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死后数月,张学良就枪杀了悍将杨宇霆,究竟是不是无奈之举?1928年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
张作霖死后数月,张学良就枪杀了悍将杨宇霆,究竟是不是无奈之举?
1928年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之后,对外宣传杨宇霆的罪状为:“暗结党羽,图谋内乱……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但这些罪状有的并不成立,有的虽然成立却证据不充分,如把持庶政的事实很多,但均未构成犯罪,有的虽然问题很严重,如擅自购抢,却也并未达到死罪的程度。杨宇霆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由此看来,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必然之举。
01 先说说杨宇霆被杀的具体经过在张作霖时期,杨宇霆身兼数要职,位居首辅。由于其所处地位之特殊,也养成了专横跋扈、盛气凌人的作风,平时除老帅以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杨不仅不稍敛抑,而且专横更甚。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一同来见张学良。向张提出要成立一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理由是中东铁路是中苏合办,不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管辖,如果成立铁路督办公署,可将所有铁路纳入管辖范围之内。
杨宇霆已将成立公署的文件拟好,由常荫槐出任公署的督办。但张学良认为这件事涉及外交,应慎重考虑,东北的局势刚安定下来,不要因此引起外交上的纠纷。
应当说,杨常主张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目的,是出于维护铁路权益和主权。而张学良主张暂缓进行,是出于东北政局的稳定,双方对此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分歧。
配图:杨宇霆剧照
但杨宇霆当时坚持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张学良不露声色地约他们晚餐后从长计议。当晚19时左右,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同来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刚刚落座,警务处长高纪毅和侍卫副官谭海率领六名卫士破门而入,六支手枪同时对准杨常二人。由高纪毅宣布:
“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
杨常闻言,顿时木然,脸色苍白,相对无言。分别由两名卫士按住后,被卫士从头部向下开枪,二人陈尸老虎厅。
02 为何说张学良杀掉杨宇霆是必然之举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导致张学良杀掉杨宇霆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受人挑拨,特别是日本人的离间,导致张学良猜疑加重起了杀心,并且在多个偶然事件的促成下,张学良最终采取了行动。
张学良接掌东北军政大权后,面临复杂而严峻的东北政局,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心理上,他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年轻的张学良处于如此高位,他需要东北政要们全身心的支持和尊重,而杨宇霆却任事有余,尊重不足,甚至有动摇主帅地位之言行。这是张学良所不能容忍的。
杨宇霆的不敬行为,对于具有多年军旅生涯的张学良来说,自然要产生“杀以立威”的想法。从杨常被杀后张给杨宇霆夫人的信中可看出这一点,他在信中说:
“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百方劝导,请人转述,欲其(指杨)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性成,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
发出“不必一人包办垄断”的呼喊,说明杨常的行为,已经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了张学良作为东北军政主帅的权威,张学良作出反应是必然的。杨宇霆之所以“包办垄断”一切,是因为他自命诸葛,目中无人;而张学良却不是西蜀阿斗,他在阻止这种包办未果后,必然要采取更激烈的行为。
张学良在枪杀杨常后说:
“我不管办什么事,他都不同意,他决定要办的事,不许我有二语,一定要照他的办,他哪把我放在眼里呢?我不杀他,我这个司令无法干了,都听他的,我算什么司令呢?”
这段表白应该是张学良杀杨宇霆的本质原因。为了巩固自己作为司令的地位,维护个人的权威,“杀以立威”就成了张学良的一种选择。
再者,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在张作霖被炸死时,消息是杨先知道后来告诉张学良的,对此张学良就产生疑惑。
最早对杨不满,是在对待张宗昌问题上,当时张宗昌要回东北,张学良不同意,张宗昌就要打回东北。研究决定抓到张宗昌后处死,由杨宇霆指挥对他的作战。抓到张宗昌后,杨把他给放了,并告诉他说,张学良的本意是要枪毙他。对此,张学良认为杨宇霆居心不善,后来,张对杨的疑心日积月累,不断加重。
张学良疑心加重,首先是日本人挑拨的。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各界有许多人来沈悼唁,村冈司令官初次会见张学良时,除虚伪地对张作霖的逝世表示哀悼外,就别有用心地提醒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而军事顾问土肥原大佐曾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
这两位军人的离间是直白的,而让张学良心情沉重的则是外交老手林权助的委婉提醒和比喻。张作霖死后,日本派林权助为特使到奉天致唁。林权助由日本起程时对人说:
“我和张雨亭是老朋友,我见了老世侄张学良,只须痛哭一场,不由他不念故交,不走亲日路线。”
林到奉天后,果然表现得十分精彩,真有点像柴桑口孔明祭周瑜之架式,涕泪纵横。林权助返回日本时,在东京火车站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说:
“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看到了经人翻译的这段讲话后,为了了解这段历史,特到书店购买一本《东洋史》。这段史实是:在日本幕府时期,权势赫赫的丰臣秀吉死去。其子丰臣秀赖继承了秀吉幕府的大权。他年少英敏,但贪图享乐,不甚理国政,一切政务均由其岳父德川家康来执掌。后来,德川家康突然发动政变,竟把女婿丰臣秀赖逼得自杀而死,灭了丰臣氏,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了这段历史,自然对号入座。想到这里,他不禁毛骨悚然,深恐自己成为丰臣秀赖第二。
配图:张学良剧照
与林权助采用同一手法的还有另一个人,他时任东亚经调局理事长,也是日本法西斯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大川周明。在张学良继任不久,大川周明将一本《日本外史》送给张学良,并用红笔把德川家康篡夺丰臣氏政权、杀害丰臣秀赖的一段史实勾画出来。
问题很显然,这决不是对张学良有所厚爱,他和林权助的谈话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关系,希冀张杨之间发生火并,以便从中渔利。
由此可见,林权助和大川周明利用历史进行委婉地挑拨,要比两位军人直白地离间厉害得多。这段历史,让张学良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又必然导致他心理上多疑,行为上的猜测。这种多疑和猜测的心理加重,又必然不断放大杨常身上本来就具有的傲慢无礼行为,并最终导致张学良下决心除掉杨常。
日本除了这种直接挑拨活动外,还利用日本在沈阳办的《满洲报》等报刊,搞民意测验,利用浪人特务等出卖一些所谓的情报,以制造东北集团内部的摩擦,激怒张学良,其用心可谓十分明显。此外,奉系内部的派系之争,也是导致杨常被杀的因素之一。
最后决定和实施杀杨常,都是由偶然事件促成的。日本人的挑拨,让张学良疑心加重;杨宇霆包办跋扈,让张也感到不能容忍。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张学良始终是疑虑重重,很难作出决策。特别是要杀死杨常这样重量级人物,东北集团内部会怎么样?南京政府怎么看?国际上特别是日本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而最终导致他下决心要杀杨常的,是由杨宇霆为其父做寿引起。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在小河沿私宅为其父做寿。当天,杨公馆门前车水马龙。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以及各地实力派人物亦派代表来沈祝贺。东北各界达官显贵,更是争先恐后,极尽巴结讨好之能。祝寿之日,张学良亦偕原配夫人于凤至驱车前来,往寿堂前行三鞠躬礼,礼毕进入客厅时,并未得到杨的格外礼遇。
张学良进入杨公馆时,客厅里已挤满了人,大家对“少帅”的到来也并不以为意。唠嗑的唠嗑,喝水的喝水,打牌的打牌,只有少数的几个站起来以示尊重。而时隔不久,当杨宇霆进入客厅时,全厅人员肃然起立。更为严重的是,席间,杨宇霆的一举一动俨然以东北第一领袖自居,而且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们,也对杨恭维备至,称杨是东北众望所归的人物。
配图:张学良剧照
目睹这般情形,张学良的心情当然十分沉重。当天晚上,于凤至又对张学良说:
“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行,他眼里还有你吗?”
杨宇霆的行为已经让张学良感到不安,而于凤至的这番话,又刺激着他。于凤至一直主张张杨两家和好的,她态度的突然转变,对张下决心杀杨常是个重要因素。
所以从7日晚开始,张学良应该开始思考是否杀杨宇霆的问题了。据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处长王家桢回忆,10日上午王被张学良召去,问他内部人事要有个变动的话,外交上会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王家桢也摸不着头脑,不知张的所指,就回答说,若是纯粹是内部的事,那就用不着理会外国人的意见了。
张学良决定要杀杨宇霆,但何时实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不是杨常在10日强逼张学良签字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就不一定发生在10日,或许推迟。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形的变化,张学良也或许放弃这一决定。是杨常要求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这一偶然性事件,促使杨常于10日晚被杀。
张学良处死杨宇霆、常荫槐事件,是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的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既体现了张学良作为政治家的决断能力和气魄,也反映出他不自信的一面,同时对东北政局也带来了重大影响。此为后话。
1929年1月10日下午,新一代“东北王”、刚宣布改旗易帜的张学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愁眉不展。
久思不决之下,张学良从口袋中掏出一枚银元连抛三次,每次银元落地却都是正面朝上。张学良看后长出了一口气,他仰天长叹:事该如此,天要我杀此二人!
事情要冲三天前说起。当日,奉系元老、实力派人物杨宇霆在私宅为其父做寿。当天,杨公馆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就连蒋介石及白崇禧、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人物,也都派有代表前来祝贺。至于东北军政界人士,更是争先恐后,少有缺席。
祝寿当日,张学良偕原配夫人于凤也亲自前来致贺。但令其不快的是,众人对少帅的驾临并不在意,寒暄之后仍旧是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
时隔不久,当杨宇霆进入客厅时,全厅人员肃然起立,杨宇霆也是昂然而入,这与张学良受到的礼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回到大帅府后,夫人于凤至气愤地对张学良说:“你哪里像是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今天那副德性,他眼里还有你吗?”
在此刺激之下,张学良脸色大变,顿时起了“杀杨”之心。
张学良既有杀杨宇霆的动机,但最后决定和实施“杀杨”并不容易,毕竟杨宇霆与张家多年袍泽,命运休戚与共。据说张学良每次受杨之气后,便增加了“杀杨”的决心,但仍不敢贸然下手。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张学良曾以抛掷一枚银圆来决定杨宇霆的生死,如果袁大头正面朝上,则杀之,反之则放弃,但连抛三次,银圆都是正面朝上,于是张学良下定决心,处决杨宇霆。
3天后,也是1929年1 月10日下午,杨宇霆与黑龙江省长常荫槐一同来见张学良,其中提出要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任督办的要求。
张学良听后表示,目前东北甫经安定,涉及外交大事应该慎重考虑,不能草率从事,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对于张学良的回答,杨宇霆大为不满,他认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方案已经成熟,文件也已拟好,张学良只需签字即可。在反复争辩未果后,杨宇霆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
对于杨宇霆的跋扈,张学良心中暗惊,但他表面上不露声色,请他们在晚餐后再来。杨、常二人走后,张学良立刻传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
高纪毅原为郭松龄手下,四年前郭发动反奉兵变失败,正是死在杨宇霆手上,因此高纪毅自然对杨宇霆恨之入骨。
张学良将高纪毅领入密室并咆哮着说,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今天来强迫他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求立刻签字发表,欺人太甚!随后,他命令高纪毅率卫士立即将他二人处死。
高纪毅接受命令后,请示应在何处执行。张学良指示说,就在老虎厅内执行,并嘱咐高纪毅要小心,因为他们二人身边都带有手枪的。
高于是配备六名卫士,由高纪毅会同张学良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旋又命令总部卫队统带刘多芬担任帅府内外警卫任务;王以哲担任守备城防治安任务。
杨、常平时行动极为谨慎,他们一般不随便外出,如若出门,必暗带武器,并有卫队护送。所以,要能比较平静和顺利地将其处决,得先解决他们的卫队,以扫清外围。
为了完成捕杀杨宇霆、常荫槐的任务,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人还动了不少的脑筋。
当时,大帅府有个规矩,不论是谁,进帅府一律不准带武器,也不准带兵,而杨宇霆身边却一直带着警卫连。为解决这些人,高纪毅特意将他们安排到前院的帅府卫队住地,并派人招呼他们好吃好喝。
事前,高纪毅命人将这个房间的暖气烧得很热,杨宇霆的警卫们一顿吃喝后,便脱了皮袄,解开了武装带,武器也被放在一边。
这时,帅府卫队已把这所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机关枪已从窗口对准了这些人。最后,高纪毅一声令下,卫队纷纷亮枪,杨宇霆的警卫们目瞪口呆,乖乖就擒。
控制了杨宇霆的警卫连之后,高纪毅和侍卫副官谭海突然率领六名卫士闯入老虎厅,六支手枪同时对准杨、常二人。高纪毅宣布:“奉长官命令,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
杨、常二人听后大惊失色,正当他们要反抗的时候,四名卫士冲上前来,将他们死死按住在椅子上,随后,另两名卫士则对准其头部向下开枪,枪声响后,杨宇霆、常荫槐即血溅地毯,陈尸老虎厅。
本次事件中的常荫槐,原本与张学良矛盾不大,但这次因为杨宇霆的关系而受害。
常荫槐早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后随奉军许兰洲部剿匪,担任参谋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被张作霖任命为军警执法处处长;1925 年出任京奉铁路局局长,并曾在张作霖安国军政府时期代理交通总长,一向是张作霖身边的红人。
张学良掌权后,常荫槐被任命为黑龙江省省长,这次突然遭难,一则是与杨宇霆的关系过于紧密,二则是建山林警备队私自购买军械而未事先报告张学良,因而被怀疑图谋不轨。
常荫槐是当时公认的铁路专家和行政能手,他在张学良掌权之后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长,这说明张学良是信任他的,但是,他也是杨宇霆的亲信,这次的事件也可能是因杨宇霆的关系而躺着中枪,被牵连致死。
杨宇霆、常荫槐被杀次日,张学良召集张作相、王树翰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进府,宣布杨、常二人已经被诛,其尸体随即被鲜血漫透的地毯裹着抬出老虎厅。
在场人等见后面面相觑,惊愕不已。这时,张作相小声问张学良,这件事做得是不是有些过头?
张学良奋拳击案回答:“此事如果办的不对,当向东三省父老请罪,但我自信没有办错!”众人听后,默然无语。
私下里,张学良还抱怨说,不管他办什么事,杨宇霆都不同意;杨宇霆决定要办的事,不许他有二语,一定要照办。杨宇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杀杨宇霆,他这个司令没法干了。
事后,张学良让秘书长郑谦草拟电稿,向南京报告“杨、常”被杀事件,但郑谦原是杨宇霆的亲信,他提起笔来只是摇头沉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好改由秘书处长刘鸣九执笔,最终将电报稿拟好。
在表面工作都做好后,张学良陆续发出布告、通电及判决书等,其中对外宣布,杨宇霆、常荫槐犯有“暗结党羽、图谋内乱、阻挠和议、侵款渎职”等罪,并已“俯首认罪。”
杨宇霆、常荫槐被杀后,奉系内部反应不一,张学良声称两人反对易帜、意图谋反,但也有人认为张学良是为了树立威信而冲动行事,更有批评张学良这是在杀戮元老,自毁长城。
系霆寝子围得风雨不透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刚一必须从长计议。”在处置杨宇霆、常荫槐之后,张学良并不想搞株连。事后,他派人到杨、常两人的家中进行慰问,并各送慰问费一万元,以安家属之心。
杨宇霆、常荫槐被枪杀的消息传开后,全东北为之震动,各方在惊惧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惋惜。
对于各方的反应,张学良私下里也曾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有些后悔,他曾感慨地对部下说,“咱们可是要好好干了,不然,太对不起地下的杨、常二人了!”
如此,“杨宇霆、常荫槐”被杀事件实则是张作霖被炸、张学良掌握大权、宣布易帜等一系列事件的余波。命该如此矣!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随后,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接班,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学良邀请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谈事。杨宇霆、常荫槐刚落座,张学良预先安排的卫士就冲上去,称“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当场开枪将杨宇霆、常荫槐处决。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来头不小,堪称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杨宇霆是张作霖的首席军师,手握重兵,身兼要职。常荫槐也是东北政界大佬,还做过交通部代理总长,黑龙江省长一职更是封疆大吏,权倾一时。张学良主政东北仅半年,正是需要拉拢人才之际,为何就将这两位奉系军阀的重量级人物同时处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找死。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奉系军阀的元老级人物,素得张作霖信赖。正因为此,他们也就养成了除了张作霖,谁也不服的专横作风。张作霖死后,他们根本就不把张学良看在眼里。杨宇霆不服从张学良的工作安排,不尊敬张学良这个新上任的领导。常荫槐则对张学良阳奉阴违,一度写信给蒋介石,称“东北之事不必找张,他每天打毒针,跳舞,不务政事,有事找杨督办或是我即可。”
轻视领导,不尊重领导,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分分钟带来杀身之祸。
然而,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张学良在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之后,曾对外宣传他们七大罪状,分别是:“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党,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这七大罪状中,除了“阻挠和议”、“把持庶政”这两条能够成立外,其余均属于欲加之罪。杨宇霆和常荫槐关系虽好,但并未勾结任何人,至于“勾结共党”“颠覆国府”更是无稽之谈。“侵款渎职”则更是毫无根据。杨宇霆死后,张学良派人到他家去清点家产,只有区区60万元,还是数十年的积累而成。在聚敛家产成风的军阀时代,这简直就是“清官”啊。
而且,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没有经过任何的法律程序。事前,张学良也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张学良用这种几近于“暗杀”的方式,处决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相当草率的,让许多奉系军阀元老级人物心寒。
早在张作霖去世之时,日本军界高层前来吊唁。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就告诉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担任东北军军事顾问的土肥原贤二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日本外交官林权助则说得较为含蓄,他:“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听了这段话,特意买来日本《东洋史》,得知日本大军阀丰臣秀吉死后,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了大权。可丰臣秀赖的岳父德川家康却发动政变,逼死了女婿,篡夺了大权,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到此,自然心惊胆颤,还在书上作了朱笔圈点。
我们相信,到了这里,张学良已经有了杀掉杨宇霆、常荫槐二人的想法。
及至后来,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自己作死,屡屡冒犯张学良,一意孤行地要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甚至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只不过是给了张学良一个借口而已。
对张作霖来说,杨宇霆早期干的一件漂亮事,就是出谋划策帮他抢劫了一批直系政府向日本人购买的军火,价值4000万大洋。要知道那是1918年,大洋的购买力很高,折合今天4到5个亿。关键还不是钱的问题,当时国内的工业能力奇差,日本人的军火各大军阀谁不想要。
张作霖旧照
杨宇霆因功成为奉系军阀核心人物之一。很快他就显露了野心,在猛人徐树铮的煽动下,挪用款项发展自己的私人武装,被张作霖发觉后撤职。杨宇霆称得上有勇有谋,1921年被张作霖重新起用,帮助奉军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杨宇霆和王永江号称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坊间有个说法,奉军“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
但杨宇霆真正掌握兵权,是在1927年,奉系第四方面军军团长韩麟春因病离职,张作霖任命杨宇霆接替其职务。
张大帅被日本人炸死后,杨宇霆的桀骜不驯就没人压得住了,拒不服从少帅张学良的调遣。张学良改革军制,取消了军、师的番号,让杨宇霆出任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这是变相削弱奉系元老的兵权,杨宇霆不接受。他打心眼里瞧不起张学良,认为他不过是个纨绔公子。
客观来说,张学良肯定有不如杨宇霆的地方。但人家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奉系军阀老大,身边有自己的亲信。初时张学良忍了忍,虽然觉得杨宇霆是个刺头,一时也没有太较真。杨宇霆显然判断出错,误以为张学良是个怂包,容易对付。他开始干预张学良主持的东北政局,搞的张学良很难堪。
杨宇霆旧照
有人说,奉军高层会议上,杨宇霆公然藐视张学良的态度,已经让张学良起了杀心。这当然是一个原因,张学良念在父亲的面子上,隐忍杨宇霆,做得已经不错了。不料杨宇霆变本加厉,已经到了眼里没有他这个少帅的地步,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
但杨宇霆更加过分的行为还在后面,就是他死的那一天,1929年1月10日,距张作霖身亡才半年。杨宇霆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联起手来,想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出任督办。两人找上门来,逼迫张学良签字。张学良的忍耐到了极限,当天就派警务处长高纪毅和几名卫士突然发难,在大帅府“老虎厅”处决了杨、常二人。
张学良旧照
如果张学良不杀杨宇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应该是没有。杨宇霆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他树大根深,有很多骄兵悍将在看着他的脸色行事。他选择服从张学良,也就不再有刺头了。反之,他一意对抗张学良,那帮不服管教的军人肯定跟着起哄。杨宇霆逼着张学良签字,已经踏过了底线,张学良签了字,只会助长杨宇霆的跋扈。和平的办法不是没有,张学良可以宣布让位给杨宇霆,他当然做不到。
以和平的收段没收杨宇霆的兵权,根本不可能,必然有一场厮杀。就算张学良嬴了,因此而死的人不可能是一两个。客观来说,如果杨宇霆掌控东三省,对日本的强硬度很肯能超过张学良,甚至会改写九一八事变。但设身处地来讲,一山不容二虎,让张学良退位更是不可能,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置杨宇霆。
皇姑屯惨案发生之后杨宇霆在私宅为他的父亲做寿,宴会场面极其宏大东北军政界凡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士基本全部到场。
寿宴当日张学良带着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亲自前来,但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参加宴会的人对这位少帅的驾临并不在意,几句寒暄之后仍旧是各干各的,该打牌的打牌该聊天的聊天,反而在杨宇霆进入宴会中心之后,所有参与宴会的人员肃然起立与当时的张学良受到的礼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到大帅府之后,妻子于凤至对张学良说你根本不像是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像是东北真正的主人,看他今天的样子他眼里根本没有你。在妻子的刺激之下,张学良顿时激起了杀杨之心。
据说张学良曾经为下定决心,三次抛掷硬币倘若硬币正面朝上则杀,反之则放弃,结果连续抛了三次,全部都是正面可以说杨宇霆也是死在了命运的手里。
东北易帜之后杨宇霆惨遭杀害,张学良首先将这件事告诉了孙传芳,孙传芳得知此事之后立即竖起了大拇指,把少帅称作英雄,更是直言道,凡想要做大事,不杀死几个人怎么能行,少帅杀得好,杀得漂亮啊,但到了第二天,孙传芳便不辞而别,坐着火车一路跑到了大连,张学良听闻此事之后,更是对自己的部下笑着说,孙传芳竟然如此的胆小。
而杨宇霆被杀之后,东北政界的反应也极其的强烈,张宗昌曾大骂张学良心太狠,手太黑,孙传芳说一辈子都没有怎么害怕过,但这次是真的害怕了,说着话瞪着眼就把人给宰了,当真是一点儿情面都不会留下。
而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曾秘密派张群找孙传芳会面,张群是一个巧舌如簧的谋士,但让张群想象不到的是对方竟然比他还要健谈,身为说客的他险些反被说服,最后张群只能苦笑的说,我看您根本不像是一位军人反而更像是一名政客,孙传芳听到此话立刻跳了起来,直言道我自己不是政客,我十分讨厌政客,我的儿子也绝对不会成为政客,政客全都是朝三暮四名妓女一般的下流货,我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阀。
可以说孙传芳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被张学良给吓到了,他害怕重演杨宇霆的悲剧。害怕自己暴尸荒野无人问津。所以赶忙与政治撇清了关系只承认自己是一位军人。
东北头号悍匪,枪决时猖狂大笑,还说自己这辈子值了,他是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百姓的生活条件也跟着改善了很多。但这其中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了令人胆寒不已的悍匪。比如东北地区有名的悍匪乔四,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他是东北头号悍匪,被枪决的时候,还说自己这辈子值了!
乔四原名宋永佳,因为在家排行老四,又居住在大桥旁边,所以被人称为乔四。年轻的时候,他跟普通人一样,生活并不富裕,经常需要为了生存而苦恼,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落魄生活。
后来,乔四碰到了一个机会,他居住的地方,因为拆迁出现了问题,整个工程根本难以进行下去。这时候,乔四突然出面找到了开发商,声称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需要从中拿一部分好处费。
开发商那边一直在为项目的延期而苦恼,于是很快就答应了乔四的种种条件,只希望他能够解决问题。得到开发商的承诺后,乔四靠着自己之前积累的人际关系,把周边的人都叫了过来,然后当众砍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威胁大家说,如果有谁敢跟他一样的话,就可以不用搬迁了。
当时大家的法治意识还有些薄弱,看到乔四这样所作所为都非常的恐惧,吓得赶紧跟开放商谈条件,然后搬出了自己原来的地方。经过这次事情后,乔四从一个普通的工人,逐渐发展成了东北地区有名的黑老大。此后,他继续用打砸威胁的方式,在拆迁问题上赚了一大笔钱。
他是东北头号悍匪,被枪决的时候,还说自己这辈子值了!
乔四最鼎盛的时候,在东北地区几乎已到了横行的程度。开发商想要动工的时候,都必须得到他的允许,否则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乔四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执法人员的注意,然后就被抓了起来。
乔四为何会从一名普通工人,变成了东北头号悍匪?他在被捕后袒露实情,当初他只是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被枪毙的时候,还说自己这辈子值了。
东北头号悍匪乔四,原名宋永佳,因为住在大桥旁边,又正好在家里排行老四,所以才有了乔四这个称呼。年轻的时候,他跟大部分穷苦百姓一样,也是靠体力工作挣钱养家,生活得相当辛苦。乔四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赚到更多的钱,过上奢靡生活。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崛起的机会。就这样,乔四的内心越来越偏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干了很多坏事。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也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后来,有一个开发商买下了乔四生活的地方,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楼盘。可这里的百姓却不愿意搬迁,他们想方设法地阻止开发商。乔四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很快就参与了进去。不过他没有帮助自己的街坊邻居,而是站到了开发商那边。他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大家召集起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砍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紧接着,他跟大家说,如果不愿意搬迁的话,就跟他一样砍掉手指,表现自己的决心。其他人都不敢这么做,吓得赶紧搬走。开发商的工程也因此顺利的开展起来。不久之后,乔四就从开发商手里拿了一大笔好处费,不过他没有拿这笔钱去挥霍,而是大量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黑老大。
他带着小弟们四处为非作歹,在东北地区坑害了很多老百姓,影响极其恶劣。而他的个人资产,也跟着越来越多,终于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家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打黑除恶的行动。乔四这样臭名远扬的黑老大,直接成了重点打击对象,他被有关部门抓起来,数罪并罚被判处了死刑。
他知道自己作恶多端,根本没有侥幸存活的可能性,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惩罚。被枪决的时候,他猖狂大笑,还说自己这辈子值了!
黑老大自断一指立威,手下有25个舵主,势力遍布东北,结果怎样?
最后被相关部门一锅端,而黑老大乔四被执行死刑,结束他罪恶的一生,终年43岁。
01、乔四一次耍狠,被公司老总看中提拔上位。乔四出生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他无人管教,早早就出社会,结交都是三教九流,为人好斗手段毒辣。加之乔四没有什么文化,混到35岁还是在工地做一个小工。
这天拆迁队长带来乔四等小工来到一处拆迁房准备动工,可是谈好赔偿款的几户人家不愿意,想敲诈多点钱,还有涉黑人士在带头搞事情,一时间谁也不让谁,拆迁工作就停下来。而乔四等人只能站在一边,等队长处理好事情,他们才能动工。
乔四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看明白事情经过,也想早点下班,他二话不说拿起砖头跟带头涉黑人士打起来,没有一会儿带头被乔四搞定,没有领头羊,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而乔四公司老总听闻这件事,提拔乔四为拆迁队的队长,让他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他。乔四人生从这里发生转折,关键是他尝到甜头,对拆迁工作就更加上心。
02、乔四碰上其他涉黑势力,自断一指立威。先说,乔四上位之后,拆迁里面油水足,他的荷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手下的小弟日益增加。其他涉黑势力也不是傻子,闻到肉香,也想来分一杯羹。
就这样,本来相安无事3股势力就碰到一起,谁都想拿下哈尔滨某地钉子户,让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其他涉黑势力什么办法都用上,几户人家都不动心,就是不想搬走,想拿多点好处。
乔四走到几户人家面前,拿起刀就自断一指并且对着他们说:“你们只要敢这样做,我保证再也不为难你们……”不要说剩下2个势力被吓到,不愿意搬迁的几户人家彻底瞎蒙圈,老老实实签下同意拆迁,从此无人敢跟乔四争夺拆迁工作。
再说,乔四辉煌的时候,听说手下有25个舵主,势力遍布东北。谁想要在东北搞拆迁,必须去跟乔四说一声,不然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乔四再嚣张,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随着法制逐步健全,乔四恶行,相关部门早就心里有数,暗中布置好,趁乔四没有反应过来,直接从北京调特种部队,把乔四等人一锅拿下,还东北人民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
03、最后。现在是法治社会,违法必究,而且警察叔叔也不是放着看,科技如此发达,谁动刀动枪,警察叔叔就请谁去喝茶,或者是吃一辈子免费牢饭。乔四成功是侥幸,最终下场也是必然结果。
严打期间,出现了不少悍匪和黑老大,那时,国家政治干个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人在那时候下海经商,一夜暴富者数不胜数。随着而来,通过为害一方的方式来赚钱的人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东三省最大的黑老大,乔四。
其人真名宋永佳,家中排行老四,因为家里住在“大桥”,所以道上的人都叫他乔四。他为人十分强硬凶狠,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当年某地拆迁发展,当地住户都是实打实的东北人,都是不怕事的刺头,和开发商斗着干。乔四接了这个拆迁的单子,把所有住户都聚在一起,当场拿起菜刀砍下了自己的手指。要说人狠也不能对自己狠吧,他就是一个这么强势的人,吓的所有人都赶紧签了协议搬迁,虽然大家都看傻看,但还是之道,这个人惹不起。
就因为这件拆迁的事,其名气一下就打响了,很多工程都请他去帮忙解决,无论到哪里都是一步办好。渐渐地他身边多了一群手下,做一些小混混常做的事,也经常被警察抓,一抓好不容易发的小财又没了。他渐渐开始明白,这样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始用赚的钱给当地的各部门领导送礼。这一送便让他的生意畅通无阻,拆迁市场很快就被他霸占,从中牟取的利益高达百余万,在八十年代,百余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拆迁的事,其干下的违法活动数不胜数,杀人也在他犯罪清单上。
当年有一个他手下的仇人被他撞见进了歌舞厅,他带着小弟冲进去把小弟仇人抓出来就打。打完塞车里拉到废弃厂房用刀背狠狠抽到那人的背。仇人早就被吓破了胆,苦苦哀求四哥放过他,乔四只说到:好好趴着,四哥不是你叫的,叫四爷。
在东北的名气加上心狠手辣的做法,让他在外面肆无忌惮,不仅强抢民女,还与二十四位女星有关系,保养了无数的年轻美女。自此他在东北做起了土皇帝,没人敢惹他,黑道白道都要让他三分。他的组织在三年内犯下了140多起案子,因为紧邻俄罗斯和蒙古,在转入地下前大肆贩卖毒品和枪支,势力范围已经跨过了国境。八十年代其资产已经达到了好几亿。树大招风,在一次超车事故中,他被中央所盯上,很快这个土皇帝就得到了相应的惩治,被处以枪决。
严打期间,东北大量黑社会被歼灭,以他为首的十四个东北黑社会老大在1991年六月被处决。他死前只说了六个字:我这辈子,够了。
这个人就是当年在东北“名震一时”的黑老大宋永佳。在现如今的法制社会,没有王法的嚣张是不可能永存的,所以这名黑老大的结局并无任何意外的是一条死路,但是要说当年这名宋永佳的狠,那可让人瞠目结舌。
1、自断手指立下马威宋永佳家庭背景很一般,就是个普通孩子,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排行老四,再加上家住在当地名叫“大桥”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就叫他“乔四”。早年间,他就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乔四出名是源于一次当年的拆迁事件,当初东北某地需要拆迁发展,便和当地的住户协商妥协,但是当地的住户仗着是土著,大多都非常嚣张,不愿意妥协,还公然聚集对抗挑事,开发商不知如何处理,于是便联系当地的一些“熟人”,找到了乔四来处理此事。
乔四到达了现场,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人聚集起来,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开始威胁,威胁的方法不仅于口头威胁,乔四更是当着所有人的面砍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人狠可以理解,但是像乔四这样把自己搭进去的真不多,当地的人看他是玩真的,而人最怕的,又是不要命的疯子,大家都不想当出头鸟,又怕连累到自己身上,于是很多人都选择默默地搬走了。从此,乔四因为这件事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
2、送礼开辟道路:结局难逃正义制裁乔四算是正式带有名字的在道上混着,拆迁闹事的情况常有发生,很多工程队都请他出面帮忙解决阻碍,但是混社会哪有那么好混,毕竟打打闹闹都是违法的行径,所以乔四经常闹事也经常被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要想能够畅通无阻的任由妄为,必须都有“关系”,乔四开始一边赚钱一边送礼,很快,他开始顺风顺水,而他敢做的买卖勾当也越来越广,越来越违法,这一切,都肆意妄为的蔓延着,无人敢管。
乔四的当年嚣张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就像小说世界里的魔头一般,见人不爽就打,看见仇人就杀,据说有一次,他恰巧看某会所看到了自己往日的仇人,立马找人去围攻抓走,仇人求他高抬贵手,一口一声“四哥”的求着,然而还是被毒打一顿,还被当场教育“四个不是你能叫的,叫四爷”。
你能想到的所以为非作歹的事,乔四都干过,不仅打打杀杀,还喜欢抢别人老婆,和当时的娱乐圈中的很多美女都有扯不清的关系,据说当年他就包养了几十个女人,然而,树大招风,世界不可能只为谁而主宰,乔四犯下的恶太多,早就被中央盯上,国家开始严查严打黑帮势力,乔四的恶毒终于浮出水面,东北黑社会开始正式被歼灭,乔四被执行死刑,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乔四也终于为他的恶所买单。
这人来自黑龙江,名叫宋永佳,1948年生。
宋永佳,乍听这名字怪文艺和谐的吧?尤其是配他那张深邃又精巧忧郁的小脸。
如果不说他是黑龙江乃至东北势力最大的黑社会头目首领之一,你绝对不会想到,他是个狠人角色。
其实,说起宋永佳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因为他的绰号更让人印象深刻。
宋永佳,人送“乔四”,之所以叫“乔四”,话说是因为当年他住在道里区安道街的一座大铁桥旁,加上在家里排行老四,为此人们都直呼其为“桥头老四”。
之后,时间久了,人们干脆叫他“乔四”。
一般来说,流氓、混混出身的人物,家庭背景都不太好,这乔四也如出一辙。
话说乔四的父亲是个赶马车的,后来因为意外,从马车上摔了下来死了,那时乔四还是个年少的孩子。
另外,乔四还有个流氓的哥哥,受哥哥的影响,加上缺乏父母管教,乔四从小也极为顽皮,各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没少干,为此没少进派出所。
02 流氓混混本色的乔四,如何发迹壮大起来的?说到流氓出身,靠黑社会发迹的人,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上个世纪那个上海最有势力的黑社会头目,杜月笙。一个从流氓出身,靠专门从事贩卖人口、烟土,开设妓院、赌场等黑色非法交易发迹的人。
而乔四在发迹史经历上虽然没有杜月笙这种复杂,但是其行为做法却也相当具有典型代表性。
1980年以前,乔四还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瓦砖工人。
(仅为网络配图)
1985年,一次偶尔的机会,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当地市里的建筑拆迁业。在承包各类的拆迁工程之后,他瞄准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即那些拆迁工程中让人束手无策、头疼不已的“钉子户”。
面对“钉子户”,一般人没有办法搞定,可乔四是二般人,他的流氓、无赖本色在拆迁工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不过,话说单打独斗总是难成大气候。再者何况是靠恐吓、施暴发财这种手段办事的,不是林中之王,没有玉帝的本事,纵然有豹子的野心,也总难免会有落单被打的时候。为此他只得再多招来几个帮手,壮大“黑势力”。
于是,为了钱财,为了“升职”,一大群的三教九流的闲杂人员被他召集而来,专门揽下拆迁工程拔"钉子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成为东北那个黑社会圈里的大哥之前,起初钉子户并不太搭理他,没把他当回事儿,最后因为揽下的活儿没法执行下去了,他甚至一狠把自己的一个手指头给切了下来。然后对周围的人放狠话道:
谁要是能够像我一样将自己的手指头给切了下来,我乔四再也不赶你搬离……
最后,消息在圈内传开了,把不少人吓个半死。很多钉子户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再吭声,只好撤走。
很快,凭借着一股歪风邪气,乔四便一步步地发迹了起来,靠着承包拆迁工程和转手倒卖的本事,在这行当中捞了不少的钱,并结交了不少当地政府内的大员,有了保护伞。
乔四越做越大,声名远扬,口袋里的钞票也越来越多,最后成为了哈尔滨市乃至于东北一带富甲一方的“有名人物”。
在当时,各大名利场,歌厅、舞厅开业,都邀请其前去助兴,据说只要玩得开心,他一声令下,便包了全场,赢得无数的掌声。
(网络配图)
出席高级会场,乔四也都必须是座上客。即便是到餐馆吃饭,其他人正在用餐,也得为其让座,腾出清雅环境。不服从者,轻者进医院,重者见阎王。
众星捧月般的热捧,更是助长了他的歪风邪气。
但凡他看不过眼的人或事,常常暴力解决,各种残忍手段,令人发指。
从1980年起,乔四曾因为斗殴、赌博等罪名被拘留了多次。
不过,尽管如此,以乔四为首的黑社会团伙犯罪,仍然在短暂的三年期间作案高达130多起。这数据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如此为非作歹,为恶不仁,最终自然没有没有逃过法律的天网。
1990年,话说一位国级领导到哈尔滨视察工作,正巧遇到了在路上和队伍“飙车”的乔四。
领导看着从他眼前越过的黑色轿车,询问陪同人员该辆车开过是何情况,陪同人员支支吾吾岔开了话题。
最后,问及当地的“二把手”后才知道,原来那车的主人便是哈尔滨大名鼎鼎的“恶霸”乔四!
最后,得知情况后,国级领导义正言辞地说道:
“黑社会的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打掉,国民党被打垮了,日本侵略者被打跑了,东北土匪消灭了,这些团伙有啥了不起的,露头一个打一个。”
最终,在警方相关部门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终于把“乔四”犯罪集团打掉。
1991年6月9日,乔四等罪犯因操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杀人罪等众多罪行并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就这样,作恶多端的一个无赖流氓乔四,在一个荒山处被处决了!
当天,整个哈市都沸腾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恶多端必自毙,善恶有报是天理!”
人啊,坏事做多了就自断路,不是人报就是天收。乔四落到如此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题目中说的黑老大应该就是黑龙江或者说整个东北势力最大的黑社会头目,江湖人称乔四爷的宋永佳,这个人最终接受了法律的惩罚,因杀人罪、操控黑社会性质罪等被法院判处死刑,在哈尔滨的一个荒山头被执行了枪决,终年43岁,猖狂的一生就这样 Game over 。
一、先来说一说乔四这个人的发迹史。上面说了乔四本身不姓乔而是姓宋,之所以被人这样叫是因为之前他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大桥”,又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四,因此周围的人都管他叫“大桥老四”,到了后期兄弟们为了省事儿就直接叫他乔四,名声起来后手下的人和外头的人就都管他叫乔四爷。
乔四这个人本身没啥能耐也没啥技术,在混社会之前是一个本分的砖瓦工,后来发现拆迁的活儿挺好,而在拆迁的时候总有一堆不愿意搬走的钉子户,这时乔四觉得这事儿要是包下来肯定有赚头,所以就着了一堆流氓帮忙赶走这些钉子户,也就是干上了拆迁的活儿。
后期乔四这事儿做的越来越顺手,再加上他这个人比较心狠又比较仗义,所以跟着他的人特别多,很快就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副经理,再后来他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拆迁活儿,和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承包商接触,这些人也都开始看他的脸色干活,活脱脱把自己发展成了东北地界的一个土皇帝。
二、势力怎么还需要断指立威呢?乔四断指这事儿是在他还没成为东北这块儿的乔四爷之前,那时候他刚接手拆迁这活儿不久,没想到旧城区开始拆迁很多人都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拆迁款赖在这不走,乔四那时候没啥人支持,就手下几个兄弟帮忙干活儿,所以他就把那些不想拆迁不想搬走的人叫到了一起,一句话都没说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小手指头给切下来了。
然后告诉周围的人说:谁要是能想他一样把手指头给切下来,他乔四再也不去烦,再也不追着搬家。这事儿之后乔四的名字在整儿个圈内传遍了,只要是他接手的拆迁项目,就没有一个是不按时搬走的,那些想赖着不走多那些拆迁款的人听到乔四的名字也不敢死皮赖脸的待着了,从那之后乔四就成为了大哥。
三、牵扯的人这么多,为何还被抓住处以死刑?这事儿其实就跟古代时候有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上耀武扬威是一个道理,中国那个时候已经实现了统一化管理,都得接受法律的管理和审判,但乔四的这帮人在东北可以说是成为了土皇帝,甚至还有官员为了笼络他向他透露国家的秘密,这事儿国家还能忍?水满则溢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了,当权力大到不能再大那就只能被人追杀了。
而且当时国家为了抓捕乔四并没有从东北境内调兵,抓他的特警都是从北京派过去的,据说当时乔四的眼线遍布整个东北,不论是从东北的任何一个地方调兵,他都会知道,所以只要调兵就等于是告诉他赶紧跑,也正是因为在北京调的特警这才将乔四给抓住了。
网络上总有人说乔四爷威名赫赫,但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在这边的人,作为一个90后真的没听家里人说过社会上曾经有这么一号人物。
为什么清朝没有很有名的军事家或将领?
有呀,很多呀
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1628年,他跟随皇太极出征漠南蒙古,取得了人生第一次战功,成为了正白旗旗主。1635年,多尔衮带领军队西征蒙古,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1636年,他跟随皇太极东征朝鲜,逼迫朝鲜称臣纳贡。随后多次带领军队入关侵扰河北、山东。1641年,参与了松锦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摄政,参与山海关之战,带领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随后消灭李自成、张献忠、弘光、永历、隆武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乾隆帝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岳钟琪,,四川成都人,岳飞二十一世孙。1719年,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随后渡过金沙江,攻占拉萨,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723年,他跟随年羹尧出诊青海,灭青海和硕特汗国,随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1726年,他在云贵地区进行“改土归流”。1729年,他驻扎伊犁,因"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乾隆时期,他被重新启用,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之战。1750年又镇压了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岳钟琪南征北战,为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阿桂,满洲正蓝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1748年,他随征大小金川,遭劾被贬,此后长期镇守西北边疆。1759年,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随经略傅恒领兵征讨缅甸。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为平定金川首功。此后两次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并以领班军机大臣身份提出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的进兵方略。阿桂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列名第一。
兆惠,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平定大小金川之乱时,兆惠负责督办粮运。1753年,兆惠赴西藏,开始准备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1754年,清军开始出兵准噶尔,兆惠受命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事务。1756年,兆惠担任镇守西北的统帅,经过多次恶战苦战,最终完全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1759年,兆惠带领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取得了黑水营之战等战争的胜利,威震中亚,将南疆地区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兆惠是是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最多的一人,也是中国将新疆纳入版图的第一功臣。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早年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乱等重要的军事活动,成为了晚清第一名将。1876年,左宗棠出兵新疆,平定了阿古伯之乱,实现了对新疆的收复。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晚清风雨飘摇的状态下发生的,而且是从熊口夺食,其意义非常重大。
清朝为什么没有很有名的军事家或将领?在清朝来讲。军事家或许没有,但是你们的将领还是有的。比如说曾国藩在对付太平天国中可以说是屡败屡战,最后剿灭了太平天国。
还有一个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当时平定新疆叛乱,可是带着棺材过去的。可以说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说清朝有名的将领还是有的,但确实没有军事家。不像其他的朝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1个是清朝,基本上在前期,比如说在康乾盛世这一段时间。当时清朝打了葛尔丹,平定吴三桂,收复台湾。其实基本上都是康熙御驾亲征。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康熙的能力和光芒应该做了这些将领们的发挥。比如说收复台湾中的狮狼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一个将领了,但是被康熙掩盖了。
第2个就是由于在那个时代,科技水平发展是很快的。当外国人入侵清朝的时候。几百人就打了,十几万人落荒而逃。所以那个时候。并不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较量的即使降临再厉害,军事家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挽回局势。所以清朝的军事家或将领就没有办法表现出他们的能力啊。
第三是后来清朝的文官压制了武将的发挥,你看晚清四大名,臣基本上都是文官没有武将厉害一点的,像左宗棠他也是由文官转过去打仗的,也就是说他本来是文官并不是武将。
所以由于以上的原因,导致整个清朝没有,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或者将领,这就是清朝所在的这个时代,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清朝没有很有名的军事家或将领?
你让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后人情何以堪啊!
晚清重臣左宗棠,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臣,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于1812年11月10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曾先后担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为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是镇 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镇 压陕甘回 民起义,收复新疆等。
左宗棠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家经传,十九岁求学于湖南名儒贺熙龄,一年后乡试中榜,后投身仕途,官居兵部郎中、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严守御"外患"与除"内忧"的忠君爱民思想,精心求学,积极探求"上慰宸辰,下安百姓,振刷纲纪,济时匡世"的途径,先后参与和指挥了围剿太平军、陕甘捻军及收复新疆等一系列战役,并推动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在他的一生中,既有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积极一面,又有镇 压农 民运动的消极一面。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有,而且还不少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他还画万幅梅花以纪念心中永远的梅姑,而且每幅必自题一诗,无一雷同,而句意必有所讬。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可谓痴情奇绝,遗世独立。
彭玉麟祖籍湖南衡阳,1816年生于安徽安庆,字雪琴(后有雪帅之称),自号退庵堂主人。其父彭鸣九做过“合肥梁园镇巡检”,尽管这是一个级别很低的武官,却得到当时的安徽巡抚李翰章(李鸿章之兄)极高的评价,于彭鸣九死后亲自做传,将彭鸣九“推为皖中循吏之最”。然而彭鸣九英年早逝,加之为官两袖清风宦囊如洗,身后没留下什么财产,再加上族中一些不良之辈又对他们孤儿寡母横加欺凌,致使彭玉麟在故乡湖南衡阳度过的少年时代不堪回首,欢娱既少,悲苦尤多。
生活的困顿,使彭玉麟不得不中断其学业,在军营中谋了一份相当于文书的职业,聊以奉养寡母。在这期间,彭玉麟遇上了他生命中第一位伯乐——时任衡阳知府的高人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人鉴在军营中看到了彭玉麟写的一份文书,对他的文才与书法大加赞赏,后来又招揽为门下弟子,并招他到官学读书,成为了一名秀才。但如果止于此,彭玉麟最多只能是衡阳城中一介名士,通过科举之路谋一份官职,像父亲一样,尽管贤能干练却只能终老乡间。
彭玉麟以一介书生投身湘军水师,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湘军水师统帅。先后被朝廷授为金华知府、广东按察使、安徽巡抚、太子少保、漕运总督、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他视富贵如浮云,一生中曾六辞高官。所以当时民谚有“彭玉麟拚命辞官,李鸿章拚命做官”。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彭玉麟以平民之身病逝于衡阳城内的退省庵,终年75岁。他死后被御赐为太子太保,建专祠纪念,赠谥号刚直。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公诗集》。曾任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评之为“加官不拜,久骑湖上之驴;奉诏即行,誓翦海中之鳄”,并为他写下一首五言长诗:“神州贯长江,其南际涨海。江海幸息浪,砥柱今安在……”彭玉麟的同时代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著名学者俞樾称其为“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的唯一一人,评价之高,足见彭玉麟名声之重。时任湖北布政使的陈宝箴在悼念彭玉麟的挽联中写道:“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
有一位大家肯定听过,只不过很少将他与「军事家」相联系罢了。
这个人就是康熙。
今天我们就借雅克萨之战,来描述一下康熙的军事水平。
清顺治朝,顺治帝派遣清军将黑龙江流域的一千余名俄军剿杀殆尽,惨痛的失败让俄国人总结出两个教训。
第一个,单靠雅库茨克一地的军力支持,无法在黑龙江与清军抗衡。要想长久地占据黑龙江流域,必须依托整个西伯利亚的军事力量。
所以,在新的入侵计划中,沙俄决心以西伯拉亚四大据点之三,即:叶尼塞斯克、布拉茨克和雅库茨克,来保障黑龙江流域俄军的军力和后勤补给。
俄军两条战略保障线示意图,红圈即为尼布楚
这条战略保障线依托河流运输,分为西、北两个方向。
北线即雅库茨克方向,顺治朝俄军入侵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也可以称其为「顺治朝哥萨克的不归路」。
西线即叶尼塞斯克方向,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想保证从叶尼塞斯克到雅克萨的交通线通畅,就必须牢牢控制尼布楚。
尼布楚位于黑龙江上游支流额尔必齐河河畔,原为蒙古茂明安部属地,俄国侵略军于 1658 年(顺治十五年)占领了尼布楚并建立了据点。
俄军的侵略行径遭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到康熙初年,来此的俄军 566 人仅剩 75 人。
但是俄国人就是赖着不走,玩命往尼布楚增派援军,保住了这个战略要地。
俄国人总结的第二个教训,就是单靠掳掠、杀戮,是无法臣服当地部众的。必须适当采用怀柔政策,拉一拨人、打一拨人,挑拨当地部族之间的矛盾,才能建立长久统治。
俄国人拉拢的第一个对象,是根特木耳。
根特木耳,鄂温克族,世居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顺治朝时受沙尔虎达招抚归降清朝,内迁松花江流域。他被册封为佐领,相当于营长(黑龙江流域的一佐领大概一百人左右),后来还配合清军参加了剿灭俄军的行动。
石勒喀河位置
俄国人被顺治帝赶跑后,木耳兄重回故地,此时他手里大概有三个佐领的壮丁。
木耳兄本来寻思,自己现在兵强马壮,该升官了吧!
没想到清廷压根没这个意思,他一时间相当忿忿不平。
恰巧,木耳兄的领地离尼布楚较近,和俄国人接触较多。
俄国人趁虚而入,给他许诺官爵、牧场和金银。
他就率族人三百余人投靠了尼布楚的俄国人。
木耳兄投靠沙俄后,起到了极坏的作用。
他为俄国人补充了地图上未探明的地区,通报了清廷在东北的驻军情况,并充当带路党,带头入侵东北。
他的作用之坏,影响之大,以致康熙帝早期与沙俄谈判时,首要条件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