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在晚唐到北宋时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发布时间: 2022-09-06 15:01: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在宋朝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开封,是因为哪些原因?开封,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过战国名都大邑的短暂辉煌,也有秦汉南北朝的千年没落,...

开封在晚唐到北宋时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宋朝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开封,是因为哪些原因?

开封,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过战国名都大邑的短暂辉煌,也有秦汉南北朝的千年没落,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复兴,更在宋朝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东京梦华录》中的繁华,《清明上河图》里的兴盛,让我们在追忆开封辉煌的同时,也禁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古老的开封,没落的开封,为何能在宋朝一百年间迅速崛起,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掀开尘封的历史,缕清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在五代宋初的一百多年间,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形势下,开封拥有政治优势、经济优势、营造优势、军事优势和社会优势,这五大优势是同时期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因此成为开封迅速崛起的五大基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开封的沧桑历史:短暂辉煌,千年没落

开封的历史,悠久而沧桑,有过百年的辉煌,更有千年的没落。

传说“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就是开封下辖的杞县高阳镇。有史料记载但尚未被考古证实的夏朝,在开封地区建都200多年;商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都。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魏国建都大梁,促进了开封的空前繁荣,当时大梁是与齐之临淄,赵之邯郸齐名的名都大邑。

谁人料想,开封的辉煌竟到战国为止。

公元前225 年, 秦国攻魏,引黄河入鸿沟,水淹大梁,城毁人亡,名都大邑成为一片泽国,此后一蹶不振。其后一千多年间,无论秦汉,还是魏晋南北朝,下至隋唐,开封虽然一度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却失去了在全国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一国之都下降为普通郡县。这一时期,“汴州”是开封最高规格的称呼,却始终与地位更高的京、府无缘,这座古都名城的没落让人扼腕叹息。

隋朝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大运河,疏通汴河,开封占据运河之利,开始兴旺起来,但依然不复昔日繁荣。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曾与李白、杜甫同游开封,又叙述了今日开封的没落,追忆当初名都大邑的繁华,凭吊怀古,感慨万分,留下被誉为“凭吊诗之绝唱”的名篇《古大梁行》,诗曰: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晚唐五代,开封迎来了复兴的大好良机。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开封的军事地位上升,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加上拥有便利的运河交通,逐渐成为沟通南北的“水陆都会” ,使得开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

从后梁开始,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中的四个都定都开封,虽然前后加起来不过几十年,却足以使得开封取代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然而,五代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开封饱受战火摧残,虽被定为首都,但城池狭小,容貌陈旧,远不如昔日长安、洛阳的辉煌。

然而,命运终于眷顾了开封一回。宋朝的建立,让开封迅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再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开封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称为世界第一大都市也不为过。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后周以开封为都)

开封的空前辉煌:人逾百万,富甲天下

宋朝时的开封,整个城区分8厢120坊,人口达137万,是十二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这一点从开封府的城池规模就可以直接感受出来。

宋徽宗时的开封,城池从内到外由宫城、里城、外城三部分构成,承担不同的分区功能。

1、皇城,又称宫城、大内。

皇城是皇帝生活区域和朝廷办公所在地区,位置在城中央略偏西北,周长五里,南面有三道门,东、西、北面各有一道门,东西两道门之间有一横街贯通。

2、内城,又名里城、阙城、旧城。

内城位于皇城之外,周长二十里,东面有两道门,其余三面各有一道门。内城是中央各部门单位和开封府衙署所在地,也是开封的商业区、居民区,这里是开封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建筑鳞次栉比,街道熙熙攘攘,衣食住行,粮油米面,吃喝玩乐,吹拉弹唱,应有尽有,仅《东京梦华录》一书提到的店铺就有一百多家,有的商家营业,通宵达旦,二十四小时服务,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内城是开封最繁华的区域,相当于现代都市里的CBD。

3、外城,又称新城、国城、罗城。

外城是开封最外围的城池,周长五十里,城高四丈,城楼宏伟壮丽,城墙坚固高大,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既宽且深。外城的作用主要是军事防御,四面皆有城门两道到四道不等,另有水门多座。

北宋开封城布局示意图

从开封的城市规模、形制、布局、人口来看,开封已经是十二世纪初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加上繁华的商业、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开放的氛围……这一切都使得开封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

宋人孟元老的一部《东京梦华录》,让我们梦回东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更把这段开封的空前盛世完美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恨不得从当代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开封,去领略昔日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无比繁胜。

古代宋朝城市的迅速发展之开封府是怎样迅速建立的?

一个其人数比在唐王朝多得多的小商富贾-这种差异很大的阶级的出现,复以特大商业中心的发展,确实是宋代的特征。居民稠密和很活跃的城市,不仅在内地,尤其是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而且也在宋朝的边陲(今河北保定附近的雄州、甘肃东部天水附近的秦州)和沿海(浙江的杭州和温州、福建的福州和泉州)发展起来了。

开封作为自907年起陆续建立的五代都城,以及960~1126年的北宋京师,可以被视为9~11世纪城市发展史的明证。该城的第一道城墙建于781年。从9世纪开始,在南部和东部正门的门口大路两旁均由商号、手工业作坊和客店占据。那里自发地形成了市场,这种经商活动摆脱了政府为保留给城市手工业主和商贾们的场地所作的控制(如同7世纪长安的情况那样)。这些于唐末在城市边缘日益增多的城外市场,均以“草市”之名著称。当开封于918年变成京师之后,很快就使人觉得城内变得非常狭窄了。


▲开封城门

954年修建了外郭,但城市居民区厢(如同建筑物的“厢房”一般,这是相对于原有建筑物而言的附加部分)仍然无可阻止地很快就在这两道城墙之外形成了。如果城市围绕其古老中心的发展,并未同时发生触及城市特征本身的一种变化,那么它就只有一种相对的意义了。长安和7~8世纪的其他重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极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


▲河南开封

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了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开封从1063年起取消了灯火管制,世人于夜间可以自由行走。贸易和消遣地点(瓦子,即后来于杭州获得了巨大发展的娱乐区),直到黎明都始终开放。将商业和手工业活动限制在特定区域(厢坊)中的规章,似乎失效得更早-店铺和作坊建立于整座城市中,各厢都失去了其最早的城墙。

所以人们并不是通过该城中的厢名本身,而是通过其街巷名,才会发现自己置身于该城市中。巷名都具有官方的起源,街巷名则起源于民间。街巷变成了中国新城市的典型结构之一。一旦过去在城市的“坊”与乡村的“里”(直到唐代,它们都被用同一个“里”字相称呼)之间,再无任何区别时,城市居民点,从此就非常明显地以其生活方式,及其人员类型,而与乡村相区别了。


▲开封夜景

一个流动性更大的社会11-13世纪的人要比唐代、六朝或汉代的人更频繁地和更乐于迁徙。当时是商业大潮引起了人员的流动,如船工、脚夫、水手以及有时定期往返旅行于非常遥远的地区之间的商人。其数目日益增长的官吏们,也必然要迁徙,他们既不能在其故乡充任公职,又不能在同一职位上留任三四年以上。最后,农村生活的艰难、城市小业主的数目之巨和名目繁多、城市的吸引力、财富和娱乐中心等,这一切都引发了流民和贫苦农民涌向大城镇的浪潮。


▲休息中的船夫们

此外,运输手段也都很方便且费用低廉。人们到处都可以用低廉价格租舟车。在这个比先前几个世纪更为流动的社会中,财产方面受挫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人们可以理解一些新型关系的发展-重新集聚和结社的倾向(这一切在高层阶级中,就如同在市民界的百姓中一样热衷),与自我隔离的威胁是同样大,故互助行为更显得必要。在官吏之中,党派之争和将主子与其保护人联系起来的荐举制度,可以通过裙带关系的作用,以始料不及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能导致每个人的失败。在同会会员、同科高中的年兄年弟、考官与举子、师傅与弟子之间,都结成了牢固而持久的关系。

在所有的阶级中,在平民百姓、文士儒生和流动商贩之中,人们发现由原籍为同一地区者或同乡人之间,组成“会”的倾向变得普遍化了。这样就可以解释某些远离其发祥地的地区性宗教信仰的困难处境了。

开封府也是当地的经济中心,再加上人口比较多,所以会迅速建立起来。
是因为政治原因,所以建立的非常快,他们这边是,多的原因,所以是由政府发起的。
开封作为907年以来五代的都城,960年至1126年的北宋都城,可以看作是9世纪至11世纪城市发展史的证明。这座城市的第一堵墙建于781年。自9世纪以来,南部和东部主要入口的主要道路两侧一直被贸易公司、手工艺作坊和客栈商店占据。那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这种商业活动摆脱了政府对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保留地的控制(如7世纪的长安)。这些在晚唐城市边缘逐渐增多的城外集市,都被称为“草市”。918年开封建都,人们很快就觉得城市变得很窄。

开封是都是那个朝代的首都

开封是都是那个朝代的首都 嘿嘿 我想点亮图表!呵呵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夏中期为都,称“老丘”,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计225年。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西汉时,开封一度做为封建的梁国的都城.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诗云:除却梁圆总是村.意思即除了开封,其它地方都是乡村.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先被大齐定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为都城。

在开封建都的朝代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

1、后梁

后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后人称为梁太祖。

升汴州(今河南开封)为开封府,称东都;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由开封迁都洛阳,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历时289年的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朱温在位时,皇位继承人未定。乾化二年(912)二月,他亲统大军与晋争河北,得病返洛阳。六月,三子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温,自立为帝。次年正月,改元凤历。二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联合洛阳禁军发动兵变,友珪自杀。

乾化三年(913),朱友贞即在开封称帝(先后改元贞明、龙德),是为梁末帝,还都开封。又复年号为乾化三年。友贞猜忌方镇大臣,内部分裂,梁朝国力进一步削弱。

朱温在称帝前后,革除了一些唐朝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赋,基本上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的晋(李克用)、南方的吴、吴越、楚、闽、南汉、剑南的前蜀、凤翔的岐(李茂贞)、幽州的燕(刘守光)等政权并立。

朱温虽然作了某些改革,但他残暴成性,战争中滥行杀戮,与据有太原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作战,使黄河两岸遭到严重破坏。

龙德三年(923)十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末帝自杀。梁朝亡。

2、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迁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

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

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

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

3、后汉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汉高祖刘知远称帝仅一年便患病死去了,其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隐帝年幼,朝政被勋旧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所把持,武夫掌权歧视文臣,遭致内部矛盾不断。

这些武夫悍将,个个专横跋扈,议论朝政时,吵吵嚷嚷,大呼小叫,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使隐帝难于忍受。

这些人只知舞枪弄刀,却根本不懂安邦定国的道理,有时争吵起来,甚至动刀动剑,几乎杀人。这些跋扈行为使汉隐帝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和亲信商议,伏兵殿门,趁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上朝之时,一举将他们杀死,尽灭其族。

又密谋杀死镇守邺都的郭威,郭威闻讯,遂举兵反抗,率领大军杀奔汴梁,击败了后汉禁军。汉隐帝落荒而逃,途中被杀。

郭威进入汴州后,请太后临朝称制,并决定迎立刘知远之侄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在刘赟尚未到达时,郭威指使人假报契丹入寇,自己率大军出京迎敌,行至中途,兵士哗变,将黄袍加于郭威之身,拥立为帝,然后转回汴梁。

刘赟行至宋州时,被人杀害。公元951年,郭威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皇帝。

后汉从建立到灭亡仅三年,历二帝,是五代十国里最短命的政权。

后汉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在辽灭后晋之际,原属后晋的阶、成、秦、凤四州被后蜀夺取,但后汉建立后又从辽手中夺得胜州。

4、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后周疆域与唐朝后期相比,萎缩明显,比之范围小,外族大举占领中原的周围,最后建立辽国与西夏。河西地区被归义军、甘州回鹘与吐蕃诸部所占领。

燕云十六州在938年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国(后为辽国),使汉、唐以来北方的国防线全部后退,黄河北岸几乎没有屏障。再加上中国政治核心东移,使得五代、宋朝备受辽国的压力。

而安南地区被静海军的首领所割据,并在吴权于白藤江之战击败后汉军后,使越南北部地区正式脱离中国。而在陕北夏州割据的定难军,也在宋朝时建立西夏。

5、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 ,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梁

开封是因为什么做了北宋的都城?之前可是没有朝代以开封作为国都啊。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并不是没朝代在此定都,在当时的优势

一、交通漕运优势。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中的通济渠(汴河)途经开封,最后入淮入江 。因而开封便成为锁控江淮的咽喉重地。特别是唐中期以来,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频 。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相对稳定的南方地区,中央对南方依赖增强,故而苦心经营开 封,使它在战乱的环境中迅速崛起。延至五代后周时,开封交通更加便利。从水路有通 往南方广大地区的汴河,通往齐鲁的五丈河,通往陈蔡颖许的蔡河。陆路更是四通八达 。所谓:“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便利的交 通能将物资快捷地运往开封。而此时的长安和洛阳,由于一直是各派军阀争斗的战场, 受到较大破坏,特别是关中地区,经济更是凋弊不堪,以至皇帝也不得不率臣下就食于 洛阳。物资运至开封易,转运洛阳尚有相当难度,更不要说关河遥遥的长安了。另外一 个方面,赵家政权吸取中唐以来的教训,对待地方采取弱枝强干的中央集权政策,京城 驻有大量的精锐部队。解决城市人口和如此众多军队的消费问题,当是首要问题,开封 以其便利的地理交通成为建都的首选城市。

二、政治地理优势。长安和洛阳以山为塞,以河为池,形势险固,易守难攻。开封地处 中原,无山川之险,四战之地,形势涣散,不利于守。这是定都的不利因素。但从另外 一个角度思考,当政权强大时,它的位置却是有利控制中原的。开封“西索温洛,东镇 齐鲁,背依燕赵,面控江淮”,战国梁惠王据此而霸中原。而且经过周世宗的改革和夺 取江淮,开封的地位更加巩固。从北宋代周到宋太宗二次北伐,这一时期宋政权在战略 上是攻势而非守势,要着手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南方仍存在若干名义上臣服的割据政权 ,无论南下还是北上,开封的位置都比洛阳优越得多。以开封为都利兵利战。从后勤保 障上讲则可节省民力。即使统一完成后,赵宋王朝削弱地方的守内政策也客观上要求以 开封为首都。一旦出现反叛可以从开封出发,迅速地予以镇压。在这样的历史格局下, 以开封为都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三、历史和城建优势。五代以前,首都设置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摆动,随着南方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和开封城的崛起,五代以来,都城则在开封和洛阳之间交替。开封先后成为梁 晋汉周四个政权的首都。历代悉心经营,特别是后周世宗时期,一方面,取土虎牢修筑 开封外城,使开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三重城墙的城市,城高池深,有效地弥补了不 利于守的缺憾。另外一方面,令王朴经营规化城内,拓宽道路,绿化环境,又允许临街 开店,取消了坊市分离制度,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至宋取代后周前夕,人口已达百万, 实际上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此时的开封已经初步具备了帝都的风范。而洛阳则因战 火频仍,面目已非往日。因而选择首都,开封自然是当仁不让。

四、官僚群体意识的有力影响。宋代周是以兵变形式实现的较为平和的政权更替,赵匡 胤再三告诫兵将不得擅劫府库,凌暴后帝。一改往昔兵变恶习,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稳 定民心的政策,不仅稳定了政局和社会生活,而且对开封的发展也起了有益的作用。所 以在赵匡胤欲西迁洛阳时,晋王赵光义敢于提出“在德不在险”的定都方略。另外,追 随赵宋起家的将相也多为后周旧臣,他们大多在开封安家多年,安土重迁的意识无疑应 占主流,所以定都开封更符合他们的群体利益,受到他们的支持。总之,以开封为都固然有较大的缺憾,同时也并非太祖本意,但却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诸历史因素积累的必然。所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开封为都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定都开封,其实还是宋朝经济立国造成的。我们看宋代朝疆域地图,开封周围有着极为优越的水利网络设施,这里一马平川,河湖密布,交通便利。开封是这些河流的中枢和向外辐射的水上交通要道。一个政权建立伊始,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资,而这些物资需要在都城的附近就能获得。开封到了唐代,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又恰巧处于通济渠要冲,又是通往东都洛阳和唐都长安的重要门户,汴河南通江淮,大批江南的富饶物资可直达汴州。而此时的关中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零不堪,长安、洛阳更是屡遭战争破坏,亦非昔日旧观。虽然在北宋初年,太祖匡胤欲迁都洛阳或长安,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服从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
本文标题: 开封在晚唐到北宋时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25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喝豆浆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会有人说天师度传承了几十代天师的功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