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接受平庸吗?我觉得要学会,虽然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很难接受,就好像事业和家庭,在我们越年轻的时候就会越难接受平庸,因为...
人应该接受平庸吗?
你说的“平庸”其实是你认为自己在别人眼里你的样子。
平庸可以摆脱吗?我觉得是有方法的。
1、建立自信
你必须对自己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据的自信。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成长经历中让你觉得还不错的时刻,或者说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的时刻。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你就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坚持去实践,去完成它,然后把目标调高,再去完成!通过正面事件来激发出自己的自信。
2、找到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相对特长的地方,有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去强化这些特长,把它们真正锻炼成一种超越大多数人的技能,或者本领。
3、相信变化才是永远的
人会变化,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你也在变,只不大多数情况是变得更糟。所以如果你行动起来,朝着目标持续不断的前进,你一定会变,如果前进的力量大于懒惰等人性中的劣根性时,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许过程十分漫长和艰苦,但是做为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人生,拼一把还是值得的。
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一生何尝不是乐趣?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人生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要接受自己的“平庸”,也是“受锤”的一个部分。
实际上,“渴望“不平庸”这个念头,本身就很普通。
生命中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高光时刻,但最终我们竭尽全力,不过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平凡之路》里朴树唱:
“我曾经失落 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是唯一的答案吗?我们要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需要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接受一个平庸的自己吗?
我的工作业绩中上等,我也挺努力的,但是总是良好而非精英我应该接受一个平庸的自己吗?
“生活意义”是一个伪命题
“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Summer~蔡新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问自己:我内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如果我觉得在一个小城,每天在一个不是很大的公司工作,我能够收获其中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也是一种好的生活;
如果我每天很辛苦,也有外人看来不错的收入,但是我经常会感到焦虑和空虚,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那么,这也不是一种好的生活。
生活意义的假定本身就是伪命题。生活在于我们赋予的意义,认可的意义,就算是你的爱人,你的朋友都无法帮我们完成这一使命。
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我相信楼主心中肯定有更多的追求,否则就不会问这些问题。那么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面对内心的想法。我们到底应该去改变我们自己还是成全自己的内在。我认为我们应该去成全。
最后,我们需要行动。
行动可以从具体一个动作开始。我们不需要义愤填膺辞去工作,背起行囊,开始远方。我们可以在自己向往的地方开始慢慢的做事情,去试错。
比如,我对健身教练感兴趣,我们可以先去多了解健身,去尝试,如果可以继续,如果不可以再返回。
你会发现,只要开始行动就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现实和想法会相互交织,呈现出更好的未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没有可以复制的模板,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人生。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
所以这种说法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拒绝他,我们可以承认平凡,但是我们要拒绝平庸,连这种想法我们也要拒绝。网上有的人会和你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但我和你说他们就是个骗子,我相信的生活是高晓松母亲所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海子所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以少年,生活或许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也有很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期待。平庸是一种拒绝美好的态度,而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平庸不适合少年,在这个美好的年纪里我们应该雄姿英发,锐意进取。我们不能让这个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因为平庸的自嘲而自毁。向上吧少年趁阳光灿烂趁风景正好。或许我们终将归于平凡,但我们决不能沦为平庸。
我们该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长凳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坦率地接受我们的平庸。
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大多数人必须接受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平庸。
正如28条法律告诉我们的答案,大多数平庸的人都在80%的人群中,而只有20%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改变他们的生活或主宰资源。
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每个人都想变得与众不同,但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自命不凡”。
平庸的人总是想跳出他们的圈子去寻找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大多数人只是去采油井的边缘,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很少有人能从墙上跳到另一个更高的圆圈。这是一个我们不能接受但必须接受的现实。
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但他们总是不能清楚地定位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坦率地接受这个现实。他们总是想掀起一场风暴,这样他们才能精力充沛。然而,现实是,大多数人在强行掀起一场风暴后,只剩下鸡毛,破坏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我们既不能回到从前的平静,也不能收拾眼前的烂摊子。
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平庸的人是“伟大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但我们都觉得自己不是平庸的。我们总是认为我们有很大的能力。我们可以无所畏惧,称之为风雨。“我现在是”一群人中的“残忍的人,我总是害怕的人”。谁知道呢,一切照旧,其他人的“恐惧”只是“聪明人不在乎”。
相反,那些能够坦然承认自己平庸的人,才是真正认识自己、理解人生真谛的人。每个人都只是尘世的一粒尘埃。他们无法逃避世界的安排。“头上有三英尺高的神”。好好生活就足够了。
珍惜每一天,脚踏实地,不轻浮,不浪费生命,做一个好人,做一件事,在你的门前耕种一英亩土地,不要问未来,只需专注于耕种,七分努力,三分幸运,然后把它交给上帝。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很多家长都是让孩子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前行的,接受孩子的普通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普通。一个孩子的成长,肩负着家长们的期望,作为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变好的,所以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特别普通。
1、孩子是替家长圆梦的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会在成长的路上留下遗憾的。弥补遗憾的唯一机会,就是通过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不少孩子都说自己觉得累,因为自己肩负着父母的圆梦使命。做父母的觉得自己没有完成的事,就让自己的孩子来替自己完成,所以孩子累,家长也会很累。既然肩负着家长圆梦的使命,那么孩子特别的普通,也就不可能帮助家长圆梦,家长就会很失望,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有时候让未成年人背负了很多的压力,这样做就会让大人和孩子都觉得很累。
2、投入了,得不到收获,会觉得遗憾
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家长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所以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自己投入了太多,得不到收获,当然会觉得非常的遗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隐形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家长的心中存在着,因为有对比,所以就有伤害,作为家长就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我也是做父母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起来,如果我的孩子特别的普通,我在内心里也会无法接受。可能会给我会给孩子一些压力,有些时候自己不想这样做,就是无形中产生的一种负担逼迫我们这么去做。
因为希望有多大,所以失望就会有多大,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如果接受了,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每个人都会说一说,但是做起来接受自己是普通的,是很难的,在心理上就需要一个很大的认知度,说白了就是认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挺难的。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答案是是的。平庸就是说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也不突出。但是相信每个爸妈在朋友面前都会互相讨论孩子,碰到天才儿童,厉害的别人家孩子,大家都会纷纷夸赞“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这可了不得,真是教育有方”“厉害啊,您家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聪明”等等....其实父母的想法也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与众不同厉害的人,这样一对比平庸的人就没得那么多存在感。
比如学霸父母,智商才能出众,如果孩子普普通通过于平庸,他们就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遗传自己的优点?比如班级老师也会偏向聪明,次次考试第一的孩子,再比如职场,老板都喜欢聪明能力突出的人。包括我们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也很难接受自己的男友平庸。不论是哪种情况,大家难以接受平庸只有一个原因: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们接收了太多焦虑的信息,总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才是最精彩的。现在的小孩子,周末两天厉害的能去上6个兴趣班。年纪小小每天的时候却是一分钟都不耽误。在父母们看来,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数学心算、英语、钢琴、体育舞蹈什么都会,很少有家长结合下实际。
世界上90%的孩子都是平庸的,你家孩子也例外,其实咱们为人父母的也不例外。能成为平庸的大多数,好好享受生活其实也不错。我的小孩可以默默无闻,但是他要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你可以成就一般,但是这并不是你自暴自弃,碌碌无为的理由和借口。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优秀的范围里,如果过犹不及那么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的确是孩子平时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家女儿是个比较单纯的孩子,性格开朗,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在她考试不理想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出来,内心还是很难过伤心的,父母就经常劝她,只要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就好啦。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佛系教育’,我们允许她失败,允许她不好,对她的成绩没有什么高要求。”
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就算不给她糖,相信她一定也能品出生活的甜。
1
我们会不会愿意让孩子成为“藏在角落里的人”呢?
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接受孩子的平凡,是件很难的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被人问起:你长大后想干嘛呀?有一次我说,我想去放羊种田,之后便常常有人嘲笑我。开始读书后,也有人问我,是想考清华还是北大。因为当初年纪小,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个目标,未来势必要在其中二选一。
尊重孩子的理想
孩子的理想不会有贵贱,可能人们普遍的认知是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才是好的,当孩子说出童言无忌的理想时,与普遍认知相违背,就要将其否定,往往孩子们朴实的言语会道出他们最真实的梦。
有梦想的出现,那么所付出的追求就值得被肯定。当孩子目标的价值被否定时,这不但扼杀了ta的梦,还影响了ta的价值观。
2
还记得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天老师突然联系了我的家长:“别人家的孩子拼音早就开始接触学习了,只有你家孩子是零基础,现在完全跟不上。”
虽然距离我小学已经过去了20多年,我完全记得当时的心境,天天放学被老师留下来,只因为写不出词语的正确拼音,看着那些琢磨不透的拼音,心里只剩下委屈。
我父母听了也很着急,于是,每天我妈会亲自帮我制作拼音练习本,先把每个字母打印出来,再手动标上每个字的音调给我默写。我清晰地记得,那些打印出来的小册子,从一年级累积到三年级,已经有了1米多高。
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足以刺痛无数家长的心。
从这之后,我的补课生涯开始了。周末有固定的一天,是在培训机构度过的,语数英3门个个不能少;即使是在寒暑假,我妈觉得也不能在家荒废时间,给我报了一周三天的补习班,内容都是下学期开学后要上的内容。
看到其他孩子在学这些,而我家的孩子没学,就异常惊恐:我家孩子是不是就落后了,可不能输在起跑线啊!
先前有一篇《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在网上疯传: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月薪3万的妈妈日子本来过得很幸福,家里的支出基本由老公负责,妈妈管好孩子的日常开销就好。但在暑假期间,日子变了。
同学都去的美国游学20000元/10天
白天照顾孩子的保姆5000元/1月
每周2次的钢琴课2000元/1月
报的游泳班2000/1月
暑期补习班6000元/语数英
……
看起来每个月赚了不少钱,但孩子暑假一个月就能都花光了。其实,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去撑起孩子的暑假,而是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之间的差距,和投在他们身上的金钱并不能成正比。
我让小花学钢琴,但每次看到小花对着五线谱和黑白琴键痛苦的样子,渐渐地我想明白了,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高的期望。我可能让她学琴,只是为了让她实现我小时候未能完成的梦,但小花,不是我梦想的继承者。
逼孩子去学这学那,或许只是让他们去完成自己做不到但孩子一定要做到的那些事。
爸妈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琴,你一定要学好;
爸妈以前练毛笔字舍不得吃苦,你一定要练好;
爸妈高考没能考上名牌大学,你一定要考上;
……
3
大部分人只能接受自己心目中期待的那个孩子,而不是现实中最真实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天之骄子、人中龙凤是每个父母都追求的事,但常常忽略了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孩子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
努力去接受一个平凡的孩子
接受孩子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这很难做到,特别是在小花入园后,在我为小花可以从1数到10而感到开心时,却发现小花同学已经可以数到100;在我为小花背出第一首古诗想要奖励她时,小花告诉我有小伙伴可以背出长长的三字经了;在小花只能算出十以内的加法时,有人已经可以做两位数的加减……
在对我女儿小花的教育上,当然我也不希望她落后太多,每次我在心中悄悄将小花跟别人比较时,就会无比焦虑。这样的横向比较,我是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拿班里表现优异的孩子去跟小花比,拿别人的长处来看小花的短处。
这样的比较成为了焦虑的源头,比较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接受,是对她的自信。接纳一个平凡的孩子,我觉得真的好难,令我窒息。
接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比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更难。
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庸
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日本版),用28年跟踪调查了13个孩子,大部分都是出自中间阶层的普通家庭。首次播出于1992年,这些孩子7岁,往后每隔七年,节目组会采访他们一次。
在第一次参访中,孩子中有人想当明星、职棒运动员、检察官、去出版社工作……他们中有学习优秀的,父母都有给报补习班、兴趣班。但两个7年过去,他们分别放弃了梦想,成为了普通办公室职员、咖啡店员工、自助餐厅的营养师、去印刷厂工作……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面对一个事实:你的孩子,或许会在某一段时间仿佛走的很远,但走着走着,他只是换一个城市、换一份工作,但过的生活,将和你的现在差不多。
孩子的竞争对手是过去的他自己
这些现象让在二三线城市中生活,本来觉得岁月静好,没有教孩子任何东西,秉持“快乐教育”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隐隐担忧:以后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们吗?
其实大家不必有这样的忧虑,上面我们也说了,大多数人都难逃平庸的命运。孩子的竞争对手是过去的他自己,自己和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横向比较机制更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和别人比。
当一个孩子的纵向比较机制被横向比较机制压制甚至摧毁,同时在横向比较中表现不佳,他逐渐就会失去自尊心,容易失去自我,一直比同龄人更加焦虑,最后把孩子当成重拾自尊心的工具。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
可以对孩子抱有期待,但要接受平庸的现实
我们不甘平凡,但仍然难逃平庸的命运,孩子亦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拖着孩子走我们的路,需得站到他们的立场、他们的角度,为孩子找一条适合他自己的路出来,这种做法才比较合理。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人,但最不接纳孩子的还是父母。而如何跟自己和现实妥协,接受孩子终将平凡,接受孩子躲不开磨砺,是父母必修的一堂成长课。
看到这个孩子最终考入一本,我就在想,很不错啦。这样的孩子,也许会让很多父母感到骄傲,当然也会有很多学霸父母觉得很差。所以究竟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哪里?平凡的标准又在哪里?说说我家多多吧。放纵不羁爱自由,没心没肺没大脑,伶牙俐齿小聪明。当年我三年级的时候是大队长,成绩名列前茅,横向比较的话,他不如我,可是我依然对这个小孩很满意,可爸爸却经常吼他,觉得他不够专注,不够努力,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连着我一起被吼。说这个,主要是想说,来自外界的评价,其实都带着主观色彩,就连家里的父母对一个小孩的评价都可以很不同,何况外人呢?
分享一个高票答案,来自山羊月,很受启发。
“很多答案没有提到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家长的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每个孩子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他过去的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我们的父母,学校和社会苦心营造出一种精密的横向比较机制。倘若如此这就罢了,两个机制的确有同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家长和老师所有的成就感激励几乎全部依靠横向比较机制。他们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纵向比较机制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事实上,只有纵向比较机制才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获取机制。
当一个孩子的纵向比较机制被横向比较机制压制甚至摧毁,且在横向比较机制中还表现不佳时,他真的很难维系自己的自尊心——成就感恰恰是一个人自尊心最重要的源头。换言之,这些孩子丧失了自尊心的“造血能力”,而必须努力去符合横向比较机制上片面且暂时性的评价标准,因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够让他们的父母产生成就感奖赏,并给予他们成就感激励。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孩子逐渐合理化了横向比较机制作为父母成就感奖赏唯一来源的不合理,并习惯了父母通过这个机制评价他们的表现并给予他们维系自尊心的成就感。
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他们会异乎寻常地坚持横向比较机制,异乎寻常地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表现,这里的别人早已经不仅仅是父母,而是更多社会角色,包括老师,老板,长辈,妻子,同事,甚至陌生人,只为了汲取这些人的评价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一旦他们的表现无法符合当前时间节点里的横向评价机制标准,他们就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焦虑——进而导致自尊心焦虑。而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变成下一个只依靠横向比较机制来激励自己后代的,不接受所谓的“平庸”的父母。某种意义上,他们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汲取自己成就感的工具,他们是在通过从他们孩子的表现上,维系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完完全全没有意识到,真正有严重心理缺陷,甚至可以说是心理残疾的人是他们自己。”
其实吧,我也时常焦虑,比如我现在这个公众号,做的很早却依然不怎么出色,继而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这大概就是文中的横向比较吧。再转念一想,当年其实也有很多同行在我之后开了公众号,最终却因为没能坚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我坚持了那么多年,在经营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自己的内心, 感觉自身成长了很多。这个坚持本身充满了意义。这件事情也直接影响了我对多多的教育理念,所有学的东西都很重要,都不能敷衍,即使天资能力有局限,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妈妈奖励过程,妈妈也相信,老天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依靠,在外面受的委屈和否定,只有在父母这里得到安慰和肯定。希望每个孩子长大后,回望自己的童年,都能感觉到安定和满足。
接受平庸很难吗?
有个高赞认为:孩子不是自己选择平庸,是被家长的高期待压成平庸。是的,我是认同这句话的,优秀的父母,很难接受孩子的平庸和差劲,他们总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总认为,虎父无犬子。然而,事实总是很打脸。
表哥大学物理系教授,表嫂高考理科全省排名前十,这样的基因,按道理而言,理科成绩应该很好吧。但事实上,孩子的物理考试从来都没有及格过,甚至离及格线都还差一二十分,他是真的搞不懂那些高大上的理论。他爸说:我好歹也是在物理行业混的,你物理这么差,我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我以后还能怎么教其他的孩子?于是表哥想了个办法,用大白话编写每个定律,之后亲自教孩子,但是,孩子依然很愚笨,用尽了各种方法,从谆谆教诲到循循善诱到怒吼拍桌子,但是每次考试都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我们建议,孩子以后学文科,但是表嫂总认为,他们这么优秀的理科基因,怎么到孩子这就成这样了,她有时候甚至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把小孩抱错了。
直到后来,他们终于放弃了,但并不是让孩子选择文科,而是眼不见为净,把孩子打包送出了国门。
02
家长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孩子比同龄人差
其实,孩子资质平庸,他们不是不能接受,他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可是一旦放在同事的孩子中间进行比较,看那些孩子各个遗传了父母优良的基因,再看自己的孩子,是被基因吞噬的那种,他们就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就开始变得焦躁。
所以,优秀的父母,不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只是不能接受比同龄人的孩子更差而已,换句话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荣耀被毁在孩子手里。
别说优秀的父母,就算是很普通的父母,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差,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本事,于是一个劲地给孩子施压,各种软硬兼施,孩子受不了家长的语言暴力和各种行为的鄙视,只会越来越差,直到成为名副其实的差等生。
就这样,连对热门信息不太关注的我,都忍不住查找一下这篇已被封杀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怎么样?那是极好的,而且短时间内得到了10w+的阅读量,这当然是篇好文章。文章最后一句“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的新版人生格言。
抛开对这篇文章真实性的质疑,忽然间,我也有点理解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多人选择喝下这碗“鸡汤”,毕竟,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含着金汤匙出生,我们努力,勤奋,逼迫自己不过是希望自己也有机会被别人敬仰。
如果把人生比作游戏,那么大多数人的出生就像一个刚到游戏新手村里的人物一样,衣服,技能,金钱全部从零开始。不过没关系,大家起点都一样,只要足够努力,勤快的升级,进军全服排行前10也是指日可待。结果游戏开了充值口,人民币玩家通常用钱开VIP,再用钱买装备,买衣服,一套土豪金亮瞎我24k钛合金狗眼!刷怪更是直接秒过。
气吗?当然气啊,恨不得MMP时时刻刻挂嘴边。好好的公平竞争,一下子给我变成了普通玩家,甚至是贫穷玩家,那这时怎么办?那就鄙视一下人民币玩家,再回顾一下自己的努力历程,最后用“我们都是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来当作安慰剂。
但这些“用力活过的人”,你们是否想过,有时候自己之所以成为普通玩家,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勤奋,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而恰巧,我们又都站在平庸的队伍里。
可残酷的现实总喜欢给我们摆出一道道难题,让我们对个人发展、人生规划、事业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
在北上广深职场里打拼的你,有没有想过回到故乡做个三四五六线城市的青年?
假使公司裁员已成定局,想跳槽又无处可去,你会怎么选择?
……
在这些难题面前,你会怎么做?我想,你一定会直面应对这些烦恼吧。纵使迷茫,焦虑,也依然不愿接受一个平庸自己。
想起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立春》,一位小城市的大龄女音乐教师王彩玲,她相貌丑陋,却有一副会唱歌的好嗓子,因此总是自命清高,看不起周围的所有人。
她不甘像周围人一样过平庸世俗的生活,一心想要将根扎在北京。
来到北京后经历了重重波折,她才终于明白其实自己不过是稍微唱得好罢了,没有天赋异禀,纵使努力也达不到数一数二,也终于发现原来接受平庸的自己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王彩玲可怜又无奈,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但最近重温,才渐渐发觉,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是另一层意义上的王彩玲,虽然小有才能,但总是不肯相信,所以才一直让自己的生活既别扭又痛苦。
也正如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那句台词:“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随自己心愿。”
每个人都想要为自己而活。其中有些人做到了,有些人并没有。没做好的人并不是不想做好,只是因为我们总是跟随着别人的脚步,模仿着别人的经验,告诉自己他/她是可以的,那么我也是可以的。就像工作,自己按照别人的经验,如何努力却永远追不上别人的脚步,得不到肯定,日复一日的加班依旧迷茫困惑。于是面对生活,越来越不喜欢笑了,越来越习惯垂头丧气。
既然“用力活过”也无法达到人生的巅峰,那么认清平庸的自己没什么不好。我们确实就是平庸的人,不是那个万里挑一的天选之子,也不是那个注定要拯救世界的人,我们普通,我们生命的底色就是平庸,但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就像万家灯火,也从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光芒才闪耀温暖。
走出自我纠结的怪圈,平静地接纳平庸的自我,其实,更重要的是认清楚自我,了解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才是我想做的。当你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么你才站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一个人的光鲜亮丽,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不要再说努力没有,努力一定能会有结果。没有结果的付出,那是因为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自以为的极限,可能只是那些光鲜人物努力的起点。
认清自己,从新定位自己。你或许只是需要走出去,看看你所没看见的世界,认清你还没认清的平庸。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只有这样,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都能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这才不枉活这一生。
很多人很难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平庸”这个词刺耳,代表着一事无成,没有出息,甚至是许多人口中的“不幸福”,也许绝大多数人一生注定平庸,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事情都在推动着人们前进,无论是考研,还是跳槽,任何一个竞争都在告诉人们不要甘于平庸。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不甘心,所以需要不断的向前冲。
一、 什么是平庸,平庸这个词代表着平凡平庸代表着不突出、普通的人干着寻常的工作,一辈子无所作为,无法成为引人注目的那种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平庸平凡都是我们普罗大众的生活常态,许多从学校出来,步入社会之后发现有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如果你问我会不会接受平庸,我会很坦然的说我会接受自己平庸,因为承认平庸并不代表自暴自弃,固步不前,而是认识自己,让自己可以消化自己内心的痛苦,可以脚踏实地、平静安稳的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二、为何绝大多数人接受不了自己平庸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自己失败,接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接受不了房子比别人小,接受不了新来员工最后比自己升职快,等等事情都困扰着许多人。在这个信息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人们逐渐向利益化靠近,许多人越来越难接受其它人比自己过得好的事实,面对单调琐碎的日子而感到乏味和愤愤不平。就是在这种比较的过程当中,不愿承认“失败”,不愿承认自己平庸。
三、要学会接受失败,学习往往比成功更加重要在年少时我们心怀梦想,意气风发,但是现实社会这个巨大的金字塔让我们发现自己只是塔底的大多数普通人,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向上冲却发现许多时候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要知道平庸也好,不甘于平庸也好都是每个人的选择,没有对和错,无论哪个阶级,从事哪种职业都可以过得幸福。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身家上亿可以称为成功、 努力生活却依然过着平凡的生活也不失为另一种成功。
总结因为许多人有太多的欲望并且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实现,无法左右得失而不愿承认自己平庸。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短暂的一生当中,最后可能一生过着平凡庸碌的生活,在职场上被迫接受竞争、背一身车贷房贷,但无法怎样都可以找到让人心灵安适的所在,也许一生都无法发光,但是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当中的主角。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