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音乐的发展是由一或几个人个人推动的吗

发布时间: 2022-10-05 08:01: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艺术发展论(二)第十三章,艺术发生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重要理论,一、模仿说。,模仿说...

人类音乐的发展是由一或几个人个人推动的吗

艺术发展论(二)

第十三章 艺术发生论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重要理论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最古老的理论。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之后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对此做了论证,最后,亚里士多德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要点是:

首先,一切艺术门类都是对自然的模仿,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模仿的对象和方式不同。

画家与雕塑家用线条和颜色模仿,诗人和戏剧演员用语言模仿,歌唱家用声音模仿。由于模仿“所取的对象不同”,因而形成了喜剧和悲剧,喜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坏的人,悲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的人。

其次,艺术可能模仿三种事物: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想象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应当模仿事物应当有的样子。

最后,艺术为什么要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经验证明了这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

模仿说包含了合理的因素:

首先,它肯定了艺术起源于客观世界,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内容。

其次,古代原始人洞穴中的艺术遗迹确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模仿。

但模仿说也有一定的理论困难:

首先,原始艺术并非都是模仿的产物,如表达情感的歌舞、抽象的几何图案等。

其次,对于人们为什么要模仿,为什么模仿此物不模仿彼物,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模仿仅仅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手段,而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动机。

二、游戏说。

由18世纪德国的席勒和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提出,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外观”是席勒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即受到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受到理性法则的束缚和强迫,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仅仅以功利为目的观察外界,就无法获得以外观为目的的快乐。人只有拜托了物质的和理性的强迫,才能偏爱外观,而不珍惜实在。

当人发现了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纯粹外观的时候,自由开始了,审美开始了,游戏开始了,人性开始了,艺术也开始了。这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最后标志。

他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人性了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为什么会游戏呢?游戏就是精力过剩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与功利无关。

在低等动物那里,全部力量消耗在执行保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机能上。只有功利活动,没有过剩精力。而在高等动物那里,并不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满足直接的需要上,那些没有消耗掉的过剩精力,产生了游戏。

游戏没有功利价值,但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游戏是真实活动的模仿,艺术也是如此,审美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游戏。

普列汉诺夫在《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游戏产生的真正动因不是精力过剩而是劳动。游戏在形式上先于劳动,但游戏在内容上却是劳动的产物。(野蛮人的狩猎游戏,从个人来说,是游戏先于劳动,但从整个社会和部落角度来说,劳动先于游戏。野蛮人在舞蹈中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无非是再度体验狩猎劳动中的快乐冲动。)

普列汉诺夫的一笔抹杀是不对的。游戏说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揭示了艺术发生的某些方面:

第一,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哪怕是极低水平的需要,才有可能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艺术活动。

第二,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他们都具有假定性;他们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因此,游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艺术的部分特性,艺术的娱乐功能就包含游戏的因素。

第三,对当今世界还存在的原始民族的艺术考察中发现,艺术确实与游戏有关。如集体狂欢舞蹈和歌唱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

但艺术与游戏也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广泛而深刻;

其次,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再次,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最后,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未必喜欢游戏。

因此,游戏说未能科学的、全面的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未能揭示艺术发生的真正奥秘。

三、巫术说。

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中提出,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如何利用灵魂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呢?这就是巫术。

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我们分析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便会发现它们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保持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称之为‘相似率’,后者可称作‘接触率’或‘触染率’。巫师根据第一原则即‘相似率’引申出,它能够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从第二原则出发,他断定,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体是否为该人身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率的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率或触染率的法术叫做‘接触巫术’。”

所谓模拟巫术就是巫师对他所创造的事物的形象施加巫术以便对那个事物施加影响;接触巫术(交感巫术)就是对某一物体的某一部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部分施加巫术,就会影响到该物体的整体或其他部分。

法国雷纳克最早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

首先,洞穴壁画往往在黑暗洞穴的深部,因此这些壁画不是为了鉴赏,而是巫术。巫术认为,狩猎前在洞穴中画什么,就会在狩猎中得到什么。

其次,洞穴壁画不顾轮廓是否清晰而一再重复。这是得到了预期效果,人们期望每求必应。

再次,更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动物形象的身上有被长矛戳刺或棍棒打击过的痕迹,这与交感巫术有关。

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不能说艺术发生于巫术。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并非一切原始艺术都受巫术的影响。

如饱餐后的满足或性欲冲动而产生的原始歌舞。

第二,影响并不是根源。

如果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巫术,实质上是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意识。那巫术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依据唯物史观,巫术归根到底发展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四、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研究了原始人的音乐和舞蹈,指出原始人的歌唱和舞蹈有赖于节奏,而节奏又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因此,歌唱和舞蹈队节奏的严格遵守,这种能力假如没有得到集体劳动的促进,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原始部族的艺术中表现的那样明显。

毕歇尔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的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劳动决定节奏。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的发生,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集体劳动。

原始的造型艺术,如绘画和雕刻,同样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生活。

艺术发生与劳动,无疑是正确的命题。但如何论证又是另一回事。毕歇尔、普列汉诺夫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等复杂的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的、全面的、深刻的影响作用。

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历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实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的哲学派别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钥匙的新派别”,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认为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劳动所创造的人手,既是人发生的前提,也是艺术发生的前提。而手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劳动。直立行走为脑的改善提供了可能,而劳动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猿脑进化为人脑。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有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产生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

但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说劳动推动了工具的产生,又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对此恩格斯说: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劳动是“萌芽状态的劳动”,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的劳动是“真正的劳动”。随着工具的产生,前者转化为后者,但二者都是劳动,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劳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工具、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们在劳动结束以后,必然把劳动的结果与劳动开始时的观念加以比较,看看二者是否符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人的观念、情感产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产生。

原始人世界观的第一步是灵魂独立,灵魂不死,灵魂控制着人自身。然后原始人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万物有灵,是原始人世界观的主要特点。在原始人看来,世间充满了“精灵”,劳动失败就是精灵对人的惩罚。这就导致图腾和巫术的出现。(参见泰勒《原始文化》)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这种种因素的综合,最终促成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二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这就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仅仅具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仅仅具有审美性。

虎皮、熊爪、牛角,就是既具有审美性(装饰品)又具有实用性(护身符)。原始人认为它具有审美性,不在于“这些东西所特有的色彩和线条的组合”,而在于复杂的观念的联想,而这又是由狩猎生活的劳动所决定的。

历史在劳动中流逝,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的、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人们的观念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因而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在狩猎时代,人们主要以动物为美;在农耕时代,人们不仅以动物为美,还以植物为美。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这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

以上考察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具备之后,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原始艺术怎样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发生,资料匮乏,只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

(一)、建筑艺术。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对于原始人来说,广阔的空间是他们生存的潜在威胁。随着狩猎的发展,建筑不仅是安全的隐蔽所,而且利用建筑物作为追击猛兽的驿站。但原始人的建筑还不能称之为建筑艺术。

从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与情感在建筑物上的凝固。

建筑,是人征服自然的重大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喜悦。鱼食,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就使建筑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就是这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

(二)、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所使用的媒介材料是最耐久的、因而也是最容易保存的材料。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第二,高度的写实性。这也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高度逼真的造型艺术的产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确的观察能力,;二是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这两个条件都是在狩猎生活中获得的。

(三)、装潢艺术。

    原始的装潢艺术,少件器物上附加的饰物,多为器物本身的美化。

1 、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摹拟。

格罗塞说:“从动物装潢变迁到植物装潢,实在是文化史上一种重要进步的象征----就是从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象征。”

2 、几何形图形。

它来自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这些几何图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化了的动物形象,另一类是简化了的编制形象。

3 、刻在武器上的图形。

那是部族的标志,同样源于狩猎活动。

首先,它是猎物所有者的标志。中间的野兽不一定立即死亡,武器上的标志可以证明他对野兽的占有权利。

其次,它是图腾的标志。原始人把图腾作为保护部族的“神魔”,祈求它降福于部族。因此这些动物的图形不必逼肖自然,它仅仅是某种动物的符号。经过原始人一代又一代的重复摹拟,它便越来越远离原物。

(四)、舞蹈。

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原始舞蹈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都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所谓模仿式舞蹈就是对于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它根源于狩猎生活。原始人要再度体验狩猎的欢乐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他人,这就是舞蹈的直接动因。

所谓操练式舞蹈,是祈祷、巫术热烈而隆重的仪式。原始人认为依靠巫术舞蹈就能征服无情的自然。舞蹈根源于巫术,巫术又根源于狩猎生活,因此巫术舞蹈归根到底根源于狩猎生活。

(五)、音乐。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

首先,这是由音乐的作用所决定的。原始人的音乐大多为舞蹈做伴奏,没有音乐的舞蹈或没有舞蹈的音乐都是没有的,而舞蹈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其次,这是由乐器的种类所决定的。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正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点,它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因而,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就成为必然。这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决定的。它毫无例外的存在于一切原始民族的艺术形式之中。

音乐不仅随生产实践的产生而产生,而且随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生产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人的思想感情;

其次,生产实践的发展创造了日益增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乐器;

再次,生产实践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一部分人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用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

凡此种种,促使音乐、舞蹈、诗歌的分化,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

(六)、诗歌。

原始人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动因。原始诗歌的土壤是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因此,它与文明社会的诗歌有质的差别:

第一,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自然界的赞颂成为诗歌不可或缺的题材;但在原始诗歌中却没有。

第二,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爱情的赞颂是诗歌永不衰竭的主题;但在原始诗歌中,直接的、粗野的猥亵与肉欲的描写代替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第三,在任何文明民族中,诗歌的内容重于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诗歌;但原始诗歌中,形式重于内容,如节奏和动作。

第三节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艺术发生于文明社会之前。文明社会与之前的艺术有本质的差别。在文明社会之前,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没有明确的区分。

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混沌性。那原始艺术是如何摆脱混沌产生文明社会“纯粹的“艺术呢。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第一件工具与第一件艺术品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的创造,都具有人工性。人工性确实是艺术品的重要特征,但并非具有人工性的都是艺术品。作为艺术品,它不仅是人的创造,而且是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蕴含情感的形象创造。工具仅仅是为了实用目的的创造。生产在艺术发生之前,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既然工具不是艺术品,为什么说它是上限呢?

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为人们所喜爱的形式经过世代的积累逐渐与实用观念相分离,成为独立的审美形式。

第四,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手的灵巧、脑的才智以及手脑配合,所有这些又导致造型艺术中技巧、技法的产生。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它的标志是人类所制造的第一把石刀。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或者说,既不是纯粹的实用品,又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我们叫做“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者用黑格尔的话“艺术前的艺术”。

“准艺术”与实用品的根本区别就是它在实用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这些精神内涵。艺术发生的过程就是在人制造的产品中实用内涵逐渐下降而精神内涵逐渐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从实用产品中逐渐分化出精神产品的过程。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二、“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三、“准艺术”的繁荣。

“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如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过程中,陶器的出现,陶制材料比石质材料易于造型,易于保存,人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能更充分的体现。

陶制品按器形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作器皿的陶器,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二类是拟形化的陶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明显的追求审美价值;三类是动物塑像的雕塑,实用价值在下降,审美价值在增强,“纯粹的”艺术已呼之欲出。

陶器的纹样大约有四种:一类是植物纹样,产生源于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植物逐渐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二类是几何纹样,它根源于生产实践,例如编制;三类是动物纹样,它不仅是狩猎时的对象,还包括图腾的象征;四类是人面形的纹饰,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增强,日益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随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繁荣,随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但“准艺术”衰落了,并不是一切艺术都衰落了。

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首先,阶级产生了。金属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必然产生等级观念,这种观念将深刻的影响“准艺术”的命运。

其次,掠夺战争产生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的增强,掠夺战争成为必然。暴力带来了“准艺术”的衰败,也催开了文明社会的艺术之花。

再次,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宗教观念仅仅是一种朦胧的、混沌的意识,使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歪曲的反映。巫术是宗教的萌芽,但它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宗教的深刻根源是阶级的产生,人们在阶级的统治下,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都成为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使人产生了恐惧,“恐惧创造神”。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深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繁荣以及狰狞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音乐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有劳动说、性欲说、社会组织说、语言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情感或娱乐说、节奏说、多远说等。具体如下:

1、劳动说

艺术的劳动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这一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2、性欲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年)认为音乐源于史前动物,特别是鸟儿吸引异性的鸣叫声,音乐越优美越能吸引异性。此为音乐起源之“性欲说”的肇始。我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也记载:“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榭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3、社会组织说

此说的重要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冬普(Carl  Stumpf,1848-1936)。他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原始人类为了与远方的联络,通过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就变成了音乐。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程,在同一时间更多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从而产生识别音高的观念。

4、游戏说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5、语言说

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如﹕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n,1712─1788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年)认为人类在感情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声调的夸张放大﹐是产生音乐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音乐与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音乐具有进化的意义,有些语言学家仅仅认为音乐是语言的派生物。

6、宗教(巫术)说

法国音乐学家孔百流(Jules Leon jean Conbariou,1859-1916)执此说。我国学者王国维说﹕“歌舞之兴﹐其其于古之巫术乎﹖”认为音乐起源于远古的巫术。这一学说显然源自斯宾塞关于艺术的巫术起源理论。

7、模仿说

“艺术起源于模仿”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所有艺术的出现都是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8、情感或娱乐说

此观点又称“表现说”。自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9、 节奏说

此说的代表人物瓦拉雪科(Wallaschek,1860-1917)认为,音乐的起源在于人对节奏的冲动,节奏存在于音乐,也存在于运动,乃至视觉的形象。

扩展资料:

中国音乐的起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这是一种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音乐史

劳动说、性欲说、社会组织说、语言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情感或娱乐说、节奏说、多远说等等。

1、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亚里士多德。不能成立原因是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不是动机。

2、游戏说,代表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代表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

4、巫术说,代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 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5、劳动说,代表希尔恩、恩格斯,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扩展资料

1、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

2、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3、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音乐

有劳动说、性欲说、社会组织说、语言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情感或娱乐说、节奏说、多远说等等。

具体如下:

1、劳动说

艺术的劳动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这一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性欲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年)认为音乐源于史前动物﹐特别是鸟儿吸引异性的鸣叫声。

音乐越优美越能吸引异性。此为音乐起源之“性欲说”的肇始。

3、社会组织说

此说的重要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冬普(Carl  Stumpf,1848-1936)。

他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原始人类为了与远方的联络,通过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就变成了音乐。

4、游戏说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5、语言说

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

扩展资料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世界八大艺术之一。

古代音、乐有别。《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三国·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至棘门 ,左翼将 徐迈 以音乐迎之,送帝至 霸陵桥 上”。 温承训 《动人的音乐》诗:“真的,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参考资料

音乐(抽象艺术)_百度百科


有劳动说、性欲说、社会组织说、语言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情感或娱乐说、节奏说、多远说等等。

具体如下:

1、劳动说

艺术的劳动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这一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性欲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年)认为音乐源于史前动物﹐特别是鸟儿吸引异性的鸣叫声。

音乐越优美越能吸引异性。此为音乐起源之“性欲说”的肇始。

3、社会组织说

此说的重要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冬普(Carl  Stumpf,1848-1936)。

他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原始人类为了与远方的联络,通过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就变成了音乐。

4、游戏说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5、语言说

有人认为音乐起源于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

扩展资料:

学说是指对自己所学到的某方面知识加以总结,而得出的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学说-百度百科

音乐艺术的起源,历来有几种重要的学说。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求说、心灵表理说、劳动说等。 1、模仿说:这种学说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模仿说”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诺克利特提出的,他说:“从蜘昧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缝补,从燕子那里学会了造房,从天鹅和黄莺等天上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其后,亚里斯多德继承了该学说,他说:“诗人既然与画家和其它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末,他们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统中和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这些看法和观点,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它们承认音乐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这些看法和观点,并没有追溯到模仿的根源,没有把人类的艺术活动与人类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因而,也就没真正解决音乐艺术的起源间题. 2、游戏说:这种学说把音乐艺术的起源归结干游戏冲动.“游戏说”源于康德,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席勒、斯宾塞、谷鲁斯。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亦译《审美教育书简》)中认为:“艺术起源子游戏冲动,而游戏冲动是来源子人的过剩精力”,即是说,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期间解决了......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简述原始音乐的起源及含义

偶的考试题哥哥姐姐帮帮忙啊急求
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
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2 原始人的音乐

古代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重要的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当时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朗、伊拉克一带),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较为发达的音乐。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了类似竖琴式的乐器和几种管弦乐器。在当时的宫廷里已产生了专业的歌手和较大型的乐队。后来,这些较先进的音乐文化逐渐流传到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等古老的国度,并在这些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发展。
虽然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发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发展方向都是由世俗音乐逐渐趋向于宗教音乐。

3 中古时期的音乐

一、中国古代音乐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历法和文字。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的琴本来有五十根弦,但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把他的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位名叫神农的音乐家,据说他是牛首蛇身。神农曾教人耕作五谷,曾遍尝百草而发现医药,还曾经创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当然地设想,当时的音乐用的是五声音阶。
在中国古代,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不下三百种。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与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二、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乐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金字塔内石壁的雕刻上,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演奏者的行列,从而想象出当时演奏音乐的盛况。雕刻中有以手指弹奏的竖琴状弦乐器,还有各种笛类乐器。
阿拉伯等地区的器乐也相当发达,很早以前他们就开始使用在一个八度之间分为十七个音名的特殊
音阶了。

三、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

希腊音乐的起源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缪斯(Muse)女神,因此音乐也称为Music或Musik。在希腊乐器中,有一种叫做阿乌洛斯的V字型双管笛,还有一种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齐特尔(Kithara)则是一种类似吉它的弦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从埃及或阿拉伯传入的。
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音乐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他们以从埃及和阿拉伯流传过来的东方音乐为基础,逐步加以发展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古希腊的音乐与诗歌和戏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他们那充满魅力的两部荷马史诗和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中,都体现出了音乐的重要意义。当时社会上一些著名的民间歌手演唱的歌曲,对古希腊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成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大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用一种称为弦琴(Monochord)的单弦乐器,首先解释出纯律理论,根据弦的长度计算出了当时所使用的一切音程。毕达哥拉斯音律的发明与应用是音乐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其次古希腊人还发明了字母记谱法。在乐器的制作上也有着许多大胆的革新和创造,发明了一批过去不曾有过的乐器。古希腊音乐不但有器乐伴奏的独唱抒情曲,而且还有戏剧音乐和舞蹈音乐等形式。这些音乐一般都是以单音音乐为主,在内容上大多为宗教题材。
古罗马的音乐主要是沿袭古希腊音乐的巨大成就。当时的音乐主要是在祭神、婚宴以及军队凯旋时
演奏。公元三世纪以来,古罗马大肆向外扩张势力,对邻近城邦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掠夺。许多古希腊的优秀乐师和歌手们都变成了古罗马帝王、贵族和奴隶主的奴仆,因此音乐也就成为专门为统治阶级消遣娱乐的工具。但古罗马的音乐文化并没有因循古希腊而停滞,一些民间的歌谣、结婚歌曲、士兵歌曲以及音乐舞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用拉丁语演唱的古戏剧。另外,军队中铜管乐器的出现也是古罗马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4 中世纪的音乐

一、基督教与中世纪的音乐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和其它社会集团。当时,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艺术以及哲学在内的各方面都要为教会服务,因此中世纪的音乐借助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
可以说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从合唱、合奏到键盘乐器的兴起及教学,无一不是与中世纪的教会
休戚相关的。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虽然在内容上绝大部分是描写世俗的,但它们与中世纪的教会也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会音乐,最初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从犹太王国传来的形式,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是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此外,中世纪音乐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对位法和线谱记谱法。乐器的发明与制作也有了不小的进展,长号、小号和圆号等乐器在当时已广为流行,弓弦乐器(如维奥尔琴)也有了普遍的应用。

二、罗马风格

“罗马风格”一词来源于当时的建筑用语。罗马式音乐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纪念碑式的遗产之一。这种音乐既无和声也无伴奏,它的特征是以齐唱形式为主,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而产生庄严的和声感,其纯朴、清丽的宗教感情与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如出一辙。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Gregorian Chant)—— 一种典型的天主教音乐,它是纯粹的单旋律歌唱。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格雷戈里圣咏对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格雷戈里圣咏中,已经有了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爱奥尼亚调式及多利亚调式,进而演变成今日的大、小调音阶。格雷戈里一世时代,曾在罗马设立过称为“歌唱班”的教授圣咏的学校,这可谓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之一了。安普罗修斯( Ambrosius,340-397)圣咏则收集了在教会中所唱的歌曲,并为教会音乐制定了由七音组成的四种教会调式音阶,还创造了对唱等形式。在圣咏中,歌词极为完美地与语言的语势、声调高低和节奏关系结合在一起,它们把宗教感情表达得尽善尽美,可以作为这一时代音乐艺术的总结。

三、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是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当时的音乐活动也只局限于在教堂的范围内,而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是被禁止的。虽然如此,在民间仍有许多流浪歌手和游吟诗人。这些穷困的、社会地位极低的
民间艺术家们对于宗教音乐对音乐艺术的桎梏十分不满,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世俗音乐。
这种音乐(包括赞美诗、爱情歌曲、牧歌和讽刺歌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较接近民风世俗,充满着民间的感情。这种民间的世俗音乐在当时已开始酝酿成为一种潜在的音乐潮流,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音乐潮流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转变,逐步取代宗教音乐而成为音乐艺术的主流。

5 文艺复兴前期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从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末,欧洲发生了十字军东征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在音乐方面则表现为游吟诗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的出现。他们使用的是类似竖琴的小型手琴或古提琴族内的乐器,他们的演唱涉及情歌、叙事诗式的故事、自然的赞美诗以及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从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哥特风格的艺术在北欧悄然兴起,并明显地表现于建筑方面。在音乐中,哥特风格虽然没有形成代表一个时代的形式,但在起始于奥干努姆(Organum)的复调形式中,却相当明确地表现出哥特风格的特征。在十三世纪的经文歌中,除了庄严的格雷戈里圣咏的固定旋律外,还有采用舞蹈和爱情歌曲的旋律,配以不同歌词和拍子共同歌唱的形式。
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先进的、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酝酿并逐渐传播开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即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宰而并非是神。颂扬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类的智慧,相信人的力量能战胜一切。提倡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发生了一场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继文学、美术等文艺形式之后,音乐也进入了“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世俗音乐越来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音乐作品中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美的描写变得十分
突出,以此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形式。一些富有个性的作曲家如帕勒斯蒂里那、拉索、兰迪诺、杜法伊和蒙特威尔第等人进行着卓越的音乐活动。他们的创作充满着新音乐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这个时期里,音乐艺术是全面发展的,当时的复调音乐在十六世纪已发展到黄金时代。音乐理论在这时期也趋向成熟:大小调的调性体系已基本确立;和声的功能体系也正在萌芽和发展中;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对位法的应用也已到了十分丰富的程度。这一时期中,器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烈;乐器的发展也逐步加快了步伐。当时的古提琴、短号、小号、长号、管风琴和琉特琴等乐器都已活跃在音乐舞台上,而文艺复兴后期小提琴和古钢琴的出现,更使音乐艺术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绪论:音乐起源的探索
  第一节音乐起源说种种(《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3页)
  音乐是怎样起源的?音乐起源于何物(“什么”不等于““什么”不一定是“物”)7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探亲的课题《人们提出了很多命题或论点下面我归纳并简介如72
  一、照搬说
  《山沟经“大荒西经》曰:“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w7有人洱两青皖乘两龙,名曰夏后无开上三摈于无得《九辩》与“九歌》以下(皆天帝乐名也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开短曰:节被九冕是与帝《辩》同官之民是为《九歌bo’又曰:‘不得窃《辩》与《九歌p以园子70’)。”
  古希腊关于文艺女神缪斯们的神众
  希腊相处图《伊安篇》:“每个诗人都各依他的特性,悬在他所特届的诗神身,L,由那诗神凭附着—…。…—。正如巫师们听到凭附自己的那种神所特别享用的乐调,都觉得很亲帆歌和舞也就自然随之而起了;遇见其他乐调,却好像听而不闻。”
  ” 德国gI队兰德欧《音乐起源论》:“原始音乐中.更明显地(《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4页)显示出艺术与非自然、非现实性的紧密联免原始宗教中,杏乐舞蹈被视力上帝赐予之风如一个澳洲部落所传说那样,第一个人给后来创造出来的人们传授全部仪式、舞蹈、音乐,另一个部落的善神传授相应的歌曲给巫医们。我们己谈到,宗教和仪式歌曲在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个占据了突出地亿到处可见音乐与定期、庄严的巫术仪式形影相随。”
  二、横声说
  《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黄帝令份伦作为律。份伦“…•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帝尧2,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歇。”
  古希脑德漠克利特(前朋L前3ro)在他的《著作成篇》里溉人们“从天鹅和黄茸等耿gB的鸟,学会了唱歌。”
  柏拉图(前4N—前阳)认为音乐是一种模仿。现实世界来源于理念世久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现实世界是肘理念世界的模讯因此,音乐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仇
  宙希腊亚里斯多德(前384—前跳)《诗学》中曰:“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拉于模仇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y人对于模仿助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模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至于“韵文”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枫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出了诗歌。”“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根仇能反映出预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性情。”
  古罗马卢克莱茨(前99—前邱)《沦事物的本源》中曰:“人(《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5页)们在开始能够编出流畅的歌曲而给听觉以享受的很久以前p就学会了用口模拟鸟类隙亮的鸣民 最早教会居民吹芦苗的,是西风在芦苇空茎中的响声。”
  英国海里斯(1roL一1r助)《关于音乐、绘画和诗歌的论文》说:“无生命的自然中,音乐可以模仿从容不追的运执涡温的流水声,喧嚣、怒吼声,以及水在喷泉、瀑布、海、河及其他地方发出的一切声备雷和风也是一样……。在动物界中p音乐可以模仿个别动物的声备首先是模仿鸟的歌唱。”
  三、数理说
  《吕氏春秋•仲夏纪》曰:“音乐之所由来者远Ao生于度E,本子太一。太一生两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Ty合而成氮……先王定5F由此而生。”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阿希特《泛音》曰:“育的高度依琴弦的长短而危同时声音的高低和琴弦的长度成反比例而变信。声音愈瓦弦愈短。而且机械地把弦划分并不能对音的高低有所理解。八度的划分不是按照算术方式分成两个不同的音Sp而是按照相声方式分成两个不等的音程,四度3:4和五度2:30”
  罗马的圣•奥古斯丁(的4—430)《沦音乐》中B2“(奥古斯丁认为音乐必须立足于数字的对比关系1,没有数字对比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节奏和节拍感而数字是用听觉和视觉感受的美的基础。——原编者注),美面的东西所以便人喜欢,既是全靠有数字关氮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数字中显示了追求相等的意志。所说的意志不只显示在屈于听觉的美中,或物体的运动中,而且也显示在可见的形式中。在这种形式中的这种意志已经比较经常代在美了……。对过皮强烈的闪光,我们就会回况对于太暗(《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6页)的东冈我们就想看清楚,就奸俭在声音中,太响的声音伎入厌恶,我们因为它嗡嗡响而不喜欢它。问题不在于时间的间隔,而在声音本身,声音在这样的数量中好像是光统静默是和声音相对立N7好像黑暗和颜色是相对立的一样。”
  德国莱布尼茨说:“音添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池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No”〔转引自劳”巴鲁揉《莱布尼茨和它的集外如)
  四、凭空创造说
  德国汉斯立克(1825—1004)《论音乐的美》中曰:“诗歌、绘画、雕刻都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素材。“6G若自然界不是先有范本的论画家一革一木都画不出来雕刻家假如不知道真实的入的形象,把它作为典范,那他也塑造不出人原来。”“音乐没有现存的范本没有使作品有所凭依的索林没有可以给音乐作样本的自然美的事物。”“作曲家不能改造什么东6y他必须从头创造一切……从自己的胸中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音乐用乐音形成旋律与和武这是音乐艺术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在自然界并不存高它们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大自然没有给我们一套现成的、准备好了的乐音体系作为艺术素材,它只给了我们一些物质的原材路我们利用这些材料,使之为音乐服务。对我们沈重要的不是动物的声音,而是动物的肠子,音乐不是从夜荤而是从绵羊得到最多的好处。”
  德国格罗塞(1肋一199Y)《艺术的起源》中曰:“一切其他艺术都从有形的世界里,从大自然里采取他们的材料和模路它们是模仿的、抵画的艺术但是音乐,至少在纯粹助音乐作品见并不抄袭自然界的任何现象。”(《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7页)
  五、社会生活说
  1.性爱说。
  达尔文提出,音乐姑子动物的性爱。
  2.游戏说。
  毕海尔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3.巫术宗教说。
  英国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巫术宗教说”:“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
  美国托马斯•芒罗《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理论》中曰:“在早期村落定居生活的阶段,巫术和宗教得到了发展并系统化丁。……而礼仪的活动,说、唱、舞蹈都被用来保证巫术助成丸这些技巧常有所改a,但巫术总能够鼓励艺术的发展。”
  4.需要说。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曰:“昔古朱变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汛万物敬佩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罗马尼亚艾涅斯库(188l一1956)说:“音乐是最简单的、甚至于是原始的情感表现方法,这是很清楚队要知道即使是—个最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体验到深刻的悲痛的时低他是从不说话比他呻吟眷这就已经是类乎欲唱了。……音乐是表达内心感受的各种微妙变化的唯一方法。”(摘自固多尔:《艾涅斯库》)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兵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8页)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6.劳动说。
  音乐起源于劳动。《吕氏春秋•淫辞》:“今举大木备前呼舆弓,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善Ao“我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道应训》中论“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8hu),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 鲁迅在421AL文谈》中说:“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协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斯渐地线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党得吃力了,却恩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化大家也要佩服:应用Nf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落这就是文学他当然是作氛也就是文学鼠是肮育杭育’掂。”
  6.反映产物说。
  王土达《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中说:“我们认九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是促使音乐产生的根本动因。因为无论是对自然音响现象的模6J或是对于言之不足’的语言的升华或是为了求偶而歌倩唱爱,或是为了巫术活动、宗教仪式的需要,或是伴随劳动而发出的呼气归根结蒂,无非都是为了人与人间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思的需要。而这种情感的来狐正是人们受到客观事物、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
  六、语言说
  1.同惦说。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赵讽和赵宋光在音乐序文中B;“在人类的有严格语义的语言逐步形成之抵必然有一个运用情感性呼号的阶岛近人在对黑狸猩的观察中已记录到类(《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9页)似的现象。这种18感性的呼号,既是语言的前身.也是音乐的萌芽。在音乐的萌芽中,有伴以手舞足蹈的节奏效击,有或高或低成长或短的呼号在带有各种滑音的音调中出现的确定购音律为数不多;这些萌芽的形态虽然简单却是原始人类群体之间交流愿望与情感,表达要求与意志协同进行劳动或战斗所不可缺
  少的重要手段。”
  9.模语说。
  法国狄德罗(1g二3——2身84)《捡摩的侄儿》中曰:“音乐家或曲子的模型是什么呢7如果模型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比那便是朗诵,如果模型是没有生机叭那便是声音。应该把朗诵看作一报线,把曲子看作缠绕着第一根的另一根线。曲子的原观朗诵,越有力量和越真实模仿着朗诵的曲子和它相交的点越多,这曲子就越真实越美丽这是我们育年音乐家们所很好地了解脱……我暂且不谈到节奏那是歌曲的另一个条件,我只限于表现,没有比我在某处所读到的一段话更明显的了:音节是曲调的苗圃。从这里可以判所能够作好一文好的吟诵风是多么因难又是多么要紧助。决没有一个美丽的曲7,不能作一个美丽吟诵调,也决没有—个美丽助吟诵调,有技巧的人不能由它作出曲子来的。我不是耍肯色谁背诵得好,就会歌唱得肠但是如果一个人歌唱得好,却背诵不好,我就觉得奇怪了。”
  意大利伽里略(7—1591)《关于古代和新音乐的对话录》中曰:“当为了消遗去看市场演员演的悲剧和喜剧暗诸抑制一下涅无节制约笑声吧!诸你们也观察一下如果是一个贵族和另一安静的贵族谈话冰演员是用什么方法说话,看他们说话用什么声音(局还是低的音色),用多少长短音、重备姿势的力量是怎样机如何表达运动的快慢程度。如果其中一个人和仆人谈6,或他们彼此谈话时,请稍微注意一TP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区别。(《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10页)甫你好好想一想:一个愤怒和激动的人怎样说6l一个已结婚的女人一个姑娘、一个普通儿童、一个狡猾的妓女如何说60还有当一个堕入情网的男人和他的情人谈论努力使她对自己的爱情有好感时是如何说话比发牢骚、喊叫、害怕胆怯、欢天喜地的人是如何说话队如果你们仔细地观察用到地研究这些不同的情况你们就可能得出为表现任何别肋情况时应当怎样作的规律。”
  法国卢按(1Y1Y一1Yr8)哦论语言的起源》中曰:“旋律模仿入声的变化表现出怨诉,表现出痛苦或喜悦的呼民表现出威吓和叹屁一切情感的发声表现部属于旋律表现的范围。旋律模仿着语言的声调和那些在每一方言中都符合一定心灵活动的语气它不只是在梯你它是在说筋而那不分音节的、但生动热情的语言是比日常语言要强烈百倍的。这就是音乐模仿的力量的来肠这就是歌曲的感人体腮的力量的来源。”
  英国弗•哈奇生(2694—1Y4Y)《论美与德行两个概念的根源》中曰:“假如我们在不论是唱出的或以乐器奏出的一首歌曲的旋律之间,在它的节拍或抑扬,或在其他情形下,辨别出它同人在某种激情中声音相似,我们便一往情深地受它感汰一种感应或感染的力量在我们心中唤起了忧郁、快乐、严肃、深思等情绪。”
  3.升华说。
  德国格林况“由于着重于词的背诵,歌唱、韵文和曲调才出现。韵文一且被反复诵昭,就带来了诗歌的形式而曲调的高度抽象就产生了其他一切的音乐。”
  6.起源说。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咏科楷,无相夺他神人以和.”’.(《音乐源流学论纲》 , 第11页)
  《乐记》曰:“故歌之为盲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暖叹之,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唐代武则天救撰《乐书要录》曰:“凡情性内充,歌咏外发即有七声,以成音调。”
  ’我国藏族格言:“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 ’‘
  ; 弗雷德里克•罗博瑟姆也主张:“歌唱性的音乐的起源一定会在激动的说话声中找到。”
  德国舒巴尔特(1739——1791)《关于音乐美学的思想》中曰“一切乐器只是模仿歌曲:歌唱好像国王坐在宝座上,转绕他的乐器好像他的庶民脆在他的面前。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他声备只是这个神圣的原音的遥远的回声。”
  英国斯宾塞(1820-1903)认为:“音乐本质上是从易动情感的说话声调那里产生的……歌唱必须通过存在于说话之中的抑扬顿挫和夸张的特征才能被发展进化。”
本文标题: 人类音乐的发展是由一或几个人个人推动的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89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罗马是否普及了和汉朝同等水平和数量的铁农具人到中年,多吃高蛋白食物有哪些好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