是位于陕西汉中的褒斜道南出口,从当地七盘山上穿山而过的人工隧道,是中国最早的穿山隧道。

在古代施工条件下,打通一座山本就艰难,而石门隧道却有强大技术含量:整个隧道高三米四以上,全长16点3米,尤其首创的是,它以当时世界独家的“水激火浇”技术开凿石壁,先加热石壁岩石,再以冷水冲击,一步步将顽固山体炸开,终于开出了这个宽四点二米的人工隧道,足以容许汉朝两辆马车并排通过。是为全世界最早可通行车辆的穿山隧道,技术水准领跑世界。

如果说罗马拥有条条大路,那么汉朝的栈道隧道,却是更加高速的“高铁”。强大的汉朝隧道,就好似澎湃不息的血脉,担起了两汉王朝四百年的辉煌。

这些看得见的中国史,生动如昨的中国古代智慧,意义并非与别家文明比个高低,却更为一个浅显道理:记住历史,那是我们的辉煌!

本文标题: 罗马是否普及了和汉朝同等水平和数量的铁农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89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广西历史上的侬智高是英雄吗人类音乐的发展是由一或几个人个人推动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