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时和恒星时的关系我们计算恒星时,是以距离太阳系很远的恒星为参考坐标,因为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也有4光年,因此误差就很小,恒...
太阳时和恒星时的关系
我们计算恒星时,是以距离太阳系很远的恒星为参考坐标,因为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也有4光年,因此误差就很小,恒星时就很准确。
但是,如果以太阳本身计算恒星时,也就是太阳时,就会产生问题,因为,地球在自传时还要围绕太阳公转,在经过一个太阳时的时间段,还要公转几度,容易产生误差
但是,如果以太阳本身计算恒星时,也就是太阳时,就会产生问题,因为,地球在自传时还要围绕太阳公转,在经过一个太阳时的时间段,还要公转几度,容易产生误差
恒星日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需要具体的计算过程 谢谢!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地球同一条经线对某一个恒星周期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假设地球只有一面对着太阳公转(像月亮一样),那么'恒星日"只有一天而“太阳日”是0;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那么“恒星日”就是0,而“太阳日”就是一年。
事实是地球有公转又有自转,那么把公转多出的一天平均在每一天,于是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恒星年=23小时56分4秒。
假设地球只有一面对着太阳公转(像月亮一样),那么'恒星日"只有一天而“太阳日”是0;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那么“恒星日”就是0,而“太阳日”就是一年。
事实是地球有公转又有自转,那么把公转多出的一天平均在每一天,于是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恒星年=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以恒星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以太阳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统。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怎样根据星星和太阳计算经纬度和时间?
请写详细,不罗嗦时间的计量:(1)真太阳时,真太阳时即在日晷仪上的时间,记录的是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但真太阳时是不均匀的,因为真太阳在一年中的运动是变化的。(2)平太阳时,平太阳时是在钟表上显示的时间,真太阳时的不规律性已经被平滑掉了。平太阳时是基于假想的平太阳运动,尽管他受地球自转影响。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之差由时差给出。(3)格林尼治平时(GMT),格林尼治平时是从午夜算起的,在格林尼治经度上的平太阳时。(4)恒星时,恒星时是春分点自上次经过子午圈后所经历的时间,在任何地方,恒星时等于正位于子午圈上的恒星的赤经。(5)格林尼治恒星时(GST),在格林尼治地方,春分点自上次经过子午圈后所经历的时间。(6)地方恒星时(LST),从格林尼治开始经度每向东一度,就要在GST上加上4分钟以得到LST(每十五度加一小时)。经度每向西一度,就从GST中减去四分钟。(7)格林尼治时角(GHA),从格林尼治恒星时中减去其赤经可得到一颗恒星的格林尼治时角。(8)地方时角(LHA),地方恒星时间去恒星赤经既得到当地的恒星时叫。或者在GTHA加上向东的经度亦可。经纬度计算:太阳高度角=90°-纬差,所谓纬差,即这一天折射点与所求地点之间的纬度差异,已经知道了太阳高度角,那么只要知道这一天太阳直射哪条纬线就可以算出来了。此外还可以用楼上的用北极星计算。
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夹角是如何计算的
是几度?计算讲解。太阳日与恒星日共用一个地球质点不存在夹角。我们设当日为n日,明日为n+1日。n日与n+1日的夹角是地球每天公转角度(0.986°)。高校教材太阳日与恒星日的画法有误!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在于选择目标不同,前者以恒星为目标计算,后者以太阳为目标计算,这是问题的关键。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绕太阳不停公转,天体东升西落现象,实际是地球自转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就是天体周日运行的周期。太阳和其他恒星周日运行的周期并不相同,所以地球自转的同期也就有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恒星日:当地球位于E1时注意E1、P点和某一遥远的恒星A点在一直线上,当地球自转一周360°,即从E1到E2,A的位置似乎到了B点,(实际未动,因太遥远)这时E2、P和B点仍在一直线上,这段时间即为一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间隔(即E1、P、A与E2 、P、B之间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当地球自转一周,由E1PS至E2PS时,所需时间间隔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平面的时间间隔,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时转了59秒,需用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所以一个太阳要比一个恒星日多出3分56秒的时间(约4分钟)。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绕太阳不停公转,天体东升西落现象,实际是地球自转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就是天体周日运行的周期。太阳和其他恒星周日运行的周期并不相同,所以地球自转的同期也就有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恒星日:当地球位于E1时注意E1、P点和某一遥远的恒星A点在一直线上,当地球自转一周360°,即从E1到E2,A的位置似乎到了B点,(实际未动,因太遥远)这时E2、P和B点仍在一直线上,这段时间即为一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间隔(即E1、P、A与E2 、P、B之间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当地球自转一周,由E1PS至E2PS时,所需时间间隔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平面的时间间隔,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时转了59秒,需用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所以一个太阳要比一个恒星日多出3分56秒的时间(约4分钟)。
是地球一天公转的角度,大概是59角分(365天转360度,每天大约59分)
应该是靠影子计算的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以恒星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以太阳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统。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
本文标题: 请问,已知恒星时,怎么计算相应的太阳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69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